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特殊工作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秦五百年第154章 特殊工作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十二月中旬,北方大地上,进入了冰冷的世界。 赵国的天气,比往年都要寒冷,邯郸一带,雪花飞舞,白茫茫一片。 然而,赵国皇帝和臣子们,却不畏严寒,来到北门外,迎接出征归来的将士们。 君王出城迎接胜利凯旋归来的官兵,这再正常不过。 然而,君王迎接惨败归来的将士,却是破天荒头一次。 将士们还没到,赵歇和重要臣子们,先交谈起来。 张耳慨叹道:“出征快两年了,历尽千辛万苦,想必广武君憔悴许多了。” 赵歇感叹道:“广武君一定很自责,希望他能重新振作起来。” 李齐道:“此战,我赵国折损十余万人,耗费粮食甚多,孟舒将军战死,损失惨重啊!” 赵歇道:“就算损失再重,赵国也得振作起来,跟韩、齐、匈奴一起共抗暴秦。” 这时,远处天际线上,官兵们出现了。 官兵们越来越近,大家可以看到,归来的军队旗帜破旧,士兵们个个都无精打采。 军队中最前面骑马的,有李左车、戚宗、田叔、夏侯婴、王吸、田集。 李左车策马加快速度,靠近皇帝时停下。 “陛下……” 李左车下马,跪在赵歇跟前。 “陛下!臣有罪!臣有罪!” 此时,李左车已是泪流满面。 “臣身为主将,出战惨败,罪该当斩!臣对不起赵国!有负陛下!” 李左车哭得连鼻涕都出来了,连连向赵歇磕头。 地面上是一层雪,李左车面部都是雪。 他是极端痛苦、自责,见到皇帝后真情流露,而不是做作。 其他数名将军,来到了李左车身后,齐齐向皇帝跪下,皆潸然泪下。 在更后面,是级别低一些的武将,许多人也流泪了。 连许多士兵也流泪了。 雪花纷飞,北风呼啸,大地一片苍茫,现场悲戚一片。 谁说男儿不流泪,只因未到伤心处! 损失太惨重了!就算是铁骨铮铮的汉子都为之伤心。 赵歇何尝不伤心难过,也忍不住流泪了。 在场臣子们,同样潸然泪下。 赵歇把李左车扶起,真诚道:“这一战,我们是惨败了!但广武君已尽力了,这不是你的错,是暴秦太狡猾,我们都上当了。广武君要振作起来,赵国需要你!朕需要你!” 军队惨败,皇帝没有责怪,还出来迎接,慰劳将士,李左车伤心之余,还颇为感动,他朗声道:“臣有生之年,肝脑涂地报效陛下,竭尽所能抗秦到底。” 张耳面向众将,朗声道:“诸位,大家都要振作起来,留着有用之身,继续共抗暴秦。” 随后,赵歇向将士们说了一些勉励的话。 对于官兵来说,一切都是后话,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回来了,要先好好休息。 随后,赵军官兵们入城。 他国士兵是不允许进城的,赵国有提前做好安顿措施,城外有赵国事先建好的营地,齐军、韩军进入营地,营地内有食物、被子等等,确保士兵生活无忧。 那些家在邯郸的赵军官兵们,终于可以和家人团聚了。 家不在邯郸的赵兵,以及城外营地的齐兵、韩兵,都能待在温暖的被窝里。 联军西路军三十万人,最终回来的只有22186人。 第二天,皇宫书房。 李左车向赵歇、张耳详细讲述出征后的经过。 这更加证明了,秦军是早有预谋,等到战争打了快一年,才突然间使用连弩,截断粮道。 张耳道:“秦军有震天雷、大小连弩、床弩,在以后的对阵中,我们都必须多加防范。” 