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帮助贫困村脱贫致富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长庆钻井人第95章 帮助贫困村脱贫致富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可是,赵秋燕却真的是,遇到了双福……

只见,当赵秋燕搬到楼房里面,还没有几天,

她正在钻井队上工作的时候,也等到了上面领导的好消息。

这天当,赵秋燕正在做钻井队工作的时候,

她看到,不远处的土路上,扬起了一阵烟尘,

显然,有几辆车,朝他们所在的钻井队,开了过来。

这个时候,赵秋燕正在钻井平台上工作,

她看着那一路烟尘,非常好奇的询问着旁边的钻井2班的司钻,说道:

“对了,咱们钻井队,好像没有联系固井车吧,怎么固井队,这次来的这么早啊?怎么还得两天时间,才能固井呢?”

钻井2班的司钻,视力非常的好,她纠正着赵秋燕,说道:

“技术副队长,你看错了,那不是固井车,而是铲车,不然的话,也不会扬起那么大的土尘啊,毕竟,铲车比较大……”

这个时候,当赵秋燕看到,铲车过来了的时候,她非常好奇的,说道:

“铲车,过来干嘛?难道物探队,又在眼前这个地方,发现了一口新井,所以,铲车过来修路了……”

话毕,赵秋燕一边扶着钻井平台的扶梯,下到井场上面去,一边看着不远处的铲车想:

难道,这些铲车过来,是给附近的贫困村修路的?不可能吧,

凡是,上面的决定,还有一个过程,不可能这么快快吧?

于是,赵秋燕便来到了,钻井队的门口,期待着那些铲车的抵达。

一共,来了三辆铲车,

而且,铲车的前面,还有一辆陆地巡洋舰。

那个时代,三林的陆地巡洋舰,可是特别的有代表,

只有一般的富人和领导,才能够坐那样的车。

这个时候,队长也从不远处冲了过来,

当他看到,一辆陆地巡洋舰后面,带着三辆铲车过来的时候,

他立刻意识到,是领导过来检查了,

于是,队长立刻吩咐,正在值班的钻井工人,赶紧收拾钻井队的卫生。

只见,当车停好之后,从陆地巡洋舰上面,下来了一位科长,

他微笑的上前一步,看着赵秋燕,一边和她握手,一边说道:

“你应该就是,眼前这个钻井队的,技术副队长吧?”

赵秋燕看着眼前这个,白白胖胖的科长,

她觉得,此人应该是领导。

毕竟,眼前这个人,皮肤很白,显然是常年坐办公室,身体微胖,应该是不常干体力活。

于是,赵秋燕便点点头,告诉眼前的科长,说道:

“是的,我是赵秋燕,您是?”

只见,眼前这个白白胖胖的男人,给赵秋燕作者自我介绍,说道:

“我是生产运行科的白科长,我这次过来,可是奉处长之命,过来给眼前你们钻井队附近的那个贫困村,修路的……”

当赵秋燕听到,眼前这几辆过来的铲车,果然是给附近的贫困村,修路的时候,

她非常激动的感谢着白科长,说道:

“白科长,真的是太感谢你了,没有想到,咱们的铲车来的,这么及时呀,看来,赶在今年过年之前,眼前这个贫困村,通往山脚下的路,就应该能修成了……”

因为,钻井队修的路,普遍都比较简陋,是那种土路,

而且,也不铺石子和沥青,

所以,修路比较快一点,只要有几辆铲车的话,昼夜分工不停的干,那么,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够把山上到山下的路,给修通的,

再加上,黄土高原的大山的黄土,土质比较疏松,而且石头比较少,

所以,修路起来,也比较方便。

白科长非常的客气,她让赵秋燕给自己带路,说道:

“是这样的,赵秋燕,上面领导安排我们,务必抓紧时间给贫困村修路,毕竟,解决贫困村的贫困问题,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石油工人,责无旁贷地,应该帮助附近的那些贫困村的村民,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

赵秋燕一边跟着白科长,坐进这辆陆地巡航舰,一边感觉无比荣幸的,说道:

“真是太感谢白科长了,说实话,我工作这么多年了,还没有坐过,这么好的汽车呢……”

听着赵秋燕的话,白科长哈哈大笑,说道:

“这些年,随着咱们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石油工人工资的提高,我想,再等十几年,咱们石油工人,肯定有钱,买得起陆地巡洋舰,这样的汽车……”

