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大风起兮云飞扬(下)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覆秦从计划开始第四百二十一章大风起兮云飞扬(下)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曹参三人一路杀到内城东门,果然如曹参所料,外城刚攻破没多久,内城就燃起了战火。 虽然冲进内城的秦军不算多,但内城被秦军攻陷,也是迟早的事情。 而秦军入城的首要目标,自然是秦皇行宫。 所以,还好他们走得早,不然真就万劫不复了。 “夏侯,周勃,我们兵分两路,你们带着沛公往北,我往西,吸引秦军,为你们拖延时间!” 曹参打量了一眼身后的城门,扭头朝前方的周勃,夏侯婴等人说道。 “曹参,秦军的目标是沛公,你如何吸引秦军?”周勃追问道。 在他想来,现在是戮力同心的时候,分兵无异于自寻死路。 但曹参似乎有自己的打算,却见他扭头望向刘邦:“沛公,曹参知道你怀疑曹参的忠心,但曹参问心无愧,若沛公信曹参,那就依曹参之计!” “你意欲何为?”刘邦皱眉道。 正如曹参说的那样,他确实怀疑曹参的忠心,而且在曹参提出分兵的时候,他第一反应就是曹参要投奔秦军。 毕竟跟着自己等人,很容易死在论战之中。 不过,他又好奇曹参的计策,所以才有这一问。 只见曹参诚恳的道:“我打算穿上沛公的衣袍,假冒沛公与秦军周旋,若秦军穷追不舍,那沛公正好可以逃脱,若不幸被秦军射杀,那只能祝沛公逢凶化吉!” “什么?!你要穿沛公的衣袍诱敌?”夏侯婴诧异道。 诱敌这种事,非常危险,特别是后有追兵的情况,一旦敌方将领判定无法短时间追上,肯定会下令乱箭齐发,就算射杀,也不让被追者逃走。 这种情况在战场上时有发生。 听得曹参之计,刘邦微微有些动容,但最终还是摇头拒绝道:“不管你作何打算,我都不会让你如愿,你要走就走吧!” “沛公——!” 曹参懊恼的喊了一声,刘邦充耳不闻。 一旁的夏侯婴与周勃,互相对视,默然不语。 这时,身后的将领忽然呐喊道:“秦军,有秦军追过来了!” “快,快掩护沛公撤离!” 曹参听到呐喊,当即下令,紧接着,转头望向夏侯婴和周勃:“两位将军莫非要眼睁睁的看着沛公死吗?!” “这......” 周勃和夏侯婴面露迟疑,看了看曹参,又看了看刘邦,互相交流了一下眼神,然后二话不说,便开始拨拉刘邦的衣袍。 “喂,喂,你们要干嘛!放肆!你们放肆——!” 刘邦见周勃二人扒自己衣服,再次叫喊。 可他叫破喉咙也没人搭理他。 就如此,曹参得了刘邦的衣袍,穿在身上,颇有几分刘邦的行头,于是朝刘邦恭敬一礼,策马朝东奔去。 而刘邦一行人,则朝北逃窜。 在他们身后,造型奇特的频阳新城,正喊杀震天,战火纷飞,无数汉军陷入尸山血海之中。 但他们也管不了那么多,一行千余人顺着河道,奋力狂奔。 大概急行了二十里地,他们便开始有些体力不支了。 毕竟从昨晚到现在,已经过了三个多时辰,他们都滴水未进,粒米未食。 眼见前方有一座较为隐秘的山林,夏侯婴朝刘邦道:“沛公,我们暂且在这里休息一会如何?将士们折腾了一晚,已经人困马乏了!” “好,先休息一会吧,派人警戒四周,以免着了赵昆那小子的当!”刘邦摆摆手,当即勒停战马。 既然已经逃出来了,他当然不可能再慷慨赴死了,毕竟好死不如赖活着。 若非迫不得已,谁想自绝死路。 听到夏侯婴下令,奔驰一晚的汉军精锐,长舒了口气,纷纷瘫软下马,躺在地上,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 大概过了片刻,有汉军坐起来,开始吃干粮喝水进食。 而这时,周勃走到刘邦身前,蹲下身道:“沛公,曹将军那边还没有消息传来,我们要不要派人去打探下情况?” “不用。” 刘邦果断拒绝:“曹参不是生油的灯,他若逃脱,肯定会来找我,他若逃不脱,来找我们,就是麻烦!” 听到这话,周勃眉头微皱,旋即追问道:“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曹参说去太岳山脉,我觉得太远了,不如换一个敌方.....” 刘邦说着,想了想,道;“我看,咱们干脆往陇西走!” “陇西?” 周勃瞳孔一缩,诧异道:“陇西不是赵昆的军事要地吗?” “对啊沛公,我们去陇西,岂不是自寻死路?”夏侯婴也有些不解的道。 却见刘邦笑了笑,道:“俗话说,最危险的敌方,就是最安全的敌方,那赵昆诡计多端,肯定早就猜到我们的逃跑路线了,若我猜的不错,前方肯定有大军等着我们!” “但我们反其道而行,去他最不可能猜到的地方,或许有一线生机!” “可是......” 