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我的造反家底被始皇帝曝光了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覆秦从计划开始第二百四十九章我的造反家底被始皇帝曝光了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作为朋友,赵昆其实也想让王离建功立业,可作为了解历史的穿越者,他却想让王离走另一条道路。 历史上的王离,高开低走,着实有些可惜,但不能说他没有能力。 只不过他的对手太强了,所以才会显得他很差劲。 纵观历史,能与项羽齐肩的大将,屈指可数,更何况是王离。 虽然现在的王离有很大可能不会走原来的老路,但另一条路,也未必一帆风顺。 就像扶苏,明明赵昆给他转移了始皇帝的注意,他还是飞蛾扑火一般跑去惹怒李斯等人,最后被始皇帝驱逐出咸阳。 时也命也,王离未来会如何,谁也说不清,更何况,没有发生的事,也不叫历史。 沉吟了半响,赵昆苦笑着摇了摇头,然后走向公输仇。 此时的公输仇正在检查火炮,似乎在看有没有裂纹。 赵昆上前打了个招呼,便与他一同观察,过了片刻,皱眉道:“这火炮的散热有些问题。” “散热?” 公输仇愣了下,旋即疑惑的看向赵昆。 赵昆看了看炮管,提醒道:“如果这火炮拉到战场上,频繁使用,会导致炮管过热,就跟咱们上次试验炸膛一样。” “那是用材的问题?” 公输仇紧张的追问。 赵昆摇头:“铁质火炮也一样存在这种状况,更何况铜质材料比铁质材料更好。” “炮管过热,会让材料发生软化,变形,这样就影响了射击精度,更严重的,还会堵塞炮管,发生爆炸。” “就像散弹?” 公输仇听懂了,只不过是用自己的方式理解的。 “这个比喻不错。” 赵昆点头表示赞赏,然后接着道:“散弹的原理,就是利用爆炸,将里面的弹丸击飞,达到伤人的目的; 如果炮管发生爆炸,那炮管就会变成那些弹丸,击伤操作火炮的人。” “所以,这也是上次出现裂纹,我就停止试炮的主要原因。” 听到这话,韩信和公输仇对望,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尤其是公输仇,忧心道:“其实我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每次试炮后,炮管都变得烫手,若是不注意,都有被烫伤的可能。” “这就是散热的问题。” 赵昆沉吟道:“能做好散热,也就能减少炸膛的危险,保障炮兵的生命安全。” “那要如何散热呢?”韩信忽然追问道。 “这……” 赵昆哑然。 其实他也不知道如何散热。 军工知识,都是他上辈子从网上看来的,至于百科全书……好像也没涉及到这方面的知识。 不过,从抗日神剧里看,那些鬼子连续使用机枪后,都是拿水往上泼,然后再继续使用,由此可见,物理降温可行。 想到这,赵昆朝公输仇说道:“你可以先用水来降温,如果想到更好的办法,那最好,总之,散热问题必须要解决。” “好。” 公输仇明白赵昆的意思,立刻点头道:“那就用水先降温,刚好过几天还有其他试验,让工匠们再琢磨琢磨。” 听到这话,赵昆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看向韩信:“你那边如何了?” “人员没什么问题,就是这实际操作,还得上手才行!”韩信有些为难的说道。 “这不成问题,等我多准备些炮弹,你的人就可以来训练了!”公输仇毫不在意的说道。 韩信:“只是这一门炮,恐怕不够……” 公输仇眯眼:“那你想要几门?” “最少五门。” “五门炮?你真当是刀枪剑戟,随便造啊!”公输仇有些不满的看着韩信。 韩信尴尬的看向赵昆。 赵昆呵呵一笑:“只有火炮,没有指挥火炮的人,这火炮就是一堆破铜烂铁,好的炮兵,好的指挥,都是炮弹堆出来的。” “当务之急,不是让火炮形成战斗力,而是训练炮兵,以及指挥炮兵的军官。” 