听着白科长的话,赵秋燕感觉像做梦一样,她根本就不相信的,说道:

“领导,你这个玩笑,开的有点大了啊,咱们石油工人,现在一个月,也就挣300来块钱,而眼前这辆陆地巡洋舰,要二十几万呢,咱们石油工人,怎么可能买得起,这么好的车……”

虽然,赵秋燕觉得,石油工人肯定是买不起车的,

但是,赵秋燕显然低估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工业的快速进展,

当赵秋燕在40岁的时候,她便和丈夫万里,买了他们人生的第1辆车。

赵秋燕作为向导,一路带领着眼前的车队,抵达了贫困村闫家村。

抵达闫家村之后,赵秋燕第1件事情,就是来到了自己帮扶的,那个贫困户闫伟洲家里面。

当赵秋燕走进,闫伟洲家里面的时候,

她惊讶地看到,闫伟洲家里面,相比以前,干净了很多,

显然,闫伟洲勤快了……

而且,让赵秋燕没有想到的是,闫伟洲家的后院里面,建了一个羊圈,里面竟然还有几只小杨羔,

显然,自己给闫伟洲买的那几只公羊和母羊,下了几只小杨羔。

当赵秋燕非常高兴的,站在羊圈门口,看着那几只可爱的小杨羔的时候,

闫伟洲赶着几只羊,从不远处的山上走了下来。

远远的,闫伟洲就看到了赵秋燕,他一边招手,一边大声说道:

“赵秋燕,你过来了啊,要是你早告诉我一声的话,我提前把饭做好……”

这个时候,当赵秋燕听到,闫伟洲也开始做饭了的时候,她还是感觉非常欣慰的,

毕竟,之前的时候,每当赵秋燕过来闫伟洲家里面,她看到的总是闫伟洲和几个孩子在地上,点一堆火,然后把土豆,扔进去,烧土豆的场景。

赵秋燕一边朝闫伟洲招着手,一边非常关心地询问着,说道:

“对了,闫伟洲,你的孩子们,都回学校里面,上学了吧?孩子们学习成绩,怎么样?”

赵秋燕不仅帮助贫困户闫伟洲,买了羊,

而且,还召集钻井队的石油工人们,捐款,帮助闫伟洲的三个孩子,重新返回了学校。

只见,闫伟洲一边将羊赶进羊圈里面,一边告诉赵秋燕,说道:

“在你们石油工人的帮助之下,我的三个孩子,都去学校里面上学了,而且,他们都特别珍惜学校的学习环境,每天放学了之后,一回到家里面,就写作业呢……”

说完话之后,闫伟洲就找了一个碗,去羊圈里面给赵秋燕挤了一碗新鲜的羊奶,说道:

“你给我买的那几只羊啊,已经下了羊崽子了,现在还有羊奶喝,你快尝尝……”

赵秋燕喝不惯生的羊奶,她摆摆手,说道:

“没事,我不喝了,你留下来,给孩子们喝吧,毕竟,孩子们在长身体,需要营养……”

当闫伟洲看到,赵秋燕不喜欢喝羊奶的时候,

他便一口气,加了一碗生羊奶,喝了个一干二净。

闫伟洲擦了擦嘴,高兴的邀请赵秋燕去家里面坐,说道:

“赵秋燕,你去我们家里面坐吧,虽然,大家都说我,是懒汉,说我就甘于贫困,说实话,哪个男人,不想致富呢,只不过,是没有办法,没有本金,而已,自从你给我买了4只羊之后,我便决定靠着这4只羊,脱贫致富奔小康,所以现在,我也勤快了,不仅将家里面收拾的干干净净,而且,还买了一些家具呢……”

这个时候,当赵秋燕跟着闫伟洲,走进了她家里面去之后,

赵秋燕看着一张崭新的桌子和几张凳子,她开玩笑地,说道:

“闫伟洲,这就是你们家的家具啊,不过到时候,我希望你能靠着养羊,买得起电视和摩托车……”

听着赵秋燕的话,闫伟洲不敢想那么远的,说道:

“我现在,就是想着靠着养羊,能够脱贫,就可以了,到时候不至于,吃了上顿没下顿,至于买电视机和买摩托车,我觉得不太现实吧……”

