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精锐朗卫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秦五百年第57章 精锐朗卫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随着项庄的命令,楚军出动了,推着云梯、投石车前进。 联军高层人物们,望着前方浩浩荡荡的攻城士兵,心中在为他们鼓气加油,每个人都急切盼望,盼望着今天能拿下函谷关。 秦王就在函谷关,就让今天一战定乾坤。 楚军来了!军功来了! 函谷关上秦兵们都铆足了劲,摩拳擦掌,个个都想多杀敌人立功。 双方对峙于函谷关以来,最为惨烈的攻防战开始了。 这是特殊的作战,是少有的专门挑选在雨天作战。 这是有史以来,投入兵力最多的攻城战。 大雨滂沱,道路泥泞。 巨大而又沉闷的鼓声响起,楚兵推着攻城器械,在泥泞的地面上缓缓前进。 如果实在荒野道路,下大雨时或刚雨后,有可能导致车轮陷在泥土里难以前进。 函谷关是链接关中和中原的最重要通道,相互间人员出行、物资运输通常要经过函谷关,函谷关前地面专门有人整理,虽然未铺上石砖,但地面的硬度比其他黄土路强得多,即使在大雨天,还不至于让人、车轮深陷泥土。 项羽命人打造的云梯,梯的轮子比较大,就是尽可能减少泥泞地面影响前进。 为了让士兵节省体力,云梯背后的楚兵们,是轮换着推梯子。 函谷关城墙上的秦兵们,时刻注视着前方,眼神中散发出对作战的兴奋,对于最普通士兵和低级爵位士兵来说,这是他们立功封爵的最好机会。 秦国是等级分明的社会,有没有爵位、爵位的高低,所受的待遇和社会地位明显不同,军功爵给了普通人上升的通道,士兵们无不希望通过军功往上爬。 对于楚兵们来说,被主将指定为攻城士兵,那就已经没有退路了。 要想活命,就得拼命,要么攻陷函谷关,立功获得封赏,要么战死,就算中途战死了,只要最后夺取了函谷关,封赏会给家人。 如若敢后退逃跑,立即会被处死。 楚军进入射程了,大量的石弹从城墙背后抛射而出。 “咚咚咚”的声音响起,部分石弹砸中了云梯,只有两架云梯被砸破,有数十名在云梯背后的楚兵被砸中。 至于楚军的投石车,有五架被砸中。 很快,楚军投石车停下来了,抛投石弹,双方展开远程攻击。 子婴在相对安全的位置,躲避着不被石弹攻击。 韩谈、王元、王威,还有一千朗卫,皆在子婴附近,拱卫着子婴。 秦兵们皆蹲下或坐下,依靠墙垛做掩护。 时而有人探头从凹槽观察敌军情况。 时而有石弹落入城墙上,所幸没有士兵被砸中。 片刻之后,楚军停止了远程攻击,攻城部队已接近城墙。 城墙上的秦兵们站起,部署在各个凹槽位置,矛兵、戟兵、弓弩兵相互搭配,做好攻击准备。 不远处的楚军,士兵们爬上云梯顶部,矛兵、弓箭兵做好攻击准备,戟兵做好冲入城墙的准备。 在云梯背后,是密密麻麻的楚兵,只要云梯顶部的士兵倒下,后面的人便会迅速攀爬上云梯投入作战。 楚兵进入四丈范围内了,楚军弩兵放箭,射杀云梯顶部的楚兵。 一轮射击,楚兵有数百人中箭。 楚兵也反击了,向城墙上的秦兵放箭。 秦军也有人中箭了。 云梯再继续前进着,距离城墙只有两丈了。 早已做好准备的秦军矛兵们,手中长矛刺出,有不少楚兵被刺中。 楚兵同样发动攻击,长矛刺向在凹槽位置的秦兵。 长矛、弓箭的相互对战,互有死伤。 秦军可同时投入攻击的人数多,而云梯背后下方的楚军就算人数再多,也无法参与攻击,秦军占据了一定的优势。 在这种特殊的攻城战中,滚油、火攻自然无法使用,敌军云梯高度跟城墙相当,双方在相同高度作战,石头、滚木、狼牙拍等守城利器,在这种情况下基本起不到作用。 就是因为这样,项羽专门这时候来攻城。 云梯顶部的楚兵,不断有人丧生掉落。 在云梯后面,源源不断有楚兵通过梯子爬上顶部投入作战。 