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踏青诗会(二)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桃花坞第71章 踏青诗会(二)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芙蓉园内,热闹非凡,人山人海。 有些人将自己所作的诗篇,写在纸上挂在路边,让人欣赏品评,希望被某高官看到,将自己招为幕宾。 有些人将往年别人的佳作,拿来与自己的佳作做比较,大家共赏。 还有更多的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谈古论今,讲经释义,品茶斗诗,附庸风雅…… 然而,杨义的那两首诗被人传过来时,现场突然间轰动起来。 当得知作诗之人,只是位十七八岁的郎君后,那些大儒们都坐不住了,纷纷在找杨义的踪影。 在一棵大柳树下,七八个青年男子席地而坐,围在一起谈论不多时前,所发生的一幕。 “听说了吗?那小子是在大庭广众之下,竟然牵着一绝美小娘的手,被一个自称博陵崔安的拦住要求斗诗……” “后来怎样了?快说说!” “对啊,别卖关子了,快点说。” “那小娘有多美?给我们说说呗。” “是啊,是啊……” “后来啊,他作了一首破诗,把自己也给骂了!哈哈……” “虞兄,你太不地道了吧,尽吊人胃口。” “就是,有一段儿没一段儿的,再这样的话,我告诉你伯父虞世南去,看他不抽你!” “别,别,林兄,你要是告诉他伯父,他肯定会被关起来,到时候谁陪你去平康坊啊?”一青年调侃另一青年。 “哈哈……”众人听了那人的调侃,顿时轰然大笑。 “你们,你们要听,我讲就是了,何必说这些粗鄙之言?”虞姓青年有些恼怒了。 他家教甚严,唯一的一次和朋友去平康坊喝花酒,结果被虞世南知道了,被禁足了一年。要不是皇帝要办踏青诗会,他都不一定能出来。 “好好好,我们不说了,虞兄你说,我们听着!”林姓青年急忙止住其他人说话。 虞姓青年无奈的看了大家一眼:“崔安我认识,文采还过得去。当时我和他正在芳林苑外的树下聊天,可不知为何他眼睛发直,口水直流,像是着了魔一般。” “后来呢?后来呢?”见虞姓青年顿了顿,倾听的人纷纷迫不及待的问。 “后来呀,他就向着曲江池跑去,我没拦住他。当我到那时,正好看到他被围观的人嘲笑……” “这,这就完了?”众人听到这,微微有些失望。 “没有啊!” “没有你歇什么力呀?想急死我们啊?”有青年抱怨。 “是啊!快说说他那破诗!嘿嘿。” “呵呵,他这是自取其辱。当他被人嘲笑之后,一咬牙就作起了诗:三月春意抚绿柳,芙蓉园里遇佳人。一只蛤蟆在挡道,想学犬声被狗笑。” “哈哈……”众人再次轰然大笑,有的人笑得肚子痛了,抱着肚子还在笑。有的人笑得猛拍地面的草席。 “前段还挺应景的,没想到话锋一转,居然承认自己是狗。” “哈哈……” “这到底是什么人才?太有才了!” “是啊,他肯定是看上了那绝美小娘,才故意找茬的吧?” “是呀,是呀。哈哈……” “肯定是看上人家的小娘,才去故意去找茬的!要不然他怎会无缘无故的去得罪别人?而且,那个人他还不一定认识呢!” “林兄说的不错,虽然五姓女温文尔雅,贤良淑德,极是难娶。可没想到,五姓男却成草包了。” “哈哈……”众人再次哄笑起来。 就在这时,一个突兀的声音传来:“是不是草包,申时便见分晓!别到时候,连首像样的诗都拿不出来。” 众人寻声望去,只见距他们二十步左右的地方,站着一个少年。这个少年他们都认识,正是王珪之子王劲直。 虞姓青年赶忙道歉:“王贤弟,我们说的不是你,是崔安那个家伙。” “你们说谁和我有何关系?但不要带上五姓,五姓里可是有我王姓的!五姓七望出贤才,自古以来的大儒贤臣多不胜数,诗人多了去了。” 王劲直说完,重重的哼了一声后,便抚袖而去,连看都没有看这些人一眼。 虞姓青年极为尴尬,对众人拱拱手:“众位,我要去作诗了,下午还得交差。” “别啊虞兄,大家一起想,多个人如多个脑子嘛!”林姓青年忙拉住虞姓青年。 “就是就是,虞兄,咱在这将自己的诗作做出来,大家一起参详……” 随着下午的临近,这样的一幕在芙蓉园各处上演。 不管是柳树下,花丛中,还是曲江池边,时不时便看到一个或者三三两两的人,摇头晃脑的吟着诗。 李世民举办这次踏青诗会,目的就是为了给那些寒门子弟一次机会。 因为他们到权贵家投行卷时,不一定能见到人。即使投了进去,猴年马月都不一定有一个结果。 这次就不同了,只要他们的文采出众,不用他们去投行卷,权贵都会找上他们。 唐初每逢科举考试前,学子都要到权贵家投行卷。行卷的内容无非是一首诗、一篇文章、或一篇策论等。 只要得到了权贵的赏识,才有被举荐去参加考科举的可能。 如此一来,只要是有才能的人,都会物尽其用。 李世民通过踏青诗会,也能得到想要的人才。但这个还得看权贵的操作,因为这时的考卷是不糊名的,谁考中什么都得看权贵的心情。 但是,按以往的惯例,权贵一般会优先选择权贵和名门望族的子弟居多。寒门子弟想要靠读书出人头地,还是很难的。 不过也有例外,如能得到权贵的推荐,便容易的多。所以,才有了投行卷这个不成文的规定。 在这个时代,想完全任用寒门子弟,而取代门阀、权贵是不可能的。 一来条件不允许,二来门阀权贵对朝廷的影响太大了。如果只任用寒门子弟替代门阀权贵子弟,李家王朝有可能要步隋朝的后尘了! 所以李世民对权贵推荐的人,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犯法,任由他们走后门、拉关系。 