听到这话,韩信眼睛一亮,旋即追问:“那公子可知如何训练炮兵和指挥?” “炮兵的选拔,训练,我已经交给公输先生了,你们可以互相交流。” “至于炮兵指挥官,这个需要掌握算学,利用算学计算发射轨迹,然后才能准确命中目标!” 说到这里,忽又想起什么似的,补充道:“你挑的那些人,可以在火炮模型前,训练配合,比如填装弹药,点火,清理弹道,等等工作。” 韩信:“其他的我都能理解,就是这算学,真的这么厉害?能算出弹丸落在要求的位置?” “这个毋庸置疑,不信你可以问王离。” 赵昆笑着点头道:“他可是算学迷。” 韩信沉吟了一下,又道:“只是这训练炮兵和指挥,其他训练该如何安排?” “战场指挥作战,你应该比我了解,炮兵只是一个兵种,并不能完全靠它作战。” “既然如此,那就协同训练?” “嗯?” “我的意思是,将骑兵,步兵,炮兵,拉到一起训练!” 听到这话,赵昆微微有些诧异,他才意识到,三军演习的概念,由来已久。 不过,这个时代没有炮兵,所谓的三军演习,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三军演习。 毕竟古代的三军,并不严格。 比如工程兵,其实就是步兵的一种形式,只不过使用的都是投石机,攻城武器之类的东西。 至于骑兵,这个没得说,除了步兵,就骑兵最明显。 剩下的弩兵,弓箭手等等,也都属于步兵的范畴。 沉吟半响,赵昆又朝韩信道:“一些基本的训练手册,我会派人交给你,你抓紧训练,争取早日派上用场。” “诺。” 韩信应诺一声,然后皱眉道:“公子,王离那边该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 赵昆一愣,有些不解的反问。 韩信迟疑道:“就是……我就是怕他泄露了咱们的秘密……” “这个不用担心,我知道他有分寸!” 赵昆摆了摆手,自信的道:“倘若他真要泄露,那燃油弹的事,恐怕始皇帝早就知道了!” “这……” 韩信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赵昆笑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希望你像我相信你一样,也相信王离。” 听到这话,韩信拱手一礼:“公子海涵,恕韩信失言!” “好了,没事,咱们回去吧!” 赵昆说完,拍了拍韩信的肩膀,然后背着手出了试验场。 ………… 与此同时,行宫书房。 嬴政回到书房后,左思右想,该如何从赵昆手里搞到火炮。 以他的眼光,不难发现火炮的好处。 可火炮是赵昆造反的秘密武器,他不可能轻易交出来。 想了想,嬴政只感觉头疼无比。 就在这时,赵高捧着火漆锦盒走了进来,急切的呼喊道:“陛下,边关急报!” “嗯?” 听到边关急报,嬴政毫不迟疑的道:“来人,将李斯、冯去疾、王离等人召来议事!” 很快,李斯等人就来到了嬴政书房。 “臣等拜见陛下——” 李斯等人恭敬施礼。 嬴政大手一摆:“众卿免礼,且看桌上的军报!” 军报? 众人愣了愣,心中有种不好的预感。 急忙回到座位,翻开抄录的军报,只见军报上写着四个大字;会稽军报! “会稽?不会吧?不是匈奴,不是大月氏,竟然是会稽!” 李斯吃了一惊,呢喃道:“莫非南越出事了?” 就在众人惊疑不定的时候,嬴政沉着脸道:“百越刚被纳入大秦版图,东欧土民又突生暴动,犯境会稽,简直岂有此理!” 说完,又冷冷望向冯去疾:“说,为什么东欧土民会暴动,且事先没有一点征兆?” 被嬴政的目光扫中,冯去疾脸色变了变,有些惶恐的道:“陇西郡兵灾之前,会稽郡太守曾经上报,说因为实行新政,会稽一带的边民大力开垦荒地; 导致东欧辖地的土民不满,后来发生了一些小冲突,只是不知道怎么回事,竟然又暴动犯境!” 