李左车道:“要是能有连弩拿来研究,或许我们的工匠也能造出来。在后期作战中,臣曾想让士兵检获连弩,可秦军防范甚严,始终没机会。” 张耳道:“张良说有办法对付秦军新武器,可始终就是想不出办法。” 赵歇埋怨道:“就是张良唆使我们一起攻秦,要不然哪会有如此惨重损失。不过也不能怪张良,他想灭秦,我们也想灭秦,谁会料到暴秦如此狡猾。韩国的人更少,更是元气大伤。” 李左车道:“就算秦军有连弩、震天雷、床弩,只要我们小心应对,还是能跟秦军一战。还有齐、韩、匈奴三国,只要我们不被离间,四国团结,根本不惧暴秦。臣会再练好兵,跟暴秦死战到底。” 齐军、韩军在邯郸停留三天后,各自启程返回自身国家。 —————————— 齐国,临淄。 皇宫,书房。 刘邦接到最新消息,返回邯郸的齐军,已启程回来,估计三天后回到临淄。 萧何道:“臣认为,陛下还需像赵歇那样,出城迎接归来将士。” 刘邦有些不愿意,说道:“如此寒冷,还要朕出去迎接那些败军之将、败军之兵。” 萧何道:“虽然是惨败了,但不是将军们之过。赵歇能出城迎接,安慰将士们,难道陛下还不如赵歇?若陛下能如此做,将士们必定会感恩戴德,天下人会认为陛下是明君。” 刘邦无奈道:“行行行!朕出城迎接便是。” 得知灌婴战死,刘邦很是难过,去到灌婴家中,慰问其家人。 刘邦是大张旗鼓去灌婴家里,做给别人看,齐国皇帝乃是明君。 要是别人不知道,对于刘邦来说,那就是白来了。 —————————— 十二月底,齐鲁大地上,寒风呼啸。 临淄西门外。 刘邦率文武官员,在这里迎接军队归来。 北风如针般吹打在刘邦脸上,吹得旁边的大纛猎猎作响。 已五十余岁的刘邦,身穿御寒衣物,还披上虎毛披风,即便如此,仍然还有些寒意。 太冷了,要是不是萧何强烈建议要来,他才不出来。 不久后,几千官兵出现。 “陛下……” 夏侯婴、王吸齐齐向刘邦跪下,痛哭着。 背后有许多官兵同样流泪了。 刘邦表现出一副真诚的神情,道:“两军将军已尽力了!出征失败,非将军过失。” 随即弯腰把两人扶起来。 萧何道:“夏侯将军、王将军,你们和将士们能回来,已经很好了。” 夏侯婴道:“秦军狡猾,以至几乎全军覆灭,丁复、灌婴将军战死。” 王吸信誓旦旦道:“陛下,日后还得继续联合赵、韩、匈奴,共抗暴秦。若暴秦胆敢东出,末将愿带兵出战,跟暴秦血战到底。” 刘邦拍拍他的肩膀,说道:“全天下皆要灭秦,就算暴秦暂时赢了,终究不会是全天下的敌手。若再有战事,定会让王将军带兵出战。” 刘邦向回来的官兵们发表讲话,好好安慰一番。 作战失败,皇帝不仅不责怪,还能对自己这么好,武将们倍感温暖。 —————————— 一月初,汉中郡西边,褒水上游,褒水谷口附近。 水渠开凿已开始,数以万计的男人在劳作着。 首先开凿的是干渠(主水渠),干渠建造完成后,再开凿众多的小水渠,分流干渠之水,灌溉着汉中平原各地。 这些施工人员,全部都是降兵,八万余人不可能在同一地方,干渠很长,每隔一段距离,分派一批人员施工。 在由东到西的干渠上,正在施工地段延绵二十余里长。 由杜真率领的秦兵们,全副武装,把守在施工地主要位置。 每隔数里距离,都有居住营地,有相应数量的降兵居住,有一定数量的秦兵驻守。 水工史禄行走于已动工开凿的干渠间,时而停下监督着,确保男人们按要求劳作。 比如干渠的宽度、深度、方向等等,丝毫不能差。 