虽然,闫伟洲不相信赵秋燕说的话,

但是,在未来的时间里面,随着闫伟洲养羊技术的提高,以及引进了波尔山羊,

闫伟洲的家里面,不仅脱了贫致了富,而且还成为了村子里面,少有的富人。

在两千年之后,成为了村子里面第一个,买小汽车的人家,

真的是,从最早村子里面最穷的一户人家,逆袭成为了村子里面,最富的一户人家。

当赵秋燕看到,闫伟洲果然在兢兢业业,非常努力的脱贫致富的时候,

她便放心的,离开了。

赵秋燕离开闫伟洲家之后,来到了村委会,

当她和村长以,及村子里面的村民,商量过之后,便开始了对眼前的村子的修路,

而当村民们听到,附近的钻井队,要给他们村子修路的时候,

村民们更是激动的,欢呼了起来,

有的村民,甚至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大家看着修路的铲车,激动的手舞足蹈,

甚至,有村民拿来了鞭炮,现场放着鞭炮,庆祝着这一幕。

“我们祖祖辈辈,在眼前的大山里面,生活了多少年了,一直没有路,没有想到,过来打井的钻井队,和石油工人们,竟然帮助咱们村子修路,真的是太好了……”

“有了这条路的话,咱们村子的人,去附近的镇上和乡上,就方便的多了,不像以前,羊肠小道,上山难,下山难……”

“我们家的高粱和小米,每年都丰收,可是就是因为路不好,运不出去,现在,只要路修好的话,我就能够拉着架子车,把小米和高粱,拉到附近的县城去卖了……”

“是啊,有了路之后,咱们村子里面的孩子,也能够去附近的县城上学了,不像以前,孩子小学毕业之后,大部分都辍学了……”

“有了这条路,距离咱们村子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当赵秋燕看到,老乡们都非常激动的时候,

她更是现场鼓励这老乡们,说道:

“俗话说,小富靠勤俭,中富靠品德,大富靠命,只要咱们努力,肯定能够致富,并且奔小康的……到时候,等路修好了之后,还请乡亲们,多多维护这条路……”

就这样,在几辆铲车昼夜不停的努力之下,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把眼前闫家村到山下的路,给修成了,

虽然,路是土路,

但是,非常的宽敞。

而村民们,更是上山,下山,方便了很多。

到赶集的时候,村民们都是拉着架子车,载着山货,去市场售卖。

与此同时,有了这条路,赵秋燕更是准备买回来苹果树,分发给眼前闫家村的村民,让他们种苹果树,将来卖苹果致富,

毕竟,陕北地区,干旱少雨,而且,昼夜温差大,苹果味道,特别的甘甜。

……

转眼,当赵秋燕所在的钻井队,在眼前闫家村附近,打完一口井之后,他们就要搬走了。

之前的时候,每当钻井队搬家,都是周围的村民过来挡路,不让钻井队搬家。

而钻井队更是着急的,求爷爷告奶奶,想方设法的让村民们放行,好让他们去附近的井场,打井。

但是,这次,当赵秋燕所在的钻井队搬家的时候,

不仅,没有当地的老乡过来挡路,更有好多的老乡,拿着鸡蛋,小米,馒头,窝窝头过,来欢送钻井队的石油工人们。

甚至,还有老乡,赶着毛驴儿,驮着一袋子的土豆过来,送给钻井队的石油工人们。

这个时候,也让钻井队的石油工人们看到了,当地的老乡,也是非常淳朴的,并不像之前他们所说的,什么穷山恶水出恶人。

与此同时,赵秋燕也总结出来了,

之前的时候,之所以当地的老乡,会挡路,就是因为贫穷,

而现在,当地老乡,在石油工人的帮助之下,实现了温饱,并且脱了贫,

所以,大家的素质普遍提高,也没有人在为难眼前的钻井队了。

这样,当赵秋燕所在的钻井队,非常成功的,搬家走了之后,

赵秋燕却被人事科通知,要离开了。

因为,之前的时候,赵秋燕找单位的领导,诉说过自己的难处,自己是要管孩子的,

所以,希望一直工作在距离钻井一处基地,比较近的钻井队,

现在,当眼前的566钻井队,要搬到比较远的地方去的时候,

她也只能和566钻井队,告别了。

因为,赵秋燕在566钻井队,工作了快一年时间,

而且,钻井技术过硬,和大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所以,当赵秋燕要离开的时候,

钻井队上的工人们,都依依不舍,尤其是队长和指导员,他们两人,更是流出了伤心的眼泪。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长庆钻井人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长庆钻井人》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长庆钻井人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长庆钻井人》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