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读书傻掉的贾老二族学的秘密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从红楼开始拯救名着第二百六十一章 读书傻掉的贾老二族学的秘密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第二百六十一章读书傻掉的贾老二,族学的秘密

说实话,在贾琏崛起之后,有几家勋贵虽然也很高兴,但是也有过其他的想法,比如说牛家,牛家这一代虽然也是降爵了,但是镇国公牛清之孙牛继宗现在可是一等伯,之前的二十多年在贾家落寞之后,领导开国八公十二侯的就是牛家。

还有柳家,理国公柳彪之孙柳芳现袭一等子,修国公侯晓明之孙侯孝康世袭一等子,这三家现在要么是子爵,要么是伯爵,在八公十二侯中算得上是爵位最高的。

而在贾琏崛起之后,最高的自然就是贾琏了,毕竟贾琏可是侯爵当中最高地位的冠军侯,就这个爵位,甚至比国公的爵位还要牛。

另外,贾老流氓也在还了欠银之后,升到了一等子爵的爵位。

所以,贾家的崛起,最不爽也最不愿意的就是牛家。

只是可惜啊,贾琏崛起太速,又没有依靠勋贵资源,而是靠着自身能力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牛家作为勋贵领头羊又如何,对贾琏实在没什么好的遏止办法。

开国八公虽说不是一个整体,却是勋贵圈子的核心,

只要不是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八公家族就算再看对方不顺眼,也不会轻易互掐叫外人得了便宜。

镇国公牛家虽然看贾琏不顺眼,却也不会贸然针对,只是暗中下点小阴手,却是避免不了的。

这次贾家族学突然爆发,一口气考上这么多童生,可把镇国公牛家惊得不轻,眼见贾家这是要重新崛起啊。

更过分的是,贾家以武转文的步子,未免迈得太快了吧。

只要以后贾家族学能够源源不断的培养出能考举的学子,用不着十年就能彻底由武转文,成为文官集团中的一员。

这是贾家的决策,镇国公牛家管不着。

可在贾家彻底由武转文的这段时间,贾家想要彻底崛起,很有可能就要抢夺牛家手里的资源,这是牛家绝对不能容忍的事情。

更可虑者,文官集团是否有意,通过贾家掌控兵部,从而达到将兵部彻底从勋贵集团手里夺取的目的?

毕竟,贾琏的另一个老丈人可是书香世家的林家林如海。

林如海在文臣中的地位可不是一般,再加上其所在的林家可是几百年的世家,这让牛家不得不担心。

虽然林如海也不被文臣所接受,但是勋贵这边还是担心林如海的政知立场,毕竟这是关乎家族传承和兴衰的大事。

这是作为勋贵集团领袖的镇国公牛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贾琏哪会知晓,镇国公牛家已经把他当作了最大的竞争对手,甚至关系到勋贵集团的核心利益。

如果他知道的话,只会说一声你内息的戏太多了。

想转换门庭由武转文,真那么简单么?

更何况贾琏也根本就没想过转换门庭这件事。

当个勋贵他不香吗?

贾琏之所以培养这么多的读书人,就是为了以后自己有封地而提前做准备。

毕竟按照贾琏自己的猜测,景隆帝早晚都会把自己封到一个离中原比较远的地方当异姓王,到时候自己培养的这些读书人也就有用处了。

不过现在谈这些还太远。

一场热闹的酒席,从中午直接吃到晚上这才散了,送走了宾客和一干童生后,荣府一干主人全部聚集在荣庆堂。

“琏儿,你就不该答应牛老二的无理要求!”

刚刚落座,贾老二便满脸不满开口说道:“族学可是咱们贾氏一族崛起的希望,可不能叫外人看去了秘密!”

“族学能有什么秘密,二叔你从不去族学,不知道族学里靠的是什么?”贾琏不在意的说道。

“琏儿,你……”贾老二一时无言。

“好了,别吵吵了。”

贾母收起脸上笑容,看向贾琏问道;“琏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还能是怎么回事,那帮勋贵家族眼红了,想要学族学的办学方法!”

贾琏不以为意道:“牛家想知道族学什么怎么培养学生的,我就答应了他去族学参观!”

“琏儿,你真糊涂!”