在这里,人员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是降兵,这类人数最多; 第二类是看管降兵的秦兵; 第三类是秦国少府官署下辖的官吏,以史禄为总水工,下面还有许多级别低一些的水工,以及协助水工工作的吏员。 第四类是训导部的人,训导丞曾陶常驻在这里。 三大类的人员共同管理降兵。 少府官署的人负责施工方面;训导部的人负责降兵的生活、思想教育方面;军队主要负责安全问题,要是降兵有任何不轨行为,出现逃跑、叛乱等等,秦兵们会严格处理。 对于降兵管理,有一套明确的规矩。 比如偷懒懈怠,按照程度不同,会有只给吃半饱、三分之一饱、完全不给吃等处罚。 比如试图逃跑者,轻则挨鞭子,重则会有进一步刑罚。 最严重的,是攻击秦国人员,会被当场处决。 有极少数人会违反规矩,在众目睽睽下被惩罚。 当然,就算违反规矩,只要不是最严重的,训导部的人,都会找降兵交谈,以和蔼、关心的方式交流,尽可能找出其原因。 暂时来看,绝大多数降兵们都还算安分。 巳时时刻,有秦兵喊道:“吃饭了!” 忙碌着的降兵们都停下来,走出干渠。 厨子们把热气腾腾的饭菜都运了过来。 军中是纪律严明的地方,秦军对降兵进行军事化管理,要是不遵守秩序,会被严厉惩罚。 降兵们按照顺序排队打饭,没有人敢插队。 “今天又有猪肉吃了!” 能够有肉吃,降兵们就高兴。 每个降兵都有一个大碗,一双筷子,打好饭菜后,走到一边大吃起来。 一月份天气寒冷,每个降兵都穿上冬衣,没有挨冻的。 他们所吃的饭菜,跟军队中的相差不大,只要安分劳作的人都能吃饱,偶尔还能吃好。 根据规定,每隔五天就有一顿肉吃。 降兵们边吃边低声交谈着。 “在这里劳作,跟在军中也差不了多少!” “饭菜不比我在韩军中差,又穿得暖,秦国人也没打骂过我们。” “只可惜不能回家!我刚娶媳妇不到半个月,被窝还没暖多少次!就被征召从军了!” “只要安分劳作,满了三年就能回家了!我也不多想了,老实待三年吧!” “原本还担心,秦军会杀降兵呢!看来是多心了,暴秦好像也不那么残暴!” “现在要我们给秦国开凿水渠,谁知道会不会在干完后对我们动手!” ………… 降兵们有不同想法。 秦国对降兵的管理,是人性化管理。 让降兵们来这里干活,并不是让他们往死里干,不会对降兵们过度使用,不会让他们过度劳累,而是正常劳作,是正常成年人都可以承受的劳作。 降兵们就算不来这里干活,回到家乡后或是种田,又或者是服徭役,不见得体力上会比在这里轻松。 吃饱饭后,让降兵们并非立即干活,会有三刻钟的休息时间。 吃饱饭后,让降兵们并非立即干活,会有三刻钟的休息时间。 “又有两个偷懒的!” 大家看到,在某个角落,有两个偷懒的人被罚站着,刚才两人只能吃到小半碗饭。 饭后,降兵们有些就地躺下休息,有些聊天起来。 那两个降兵被惩罚,是被讨论得最多的话题。 “干活又不是很辛苦!却偏偏偷懒,我才不那么傻!” “好好干事,每天吃饱,三年后回去,不就得了!” “我觉得,比在家里服徭役更好!” “对啊!我在家乡服徭役,饭菜很难吃,衣服被子还得自己带。” “投降保住了性命,又不用怎么吃苦,我赚了!” 士兵们回去要种田或服徭役,在这里干事是正常劳作,不会劳累过度,对于他们来说,算不上是吃苦。 遵守规矩能过得好好的,违反规矩会被惩罚,绝大多数降兵都做出明智选择。 休息过后,降兵们要重新劳作了。 这时,有名降兵道:“我不行了!头很热!” 他整个人面无血色。 训导部的吏员快步过来,说道:“喂!要是偷懒,三年后你回不了家!” 