听到这话,李斯也惶恐的道;“臣也接到过这样的消息,但当时陇西郡事情紧急,臣无暇顾及其他,而且百越之地时常有这样的消息,所以臣就将此事押后,没想到会如此,请陛下恕罪!” “哼!” 嬴政冷哼一声,斥道:“你们也算尸位素餐之辈了,区区小事都处理不好,要你们有何用?” 冯去疾、李斯二人闻言,顿时惊出一身冷汗,低头不敢说话。 郑国皱了皱眉,出声道:“陛下,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还是想想善后的事吧。” 说着,又沉吟了一下,接着道:“老臣觉得,百越刚刚经历过大战,那些土民已经不像当初那样顽固不化了,只是小冲突引起的暴动,应该不难解决!” “哦?”嬴政眼睛一亮,转头望向郑国:“老令卿有何主意,说来听听?” “回陛下,老臣觉得,当务之急是派一名使者去会稽郡安抚东欧土民,双方各退一步,应该能和平解决,无须发兵征讨!” “不可!” 李斯闻言,立刻朝嬴政拱手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我大秦威震四海,倘若有点矛盾就暴动生事,那我大秦的国法何在? 臣一向认为,国法不许任何人挑衅,这些土民已经归我大秦治理,就应该奉公守法,倘若大秦因为暴动退步,又如何治理他们?” “所以,臣以为,应该立即让赵陀,任嚣出兵镇压暴民,以儆效尤!” 听到这话,嬴政觉得有理,但又没仓促下令,反而转头望向王离:“王离,你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理?” 王离没想到嬴政会问自己政事,不由有些发愣,但也只是愣了一瞬,便恭敬答道:“回陛下,臣只善军事,不善政事,恐怕不能给出好意见。” “呵。” 嬴政‘呵’了一声,摆手笑道:“没事,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这......” 王离面露迟疑,旋即扫了眼众人,发现众人的眼中都是古怪的神色,不由有些好笑,于是轻咳了一声,道:“如今,陇西郡战事初定,大月氏出兵在即,如果要对东欧出兵,那百越之地恐怕又将生乱!” “明明可以和平解决的事,又何必浪费力气平息暴乱?” “哼!” 李斯闻言,冷哼一声,表示不满。 但王离没有理他,又自顾自的说道;“会稽边民与东欧土民发生冲突,无非就是开垦荒地,我大秦赋税重,这是事实,但也不是不能解决,只要边民手中的余粮够生活,何必为一些荒地争执?” “说得倒是轻巧,那我问你,该如何解决?”李斯冷笑着反问。 王离:“刚不是说了吗?让边民有余粮够生活!” 听到这话,李斯气得吹胡子瞪眼,其余众人面面相觑。 他们还以为王离能说出什么好办法,没想到竟是这样的言论,不由嗤之以鼻。 但嬴政听了王离的话后,却若有所思。 要让边民有余粮生活? 那不就是粮食问题吗?这粮食问题.....好像赵昆那小子能解决啊! 对!没错! 那小子有亩产两千斤的红薯,还有亩产更高的土豆。 若是边民种红薯和土豆,那根本无须开垦荒地,就现有的土地,都能自给自足。 可是...... 那小子的土豆和红薯都保密得紧,该怎么弄到呢? 想到这,嬴政脑中灵光一闪,目光灼灼的看向王离......那小子跟王离走得近,据说围起来了一个村落,不许外人入内......莫非土豆红薯就在那个村落?! 没错! 绝对是这样! 王离这家伙五谷不分,怎么可能想到余粮的问题,除非他亲眼见过百姓有余粮! “哈哈哈!” “很好!” 嬴政忽然哈哈大笑,引得众人一片惊诧。 似乎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些尴尬,嬴政收敛笑容,然后走到王离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道:“王离,你说得很好!” “???” 众人懵逼。 什么情况这是? 