第488章 可燃冰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富矿第488章 可燃冰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甲烷,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甲烷?更重要的是它们为什么没有飘散?这里的岩层和土层应该存不住甲烷!甲烷,水,甲烷和水……” 杨东升默念了几遍,忽然一下子明白这是什么玩意了——甲烷水合物,这就是可燃冰啊! 杨东升立刻找了一台电脑,上雅虎查了一下。 甲烷水合物是甲烷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物质,由于可以直接点燃,因此又被称为“可燃冰”。 可燃冰主要分布于深海之中,陆域永久冻土中也有。 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的永久冻土层中都先后发现了可燃冰。 “如果真是可燃冰的话,那就应该是固体吧?” 杨东升弄了一小块可燃冰,尝试向下拖动。 那一小块可燃冰果然真的动了,杨东升的心里这个兴奋。 根据从詹姆斯·惠斯勒那里得来的消息,这片林场有300多平方公里,可燃冰的厚度从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即便按100米算平均厚度,也有300多亿立方米的可燃冰。 根据网上的介绍,1立方米可燃冰可转化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和0.8立方米的水,300多亿立方米可燃冰就可以转化为5万亿立方米天然气。 要知道整个中国的天然气探明储量也才5万亿立方米出头。 即便这些天然的可燃冰不纯,去掉一半,也有2.5万亿立方米。 一个储量达到2.5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田,绝对可以在全球排到前五。 这仅是3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整个加拿大北部地区,含有可燃冰的土地至少有上百万平方公里。 还有西伯利亚、格陵兰、青藏高原、阿拉斯加……仅这些陆上区域的可燃冰储量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次真的发了!” 此时整个中国的天然气消费量正在迅速增长,如果杨东升记得不错的话,过不了几年,中国就要搞西气东输工程。 这还是中国天然气比较贫乏,燃气轮机技术不过关,天然气主要局限在民用领域。 在国际上,工业才是天然气消费的大头——天然气发电,天然气制甲醇,天然气生产化肥,天然气用于高炉喷吹…… 而且将来随着环保主义盛行,某些国家和地区大搞废核,天然气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杨东升抓起电话,又给詹姆斯·惠斯勒打了过去,“惠斯勒先生,关于煤层气牌照的事,我听说了一个新消息,电话上说不方面,我们在沪上见面谈吧……” 杨东升想让詹姆斯·惠斯勒在加拿大北部地区多买些森林、冰原,还想让詹姆斯·惠斯勒在北美、北欧买些天然气田,进入欧美这个大市场。 放下电话,杨东升忽然发现刚才他向下移动的那块可燃冰正在缓慢消融。 赶忙把这块可燃冰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可燃冰才不再消散。 此时的加拿大北部地区早已经是零下几十度的极寒天气,可燃冰一直移动到接近地面都非常稳定,反倒是向下移动,一旦超过可燃冰的埋藏深度,即便压力更大,但是温度太高了,可燃冰就会开始消融。 杨东升索性将那一小块可燃冰,挪到顺河煤矿一个正在开采煤层气的区域,可燃冰迅速融化,管道中抽出的瓦斯也在迅速增加。 杨东升还没来得及高兴,就见整个顺河煤矿都快疯了——涌出的瓦斯实在太多了。 杨东升赶紧把可燃冰又移回加拿大林场。 可燃冰的生成环境复杂,稍微操作不当就会迅速分解、挥发,甚至造成井喷,一个火星就可能酿成大事故,这也是可燃冰开采的技术难点。 直到后世还没有哪个国家能解决可燃冰开发难题。 忽然一阵山呼海啸般的呼声从楼下传来,杨东升向下扫了一眼,才发现楼下那些少男少女正奋力冲楼上招着手。 杨东升向旁边看了一眼,只见就在隔壁,几个头发染的五颜六色,也不知道是男是女的东西正在冲楼下招手。 楼下那些少男少女此时一个个已经哭成了泪人。 有几个女孩更加夸张,哭的人都已经站不住了。 杨东升心想将来就算她们父母死的时候,恐怕她们都未必会这么伤心。 杨东升也真是佩服这些小女孩,韩国的冬季是非常冷的,这些小女生穿着露大腿的裙子,竟然在这里守了好几天。 杨东升没有急着返回沪上,从汉城飞沪上只要一个多小时的航程。 詹姆斯·惠斯勒此时正在纽约,处理做空韩国公司的事还需要一些收尾,但是从纽约飞沪上,加上中途转机需要的时间,就至少需要一天。 继续在韩国待了两天,根据从各方面得到的消息,《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泰晤士报》、《读卖新闻》等报纸都转载了韩国空气质量的报道。 甚至连韩国自己最大报纸的《朝鲜日报》都转载了报道,而且是头版头条。 雅虎也转载了这条报道。 一时间,整个西方国家似乎都忘了他们自己国内还有大片的棕色地块,空气质量改善也没几年时间。 杨东升对此倒是见怪不怪,全球变暖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某些国家自己完成工业后,想锁死后发国家的上升渠道,阻止他们工业化,于是正常的气候回暖,就成了污染造成的。 就在整个韩国已经处在一片风雨飘摇中的时候,杨东升回了沪上。 今天难得是一个大晴天,虽然相比于不远处已经封顶的金茂大厦,东升大厦只是一个小弟弟,但是东升大厦就在黄浦江边上,面前没有任何遮挡,可以看很远。 阳光从东边照过来,整个城市都好象镀上了一层金色。 对面的外滩马路上,汽车好象蚂蚁一样。 黄浦江更是像在脚下一样,江面上船只往来不断。 “杨总,惠斯勒先生来了!”李主任进来道。 不多时,詹姆斯·惠斯勒走了过来。 一番礼节性的寒暄之后,其他人退出办公室。 詹姆斯·惠斯勒张嘴的第一句却是,“老板,蒙古人要收回我们的地。” 喜欢富矿请大家收藏:()富矿八月书屋更新速度最快。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富矿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富矿》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富矿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富矿》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