在以往,有些降兵假装生病偷懒,大多数都能被甄别出来,大家都知道这种办法行不通。 那降兵道:“我真的很热,生病了!” 吏员伸手摸一下他额头,果然是比平常人热一些,立即叫医卒过来。 医卒简单检查后,说道:“是得了温热病!” 随后,带着那降兵去医治。 这一切,附近的降兵都看在眼里。 在这里,要是生病了,都能得到医治,不会强迫生病时劳作。 到了傍晚,降兵们都停止劳作,回到营地里。 在降兵营地内,除了没兵器库外,其它设施跟军营相似,有住宿区,有洗澡、吃饭的地方,有茅厕,有可供降兵集中的空地。 住宿区有许多帐篷,每个帐篷内有三十个降兵。 在营地内、营地外主要地方,都有秦兵巡逻、把守着。 除了士兵外,负责降兵们生活、思想教育的训导部吏员,也经常会出入营地。 每个帐篷都有编号,称为第xx宿舍,各有一名训导部的吏员负责。 夜幕降临,营地内灯火通明,降兵们有些在洗澡,有些在帐篷内聊天。 一名吏员名叫严临的吏员走入第十七号帐篷,这是他负责的帐篷。 “严大人!” 降兵们见严临进来,纷纷打招呼并站起来。 严临有些感慨,自己只是区区斗食小吏,却被降兵们称呼为大人。 在刚开始时,降兵们对秦国所有人都会很有戒心,都会很紧张。 由于训导部的吏员,对待降兵一般都比较和善,日子又过得还可以。渐渐地,见到吏员还后不会再有紧张,有时还能说到一块去。 严临是训导部众多吏员中的一人,按照上级的要求来工作。 他扫视帐篷一遍,有二十余人在场,派人去把剩余的人叫回来。 人到齐后,严临和蔼道:“各位兄弟,你们向大秦投降已有四个月了,想不想家?” 一名叫李大环的降兵道:“当然想回家,我跟媳妇成亲才十天,还有家中母亲,我都想她们。” 张二道:“我是家中独子,还得回去孝顺父母。” 郑六道:“家人一定很想我,我想快点回去。” 苏由道:“齐国才是我的家,我要回家。” 伍召道:“我家人都在赵国,得要孝顺父母,要养妻儿,盼着早点回去。” ………… 有十数名降兵回应,人人都想回家。 只要是正常人,都会想回家。 发言完毕后,严临道:“我大秦皇帝陛下,爱护每一个百姓,不仅仅是秦地百姓,而是天下百姓。陛下不忍伤害你们,但你们曾经与秦国为敌,不可能立即放你们回去。只要在大秦安安分分劳作三年,陛下就会放你们回家。” 每当提及皇帝时,严临都会抱拳,在他人面前表示对皇帝的尊重。 训导部的吏员们对待每个降兵,从来没有一副居高临下之态,而是用平等的身份与之交流,把他们称之为兄弟。 说毕后,严临问道:“兄弟们,你们为何觉得,秦国是暴秦?大家但说无妨。” 李大环道:“听母亲说,秦国徭役太重,父亲就是在造长城时死的。” 苏由道:“秦律管得太宽了,成年男人还得分居。我家有三兄弟,三兄弟都有娶妻,父亲希望兄弟们都住在一起,我们三兄弟也不希望分家,偏偏秦律逼得要分开。” 伍召道:“秦律不仅管得宽,惩罚还很严,我有个堂姐,一不小心就触犯秦律,被割了鼻子。” 郑六道:“秦国徭役也太重了,我有亲人就因徭役而死。” 张二道:“我家原本是商人,秦律逼得无法营商,只能种田了。” 黄奇道:“我全家人,还有家乡官府的人,都说秦国是暴秦。” ………… 降兵们纷纷诉说着。 要是换在刚开始时,有很多话是绝对不敢说出来,因为吏员们对降兵和善,只要没有违反规定,降兵们都不会受到惩罚,时间久了后,没有了戒备心,跟吏员不再有生疏感,降兵们才敢于把真实话说出来。 对于每个降兵的发言,严临都会聆听着,记住他们所说的话,也会注意观察降兵们的神色。 