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改革后现大危机,李愔妙计化解得好处,多生孩子多种田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唐第一逆子第533章 改革后现大危机,李愔妙计化解得好处,多生孩子多种田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当天晚上,李世民看了李愔的户籍改革方案。 不由得拍案而起。 还疯狂的大笑。 吓得杨妃赶紧过来问。 “陛下,怎么了这是!?发生什么事了吗?” “好好好好好!” 李世民连说了五个好字。 这让人是觉得特别惊讶,李世民是不是疯了?不然怎么会这样。什么事情这么开心? 接着他又说:“朕怎么将如此好的东西给放到了大晚上看呢?应该白天看才是,朕怎么将注意力放到了钢笔上面,真是本末倒置啊!” 他有些懊悔的说道。他昨天晚上捣鼓钢笔到很晚才睡,早上又很早就起来捣鼓,正好看到了昨天李愔写的东西。 这令得一边的杨妃是十分纳闷。 今天的皇帝是怎么呢? 什么是钢笔,又看了什么好东西?让他可以这么激动,这是之前没有过的! 李世民说的话,她全然不懂。 于是好奇的问:“陛下……您这是怎么呢?” “爱妃你看看,你看看这个户籍改革方案是不是极妙!这里写的每一个点是不是都是十分到位,如果按着这些点来搞,那么还有谁好私藏人口?那还愁大唐不强?这方案真是好啊!太妙了!” 李世民将一张纸放到了杨妃眼前。 嘴上一直在夸着李愔的方案。但是却故意遮盖李愔的署名! “让妾身看看!” 杨妃接过纸一看。 顿时感觉到了震惊。 她关注的点不在于里面的内容,而是其他的点上。就算李世民怎么遮盖,她都能认出字迹来。 “这字迹是愔儿的?还有这字怎么这么小!还写得如此清晰!这孩子的笔法有进步了!用毛笔竟然可以写出这么小的字来!” 毛笔字的大小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想要写出如钢笔一般大小的字,基本也是不可能。 此时的杨妃哪里知道有什么钢笔的存在,只能夸奖李愔毛笔字写得好。 “那是钢笔所写的!就这个笔!你看!” 李世民炫耀了一番,将李愔演示的东西,又演示了一遍,就是不说是李愔所为的,这让杨妃看得啧啧称奇。 “原来如此,真是小世界有大变化。一个小小的钢笔竟然可以有如此好处,看来往后文人圈中又要有巨大的改革了。这么小的字,那是不是以后可以更加省纸?” “爱妃,这不是关键,关键是你看这里面的方案是不是非常好!快些看看!” 李世民这才意识到这一点。刚才太嗨了,炫耀起钢笔来。 杨妃这便开始看了起来。 她作为前朝公主,文才方面也是不弱于长孙皇后。理解也不差于李世民,在政治上面也有自己的看法。 对于一些政策的实行,她也是有一些话语权。 虽然不及长孙皇后那么大,但有些话,李世民还是会听的。 就拿今天的事来说,李世民大概也想听听她的意见如何。 “这……恐怕……” 她一看,直接脸色变得苍白。 李世民觉得似乎不妙。 看样子,杨妃是不支持这么做的意思了。 “如果这么实行的话,大唐怕会是会有乱啊!” 所以说,她是拒绝的,这个户籍只会激化矛盾。 让大唐陷入危险之中。 李世民不以为意。 “这小子敢提这样的方案,朕就敢做!为了的以后大唐的繁荣,就算是牺牲掉一些人,那又怎么样!而且除了这个方案之外,还有什么方法可行?” 李世民是信心满满。 其中有些方案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 当他当上皇帝的那天起,他对于现在的户籍方案一直持着不爽的态度,可是一直没有人提出一个完美的方案来替代现有的制度,这么些年来,总算是被李愔给破解了。 上面的条条框框写得十分明白。 这让得李世民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加上最近国库满出来了,他有钱了,还有李愔的产业支持,他不用再看世家的脸! 所以说什么他也要实行这一个方案。 杨妃却有不同考虑。 这或许是她这一段时间来第一次拒绝李愔的方案。 因为怕李世民把持不住世家。 可李世民认为,长痛不如短痛。如果现在不做的话,以后可怎么办?难道就拖着吗? 同时他也想摸底一下大唐真实的人口数量。 