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港府交谈】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要做港岛豪门第571章 【港府交谈】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港府 吴光耀来到麦理浩的办公室,麦理浩的助理为吴光耀奉上了茶。 端起茶杯吹一吹,平静的水面泛起阵阵波浪; 吴光耀表现的不紧不慢,麦理浩也不着急,也端起自己的咖啡品尝起来; 放下茶杯,吴光耀说道:“感谢总督,放下繁忙的工作,来接待我!” 麦理浩笑着看向吴光耀,并说道:“吴先生旗下的企业,是香港的支柱企业,养活着大量的香港市民;特别是在这次石油危机里,港岛的企业面临了一次考验;华人有句话叫做‘大浪淘沙’,谁是真材实料,谁是滥竽充数,在这次危机中,全部暴露了出来。所以别说半天时间,就算一天时间,我也是应该静下心来,听听吴先生的意见,” 吴光耀说道:“感谢总督的夸奖!不过,香港的整体经济的活力,还是优于世界水平的;香港是最先从石油危机反应过来的,毕竟我们没有重工业等依赖石油强的企业。” 麦理浩表示了赞同,香港的工业对石油确实没有严重的依赖,不像欧美日的产业,严重依赖石油; 所以,香港的经济,在今年下半年,就逐渐走出了阴霾。 麦理浩又说道:“让我最感到惊喜的就是,香港电子业的发展;在这一方面,吴先生的企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麦理浩的话说的不错,随着吴光耀将索尼的街机、游戏主机、随身听等生产线,搬到香港,仅凭这些工厂,就养活了差不多2万人; 当然,索尼也降低了25%的生产成本,这就是所谓的一举两得! 吴光耀谦虚了一番,然后也为麦理浩奉上了表扬信:“香江如今商业的繁华,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不过我认为总督阁下您的贡献最大;廉政公署的成立,让港岛的吏治一下变得明朗起来;‘居者有其屋计划’保证了普通市民的住房需求,‘九年义务教育’为香港的整体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句同样的话,在不同的人口中说出来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能得到吴光耀的肯定,麦理浩显然非常高兴, 而吴光耀认为,抛出政治原因不谈,麦理浩总督无疑是个很好的香港执政者和管理者; 而普通市民也一样,谁有能力解决香港社会的各种毛病,谁就是一位好管理者。 虽然,麦理浩才上任三年,但是各项惠民措施,已经基本形成。 麦理浩总督反应过来,这位不会无缘无故的来港府表扬自己,一定是有目的; 所以,麦理浩总督说道:“吴先生这次来,是有什么好的建议向港府提议吗?” 吴光耀笑着说道:“是为香港的经济前景而来!” 来了,麦理浩心里想到! 就知道这位来港府,一定是有大提议有关,所以自己才将一些工作推后。 “吴先生,请说!” 吴光耀正色道:“香港的工业经济看似每年增长很快,其实已经处于暴风口,时机一到,香港的工业将彻底消亡。” 麦理浩没有开腔,也没有感到震撼! 很明显,这些说辞都是对面的人夸张之词; 香港的工业就算出现一些问题,也不至于消亡。 麦理浩说道:“愿闻其详!” 吴光耀继续说道:“成衣、纺织、玩具这些,在发达国家属于夕阳产业;再加上国外陆续出台法律,对香港的这些产业进行限制;所以,我并不看好这些产业的未来。 重要的是香港的地价和房价,也不利于这些产业的未来的发展。” 听闻一个地产商说地价和房价高,麦理浩心里有点想笑; 但是转念一想,这里面的责任,港府应该最大,麦理浩又笑不出来了! 麦理浩回应道:“吴先生,我虽然并非商人,也不是经济学专家,但产业转移似乎也是正常现象,曾经的英国、德国、美国,包括10年前的日本,都发生过这种现象,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低产值的产业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制衣、纺织这种行业在发达国家都已经属于夕阳行业,倘若香港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这些人工密集行业的离开应该也算正常吧!” 吴光耀马上说道:“对,确实很正常!但不正常的是,香港没有其他工业,可以代替这些低端制造业。