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76章 顾虑(为‘红尘飞光’加更!)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在莽新造反的日子第0476章 顾虑(为‘红尘飞光’加更!)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鱼禾推断,王莽八成已经放弃了江水以南,他动用数十万大军,应该是想快速的征平江水以北的所有义军,然后跟他划江而治,修养几载,再兴刀兵。 反正,在王莽眼里,江水以北比江水以南重要了不止一星半点。 只要稳住江水以北,就等于稳住了江山社稷。 江水以南,暂时放弃了就放弃了。 他也不是第一次放弃江水以南的疆域。 最早被他放弃的就是被邓让等人占据的交州。 阴丽华目瞪口呆的盯着鱼禾。 她只顾着惊叹于王莽动用的兵马数量了,倒是往了动用这么多兵马,所需的粮草了。 鱼禾提起,她才想起这个茬。 作为一个生意人,她对这种事情的了解要远超鱼禾。 她默默的盘算了一下王莽如今能收的上来的税赋,以及王莽提供数十万兵马所需的兵甲所需的钱财。 好一会儿后,她得出了一个结论。 她双眼亮晶晶的道:“王莽若是发二十万大军的话,王莽手里的税赋勉强只能支撑他们征战半载。 王莽若是还想让他们继续征战的话,就需要上千万钱。 以我们在常安城的探子探查到的消息,王莽现在可拿不出上千万钱。” 说到此处,阴丽华笑眯眯的道:“但是他的儿子、侄子,能拿出这些钱。但我料定他们不会拿出来。” 阴丽华展演笑道:“我们手里的粮食,倒是能支持二十万大军征讨一载。时间越长,我们支持的时间就越长。 若不是此前收拢扬州、徐州各地的流民耗费了一些。 我们手里的陈粮和新粮可以一直支持着二十万大军打下去。 至于钱财嘛,那就不提了。” 为何不提钱财呢? 因为鱼禾的钱财,别说支持二十万大军征战了,就是四十万、六十万,也轻而易举。 西中、西南、中南,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金银珠宝。 铜的产量更是多的惊人。 鱼禾手里所掌握的各种矿,如今投入到开采中的,不过是十三分之一而已。 剩下的依旧还处在尘封当中。 乱世对粮食的需求比钱财大,动用人手去采矿,还不如动用人手去照顾农桑。 “刘歆、公孙述、王匡、樊崇、东山荒秃几个人当中,只要有人能扛得过半载,王莽的大军不攻自破。” 阴丽华笑容灿烂的说。 鱼禾也在笑,只是笑容里比阴丽华多了一些玩味。 王莽动用的兵马恐怕不止二十万,很有可能会跟历史上一致,达到惊人的四十多万之巨。 所耗费的粮草恐怕要成倍数增长。 但鱼禾艰辛,王莽的大军只要自己不作死,应该能撑得过半载。 因为王莽的大军中的将校有一个传统,那就是没钱没粮了,会找百姓要。 大军在吃空了王莽以后,会吃百姓。 京畿重地、豫州、半个兖州、并州、青州这些地方,都能让他们吃。 他们稳着点的话,应该能吃个一两载。 但吃空一地,一地的百姓就会全部化身为义军。 吃的越多,反莽的人就越多。 吃到最后的话,王莽即便是运气好,征服了江水以北所有义军,他的江山依然得完。 不过,就算王莽的大军能坚持两载,依然威胁不到鱼禾。 因为鱼禾艰辛,刘歆等人一定会跟王莽的大军耗两载,甚至更多时间。 刘歆麾下的隈嚣,一个人能挡三个云台二十八。 对上了王匡、王寻、王邑那三个家伙,即便是兵力悬殊,不能言盛,撑半载,还是不成问题的。 蜀中的公孙述,占据着绝对的地利优势。 只要死死的守住栈道、守住剑阁要道,也能耗半载。 绿林军应该能撑半载。 赤眉军放弃兖州,死守徐州的话,少说也能撑一载。 至于铜马、五校等义军。 没有三年五载绝对平定不了。 铜马、五校等义军,应该不会跟王莽的大军死磕。 王莽足够聪明的话,也不会让数十万大军去剿灭铜马等义军。 因为冀州、幽州等地几乎是全民皆反,其中最大的义军铜马军虽然只有十数万人,但其他义军的兵马也不少。 大大小小的义军兵马加起来,多达百万之巨。 这不是数十万大军碾过去就能荡平的。 因为人家会躲,会跑,不会集中在一起。 动用数十万大军,纯粹是浪费兵力。 历史上,刘秀征服冀州、幽州等地,就是先收拾了其中不大不小的五校,然后再盯着铜马死磕,待到拿下了铜马这股最大的义军以后,在冀州、幽州占稳了脚跟,才开始四面出击,去剿灭其他的小股义军。 刘秀在征讨冀州、幽州的时候,可以说是如有神助,一路就像是开挂了一样。 就这,也耗费了数年苦功。 