贾母脸色微微一变,不满道:“要是让外人学了族学的办学手段,岂不是也能迅速培养出科举人才?”

话音一落,整个屋子里的气氛都变得冷肃起来。

“哪那么简单!”

贾琏撇嘴开口,打破了屋子里的沉闷气氛:“族学之所以能够突然爆发,不过就是将之前的规定彻底落实而已,算不得什么秘密!”

见众人望了过来一脸不信,他摆手笑道:“别不信啊,我一直都说读书是个人的事情,有天赋愿意读书才有可能冒头,要是没天赋又没有进学的心思,你就是天天强压都没用处啊!”

“就像是兰儿,读书的天赋就很不错,这就是例子。”

“所以,就算叫牛家他们看去了族学的规章制度,他们也是学不会的!”

贾母神色松缓,问道:“这是为何?”

其余人等也望了过来,不知道贾琏为何如此肯定。

“牛家人丁不旺,族人数量稀少就是最大问题!”

贾琏笑道:“像咱们这样的勋贵人家,本身资源不缺日子又过的相当自在逍遥,愿意花费心思和努力苦读的真没几个!”

“二叔你别急着说话,等我说话再说不迟!”

见贾老二有不同意见,贾琏摆了摆手笑道:“我之前在酒席上说因材施教不是说着玩的,凡是有旁的兴趣爱好,又愿意花费精力和心思在上头的,在族学都分捡出来另外请专门的人手教导!”

“琏儿,你可不能这样!”

贾老二忍不住了,大声反对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只有科举才是正图,旁的都是歪门邪道!”

“二叔,你是不是读书读傻了?”

贾琏毫不客气反驳道:“这样的话,听听也就罢了,读书人掌权,自然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可要是武将掌权了,那就是万般皆下品惟有练武高了,你还真当这是真理了,我告诉你,真理是什么,真理就是谁权利大谁说了算。”

“就现在,谁敢在我面前说读书人最大?所以说这真理是什么,就看谁愿意怎么说了,夏商周的时候,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贵族高,因为权利掌握在贵族的手中,而历朝历代开国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万般皆下品,唯有武将高,因为武将是打江山的,功劳大,权利大,手里有兵,所以就算是文臣也要顾虑武将的想法,也就是在长久没有战争的时候,才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不然要是按照你那么说,那咱们贾家算什么?要让文臣骑在咱们勋贵的脖子上?”

“所以说,不要因为读了两本书,就搞不清楚了自己的立场。”

这话够毒,就算贾母这样的,都对贾老二起了不满之念,至于大房的人更是不爽。

“哟,合着二叔你吃着府里的喝着府里的,还掌握了不少府里的资源,结果到头来还看不起荣府?”

没有理会贾老二涨得犹如猪肝一般的脸色,贾琏不屑的说道:“也就在府里了,要是在外头被勋贵家族听到,那二叔你别说再进一步了,能保住现在的职位都算你厉害,哪怕宫里有个贤妃,你都别想在官场上混好,因为没人喜欢叛徒。”

“你你你,我我我……”

贾老二吓得脸色煞白,额头冷汗滚滚却是慌得说不出话。

贾琏这一手够毒的,真要是叫外头的人知晓贾老二的心思,这位的前程还有二房的前程就全毁了。

谁也看不上背叛阶层的叛徒,更别说象贾老二这样的无能之辈了。

“够了琏儿,你二叔不是这个意思你又不是不知道?”

贾母一声断喝,直接转移了话题:“说族学的事,你敢保证外人偷学不了族学的手段么?”

“我说了,想要学贾氏族学的手段,必须得族人数量极多,不然除非出现真正的读书天才,否则全是白瞎!”

贾琏淡然道:“不仅如此,还得持续投入银钱,忍受三五年甚至七八年不出成果的压力,这才有可能达到咱们贾氏族学的程度!”

“要是其它家族真有这样的决心和毅力呢?”

贾母反问:“到时候不就多了一家强敌么?”

“老太太,真要有这样的家族,就算没有咱们族学的规矩,难道他们就不会崛起么?”