听到这些对秦国不利的话,严临并没有动怒,说道:“其实,是东方六国很多人对秦律有些误解,或许不适应秦律。比如说,秦国有专门的养牛人,还要求百姓按照指导来耕种,那些是最好耕作之法,用那些方法来耕种,庄稼收成才能最好,比如说………” 严临举出一些例子,耐心讲解,许多降兵觉得,理是这个理。 举例完毕后,严临道:“秦国朝廷,始终心系百姓。始皇帝一统天下后,或许有些律令已不合时宜,没有及时修改。始皇帝后期,也有些失误之处,各种工事太多。最关键,还是赵高这个逆贼,祸乱朝纲,导致天下民不聊生。” 一般人是不敢当众说先皇的失误之处,这可是触犯秦律的,但训导部的人敢于适当说出来,这是得到现任皇帝准许的。 最后,严临道:“当今皇帝,乃是大明君,发现了秦律中有不合时宜之处,已逐渐修改。就比如我,只是区区斗食小吏,日子也过得不错。还有你们,要是在以往,无论是俘虏还是降兵,一律处死。” “大秦皇帝心系天下万名,不忍多杀人,就算是降兵,也不忍心杀害。你们在这过得够好了,除了军官和有爵位的人没俸禄外,不比你们以前在军中过得差。” “你们每个人都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好、有病得到医治。你们想想,现在的秦国,还是暴秦吗?在始皇帝刚统一天下初期,徭役有那么重吗?” 讲话完毕后,现场安静下来。 无论是自己说话时,还是降兵说话时,严临都会察言观色。 现场三十名降兵中,多数都觉得是这个道理,就算没有立即回话,也能从神态中觉察到他们对自己所讲内容的认可。 但并不是全部人都这样,严临觉察出,黄奇对此似乎是不屑一顾。 接下来,严临又再跟降兵们交流,并非时时都是一副严肃的态度,很多时候会在轻松的气氛中聊天。 谈着谈着时,李大环问道:“严大人,你媳妇漂亮吗?我媳妇很漂亮,可才娶她十天,就要从军,还要等差不多三年才能回家见她。” 严临淡淡一笑道:“我媳妇虽算不上漂亮,但很贤惠,相夫教子,我对她很满意。” 他再问郑六,家中有什么人,以前日子过得怎么样。 郑六如实回答。 一直聊了差不多两个时辰,严临才回去。 看着严临离开,黄奇说道:“大家别相信那些鬼话,都是骗人的。暴秦要让我们给他修渠,才说这些好话骗我们。等水渠建好之后,肯定把我们都杀了。” 伍召道:“不会吧,我觉得秦兵,还有那些小吏都很好。” 李大环道:“反正,我想好好活着,现在吃得好、穿得暖、住得好,过得很好。严大人拿我们当兄弟,我不信他会骗我们。” 有部分人会觉得黄奇的话,或许是有些道理,让原本安定下来的心造成少许荡漾。 更有相当一部分人,才不理鬼话连篇的黄奇。 黄奇说的话,顶多是猜测,降兵们过得好,这是真真实实的感受。 —————————— 咸阳宫,御书房。 陈平向皇帝汇报工作。 “陛下,这三四个月来,训导部各官吏都做得不错,绝大部分降兵,已不再对大秦有敌意,再过三四个月,应当能发展一些人成为卧底了。” 子婴点点头,对训导部的工作还算满意,开口道:“按照这个势头,在三年内让降兵归心,应当不成问题了。我大秦将会再增添八千三千男丁。在以后,大秦对外用兵,尽可能俘虏、逼降敌军,收为己用。” 陈平感慨道:“若非有陛下如此奇思妙想,绝无如此大成效。” 对于降兵的思想工作,除了陈平给出的建议外,嬴子婴又再补充了很多,以近代、现代中关于思想教育、政治工作的做法作为参照,结合这时期的情况,系统地说出来,富有智慧的陈平,当场就参透了其中妙用。 对于这样的君主,陈平打心眼里佩服。 