这人口都可是他的立国之本啊! 是财富,是强国的根本所在。 杨妃担心的点在于,盛唐集团在成长,带动影响着大半个长安城的生活。 甚至于整个长安城的人都与盛唐集团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真的那么做的话,怕也是不妙的啊。 “陛下,您真的要实行?” “怎么?不行吗?平时里你不是一直在支持那小子的吗?怎么今天却是变了?反过来觉得他的方案不行!?” “因为这个改动太大了,大到让人感觉到窒息,就像是要触碰到暴风雨一般,那种感觉,让人十分难受!而且这对于盛唐集团来说,也非好事,毕竟那盘根错节的太多了。” “爱妃,你想太多了,有时候朕十分佩服那小子的勇气,他的勇气值得朕好好学学!所以,你不必讲太多了!朕现在就召集文武百官,将此事安排下去!” 李世民直接下定了决心,说什么也要安排下去。 杨妃知道她的意见没了作用,只好作罢。 她在心中默念,或许这次是她错了吧。 当天晚上,李世民便召集到了文武百官一直商议到了凌晨时分。 最后才将分工确认下去。 同时,第二天一早,消息便先传了出去,所有门阀世家乱作一团。 他们提前知道了消息,直接炸了。 说要去抗议,甚至于直接硬怼。 说不能让朝廷这么搞下去。 这是要损害他们的根本。 这个时候人力才是关键,所有世家都慌乱了。 不管是王家,还是李家,或者是被李愔收入麾下的长安崔家。 与他合作的郑家、卢家。 或者是一些大大小小世家,都乱作一团了。 这些人控制着大唐百分八十左右的资源。其中人口数量惊人! 如果让李世民这么搞下去,他们怕是要损失掉百分三十以上利益。 因为没有了人,就相当于要放弃掉许多本来是由人来做的事。 所以,他们开始闹了。 仅用了三天时间,大量的压力显现。 面对着他们的诉求,朝廷内部的官员们也是着急了。 还有一些是世家的官员,他们屡屡上奏,请求李世民停止这种行为。 李世民没有理会,直接实行。 许多世家直接罢工拒绝户籍改革。 有些人还跟到了官府上闹。 长安,乃至整个大唐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整个大唐谈论最多的,也就是这一次的改革了。 相比于世家门阀来说,那些生活在底层的百姓们则是举双手赞成。 可是多年以来的被压迫,没有精神支持的他们声音却是十分的小。 仅有零星的一些人站出来反对世家。 但他们得到的结果将是被卖给其他人,甚至远方。 还有些人被残忍杀害,事情怕是越闹越大了。 太极宫中,李世民十分生气。 他手中拿着大量的折子在那里暴怒。 “这一个个都干了什么事!到处都发生了世家暴乱之事!你们都不知道制止吗?” 李世民十分生气的说。 “处处都有动乱!兵部的人何在?” 他也没有料到,一个户籍改革会引发如此巨大的反响。 整个大唐上下敌作了一团。 程咬金直接说道:“这些人就是造反!臣以为可以杀鸡儆猴!让他们知道,现在朝廷不是以前的朝廷!” 程咬金主张杀一儆百,这样才能起到好结果。 许多武将也都是同他一般的看法,有些人就是欠揍,不打一下他们,就不知道什么叫做强。 房玄龄却道:“我看,让他们闹几天,就不信,他们能闹上天!大部分商户还是存在的!” 他们觉得杀人太血腥了,应该用其他方法来处理才是。 “这若是让他们闹下去的话,那市场怕又要动荡了!” 魏征则说:“关于这一点,我觉得,我们控制好物价,谁敢涨价,便处罚!处罚到他们不行!” 大家各自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李世民却是一点都听不下去。 他现在乱得很,早知道就去听听杨妃的话。 现在说什么都迟了。 可世上没有后悔药吃。 现在能怎么办呢? 只能应对了。 “戴胄,你觉得呢?关于这一件事,你可有看法?” 李世民突然问到戴胄。 这几天,他一直在盛唐集团之中度过。 所以,与李愔之间的联系算是比较频繁,加上他是为户部尚书,因此除了他之外,问别人也没有多大用处。 “陛下,臣刚才收到了一份报纸,还请先看看!” 戴胄没有正面回复,而是拿出了一份报纸。 这是今天早上的报纸。 李世民才意识到自己今天还没有看报纸。 “呈上来!让朕看看!” 他接过报纸后一看,直接震惊了。 “这……这小子可以啊!” 众大臣不解,他在说什么。 “陛下,报纸上说了什么?” “贞观报上面刊发了文章,道出了户籍改革的好,让百姓们配合,如果不配合就是在阻碍历史的进程,是为罪人!