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颐和曼丽142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手机请访问 m.duxs8.com); 《广陵散》。 曼丽最拿手的一曲了。 带着新指护,像个孩子,在一旁两手环胸的老师的督导下,月夜灯下,曼丽一气呵成,完成了这曲《广陵散》。 曼丽喜欢它,是莫名地喜欢着那个年代。 那是一个真正的乱世。 出现过一批名副其实的铁血英雄,播扬过一种烈烈扬扬的生命意志。普及过“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政治逻辑,即便是再冷僻的陋巷荒陌,也因震慑、崇拜、窥测、兴奋而变得炯炯有神。 东汉末年英雄们留下的激情还在,后代还在,部下还在,亲信还在,但统治这一切的巨手却已在阴暗的墓穴里枯萎。与此同时,过去被英雄们的伟力所掩盖和制伏着的各种社会力量又猛然涌起,为自己争夺权力和地位。这两种力量的冲撞,与过去英雄们的威严抗衡相比,低了好几个社会价值等级。于是,宏谋远图不见了,壮丽的鏖战不见了,历史的诗情不见了,代之以明争暗斗、上下其手、投机取巧,代之以权术、策反、谋害…… 魏晋,就是这样一个无序和黑暗的“后英雄时期”。 这中间,最可怜的是那些或多或少有点政治热情的文人名士了,他们最容易被英雄人格所吸引。何况这些英雄以及他们的家族中有一些人本身就是文采斐然的大知识分子,在周围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文人集团。等到政治斗争一激烈,这些文人名士便纷纷成了刀下鬼,比政治家死得更多更惨。 何晏,玄学的创始人、哲学家、诗人、谋士,被杀; 张华,政治家、诗人、《博物志》的作者,被杀; 潘岳,与陆机齐名的诗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美男子,被杀; 谢灵运,中国古代山水诗的鼻祖,直到今天还有很多名句活在人们口边,被杀; 范晔,写成了皇皇史学巨著《后汉书》的杰出历史学家,被杀; …… 莫名。曼丽就爱沉浸在这种讳漠又华丽怨念的氛围里,天生血液里带着似得,仿若血里就凝固着这些久远的“仇恨,哀默。情缘”…… 窗外, 元首也听得心潮涌沉。 《广陵散》是嵇康绝曲, 嵇康身戴木枷,被一群兵丁从大狱押到刑场。 刑场在洛阳东市。路途不近。嵇康一路上神情木然而缥缈。他想起了一生中好些奇异的遭遇。 他想起,他也曾像阮籍一样,上山找过孙登大师,并且跟随大师不短的时间。大师平日几乎不讲话。直到嵇康临别,才深深一叹:“你性情刚烈而才貌出众,能避免祸事吗?” 他又想起,早年曾在洛水之西游学。有一天夜宿华阳,独个儿在住所弹琴。夜半时分,突然有客来访,自称是古人,与嵇康共谈音律。来客谈着谈着来了兴致,向嵇康要过琴去,弹了一曲《广陵散》,声调绝伦,弹完便把这个曲子传授给了嵇康,并且反复叮嘱,千万不要再传给别人了。然后这个人飘然而去,没有留下姓名。 嵇康想到这里,满耳满脑都是《广陵散》的旋律。他遵照那个神秘来客的叮嘱,没有向任何人传授过。一个叫袁孝尼的人不知从哪儿打听到嵇康会演奏这个曲子,多次请求传授,他也没有答应。刑场已经不远。难道,这个曲子就永久地断绝了?——想到这里,他微微有点慌神。 突然,嵇康听到前面有喧闹声。而且闹声越来越响。原来,有三千名太学生正拥挤在刑场边上请愿,要求朝廷赦免嵇康,让嵇康担任太学的导师。显然。太学生们想以这样一个请愿向朝廷提示嵇康的社会声誉和学术地位。但这些年轻人不知道,他们这种聚集三千人的行为已经成为一种政治示威,司马昭怎么会让步呢? 嵇康望了望黑压压的年轻学子,有点感动。孤傲了一辈子的他。因仅有的几个朋友而死的他,把诚恳的目光投向四周。一个官员冲过人群,来到刑场高台上宣布:朝廷旨意,维持原判! 刑场上一片山呼海啸。 大家的目光都注视着已经押上高台的嵇康。 身材伟岸的嵇康抬起头来。眯着眼睛看了看太阳,便对身旁的官员说:“行刑的时间还没到,我弹一个曲子吧。”不等官员回答,便对在旁送行的哥哥嵇喜说:“哥哥。请把我的琴取来。” 琴很快取来了,在刑场高台上安放妥当,嵇康坐在琴前,对三千名太学生和围观的民众说:“请让我弹一遍《广陵散》。过去袁孝尼多次要学。都被我拒绝。《广陵散》于今绝矣!” 刑场上一片寂静,神秘的琴声铺天盖地。 弹毕,嵇康从容赴死。 这是公元二六二年夏天,嵇康三十九岁。 一时。元首竟有些恍惚, 曼丽背对着他, 看不清脸庞,看不清指法, 但是曲子震撼人心, 叫元首忆起她那伟大的父亲,更重要,是她那仿若天生就会蛊惑人心的美丽母亲……听说,梅静群,死时,血水漫鹤星,五十五,脸庞却依旧艳若少女,她养的鹤飞走了,她枕过的龟咽气了,为她神魂颠倒的末路英雄们在狱中饮弹自尽…… 元首心狠重一沉! 一曲《广陵散》叫他魂神一惊! 嵇康。三千忠徒, 梅静群,又何止只三千颗忠心?一个大字不识的女人,尚且拥有如此山崩地裂的魔力……她的独女。她唯一的血脉!……糊涂了啊,难道危机不已经在眼前了吗!和夕臣,小树多么像当初的……祸根都已经在眼前了,怎么还在妄想“收入我门”!难道自己金家才艰辛夺下的这天下。真如东吴,过不了三代,又要还到她蒋家手里?! 老理儿,伴君如伴虎。 有时候真不怕你犯错儿,就怕帝王一个“疑”字,杀心渐藏呐…… 曼丽这天被陈战招到跟前, “曼丽。我有个故人,家里老人腿脚不好了,你随我去看看。” 遂随老师一同来到醉学里。 醉学里,民国时大汉奸郑熏和的官邸弄堂。 一片全是他家族的豪宅, 后来被分区给了老百姓住,一撞花园洋房最多时候住了38家。 老房子就是有感觉,曼丽的低矮跟踩在上头都“噔噔噔”有些二三十年代节奏。 陈战故人家住在三楼顶层, 偏居东隅,一家四代,四间房,中间一个大客厅,民国壁炉是最大的华彩。 老人家是个老奶奶,岁数近百了,腿脚这时候才不灵光真也算不容易了,却精神矍铄,很善谈,也可见家学渊源。 家里第四代,真巧,跟小满只大一个月,也是个女宝宝, 这下曼丽更亲近这家人了, 受老师之托,之后的日子时常来她家为老人家理疗,渐渐家长里短,也熟识了。 这天,和孩子妈妈小雪又聊起育儿经, 小雪抱着她家婉仪说,“曼丽,什么时候把你家小满也抱来家玩玩呀,叫婉仪和小满见见面。” 曼丽一听,直点头。小满虽然在宫里那是被照顾得得天独厚,其实也有不好的地方,难得抱出来跟同龄的小宝宝们见见面。曼丽满口答应了,第二天就把小满抱来玩。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颐和曼丽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颐和曼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颐和曼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颐和曼丽》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