从纸张、连弩、床弩、火药、脚踏纺车、水车等各类发明,再到训导部的工作指导,无不验证了皇帝的英明。 子婴道:“训导部刚刚创立,对降兵的工作,是实践的好地方。以后,训导部还会有更大作用。” 在前几个月,在皇帝受命下,陈平组织起三千名官吏,根据皇帝要求对官员培训,各官员再培训吏员。 因为训导部刚成立就有重要任务,培训时间并不长。 到汉中郡后,再边实践边培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在实践中成长。 皇帝所言,训导部将来会有更大作用,陈平已经隐隐猜到了,只是还没到那个时候,没必要去问。 子婴又道:“韩国的官吏、百姓,已有许多对张良不满,还是没能除掉张良,真可惜。” 陈平道:“张良有韬略、有手段,要想把他除掉,只能慢慢来。” 子婴道:“那就先尽量解决范增。” 陈平道:“陛下,章邯那边正在想办法。” 这时,一名郎官匆匆走入,说道:“陛下,邹棠大人派人来报,已铸造出新的钢剑了。” 陈平道:“恭喜陛下,又有新武器了!” 子婴淡淡一笑,对陈平道:“陈卿家,随朕一起去,见识一下新武器。” 他在书架上取出事先画好的图纸,在带上陈平一起出宫。 丞相左长史尉羽,也被通知前往作坊。 咸阳去往兵器作坊路上,有两辆马车。 第一辆是皇帝銮驾,第二辆是丞相车驾,在朗卫的护卫下前进。 銮驾到了大门外时,尉羽刚刚赶到,邹棠出来迎接。 “拜见皇帝陛下!” “参见丞相!” “参加长史大人!” 邹棠分别行礼。 兴奋之情洋溢在邹棠脸上。 “臣按照陛下说的方法铸剑,果然更好!” 邹棠带着三人进入,把新铸造的钢剑取来。 子婴、陈平、尉羽各拿一把。 宝剑在手,陈平就觉得,跟以往的铁剑、铜剑大不一样。 邹棠道:“陛下,新铸造的剑,剑身是熟铁,剑刃是钢,铸造出来的剑,果然很是坚韧。臣做过试验,剑大幅弯曲都不会折断。” 如此锋利的剑刃,子婴上次就看到了。 用熟铁打造的剑身,跟用钢打造的剑身,外观又有所不同。 “陛下请看!” 邹棠当场进行试验,拿起一把剑,再搬来试验工具,把剑身小部分放入比剑鞘略大的缝隙中,再紧握剑柄用力往前拉,剑身越来越弯曲,弯曲幅度很大仍然没有折断。 “宝剑,果然是宝剑啊!” 陈平大声夸赞着,什么干将莫邪,都不如手中的宝剑好。 邹棠停下手来,说道:“钢和剑的铸造之法,皆是来源于陛下。若非陛下,臣也不会有如此大成效。” 陈平道:“陛下,大秦所有士兵、衙役所用之剑,全部都可改为钢剑了。不过,在战场上,用剑杀敌的机会不多。铍、戟、矛皆可改为钢造。” 子婴道:“有了钢,我秦军武器要大幅度改良,才会发挥更大战斗力。以前战场上很少有刀,有了钢,可以打造出适于作战的刀。” 来到工师“办公室”,子婴把图纸取出来。 第一张图纸,画的是“钩镶”。 在历史上,勾镶出现于汉代,专门为克制戟。 戟是外形十分霸道的武器,既可冲刺,亦可倒钩,是一种复合型武器,集结了矛和戈的优势,戟的手柄一般都比较长,能够压制很多短小的武器,使得敌人无法伤及自身。 在战国时期,在各国兵种中,戟兵数量最多。 钩镶造型比较小巧,同样是一种复合型武器,将盾、勾化为一体。钩镶中部为有把手的小型铁盾;盾为圆角方形,前面有突出的尖;钩为圆柱形的长铁铤,均稍向后弯;上钩顶端为锐尖,下钩末端为小球;两钩中间连接盾后的把手;盾用以推挡,钩用以钩束。 钩镶必须配合环首刀使用,左手持钩镶,右手握环首刀。 