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如何处置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明锦绣第一百九十章 如何处置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手机请访问 m.duxs8.com); “这就是锦衣卫查的东西?” 弘治看完手里的奏折,抬头看着在旁边伺候的萧敬,开始询问。 弘治皇帝向来仁慈,哪怕是对内侍要求严格,可只要内侍不触犯规矩,他同样是十分仁慈的。 所以,弘治时期,在宫中的内侍们,可以说是最为平稳的,不像是别的大多数皇帝的时候,这些个太监们的性命和草菅没什么区别。 当然,这其中有弘治皇帝的仁慈,还有就是因为后宫之内并没有什么争斗,弘治皇帝只有一位皇后,除此外,后宫在无嫔妃,可以说是古代版的一夫一妻制,这种情况下,后宫自然没什么所谓的明争暗斗了。 后宫那些个太监宫女们,之所以名儒草菅,可不就是大多数都是后宫嫔妃们争斗的牺牲品么? 如此种种下来,弘治朝时期,后宫的内侍宫女们,竟是最为幸运的。 “是。” 萧敬点头,虽然年迈,可却精神十足。 弘治手里拿着的,其实正是昨个大兴县案子的奏折,只不过,这奏折并非是其他官员送上来的,而是锦衣卫那边,整理好之后送过来的。 奏折里面是对这个案子经过的简单描述。 “也难怪今个早上皇儿说此案要从长计议。” 弘治叹了口气,别看他仁慈,可是,毕竟是皇帝,所以该下重手的时候,也绝对不会留情的。 尤其是如今,弘治对天下吏治十分的担忧。 所以这种情况下,这个案子弘治之前甚至已经和内阁决定了,一经查实,大兴知县直接自缢。 只不过,那个时候这个案子到底牵扯到了谁,还不大清楚。 如今,这个案子是清楚了,可是对于大兴知县,弘治仍旧没有丝毫心软,甚至,就连朱厚照,对于大兴知县也没有心软的意思。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兴知县身为地方父母官,竟然做出如此事情,实在是罪不可恕,而且,若是此事是大兴知县被迫如此,被高官压迫威胁等,或许还有那么一点的宽恕的可能。 可是看过锦衣卫递上来的折子,弘治岂会不清楚,这怕是大兴县故意想要和吏部考功清吏司攀扯上关系,所以才会特意借着此事如此的。 这种情况,可就是真的不能宽恕了。 至于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父子两人,赵全身为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可却教子无方,此事虽为可知,可却选择了隐瞒,此即为罪。 而其子赵万有,虽然无意害人性命,可玷污女子尤其是贞洁烈女之贞洁,此为罪大恶极。 要知道,在古代,女子的贞洁可是最为重要的,毁了女子的贞洁,和害了女子的性命是没什么区别的。 若是按照之前弘治和内阁从重处理的原则,那这三人全都要自缢的,可偏偏若是如此,对于礼部考功清吏司郎中本人而言,就有些太重了。 最为主要的,其实还是一次死了三个人,其中有两个是朝廷命官,哪怕是自缢而亡,也会引起议论的。 “你认为此事如何处置恰当?” 弘治着旁边的萧敬,皱着眉头询问,萧敬虽然是太监,可资历足够老,而且办事稳重,所以弘治对其十分的看重。 当然,这其中萧敬自己本人从来都不敢干涉参与朝政,这也是最为重要的,除非是弘治询问,若不然,萧敬自己是绝对不参与朝政当中的。 “此事老臣不敢非议啊。” 萧敬苦笑着开口,他历经多朝,如今管着司礼监,所以平日在弘治跟前,也是以老臣自称的。 若是别的事情,皇帝询问他了,他自然是有什么说什么的,可是,此事却不同,此事之前可是皇帝和内阁商量过的。 而且,还是已经下了决定的,这个时候在让他说些什么,可就有些不好了。 “让你说就说,还担心什么?” 弘治苦笑着,摇了摇头,一手指着萧敬,道:“怎么?你还怕说错了被朕责罚不成?” “你这老家伙,年纪大了,这心思可是多了。” 话虽然是这么说的,可是弘治这话里玩笑的成分却是居多的。 “这事啊,依着老臣看,是藏不住的。” 萧敬历经多朝,是见惯了下面的勾心斗角的,所以对这种事情,看的更明白,看的更透彻。 “大兴县的事情,或许如今没旁人知道,可这事毕竟不是什么秘密,太子殿下既然能听来传闻,旁人自然也能听来。” “如今,一切无碍的情况下,这些个传闻,那些个大臣们未必会在意,未必会当真。” “可一旦真出了事情,两位朝廷命官同事出事,难免会有臣子去打探此事,到时候,这事情是瞒不住的。” 萧敬这话说的其实没错,朝堂上的这些个臣子们,哪个不是精明异常的? 如今这事或许也有不少的消息传出,但是终究不过是民间风闻罢了,没多少人会关注的,甚至,传到京城的或许也就是那么几句。 可一旦真有两个朝廷命官死了,这个时候,朝臣们或许还不知道原因,但是只要把目光盯在这两个已经死了的朝廷命官身上,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知道这其中的原因的。 到时候,这案子看似是压下来了,可其实只是在民间压下来了,可是,朝堂之上,大臣们照样知道此案。 “依着老臣来看,此案子不妨暂时搁置吧。” “人,可以抓。” “审问,也已经审过了,不妨暂且把人抓了,全部关押起来。” “等过了湖州府这个案子的风头,在从新审问。” “到时候,也不必那么的大张旗鼓,只需要让刑部审问之后,直接定罪即可。” 萧敬这个意见其实还算是不错的,若是瞒不住的时候,不妨不瞒着,要知道,有时候越是想要瞒着某件事情,反倒是越发的瞒不住,甚至还会弄巧成拙,把这个案子闹的越大。 内阁和皇帝之前是想着这件事不闹大,可是那个时候这个案子还没查清,只知道一个大兴知县。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明锦绣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明锦绣》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明锦绣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锦绣》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