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最爱的人走了2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爱在呼吸之间第103章 最爱的人走了2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此时凌晨五点多,不到六点,天还是一片漆黑。

钟志文不知道自己怎么下的楼,也不知道走到车库开的车,恍恍惚惚的。

一路上,从小到大关于自己,关于母亲的一幕幕出现在脑海里。

三十六年来,有三十一年,他的世界里只有母亲,没有父亲。

而现在,他既没有父亲,也没有母亲。从此人生再无来处,只有归路。他与死神之间,再也没有一个叫母亲的人来护佑。

关于亲情,一直是他最温柔,却又最脆弱、最痛苦之处。偶尔读得的一句话让他觉得很有道理:

“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一生来治愈。”

在北大读书时,同寝室的一个**有次聊天,很不解地说:

“真不理解为什么有些凤凰男总会有那么多莫名其妙的自卑呢。本身这么优秀,家庭也是堂堂正正地处事,为什么要自卑呢?我就很欣赏志文这样的自信和平和。”

当时钟志文立即胀红了脸,保持微笑着。心里却被“凤凰男”三个字深深地刺痛了。

他在心里摇了摇头,默默地驳斥了对方的观点。

“那是因为你从未生活中国的最底层。从未见识过真正活着的苦难和卑微。就像皇帝说,何不食肉糜一样,从来不存在跨越阶层的感同身受。这是阶层本身的自带属性。”

原生家庭给自己的影响,带来的,也许会伴人一生。

关于父亲的记忆,除了对母亲的冷淡、颐指气使和争吵,就是傍晚一个人一壶小酒一碟花生米,独坐在土砖屋子前自顾自地拉二胡。

二胡的声音天然带着悲凉之感,咿咿呀呀的,诉尽人生悲欢。后来听村里碎嘴的人说,父亲是个读书人,年轻时候很有才气,但成分不好,所以跟贫农的母亲结合了。

父亲祖上是书香门第,大地主。后来被太爷爷一个纨绔子弟败得差不多了。又在批斗中,钟志文的爷爷一个老实人含恨去世了。

父亲对母亲很疏远,但对他还算疼爱。名字里“志文”,就体现了他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希望做个文人士大夫。经常一大早把他从睡梦里拎起来背唐诗宋词,读《论语》、《孟子》。

那个时候他才四五岁,对田野里玩乐探险印象更深。父亲春天时会亲手给他糊纸鸢,夏天时编蛐蛐笼子捉蛐蛐,捉萤火虫做灯笼,秋天时带他田里捉泥鳅,冬天时雪里捉鸟,烤小鸟吃。

五岁的一天夏日,父亲和母亲大吵了一架,甚至还打了母亲两耳光,之后拎着个布包就离开了。这是钟志文印象中父亲第一次打母亲。以前虽然貌合神离,但维持表明上的客客气气。

母亲被打了,脸都被打肿了,跪在地上,拖住父亲的手让他不要走,却被父亲狠狠地甩开。

而他就躲在土砖房大门板背后,透过门缝偷偷地看着他们。

这一幕,永远地定格在五岁那年,那个热得浑身淌汗,知了聒噪的午后。

后来父亲再也没有回来。过了几天,听说死了,和一个女人在她家里喝了农药。

长大后才知道,父亲爱上了一个城里来插队后来又回不了城的女知青。两个人情投意合,私定终身,女人还怀了孕。

父亲找母亲和离,母亲没有同意。把这事捅到了大队里,举报女知青不知羞耻,勾引有妇之夫,还怀了孽种。

女知青羞愤难当,投河自杀,被救起后,指责是父亲诱奸了她。父亲也不反驳,承认了强奸罪行。

这在思想道德非常纯洁的九十年代,可是轰动性新闻。

就当吃瓜群众散场,等着成分不好的父亲被抓起来坐监狱时。突然被人意外发现二人在家中自杀。还留下一封共同署名的遗书。女知青承认自己与父亲情投意合,迫不得已撒了谎。请求乡亲能让他们二人哪怕在乱葬岗,也要死后同穴。