在敌人用戟攻击时,无论是刺还是钩,都可以用钩镶钩住戟头横出的小枝,令对手在短时间内无法再次攻击或者是阻挡,持钩镶者可趁机用环首刀砍刺对手。 当钩镶和环首刀出现后,戟兵成为了在战场上被猎杀的对象。 因为戟兵被抑制,汉晋之后,戟兵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变为仪仗用之物,为克制戟而出现的钩镶,也随之退出历史舞台。 邹棠、陈平、尉羽都仔细看着图纸。 邹棠问道:“陛下,此乃何物?” 子婴先没有直接回答,说道:“三位可否想出,此物有何作用?” 三人一副沉思模样,时而再看向图纸。 片刻后,尉羽首先道:“臣觉得,此物对戟或许有效,如果手拿着此物,当戟兵刺出时,可用钩钩住。” 话音落下,陈平补充道:“若右手能握剑,可趁机刺戟兵。” 听到两人说话后,邹棠恍然大悟,惊呼道:“原来,陛下想出此物,是为了克制戟。” 他只是技术人员,按照要求研究、制作武器,这是本职工作。对于战场上个武器相互作用,并没有去研究过,也并非本质工作。 子婴淡淡一笑道:“没错了,因为有钢,我们的武器可大幅度改良,全面压制敌人。” 随即,他把第二幅图纸打开,这是步兵用的环首刀,长度为四尺五寸(103厘米)。 环首刀同样是汉代出现,并没有明显护手,子婴画出来的刀,做了一定改动,增加了护手。 “这种到叫环首刀。剑适合刺,环首刀能劈砍能刺。跟剑相比,用钢来铸造的刀,在战场上更为实用。朕打算大量打造环首刀,全面装备秦军。” 在汉代以前,之所以战场上很少用刀,主要在于冶炼技术不足,如果用生铁铸造刀,固然锋利,但非常容易折断、崩口,不适合劈砍。 尉羽道:“陛下说得在理啊!用钢来铸造的刀剑,比铁和铜都好很多。” 陈平兴奋道:“陛下有许多奇思妙想,臣佩服。要想出各种各样新式武器制作之法,相必让陛下很费神。” 子婴道:“朕之所以采用‘大业’这年号,是要开创盛大伟业,比始皇帝更大的伟业。始皇帝只能做到一统天下,却未能让天下人心归服。朕不但要重新一统天下,更是要天下万民归心,让大秦长治久安。为了实现大业,朕劳费心神,时常冥思苦想,想出许多武器制作之法,改良冶炼技术,让秦军所向披靡。” 在谈及志向时,子婴的话是真的,在谈及武器发明、技术革新时,却是大谎言,子婴把这谎言说得跟真的一样。 三个臣子都相信了,谁会知道皇帝是现代人穿越而来。 随即,子婴再把第三幅、第四幅、第五幅图纸打开。 第三幅是双手使用的长环首刀,刀柄和刀刃都比单手使用的更长,长度为六尺五寸(150厘米)。 第四幅是适合骑兵使用的环首刀,亦可称为马刀,马刀属于宽背薄刃,刀身比较沉重,这样有利于增大砍劈的力度。 第五幅图的环首刀,比第一幅图的略短一些,长度为三尺五寸(80厘米)。 子婴对邹棠道:“按照每张图纸上所画,每样先铸造五十。” 邹棠接令。 7017k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秦五百年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秦五百年》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秦五百年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秦五百年》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