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八十四章 《青花瓷》(下)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乐队的盛夏三百八十四章 《青花瓷》(下)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你的美一缕飘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台下观众为这唯美的歌词意境而惊叹不已,而舞台上,叶未央在唱完第一段主歌后,却放下了话筒。 那一直只有古筝独奏的伴奏声,也在一段颤音之后,缓缓停下。 舞台上骤然一静。 就在观众们心底刚升起了一丝疑惑时,古筝、琵琶、萧、还有富有节奏感的鼓点声和同着在两个呼吸的静止后,突然全部响起,富有层次感和浓郁的古典腔调。 一直在充当伴舞的廖颉单手水袖用力一挥,气沉丹田,抬起头富有力量的为这首歌注入了灵魂。 “天~~” “青色~” 一声非常嘹亮而又中气十足的戏腔唱调,极具震撼感的从廖颉口中响彻而出。 现场所有的观众,单单只听到一个拖着长腔的“天”字后,就立马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头皮发麻! 韵味十足的戏腔,再次惊艳了所有人。 叶未央再次用戏腔与流行的结合,告诉所有人,原来戏腔是一个这么美的事物,足够作为一首歌的灵魂惊艳全场。 故意停顿了两拍,等廖颉将“天青色”三字绵延唱完后,叶未央才再次举起话筒,跟着她一起和声唱道: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唯美的副歌,让观众大呼过瘾,果然没有猜错,这首歌简直好听的没话讲! “天青色等烟雨”其实无论从意象和逻辑上都是错的。 天青色并不是青花瓷的颜色,而是汝窑的颜色。 而且天青色等的是骤雨,从天而降的骤雨过后才能见天青,而烟雨是由地面往上升的水汽。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天青色,是一种只有在骤雨过后才能短暂见到一下的颜色,非常的珍贵。 说到这,“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这句词的秘密就很显然了。 天青过雨这种碰运气的小概率事件就像我能等到你一样难。 此hook核心句借用雨破天青处,以稀以美为喻! 而下半句的“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则取苏洵名句:“月晕而出,础润而雨。” 以及韩愈那句“梦觉灯生晕,宵残雨送凉。” 来代指月色在水中的光晕。 这种将古典汉语的雅韵镶嵌在现代流行音乐歌词之中的做法,完全将“字中含诗”的美学意蕴表现的淋漓尽致。 所有观众都从这通俗易懂,却又内含着华夏古典诗词文化的歌词中,感受到了中华语言魅力之美。 “这也太唯美了吧,叶未央简直太会写了...” “这是什么神仙作词啊?一个“等”,一个“晕”,唯美的让人简直无法呼吸了,原来有这么多唯美的字,可以用来形容美好事物啊!” “还有那句: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好浪漫!!!” “两个完全没有关系的东西,居然能联系到一起,而且还这么浪漫。” 台下的观众们再也忍不住了,不断地在激动的赞美的叶未央的演出。 《青花瓷》这首歌词的美丽,正是来源于这种使用汉语语词的特殊方式,汉字的魅力常因为这个字使用的历史,而获得丰富奇特的意蕴。 一个词,一个字,都会因为其被使用的历史,而获得很多别样的意义。 就像“晕”,一个很普通的词,却可以让人联想到很多唯美的画面。 不仅如此。 一段抓耳唯美的副歌唱完后,叶未央紧接着就唱起了第二段主歌。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在泼墨山水画里」 「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上半段依旧是在深入描述青花瓷,加深观众对青花瓷的印象,并且同样借物喻人的在抒发着思念之情,不断惦记心爱的姑娘。 而下半段,则更让人惊艳不已。 江南小镇、泼墨山水画、帘外芭蕉、铜绿门环…… “芭蕉”“骤雨”“门环”“铜绿”“江南”,一个个单看并不惊艳的词,组合在一起,却在众人眼前展开了一副烟雨江南图。 三个“惹”字一出,更是立马就把字面上空洞的景色写活了,静谧的江南也瞬间调皮起来。 “惹”字,几乎立马会让人联想到“何处惹尘埃”,仿佛凭空而来,无凭无据,就像是爱情一样缥缈。 “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江南小镇惹了你”,更是加深了这种无来无去,无凭无据的味道。 为“我”对“你”的“惹”暗中抹上了一种迷离淌忧的意味。 这可比直接用“招惹”两个字在意境上强了不是一点半点! 这种利用字词本身的历史蕴含来流露出诗情画意的意境,一般的作词人根本无法做到,甚至可以说至今歌坛都没出现过如此天才! 有着浓郁华夏古典文化的歌词,每一句都能让人联想到诗情画意的画面与典故,这种写作方式,可以称之为“字中含诗”! 明明整首歌没有用过任何一句古诗,但是却能从歌中听到好多古诗! 这种写作境界,已经可以碾压那些只会粗劣的直接将古诗词写到歌词里的所谓“古风歌曲”了。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第二遍副歌再次响起,依旧是叶未央与廖颉的合唱,他们一人用流行唱法,一人用戏腔,将古典与现代的美完美交融交织在一起。 当整段副歌唱完后,廖颉挥舞着水袖,眉目带羞,倒弯下了腰,半仰着脸看着天花板,依旧用那直穿透人灵魂的戏腔高声嘹唱道: “月莺歌,轻乘船~” “风停后,江心岸~” “昨夜梦回临川~” “春归鹧鸪天~~~!” 叶未央也首次尝试着,用着从黄铎那学来的流行戏腔唱法,气沉丹田,学着老旦的口吻与唱腔,声音醇厚而又有力量的跟唱; “挽清风,抚凭栏~” “三巡后,月高悬~” “气贯九州~~” “却在珠帘暮卷悠悠白云间~~~” 廖颉也在一旁不断地为他和着声。 两人的戏腔二重唱壮怀激烈、大气恢宏,震撼的全场观众,说不出话来。 “这....也太好听了吧...” 7017k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乐队的盛夏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乐队的盛夏》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乐队的盛夏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乐队的盛夏》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