鱼禾不认为王莽动用的兵马数量庞大了,就能超过刘秀这个挂逼的速度。 鱼禾推断,王莽的大军正常发挥的话,最后很有可能会止步于南阳郡。 超常发挥的话,最后有可能会止步于徐州。 冀州和幽州的话,他们应该没机会打。 更别提江水以南了。 “想明白了?” 鱼禾笑着问阴丽华。 阴丽华重重的点头,道:“那我们征讨完了扬州以后,是作壁上观呢,还是趁虚而入?” 鱼禾笑眯眯的道:“那就得看他们的战事会打到什么地步。” 若是王莽的大军止步于南阳郡的话,那鱼禾会按兵不动。 坐等绿林军和赤眉军争雄,然后等到他们双方两败俱伤的时候,再出去捡便宜。 若是王莽的大军止步于徐州的话,那鱼禾会毫不犹豫的兵进徐州,拿下徐州。 鱼禾要过江,肯定得以点破面,而不是茫然的从北方的中心杀进去。 那样的话很容易被两面夹击。 阴丽华笑道:“那我们现在就作壁上观?” 弄清楚了王莽的数十万大军威胁不到江水以南,阴丽华放松了不少,没有之前那么紧张了。 鱼禾瞥着阴丽华道:“我们哪有那个闲心啊。我们还得操心扬州的战事,以及扬州拿下以后的治理问题。 扬州牧的人选,扬州各郡太守的人选,我们现在就得考虑起来。” 阴丽华沉吟着道:“那倒也是。扬州比荆州四郡、交州、益州四郡半要富庶,州牧、太守的人选确实该好好挑选。” 虽说这个时期的江水以南没有江水以北富庶。 但江水以南的州郡也有高下之分。 扬州各地虽然远远没有达到后世那种富庶的水准,但依然是诸多州郡里最富的。 像是沛郡,那是汉高祖刘邦的祖地。 刘邦的子孙后代没少发展沛郡。 所以沛郡相当富庶。 跟北方的一部分郡比,毫不逊色。 鱼禾苦笑道:“可我搜空了脑袋,也找不出合适的人选。” 鱼禾再一次的觉得自己手底下缺少人才。 在这一场新汉交替的乱世当中,名垂青史的理政型人才实在是太少了。 也不知道是刘秀打江山的过程太容易,理政型人才没机会展露自己的手段;还是刘秀太过依赖那些豪强大族,没给理政型人才展露头角的机会。 鱼禾想挖掘一些理政型的人才,都不知道该从何下手。 当然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窘境,也跟他文武分家、军政分开管有关。 在这个全才横行的年代,管军的能管地方,管地方的也能管军。 他将军政分开管,他招揽的那些赫赫有名的人物,就只能帮他打仗,不能帮他治理地方。 “你觉得杨音如何?” 阴丽华突然开口。 鱼禾愣了一下,细细的思量了起来。 杨音这个家伙,坏是坏了点,但理政能力确实不错。 他和谢禄两个人将交趾三郡治理得有声有色。 他们不仅平定了交趾三郡内的大部分不稳定因素,还发展起了交趾三郡的商业,也疏通了第一条海贸航线。 最重要的是在交趾三郡建立了学宫,开始在那一片只有在界碑上才能看得见汉字的地方,传播起了汉家文化。 让汉家文化在交趾三郡开枝散叶。 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皆有发展,政绩相当璀璨。 将谢禄留下,将杨音升迁到扬州,倒是可行。 只是鱼禾有些顾虑。 阴丽华见鱼禾沉吟着不说话,思量着道:“你是不是怕谢禄一个人留在交趾三郡会和占氏姊妹为伍,干出自立的勾当?” 鱼禾瞥了阴丽华一眼,没有说话。 但阴丽华通过鱼禾的眼神,看出了鱼禾默认了这个说法。 谢禄和占氏姊妹的关系不一般,占氏姊妹如今又是交趾三郡中最大的军阀,交趾三郡旁边又是一个独立的王国。 谢禄要是忍不住诱惑,很有可能会自立。 鱼禾要调走杨音的话,就必须考虑这个问题。 虽说目前看来,谢禄对他的忠诚度要比杨音高。 但人是会变的。 在权力的侵蚀下,人会产生巨大的变化。 比较有名的例子就是北宋的大奸臣丁谓、明朝的大奸臣严嵩。 这是两个出道的时候,立志要做匡扶社稷之臣的人物。 但在权力的侵蚀和影响下,最后性情大变,变成了一个祸国殃民的大奸臣。 书阅屋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在莽新造反的日子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在莽新造反的日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在莽新造反的日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在莽新造反的日子》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