还鼓励百姓们站出来,为自己争取利益,否则等待他们的依然是被奴役。这么一来,世家门阀怕是没有办法了吧?” 这就是报纸的妙用。 它可以控制舆论的走向。 这么一来,百姓们就有了精神支柱。 朝廷都发官方消息了,以表决心,他们自然是相信官方的。 想必之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 抵抗世家的坚持。 可那侯君集却说:“一份报纸,怎么能扭转局势?陛下对这份报纸的看法是否过于武断了!” “侯君集,朕是有根据的,只要控制了舆论力量,那么必定能获得巨大支持,以多数胜少数。这是历史的必然,想不到那小子想得可真周到啊,这么一来,是为好事也!” 李愔想的可多着,这一次,他的报纸算得上是立了功。 将舆论走向推到了朝廷这里。 就算是世家再大,人再多,能比广大百姓多? “陛下,这或者还没有经过验证,我们得想其他办法才是。” 说白了就是不相信李愔的报纸可以这么做。 “那你可有其他办法?可以说出来听听。” 李世民反过来问。 “臣以为,可以分步进行,先取消改革,安抚世家们的情绪,慢慢进行,以后再进行改革!” 这时李靖直接怼道:“不可,朝令夕改,有损朝廷威严!此时不可以取消!否则朝廷的威信何在?” “那你以为如何?” “我同意程大将军的建议,这些人太嚣张了,一定不能惯着他们才是。得杀鸡儆猴才是。” “鲁莽!真是鲁莽,治国不是这么治的!” “侯君集,你再说一次!这能叫鲁莽吗?简直可笑。” 程咬金一听不爽了,直接开怼了。 “我说的是真的,不是这样吗?你们除了杀人之外,还能做什么?这些人不是杀了就完事的。他们现在有诉求,我们得听听他们心中想的,不能一棒子打死,否则怎么能服众?” “这些人应该受到处罚,直接以造反之罪扣下去,看谁还敢出来说不是!” “莽夫!” “你再说一遍,老子打死你!” 现场直接吵开了。 两人互不相让,越吵越凶,还拉了许多人参与,仅是一会儿时间,文武百官就分成了两派,谁也不服谁。 “够了!你们当这里提市集吗?都住嘴!” 李世民大怒。 都这个时候了,还有心思去吵? 大家都停了下来。 “报!” 这时,有太监来报。 “何事?” 这时大家才安静下来。 “大唐各地出现大量的百姓阻止闹事的世家,双方矛盾激发,百姓伤者无数。” 李世民大惊。 自己没乱,下面的自己乱了。 房玄龄这时说:“是报纸起了作用,陛下此时我们应该将双方控制起来,将闹事者打下天牢之中,保护百姓。以此为由,敲打世家!” “陛下,臣以为也是如此!” 魏征亦是说道。 侯君集刚才还有说没有作用,现在就已经起了效果。 那些人都是看了报纸之后,出现阻止世家的闹事。 如果是世家一方聚集,没有闹事,朝廷不可以抓他们,但若是有百姓参与,并且有人受了伤,那就可以偏袒一方,直接杀鸡儆猴了。 还能以正义之名。 李世民大喜。 “好,李靖,此事交由你来处理!越快越好,速去!” “遵命!” 李靖这便出了太极宫,迅速赶往出事的点。 这一次出去,一定会让世家闭嘴。 李世民还怕没有人惹事呢。 这些人,先关他们个十天半个月的,看他们还敢不敢。 他们罢工不做生意,那自然有人代替他们赚钱。 “你们可还有事,若是无其他事,直接退朝吧!” 李世民今天是心力交悴。 可这时,却又有太监来报。 “报!” “何事?” 他问。 “六皇子此时联合崔家、郑、卢三家开始大量收买商铺!速度极快!” “都是些什么商铺?” 李世民问。 “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商铺。听说他要与世家硬刚!此时世家开始慌乱了。因为六皇子在长安城中收购了一百商以上的商铺。” 这话一出,给了李世民一针强力剂。 这是在倒逼世家就范。 让他们再也不敢罢工,因为这一罢工,整个市场怕是要让李愔给吃掉了。 他们的优势将会不复存在。 以李愔的势头,从长安开始,接着向四周扩散。 用李愔的话来说,既然你们不做生意,那我来做。 你们不想赚钱,那我来赚。 有人说道: “六皇子可真的是强大,以一己之力独当世家之势!” “真是父子一条心啊!如是这样,那以朝廷之力相助,定能拿下世家!让他们知道,这天下还是陛下的天下!” “陛下之决定真是英明,六皇子的助力真是让人感觉到欣慰!” 人们在说着李世民的好的同时,也不忘记夸奖着李愔。 而此时,李世民却有不同的看着。 “这逆子,用的这招可真是狠的。” 房玄龄道:“是的,六皇子的招数让人震撼!” 李世民又说:“他这是在倒逼世家就范的同时,以助自己的扩张,他想控制长安的大部分商铺。这小子想得真多啊!” 这是李世民心中所想。 也是让人感觉到震惊的存在。 大家也跟着震撼到了。 他们并没有想到,这似乎就是如此。 现在李世民是骑虎难下。 而李愔则是借势而为。 可以说是李愔点了便宜更多一些。 李世民却是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有一种被人家牵着鼻子走的感觉。 “陛下,臣等以为,六皇子心系大唐,这是在与朝廷站在同一阵线上面!” “朕怎么以为他这是在赚钱?” “陛下……” “好了,朕不想提这件事了!这事就按刚才的处理了!” 众人这才没说什么。 突然李世民特别想知道李愔接下来要怎么办。 于是,故意问戴胄道:“戴胄,你这几天去盛唐集团后,可曾知道,接下来那小子的看法是什么?” 众人以为戴胄会被问住了。 没有想到,他却说:“臣近几日去往盛唐集团后,学到了许多东西,六皇子对于现有阶段进行了一些分析,并且还提出了接下来的方向。” “嗯?接下来什么方向?” “多生孩子多种田!” “嗯?这是什么方向,简直太荒唐。现在百姓想生,也不能生吧?田就那么一点,怎么操作?” “这个,臣有听他说过,他说,可以鼓励生育,生一个孩子建立十两,不高上限,并且鼓励百姓开垦新的土地,这些新土地前五年免税减税……他还说了,越国为复仇,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方能击败吴国称霸东南,他们的的生育政策也功不可没。同时,六皇子还提出了未来可以对孕妇进行公费医疗,只要她们敢怀孕,那怀孕期间的病,由朝廷来买单!……” 戴胄说了非常多的点子。 每一个点子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李世民觉得可行的点不少,但是没有在场说明,仅是说,可以商量。 并且让文官抄下来,以作备忘录。 “对了,六皇子还说了……” “说什么?” 仅是关于李愔的事,那是相当的多啊。 天知道,李愔给戴胄说了什么话。 竟然让一个老头子当起了他的传话筒。 “他说,最近他在研究怎么高小麦产量翻倍!”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震惊了。 有人还说:“那怎么可能,小麦自古以来,产量就那么一些,怎么翻倍?简直是笑话。” “六皇子这是不自量力啊!” “前面的话,我们没去评判,后面这个太扯了!” “是啊,他怎么增产?不可能的事!” 对于支持李愔的人,他们表示:“六皇子做什么事,都会成功,这一次,我相信他一定也会成功的。” “我也相信他,他从来没有让我们失望过。盛唐集团改变了人们许多生活习惯,我支持他的改变。” “如果能将小麦产量提升的话,那物价将再次下跌,惠及苍生啊,往后百姓更能吃饱了,以后多生孩子也是养得起啊。” 眼下朝廷内的文武百官直接分成了两派。 支持与反对。 因为李愔做的事,太有争议了。 “戴胄,你以为呢?” 李世民没有理会大家,而是这么问。 “这个,臣以为可以让李淳风去看看,毕竟只有他懂得这些。” 作为科学家的李淳风懂得的比较多。 因此,戴胄才建议李世民派李淳风前往。 李淳风一听,直接站了出来。 “陛下,臣也是好奇,那六皇子要怎么做到这一点,所以臣可以去看看。” “好,既然如此,那便由李淳风去看看吧,朕也想知道,那小子怎么做到的!” 最后,李世民又处理了一些事,文武百官这才散去。 而李淳风出了宫,直奔向盛唐集团。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唐第一逆子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唐第一逆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唐第一逆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第一逆子》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