明明说得狗屁不通,怎么就很好了? 陛下这是糊涂了吗? 就在众人一头雾水的时候,嬴政负手,朗声道:“诸位爱卿,朕有一件事,一直没告诉你们!” “嗯?” “朕的儿子赵昆,为大秦带来了祥瑞粮种,可亩产两千斤以上!” “什么!?” 众人哗然。 郑国眼中带着神采奕奕的目光,激动道:“陛下!这可是真的?” “绝无虚言!” 嬴政微微一笑,旋即望向李斯:“这件事,李左相也知晓。” “这......” 听到嬴政的话,众人齐刷刷的望向李斯,李斯心头一震,暗呼不妙.......陛下这是要推公子昆上位了吗? 是的,嬴政想到的办法,就是让赵昆从幕后转到前台。 既然他想造反,那就让他暴露在‘始皇帝’面前,无反可造。 王离的粮食之说,给了嬴政新思路,他可以利用红薯、土豆,给赵昆封赏。 只要封赏了赵昆,赵昆就会被‘始皇帝’专注,以后有好东西,‘始皇帝’就能顺理成章的征用。 这简直是一条绝妙的主意! 还没等李斯开口,嬴政又想到了一条,补充道:“除了高产粮种,赵昆还敬献了‘屯田法’,为大秦解决了国库危机!” “什么!?” 郑国第一个惊讶出声:“陛下.....陛下给出的那屯田法,便是出自公子昆?” 嬴政脸上的笑容,无比的灿烂:“没错,之前没告诉众卿,是那小子年纪还小,朕还没考虑让他为国效力,现在国家有难,那小子责无旁贷!” 听到这话,书房内的众臣,又是一阵哗然。 那屯田之法,所有人都已经看过,并且知道了,今年春耕将会全面实施。 这.....这公子昆究竟师出何人?竟然能有此等能力? 比起高产粮种,屯田法才是长治久安之策。 毕竟高产粮种无法短期收益,而屯田法可立竿见影。 大秦花了十年时间,横扫六国,本来期望天下一统后,百姓能安居乐业。 但接连的战争,以及徭役,让大秦的百姓越发艰难,以至于国家局面越来越坏。 这就证明了治理天下的难处。 而且,这么大一片土地,之前没有任何管理经验,所有的一切,都得摸着石头过河。 但大秦能走到今天这种局面,已经说明了他们过河的方式不对。 可屯田法在郑国看来,就是一条强国之策。 虽然晚,但很及时。 有了这屯田之法,或许能让大秦走出困境。 所以,就目前来看,郑国更看重赵昆的治国之才,而非献粮之功。 “陛下,公子昆为国为民,实乃国之栋梁,且年纪尚轻,当着重培养才是!”郑国上前一步,恭敬说道。 能让郑国如此评价,嬴政也十分惊讶。 看来,暴露了自己儿子的底牌,也不是坏处嘛,至少有支持者了。 念头至此,嬴政扫视众人道:“之前赵昆救治通武侯,朕还没奖赏,如今又立新功,诸位爱卿觉得,朕该如何赏赐赵昆啊?” “陛下,大秦依法立国,以功劳来说,公子昆足以封侯!” 话音刚落,郑国再次拱手道。 嬴政微微颔首,然后望向李斯、冯去疾等人。 李斯和冯去疾互相对视,心中戚戚,只是迟疑了一瞬,便拱手道;“臣附议!” “臣等复议!” 李斯和冯去疾表态了,蒙毅等人也跟着表态。 只有王离还处于宕机状态,他知道自己闯祸了。 可嬴政根本没理他,只是大手一摆,下令道:“来人,传朕旨意,让任嚣亲赴东欧,安抚东欧土民,另让会稽郡太守停止开垦与东欧接壤处荒地!” “待高产粮种入会稽,再施行耕种!” 说完,又环视众人,朗声道:“我儿赵昆,为国为民,功绩卓著,朕要亲自封赏!” “天佑大秦!” “陛下圣明!”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覆秦从计划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覆秦从计划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覆秦从计划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覆秦从计划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