贾琏晒笑,真是杞人忧天啊。

三天时间眨眼即过,以镇国公牛家为首的勋贵家族首脑,这一日齐聚荣国府,他们这是准备参观贾氏族学。

有三天时间作为缓冲,贾族的热闹也逐渐散去。

贾家的族学一次性考中了这么多的童生,在勋贵圈子里可是相当的了不得,不过这成绩放在文人圈子里就不算什么了。

特别是各的知名的书院,有些班级入学要求就是秀才甚至是举人,区区童生功名根本就不算什么。

甚至在一干文人的眼里,童生都不能算是功名。

贾府的热闹,可是引来京中不少知名文人的不屑评点。

贾琏一点都不在意,可贾老二却有点受不了哇。

他还以为贾氏族学一口气教出了这么多童生,就能获得文人圈子的认可,然后荣府直接由武转文,成为真正的书香之家。

贾琏只能对其说一句,天真!

要说一个圈子对出身最看重的,就是文官集团了。

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的区分,虽然是以出身和经历划分,可真正让两者成为对立阶层,还是利益所致。

不是说勋贵子弟读书科举出仕途,就能变成文官集团的一员,这世上的事哪有这么简单?

贾敬为什么会去修道?

除了当初受到了义忠亲王坏事的牵连,也有在朝堂上遭遇到文官集团的集体排斥有关。

对于文官集团来说,你可以和勋贵结亲,但是不能出身勋贵,毕竟你出身勋贵,那代表的就是勋贵的利益,而你和勋贵结亲,不过是一门亲而已。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和你的经历来说,这位探花郎是标准的读书人,可惜他依旧不得文官集团接纳。

就因为他在和贾家结亲之后,和荣国府走的太近了,再加上当时的荣国府煊赫一时,所以林如海和贾家走的太近,和文臣走的就有点远了。

就连之前身上挂着的三品兰台寺大夫,扬州巡盐御史之职,都是靠着贾家或者说是贾代善和太上皇的情谊才得到的。

要不然,按照林如海的年龄优势,无论放在那个文官派系里,那基本上都会作为继承人和内阁种子选手培养的。

毕竟林如海可是探花郎出身。

探花郎,一入仕就是储相之地的翰林院,翰林院之后就是御史台。

可就算是这样,林如海还是陷在了扬州巡盐御史的位置上这么多年都动弹不了。

林如海说什么为太上皇效忠,不过就是个无奈的借口罢了,他不被文臣集团待见,四大家族的势力又衰落得厉害,没有得力外援帮助,想要从扬州巡盐御史这个旋涡安然脱身,根本就不可能。

可以说,林如海依旧被归类到勋贵行列,只是他文人的身份倒是得到认可,至于文官集团却是不愿接纳的。

也就是现在林如海在文臣这边的境遇好了不少,毕竟有一个贾琏在,就算是文臣,也没人愿意招惹贾琏这样一个万人敌武将。

因为谁都知道,这样的武将只要不造反,那皇上都会当做宝对待的。

也正是因为贾琏,所以林如海才能从扬州巡盐御史的位置上回京之后,直接就是礼部侍郎,然后又升到了户部尚书的位置上。

可以说,林如海现在就是一半在文臣这边,一半则是和贾琏所在的贾家在一起。

话说像林如海这样的文人,都得不到文官集团的接纳,贾老二哪来的自信,文官集团会因为贾家出了几个童生,就轻松接纳的?

不得不说,历代皇帝还有读书人宣传做得太好了,总把‘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话挂在嘴上,由于话语权的原因这话很有些市场。

当然了,开国的皇帝没几个把这句话当回事的,也就只有后来的皇帝被读书人教坏了脑子,这才会这么说罢了。

你看看秦始皇,你踏马敢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你把寡人放哪里了?给寡人跪下爬!

你再看看汉武帝,你敢说你读书人的地位最高?你踏马去给朕来个马踏贺兰山阙试试?

你再看看唐太宗,你敢说你文臣地位高?是觉得天可汗的剑不利吗?

你在看看明太祖,你敢说你地位比咱高?怕不是想来一次剥皮添草服务?

哪怕是到了清朝,也不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真以为满狗那么好?

而真正喊这句口号最牛的时候,也不过是宋朝和明朝中后期,文臣想要彻底的把控朝堂,而宋朝和明朝是怎么灭的,就足以看清楚文臣的牛逼之处了。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从红楼开始拯救名着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从红楼开始拯救名着》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从红楼开始拯救名着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从红楼开始拯救名着》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