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龙游于海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表哥万福第801章:龙游于海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把流民迁到东北三省去,这倒是一个好主意,既能安置流民,给流民一条活路,又能解决一个祸患,将流民这个烫手山芋扔给武穆王。 但问题是! 武穆王也不傻啊。 经过山东平叛,周厉王一案,武穆定北王已然在朝中立威显能,尤其是内阁,对他尤其忌惮。 虞阁老一脸恨铁不成钢:“我说你们一个个,平常看着挺精明的,可到了大事上,怎么就犯起糊涂来了?你们想想啊,大周朝初立之际,高祖皇帝在辽东一带,下设了辽东都司军镇,言沧海之东,辽为首疆,中夏既宁,斯必戍守,并且颁发了一系列强边御外的国策,还将大批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流民,迁往了北境。” 朝臣们渐渐回过味来。 齐大人更是一激动,猛拍了一下大腿:“对啊,北境地广人稀,迁移流民,发展人口,进而提高生产力,也符合强边御外的国策,既是国策,武穆王就不能拒绝。” 一个“国策”,就解决了困挠朝臣的心病,朝臣们顿时高兴起来—— “虞阁老此乃高见……” “果然,姜还是老得辣啊……” “虞阁老此计甚高……” “……” 虞阁老一副老神在在的表情:“武穆王是藩王,不好插手官府的事,但大批流民迁往北境,官府也不好管束,还需要武穆王出面威慑,也不能让武穆王借着藩王的身份撒手不管,届时出了问题,谁也兜不住。” 齐大人眼皮重重一跳,这是要让武穆王插手官府的事? 朝臣们也是一愣,忍不住仔细思量这话。 虞阁老将朝臣们的表情看在眼里,因为查阅过高祖皇帝颁下的国策一应内容,便是谈了这等敏感的话,也是气不喘,心不慌。 “既是国策,当人人奉行,武穆王也不能置身事外,当年高祖皇帝主张迁移流民,就是在辽东都司的协助之下。” 立马就有内侍出了大殿。 不一会儿,就抱了一摞书过来,都是有关高祖皇帝颁发的国策内容。 朝臣们立刻开始翻阅查看。 虞阁老端起茶杯来,靠在椅子上喝茶。 大约一刻钟,便有朝臣道:“虞阁老说得对,既是国策,当人人奉行,北境是在武穆王辖下,边境常有外敌滋扰,攘内才能安外,安置流民虽然是官府之责,武穆王也是当仁不让,须知非常时期,要非常之行事,不可等闲视之。” 让武穆王插手流民安置一事有些不妥。 但是比起流民暴乱频发带来的隐患,这个结果似乎,也更容易被人接受。 况且,还有高祖皇帝前车之鉴,倒也还算顺理成章。 这样一想,朝臣们很快就达成了共识。 虞阁老又道:“流民初入北境,也少不了北境士绅们的接纳和赈济,要下一道命令,让他们全力支持官府及武穆王有关流民的安置事宜,违令者,当处以严惩。” 当即就有不少朝臣跟着一起附合:“还是虞阁老考虑得周全,既是国策,当北境人人奉行,士绅们也不能例外。” 武官不能干政,除了涉及战事,这时镇国侯开了口:“狄人也遭了旱,去年秋冬北境已经陆续暴发了十几场小规模战役,想来开春之后,狄人也不会消停,还会继续频繁地滋扰北境,武穆王要主北境战事,还要兼顾流民安置一事,不能因小失大,士绅们必须配合,违令者,当以乱政诛杀。” 此言一出,朝臣们瞬间意识到了严重性。 只有边境安稳,才有他们的太平日子。 就这一件事上,朝臣们很快就达成了共识。 北境的士绅们,大多在朝中拥有不小的人脉,但流民也确实是他们的心头大患,既然能将烫手山芋丢出去,甭管丢到谁手里去了,至少自己是安稳了。 当务之急,还是先将流民解决了再说。 至于其他,以后再说也不迟。 几百万流民的去处,不用朝廷出银出粮,就有了着落,既解决了一桩心头大患,也没让他们为难,向来正事拖拉,谋私积极的朝臣们,罕见地展现了雷厉风行的一面,立马拟了折子,递到了寿延宫。 皇上沉迷丹术,已经许久不理政事。 一连四五个月不上朝,朝臣们觉得奇怪,暗暗打探宫中的消息。 但后宫被太后娘娘和兰妃娘娘一起把持,消息不好打探,可越是打探不到消息,朝臣们就越觉得其中有事,就越不死心,这么七弯八拐了打探一通,终于打听到,皇上因久食丹药,脸上长了火疖,折损了天颜,连宫门也封了。 因为不是光彩的事,太后娘娘勒令宫人不许外传。 朝臣们觉得荒唐。 可荒唐之下,又觉得这也理所当然。 皇上是天子,君权神授,何等威严,天颜有损,何以承天启地,又何至于久不上朝,连消息也要捂得死死得。 科举考试都不选取面容有损,身体有残之人,以免折损了朝纲体面。 更何是一国之君呢? 也只有这个理由,能够解释近来宫中动静。 因此,朝臣们也如太后娘娘一般,对此事秘而不宣,朝中之事都是经朝臣商议之后,内阁裁夺,由太后娘娘决断。 太后娘娘看了内阁的折子,盯着“国策”二字瞧了良久:“殷怀玺的腿好了,就如龙游于海,上天入地,覆雨翻云,”蘸了朱砂的笔,悬在折子之上,久久也没能落下,上等的龙泉朱砂墨,湿而不凝,久置而不干,她轻轻一叹,神情变得十分复杂,终于落笔朱批:“罢了,将来总归是要仰仗于他。” 朱公公垂首躬身一旁,双手捧着鎏金的九龙戏珠金盘,上面摆了印泥,以及传国玉玺,笔搁等一应御用之物。 太后娘娘将朱笔,摆到金盘上的笔搁上,拿过了玉玺,轻轻盖上玺印:“拿给何公公吧!” 朱公公连忙躬身退安。 太后娘娘精神不济地靠大迎枕上,看着香案上的博山炉里烟香袅袅,吞云吐雾,眼睛就有些模糊,不知怎么就想到了殷厉王的生母惠妃。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表哥万福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表哥万福》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表哥万福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表哥万福》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