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限制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明烟火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限制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坤宁宫。 韩景云听到女官的禀报,气的差点跳脚。她虽然从始至终都没有亏欠,但是她却偏偏觉得当初一贯五百文把棉布卖了,就是吃亏。 但是这个亏她是不吃也得吃了,她手上积压的棉布早就售卖一空,现在仅仅靠着织造作坊的产量,根本来不及,只能够眼睁睁的看着韩度等人大赚特赚。 “现在棉布价格是多少?” “回娘娘,一开始就涨到四贯。虽然刚开始的时候没有人买,可是没过两天那些海商就像是发疯了一样争抢棉布。到现在,都涨到五贯了......” 女官的声音越来越小,到最后细弱蚊吟。 五贯!这个价格几乎差不多快要接近价格最高的时候了。 韩景云一想到她两贯卖出去的那些棉布,就好像是看到大兄活生生从她手里把金山夺走了一样。 一跺脚,跑去找皇上给她做主。 ...... 韩度指挥傅雍和常浩两人尽快把所有存货脱手,自己则马不停蹄的跑来宫里求见????????????????朱标。 行礼,赐座之后,韩度开门见山的拱手道:“皇上赶快下旨,约束期货契约买卖吧。” “啥?”朱标愣住。 期货契约他知道,但是他却不知道该怎么约束。 韩度连忙道:“皇上期货契约买卖,会导致物价急剧波动殃及百姓,还请皇上加以限制。” 朱标皱眉,顿了顿之后道:“既然这东西危害这么大,那不如下旨禁止算了。” 朱标还没有认识到期货契约的价值,在他看来既然这东西对百姓有害,那自然是彻底斩草除根才好。 “呃!”韩度的脸庞不自然的抽了抽。 “怎么?朕说的不对?”朱标微微一愣。 韩度无奈,只好深吸口气解释道:“皇上,期货契约买卖也并不是一无是处。” “哦?这不过是一种买卖方式而已,能够有什么用处?没有它,不也一样买卖吗?”朱标有些难以理解。 “皇上,是这样的。”韩度娓娓道来,“就那种植棉花来说,现在百姓还是把棉花种植在田边地角,或者是荒地里面,是不是?” 朱标微微点头,他见过下面官员奏上来的密折,对于百姓的生活还是有所了解的,并不是一无所知。 而且他还很喜欢看官员密奏的各种风土人情,因此对此记忆犹新。 “明明种棉花,比种稻谷、朱薯、土豆、玉米这些的收益更高,为何百姓却也不再良田当中种植棉花呢?”韩度淡淡的问道。 “在良田里面种棉花?这......太过奢侈了吧?”朱标下意识的抗拒这种做法。 韩度顿时深感自己改变朱标观念的道路任重道远,“这不是奢侈不奢侈的问题,都是一亩地种棉花的收益更高。百姓就应该选择种棉花才是,毕竟这样百姓的收益才会更大。” “为什么会这样?”朱标也听明白了,觉得的确是有不合理之处。 韩度耐心解释:“原因很简单,无非不过就是百姓被饿怕了。哪怕是明知道种粮食收益不如棉花,为了避免再次被饿着,也会选择种粮食。” “可是这和期货买卖有什么关系?”朱标疑惑。 韩度微微一笑,顿了顿道:“只要期货买卖继续下去,必然会有商人为了稳定一种货物的价格选择和百姓达成契约。就拿棉花来说,需求量一直高居不下,但是百姓种植的积极性却是不高。” “商人为了谋取棉花的利润,就可以提前和百姓约定收购价格,并且支付百姓一定的押金,鼓励百姓种植棉花。等到棉花采摘之后,再按照约定的价格购买。” “如此一来,种植棉花有了保障,百姓种植的意愿必然会高涨。” “原来如此......”朱标内心震撼,“还能够这样做?” 甚至他越想越是兴奋,忍不住拍手道:“棉花产量不仅关系着棉布织造,还关系着宝钞和火药的制造。若是有无穷无尽的棉花......” 朱标想到有无穷无尽的火龙炮,眼睛都亮了。 韩度连忙打断他的臆想,“皇上冷静!百姓是不可能不种粮食,全部种棉花的。” “哦?????????????????都给了他们保障,还是如此?”朱标不解。 韩度点点头,“百姓挨饿的滋味太过记忆犹新了,这不是在短短几年能够完全转变的,只能够徐徐图之。” “也是。”朱标赞同的点头,“那你最近就上个奏折吧,把你的想法都写出来。” “是,臣告退。” ...... 韩景云来到乾清宫的时候,正好看到韩度的背影远远的走出去。 她惊讶于韩度的速度之快,让她措手不及。连忙在自己大腿上用力掐了一把,眼眶顿时变红,里面有泪水萦绕,走进乾清宫。 “皇后到~” 朱标问声抬起头来,看到韩景云走进来,朱标放心朱批起身上前。 “你不在后宫带着,怎么来朕这里了?” 等看清楚韩景云的神色之后,才忽然问道:“你怎么了?谁让你受委屈了?” 韩景云微微摇头,没有回答,反而问道:“皇上,大兄进宫来找你做什么?” 】 见韩景云不说,朱标也没有再最问,只当事情并不严重。 随后呼出一口气,解释道:“哦,就是说起市舶司的事......” “皇上能说说吗?”韩景云微微惊讶。 朱标当然不会瞒着她,拉着她坐下来便把事情仔细说了。 韩景云听完之后,只感觉到满心的气愤。她刚才还准备告大兄的状呢,没有想到大兄竟然提前一步直接要把肆意抬高降低物价给堵死。 “对了,你找朕有何事?”见韩景云呆呆的一言不发,朱标不由得问道。 韩景云回过神来,脸庞抽了抽,咬着牙道:“没......没有,我就是来看看皇上,毕竟太医嘱咐,皇上不要太劳累了。” 提到这个,朱标失神叹息:“朕也不想啊,可是大明如此庞大,若是朕不勤于政事,如何能够驾驭天下?” 韩景云低头,顿了顿道:“内阁难道也不能帮助皇上吗?” 提到内阁,朱标更是沉默。韩度当首辅的时候,他要比现在轻松得多。自从韩度被罢免之后,他就感觉事务倍增。 “皇上,难道不能让大兄再次入阁吗?”韩景云不想朱标如此劳累。 朱标回头微微一笑,“不是朕不愿意,而是恐怕你大兄不愿意。” 韩度自从被罢免了一切官职之后,按照常理来说现在老四已经去了美洲,韩度也应该向他提出回到内阁了。 可是这么长时间以来,韩度却再也没有提过此事。 这让朱标也不好开口了,总不能让他这个皇帝先下旨让韩度官复原职吧?那样岂不是显得他离不了韩度? “而且,你是皇后,若是韩度再担任首辅,那对镇国公府来说可未必就是好事。” 韩景云也是知道这一点,因此她无奈叹息一声,有些担忧的说道:“可是皇上的龙体......” “无妨,不过是生死有命罢了......”朱标抓着她的手,微微摇头,展颜笑道:“反正允烨也成年了,过几天就把他立为太子,也该是让他上朝理政了。” 数日之后,皇帝下旨,立朱允烨为太子,并开东宫。 ...... 日月如梭,三年过去。 三年时间于谦的变化极大,从一个带着些许稚气的少年,变成了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而他也果然不负韩度的期望,在短短三年之内便学完了书院的数理化学问。并且通过科举高中进士,现在成了书院的一位先生。 按照韩度的说法,求学是把学问由外而内的过程,教书就是把学问由内而外的过程,两个过程都必不可少。 机械作坊里面。 韩度身边跟着孙贤,带着一大群他的徒子徒孙,正在对一个火车头进行着最后的测试。 这些年来,韩度经过无数次修改,把火车头的降低重量、增大拖力、安全性等等几乎坐到了现在条件下的极致。 总算是把这东西从实验性,变成了有实用价值。 “老师,这是成了吗?”于谦见韩度从车头上下来,连忙地上一张棉帕。 韩度穿着一身短衫,两手满是黑灰,毫不介意的接过棉帕往脸上一抹,擦干汗水。 “现在只能够坐到这样了,往后的改进还需要你们来钻研了。” “先生,那咱们什么时候试试?”孙贤也从上面跳下来,心里满满都是成就感。 亲手把这东西从简陋粗犷,修改到如此简洁精妙,他就好似看到自己的孩子一点一点的从步履蹒跚,到长大成人一样。 韩度把棉帕还给于谦,随意摆摆手:“不用试了,咱们已经试了无数次,不会有问题的。你把车厢挂上,我有用。” “好的。” 三年,雇佣了几十万百姓,花了整整三年,总算是把京城到上海县的铁轨给修好了。这期间韩度花出去的钱财,远超他刚开始估计的百贯,而是达到惊人的五百贯。 当朱标听到花了这么多钱的时候,都一度劝韩度就此放弃算了,及时止损没有必要把整个镇国公府给填进去。 可是当初正值爹娘相继去世,韩度心神沮丧之时,却也下定决心,就算是倾家荡产也要把这条铁轨修起来。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明烟火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明烟火》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明烟火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烟火》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