下午未时,是交上自己诗作的时候。各个才子纷纷向着收集处走去,送出自己的佳作。 一时间,芙蓉园入口处人头攒动,被看上诗作的人,激动的四处宣扬,没被看上的则垂头叹息。 在诗作收集处,于志宁、虞世南、房玄龄等十八学士赫然在列。长孙无忌、李靖、李道宗等武将也来凑热闹。 就连程咬金、尉迟恭这样的大老粗,也附庸风雅了一回。只是他们在朝中的名声大家都知道,去他们那投诗的人几乎没有。 程咬金见没自己什么事,半个时辰后,便跑到芳林苑找皇帝下棋了。尉迟恭也是无聊透顶,见程咬金跑了,他也跟着跑了。 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十八学士和武将那里则人满为患,个个前拥后挤的,恨不得早点挤进去,将自己的作品呈现到权贵面前。 申时很快就到了。 虞世南、于志宁、房玄龄等十八学士,捧着各自收集的优秀作品,呈在李世民面前,有厚厚的一摞,足有百张。 李世民一张一张的看了下去,时而点头称赞,时而表情严肃,捋须思考。 当看了十数张后,李世民拿起一张饶有兴趣的念了出来:“三月春意抚绿柳,芙蓉园里遇佳人。曲江池畔凰求凤,无奈却成梦中人。博陵崔安” 李世民看向虞世南:“这首诗作虽然应景,但水平一般,为何能入得了你虞大学士的法眼?” 虞世南赶紧解释:“启奏陛下,此诗作水平中上,但其名气不亚于之前专言的那两首诗。” “哦,哪两首?说来给朕听听。” 虞世南捋着长须,狐疑的看李世民:“难道陛下没有听说过这两首诗?” “如果朕听说过,还用问你吗?别磨磨蹭蹭的,赶紧说!” “碧玉状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三月春风似剪刀。” 虞世南念完杨义这首诗的后,微微顿了一顿。 李世民的眼里古井无波,一直盯着虞:“还有一首呢?”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虞世南念完这两首诗之后,依然低眉顺目沉思,不再出声。 “好诗!好文采!” “这是哪位贤才呀……” “老虞啊,你就别卖关子了……” 在场的人一听虞世南念完,立马暴出一片称赞之声,好评如潮。不过,他们并不相信虞世南不识得此人。 李世民依然还在看着虞世南,笑盈盈的问道:“这两首诗实乃上上之作,作诗之人虞爱卿可知道何人?” 虞世南老脸一红,向李世民低头作揖:“臣…不知!” “你不知道他是谁,为何知道他这两首诗作的?” 虞世南一指房玄龄等其他人:“不仅臣知道,他们也知道,几乎整个芙蓉园都知道了!” 房玄龄、长孙无忌、王珪等人用力的点头,表示自己知道这个事情。 “哈哈……其实朕也知道,朕当时就在旁边看着,其实还有另外一首,你们不知道的。” 众人满脸黑线,心里对李世民腹诽不已:尼玛,你自己知道是谁,还来问我们。你这是玩我们呢? 房玄龄这时候上前一步,对李世民躬身行礼:“臣等愿闻其详!请陛下金口御读。” 李世民很满意房玄龄的上道行为,眯着眼睛轻轻的吟诵:“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大业一支柳,贞观三年春!” 众人一听,眼睛都瞪得老大,纷纷看向李世民,意思是这首诗是谁做的? 李世民得意非常,用眼角斜了一旁侍立的杨义一眼。 众人也跟随李世民的眼睛,转向杨义那边。当看到杨义和他身边的那个白衣女子时,众人懵了。 这不就是传说中的那两人吗?怎会是这小子? 杨义一直侍立在李世民不远处,当听到李世民念崔安那首诗修改过的诗时,他先是一愣,然后又觉得不对。 这个崔安还是有些文采,可能是看到王艳身边的自己时,心里一激动,将那诗没经斟酌的后一半便脱口而出。 但令他更担心的是,李世民会将自己暴露给这些大臣。那样的话,自己以后就没有安生的日子了。 果然,李世民很没有道德的将他出卖了。当众位大臣看过来时,杨义心里一阵心虚,自己肚子里的那点墨水有多少分量,自己当然知道。 刚才的那三首诗,已是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芙蓉园或是春天的诗句了。如再让他弄一首出来,是绝对作不了了。 众文臣武将,看向杨义的眼神是那么的炽热,都想将杨义这小子招婿。家里有女儿的人家就是这么想的,只是他们还弄不清楚,他身边那蒙面小娘是何来历。 杨义见那么多人盯着自己看,浑身都不自在了。他在心里默默祈祷:千万别让我作诗,我才高中毕业,知道的诗句很少,抄不出来…… 可是,有句俗语叫做:你怕什么,他就来什么! 果然,虞世南笑盈盈的问杨义:“杨小郎君请了,能否再做一首诗让老夫听听?” 杨义气得直咬牙,双眼一翻,不理会虞世南。 他握住王艳的手,举起后向李世民晃了晃:“陛下可曾记得咱们的约定?”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桃花坞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桃花坞》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桃花坞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桃花坞》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