新加坡、韩国等新兴经济国家,这些年大力发展重工业,以及高科技产业;我有个预测,再过15年,这两个国家的人均工业产值、工业产值都会超过香港。再过25年,香港的工业将彻底消亡。” 麦理浩一愣,这位今天是来当预言家吗? 好在,麦理浩知道,这些话语只是引出后面的目的; “既然吴先生这样笃定,我也不愿意和你争辩!不过,吴先生既然这样说了,那一定有什么好的建议,不妨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讨论!” 吴光耀点点头,并不在意麦理浩信不信! “总督阁下,我觉得我们应该参考美国的硅谷,成立一家科技园,为香港孵化出大量的科技公司!未来是科技的时代,就像我当初预测的一样,人类将进入电子时代。我认为,我们香港有大量的资本,如果发展这些高科技产业,本身就具备很大的优势!” 麦理浩沉思起来,建立科技园,那就需要大量的土地; 而土地是港府的重要经济来源,哪怕自己是港督,在这方面也不是一人说了算。 吴光耀见麦理浩不说话,继续说道:“坦白来讲,吴氏家族想投资一个新市镇!” 麦理浩一愣,连忙说道:“吴先生请细说!” 吴光耀点点头,拿起手中的资料,来到麦理浩的办公桌旁; 打开一副香港的地图,吴光耀在天水围的地方画了一个圈。 “总督阁下,这里是天水围,现在是些农田和池塘,这里的面积一共是5200万平方尺。 第一,我们成立一家类似美国硅谷的科技产业园,形成一个能让五万人以上就业的科技产业园; 第二,我愿意出资和港府合作,在天水围建立一说理工大学,培养大量的理工人才; 第三,整个天水围可以容纳50万人,港府可以在这里建立大量的公共屋邨,吸引市民前往。” 虽然只是寥寥数句,但麦理浩也被这个庞大的技术震惊了! 港府发展新市镇,那是在九龙和本岛这些繁荣的地方; 就算在新界发展新市镇,也是靠近九龙的地方,而天水围里九龙实在太远。 麦理浩试探性的说道:“吴先生,投资一个新市镇,恐怕100亿港币也不见得够!” 吴光耀无所谓的说道:“麦理浩总督,我给你分析一个产业,你就知道,我不在乎100亿港币,还是100亿美金。这几年刚兴起来的电子游戏产业,才仅仅5年不到,如今已经是一个年产值10多亿美金的市场;按照我的估计,这个产业在五年后,将达到每年100亿美金的市场;而我旗下索尼,正是这个产业的霸主。我说这些,只是想说明,投资天水围,对我来说并不困难;唯一需要的就是港府在交通、政府职能机构上面的投入。” 麦理浩听完,陷入沉思! 良久,麦理浩说道:“吴先生,你会不会利用天水围,大量从事房地产事业?” 吴光耀没有否定,说道:“麦理浩总督,地产是商业行为,港府若想干涉,大概只能修建大量的公共屋邨。我愿意支持港府的‘居者有其屋’计划,但是不代表我放弃地产事业。说句实在话,就算我不投资地产,英资、华资不都是在大量投资地产吗?太古洋行的太古城,仅一个住宅项目,就有10000个住宅单元。” 麦理浩沉默了,确实,英资在地产上的投资,占比也非常大。 麦理浩突然抬起头,说道:“吴先生不担心新界的前程问题吗?” 很明显,这是一种试探! 吴光耀大方的说道:“一点也不担心!” 麦理浩进一步问道:“是对英国有信心吗?” 吴光耀笑着说道:“对双方都有信心,不管是谁当家,香港接近500万人的意志,是双方都会考虑的。” 麦理浩见状,也不在言语! 这些华人就是狡猾,两边下注。 最后,麦理浩说道:“如此大的项目,我需要在港府内部讨论之后,再给你答复。而且,你刚刚也只是讲了一个粗略的计划,我希望你的团队拿出一个具体方案,我们在港府进行讨论。” 吴光耀点点头,然后真诚的说道:“还望总督多多支持,这个计划一旦展开,那么港岛的工业、科技,将在世界上都有一定的竞争力。你是港岛的总督,港岛的执政者,相信一定希望港岛的明天会更好!” 麦理浩认真的点点头,心理确实认同了吴光耀的话! 外交官出身的麦理浩虽然缺少殖民地的行政管理经验,但没有殖民地包袱的他,前世反而被普遍认为是历史上最杰出和最受市民爱戴的港督之一,舆论更以“麦理浩时代”形容他在任港督的日子。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我要做港岛豪门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要做港岛豪门》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要做港岛豪门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要做港岛豪门》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