当楚军中的长矛兵、弓箭兵击中凹槽中的秦兵时,旁边云梯顶部的楚兵趁机向凹槽冲去。 楚兵要从凹槽冲入城墙并非易事,当凹槽最前面的秦兵倒下时,立即有秦兵补上位置。 不少楚兵冲到一半时,就被及时补上秦兵用长矛刺死。 函谷关一千八百米城墙上,约三百架云梯贴着城墙,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厮杀,楚军用密集的人海战术发动猛攻,只要城墙有任何位置被突破,函谷关就岌岌可危了。 孟通、李必、桓斌等武将们,在函谷关上指挥着战斗。 李必发现,这次攻城的楚兵,比上次又有所变化。 楚兵上半身仍然是只戴甲片,光着双臂。雨天被雨淋,为了减少一副重量,不穿甲片里面的衣服,这是正常措施。 而在雨天情况下,脚底有可能打滑,云梯顶部的木板特意弄得比较粗糙,减少打滑概率。 而刚从背后梯子爬上云梯顶部的楚兵,手中是没有武器的,是爬上来之后,再接过从下面递上来的武器。 李必又再仔细观察,终于发现,云梯内部分为四层,是每层士兵逐个把武器传递上去的,当楚兵爬上云梯后,立即能接过武器投入作战。 原来是这样,看来项羽考虑得还挺周详,梯子是湿的有可能打滑,要是往上爬的士兵要一只手拿着武器,爬着梯子不方便。 云梯内部专门有士兵专门负责递武器,分工搭配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是史无前例的攻城战,在一千八百米长的战线上,双方激烈搏杀,喊杀声震天,场面浩大而又惨烈。 楚军的监军就在攻城部队后方,谁敢后退就杀无赦。 对于楚兵们来说,唯有全力死拼,夺取函谷关获得封赏和功名。 为了活命、为了赏赐和功名,楚兵们拼了,士气旺盛。 对于秦军来说,要是函谷关被破,秦国就亡了。 为了保卫家园、为了军功,秦兵们没有退路,要死战到底,士气极为高涨。 即使在这样的天气下,作为守城一方的秦军,依然有两大优势。 其一,是同时可投入的作战士兵多于楚军。 其二,受伤的秦军可及时撤下疗伤。 在大雨天气下如果受伤,哪怕不是伤在要害,如果还被持续雨淋,伤口很有可能会发炎。这时期可没有消炎药,要是伤口发炎化脓,那可得死翘翘了。 现在处于夏天,受伤发炎的概率更大。 子婴专门有命令,除非伤在最表皮,要不然受伤的士兵必须撤下疗伤。函谷关有六七万守军,人员轮换完全没问题。 参与攻城的楚兵们,即使受伤没死,由于不能撤走疗伤,就算当场不死,以后伤口发炎死亡的概率不小。 在函谷关中间的城墙,城楼就在这里,秦王大纛在城楼旁矗立着,站在城楼门口的子婴,时刻关注着战斗,在一千八百米长的战线上,楚军在这里的攻势最为猛烈,集中在这里的楚兵亦最多。 子婴可观察出来,以他附近的攻城士兵最为不要命。 许多攀爬上云梯的楚兵,眼睛会望向他这边。 子婴可感受道,当有楚兵望向自己时,眼神中流露出一种渴望。 这是什么渴望呢? 子婴想想,自己是大秦君主,要是哪个敌兵能杀了自己,项羽肯定有重赏。 想要取自己性命,可没那么容易,子婴要做项羽的掘墓人。 一千朗卫们拱卫着大王,他们只是负责大王安全,并不参与守城。一旦有敌军冲入城墙,向大王这边靠近,他们才会与之交战。 王元、王威两兄弟,一直都跟随在侧。 目睹如此情况,韩谈道:“大王,可撤到城内,城内安全。” 他对军事作战层面不太懂,只是关心大王安危。 王元当即道:“楚军攻势正猛,大王留在这里可振奋军心。” 子婴道:“说得没错,将士们浴血奋战,函谷关不容有失,寡人应当留在这里,以振奋军心士气。” 对于楚军来说,函谷关是要攻克的大目标。 而秦王嬴子婴,则是目标中的目标。 在子婴左右数十米内的城墙,是攻击的重点。向这边发动进攻的楚兵们最为不要命,秦军同样不要命,双方在气势上不相上下。 王元再道:“大王,兵法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楚军正一鼓作气攻城,只要我们能坚持到午时,楚军士气必定衰竭。” 