这封遗书,无疑是对母亲致命的一击。父亲决绝到死后都不愿与发妻同眠,而要与他人相守。

母亲翻来覆去地把这封遗书看了好多遍,大哭着撕烂了,付之于家里的柴火灶。

之后大病一场,在床上躺了近一个月。这段记忆,钟志文一直很模糊。不知道是不是太小。

他一直想不起来,五岁的自己是怎么活下来的。但更让人意外的是,能下床后,母亲去村里卫生所看病时,发现自己怀孕了。父亲的遗腹子。

那是1990年,家里住着那种摇摇欲坠的土砖房,墙上糊着旧报纸,下雨天漏雨,冬天四处穿风。

那个时候实行计划生育,钟志文是个男孩,本来弟弟不符合要求。但村里见他们孤儿寡母可怜,父亲又与那女人殉情了。也就对母亲怀孕睁只眼闭只眼。

那一年,因为这个事,族里的一个远房亲戚帮了个忙,替他交了学费,让他进了镇上的小学。

他总记得不大点的自己背着个小黄书包,坐在班级最后一排的长板凳上,一不小心就跌下去摔个跟头。

弟弟竟然很坚强,足月落胎。母亲怀孕时从未停过干活。老是挑担子,打猪草,做各种农活,体力活,竟然都没有流产。但因为营养不良,弟弟生下来瘦瘦小小的,像个皱巴巴的小猫。

一双大眼睛乌黑雪亮,有着完美的双眼皮,头发有点卷。模样长得特别像父亲。钟志文特别喜欢这个小弟弟。

每天他都想给襁褓里的小弟弟带点有趣的玩意,就像父亲那样。一会是几只小虾,一会是一只麻雀。弟弟虽然啥都不懂,但看着哥哥做鬼脸,给他各种好玩的物件都会拍着手咯咯地直笑。

钟志文抱着弟弟,同样是个孩子的他在想,以后我要保护这个小家伙。

但一不小心钟志文有天就惹了祸。一个秋天的傍晚,他掉进了池塘里,咕嘟咕嘟地喝了很多水。

村里的一个老单身汉恰好路过,救了他。据说捞上来的时候,只剩一口气,多亏老单身汉这里拍拍,那里打打,土法嘴对嘴吹气。救活了过来。

那一晚,这个老单身汉,就一直缠着母亲赖在家里不走,被母亲哭着用笤帚打了出来。后来发现家里少了只下蛋的老母鸡。

再后来,两岁多的弟弟发了一次高烧,断断续续地去卫生所打了几次屁股针,拖得有点久,就在家里夭折了。

母亲抱着那小小的身子哭了很久很久,比父亲死的那天哭得还要久。钟志文也是,抱着妈妈的胳膊,哭得昏天黑地。

母亲李小梅年轻时其实很漂亮。一开始的几年里,不停地有媒婆或者村里的姑嫂们跑来说媒。一般也就是死了老婆的男人,或者家里穷娶不起老婆的老光棍,或者那种不务正业的二流子。

总之,这种拖着个男娃娃、还死了老公的寡妇都不是正常男人在正常情况下会考虑的。

这些说媒的人,吐沫横飞地说在再找个男人的好。说什么一个女人家拉扯着个娃不容易。趁年轻再找个人,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而且寡妇跟前是非多,容易出事,对孩子不好。

甚至还有挤眉弄眼地说,趁年轻好找个人。总归身子有需求,找个男人好睡觉,总归不寂寞。

那个时候像李小梅这样的寡妇有多难呢。真实的例子就是同一个村,一个五十来岁的老寡妇五块钱随便哪个老头都能睡她一次。有时候常客两三块也给做。

面对这些说辞,这些人,母亲李小梅总是有些拘谨地笑着,也没有明着拒绝,只说要看缘分,勉强不得。这大概是对她第一次惨烈婚姻最犀利的总结——“有分无缘”。

其实那个微笑里,有多少心酸,多少勉强,已经无人知晓。

自古“有缘无分”很苦,“有分无缘”亦是苦。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爱在呼吸之间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爱在呼吸之间》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爱在呼吸之间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爱在呼吸之间》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