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下巨鹿之战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开局楚霸王谈一下巨鹿之战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巨鹿之战,是项羽的成名之战,也是秦朝灭亡的转折之战。 看着史记,对于巨鹿之战,描写很是简略,只是几百字,具体的作战场景,需要后人想象。 项羽四万大军,击溃秦军四十万,看似不可思议,其实有规律可言。 秦军的四十万大军,不会尽数汇聚在一起,然后遭遇了项羽的四万楚军,一窝蜂冲上去,一起打群架。 事实上,秦军四十万大军当中,精锐的部队大约是三十万,剩下的十万属于二线部队,保护粮草,或是运送粮草。 这精锐的三十万大军,分散在巨鹿的四周,驻扎在不同的营寨,彼此之间有一定的距离。 于是项羽率领四万大军,渡过河后,首先破釜沉舟,这是要提升士气,因为不久前,项梁战死,秦军连续胜利,楚军士气低下。 于是,用这个方式提升士气。 接着,率先进攻其中一部分秦军,这些秦军可能是三万人。在援军到来前,击溃了这一部秦军。 接着,又是击溃了一部分秦军,对秦军实现了分散包围,一口一口吃掉,九战九捷,更是击杀章邯。 可能,在整体战场上,是四万楚军对四万秦军;可在局部战场,却是四万楚军对五万秦军,三万秦军。 战役上,可能与粟裕苏中五战五捷有些类似,整体上看是十万果军对抗三万共军;可在局部战场上,却是敌人兵力的两倍,三倍,甚至是四倍、 在巨鹿之战当中,项羽将运动战,速决战,围歼战等,发挥到极致,项羽对战场的洞察,寻找敌人军阵的破绽,凿穿敌人的阵型,凿穿,包围,迂回等,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首先谈一下,古代是如何野战的。 在电视机上,大战主要是双方见面后,一窝蜂冲杀上去,彼此互相砍杀,在历史上的确存在,主要是流民军为主。 经过训练的精锐部队,不会一窝蜂冲杀上去,而是分成五人一组,有的拿着盾牌短刀,有的拿着长矛,有的拿着长刀等,在伍长的带领下组成小组,配合作战。然后又是几个小组配合,几十个百人队彼此配合。 彼此之间,形成密切配合,进行攻击。 同样在古代,没有电话,电报等,主要是靠着鼓点,或是旗帜等,确定进攻方向。那些低级将领,会从鼓点当中,从旗帜当中,知道进攻,后退,还有进攻方向等等。 同时,双方摆成军阵后,会分为中军,左军,右军,还有后军。 后军,就是预备队。 当某个阵型出现崩溃,或是军阵出现破绽的时刻,要支撑不足的时刻,会支援过去,前去补漏洞。 一旦预备队用尽,还没有击溃敌人的时刻,也j就进入决战的时刻。 对于预备队的使用,古代很谨慎。 古代,击溃敌人的军阵,主要是中心击破,或是击溃侧翼,攻击其背面,或是斩断军旗,或是击杀将军,从而取得胜利。 巨鹿之战,主要是野战为主。 项羽利用快速突击,凿穿了秦军的军阵,分割包围,大胆穿插,或是迂回包抄,或是斩杀了秦军将领,从而歼灭了秦军。 又是利用秦军彼此之间,间隔距离,打着时间差,在援军到来之前,击溃了秦军。 在这里,只是简单的几个文字,看起来不起眼,却是极端考验将领的指挥才能,战场直觉等等。 这些都是兵书上,没有的。 孙子兵法最大的缺点,就是太高了,适合皇帝,适合元帅阅读,能培养他们的大局观。 可对中低层军官而言,阅读孙子兵法,百害而无一利,会养成纸上谈兵的坏习惯。 对于中低层,最合适的是《步兵操典》,戚继光的《练兵实纪》等。 运用之妙,存乎于一心。 很多时刻,名将都是打出来的,连续打仗十年以上,没有死在战场上,铁定是名将。 所谓的军校,兵书等,可培养出团长,师长等;可培养不出白起,韩信,项羽,卫青等名将。 很多时刻,天赋和直觉很重要。 天赋不够,再多的努力也无用。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开局楚霸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开局楚霸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开局楚霸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开局楚霸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