可要坚持到午时也并非易事。 观战中的项羽,不断催促着向秦王大纛那边重点进攻。 楚兵前赴后继地向子婴这个方向进攻,一时间攻势实在过于猛烈。 终于,有楚兵从凹槽处冲入城墙了。 军功来了!附近秦兵立即兴奋起来。 有五个秦兵以最快速度行动,五把长戟几乎同时刺中这个楚兵。 在这种情况下,杀死这个楚兵甲士的军功,由这五个秦兵平分。 这个楚兵刚被解决,又有楚兵冲入。 没有退路的楚兵,前赴后继向前冲。 尽管打得很惨烈,秦兵们可兴奋得很,尽可能杀敌立功。 在云梯背后,楚军军官们指挥着部下们。 在以前攻城时,死了很多人还拿不下函谷关,楚兵们目睹着一个个士兵摔下云梯死亡,一些士兵不免起了恐惧之心。 “快上……” 在监军的督促下,楚兵们不得不一个个从云梯背面的梯子爬上去。 “秦王就在上面,冲进城墙杀秦王。” 不得不参战的士兵,在项羽军令许诺下,不少楚兵压下恐惧,全力作战。 在前赴后继猛攻下,终于有多名楚兵冲入城墙。 虽然秦兵很快就他们杀死,但同时又有更多的敌兵冲入城墙。 城楼前城墙上,双方短兵相接恶战起来。 “冲进去了!” 观战中的联军大人物们,有人兴奋起来了。 “快,快杀子婴!” 兴奋中的樊哙,不断大喊着。 此时,张良心中默默祈祷:“天佑韩国、天佑联军,取子婴命!” 此时的陈平,对于坐镇城楼的秦王,对于把大纛加高,心中对此做法表示肯定,攻城战如此恶劣,秦王坐镇函谷关,让自身处于显眼位置,对于稳定军心、激励士气能起到重要作用。 此时此刻,项羽紧握拳头,恨不得冲上城墙的是自己,这样就可以亲自手刃秦王。 大家都紧绷着神经,注视着这惊心动魄的战斗。 丹凤楼城楼附近,秦兵们在击杀着冲入城墙的敌兵,但后面的楚兵快速冲入,让这边的秦兵难以及时将其全部歼灭。 冲入城墙的楚兵,无一例外的都是向子婴这边杀来。 有些楚兵在身体被刺中后,临死看向代表着富贵功名的子婴,带着不甘心下地狱去了。 缺口越来越大,敌兵离子婴越来越近。 朗卫们目睹友军士兵们,不断击杀着冲入城墙的楚兵,个个眼馋得很,眼馋那些军功。 王威主动请缨道:“大王,请让末将出战。” 子婴道:“给你三百朗卫,协助把上来的敌兵全部解决!” “诺!” 韩谈立即调拨三百朗卫交给王威指挥。 王威拔出佩剑,向朗卫们大声道:“弟兄们,保卫大王,杀敌立军功的时候到了!把楚兵杀个片甲不留!冲啊……” 兴奋中的朗卫,向楚兵冲去,加入了战斗。 难道有机会作战,王威很是兴奋。 他军职为军候,亲自杀敌不计算个人军功,计入集体军功。 对于普通朗卫来说,自己杀敌就是个人军功,个个都奋勇作战。 朗卫是秦军中专门挑选出来的精锐,属于职业军人,战斗力明显高于普通士兵。 秦军绝大多数士兵、下层军官,都属于义务兵,兵农结合,只有达到一定级别的军官才是以军人为职业。 有一支军队例外,那就是朗卫。 根据子婴要求,朗卫必须绝对忠诚,必须是职业军人,必须是精锐中的精锐。 每个朗卫皆身体壮实,弓马娴熟,擅长格斗。 在这种要求下挑选出来的朗卫,最普通士兵都有俸禄可领取。 有了朗卫加入作战,很快就阻止了缺口扩大之势。 ———————— PS:推荐起点资深作家“傲骨铁心”连载中的精品书《大流寇》,推荐去阅读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秦五百年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秦五百年》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秦五百年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秦五百年》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