周勃还是有些犹豫的道:“我们去陇西也不能久留啊!” “谁说我们要久留,我们是突袭陇西,然后一路往西,朝西域方向奔走!”刘邦沉声道。 “西域?” 夏侯婴和周勃互相对视一眼,顿时眼睛大亮。 西域诸国,错综复杂,一旦逃入西域,那就是泥牛入海,就算赵昆想抓自己等人,也无计可施。 除非他出兵扫荡整个西域。 而且这一千多汉军精锐,入了西域,也可以自保。 想到这里,夏侯婴咧嘴一笑,赞叹道:“还是沛公高明!” “深山老林,哪有城里好,而且我还听说,西域出美女!” 刘邦说着,意味深长的笑了笑.......懂的都懂。 “好了,事不宜迟,咱们赶紧出发,以免夜长梦多!” “诺!” 正说着,树林四周,猛地火光冲天,各种喊杀声如雷一般响彻天际,也不知道有多少秦军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 “遭了!咱们中埋伏了!” “该死的,怎么哪里都有秦军!” 刘邦惊怒交加,不由懊恼叫骂。 曹参和夏侯婴亦是面面相觑。 他们怎么都没想到,赵昆竟然这般狡猾,此处距离频阳已经二十里,他却在此处设有伏。 而且刚好算到自己等人在此处休息。 简直恐怖如斯,让人头皮发麻。 很快,无数火把由远及近,照亮朦胧的树林。 特别是那‘雷龙旗帜’,在夜风火影中呼呼作响,尽显威武霸气! “是赵昆的雷骑,应该不下五千骑。” 夏侯婴一眼便认了出来。 周勃心头一沉,暗道:“完了,雷骑在此,那就意味着赵昆应该也来了,看来,今晚是凶多吉少了!” 就在众人揣揣不安的时候,雷骑已经将汉军围得水泄不通。 可,令人奇怪的是,雷骑将汉军围起来,却没有攻击的意思,似乎是在等某个人。 正当众人惊诧不已之际,雷骑后方,突然响起一阵喧哗,只见一列列雷骑分开出一条宽约三米的通道,一个身穿银白盔甲,披着红色披风的青年,施施然的骑马而来。 刘邦抬眼望去,这不是赵昆又是谁。 “刘邦,我们又见面了!” 赵昆看着刘邦,微微一笑:“你还好吗?” 刘邦眼睛微眯,沉默片刻,冷冷道:“你是来羞辱孤的吗?” 他称孤,意思是希望赵昆对他平等相待,尽管两人从本质上来说,身份相差甚远。 毕竟一个是小小泗水亭长出身,一个是皇亲贵族出身。 如果不是刘邦起义反秦,两人或许一辈子都不会相遇。 但命运总是如此奇妙,有的人注定会相遇。 “对于手下败将,本王没那么多心思,只是来送送你罢了!” 赵昆不置可否的笑了笑,然后扫了眼刘邦身边的诸位将领,又接着道:“沛公果然了得,即使穷途末路,也依旧有这么多人追随!” 此言一出,众将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回答。 却听刘邦又沉沉的问:“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是曹参告诉你的?” “曹参?” 赵昆歪了歪头,有些好笑的道:“本王可不认识他,实话告诉你吧,频阳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无论你往哪里逃,本王都有伏兵; 你往西,王离的五万陇西军在等着你,你往南,葛婴的五万部卒在等着你,你往北,本王的雷骑在等着你,你往东,彭越的楚降军在等着你。” 说到这,顿了顿,又接着道:“所以,你跟本王说,你往哪里逃?” “这......” 刘邦目瞪口呆,竟没想到赵昆算计得这么深,居然把所有的路都堵死了。 他刚才还说去陇西,如今听赵昆之言,恐怕陇西也有去无回。 稍微缓了缓情绪,刘邦又不甘的问:“即使如此,你又是怎么算到我们会在这里歇息的?” “频阳是什么地方?我赵昆的发家之地1” 赵昆表情玩味的道:“频阳的一切,我都比你熟悉,行军路线,时间节点,王离在这条路上测算了不下五十遍; 只要我稍微动下脑子,就能判断出你们急行军的极限,此处刚好合适!” 听到这话,刘邦麾下将领,不由暗暗佩服。 这赵昆不仅计谋了得,而且深谙兵法,与他为敌,确实敌不过。 眼见刘邦不再追问,赵昆又感慨的说道:”刘邦,以你区区亭长的出身,能达到今时今日的地位,本王敬你是条汉子!” “不过。”说着,他话锋一转,接着道:“也就到今天为止了,我是不会放过你的!” “哈哈哈——” 刘邦闻言,不怒反笑:“赵昆,我能到今天,难道与你一点关系都没有吗?” “嗯?” 赵昆眉头一皱,没有接话。 刘邦看了他一眼,冷笑到:“别人不清楚,我刘邦可非常清楚,你早知道始皇帝死后,天下会乱,所以提前布好了所有的局,就等着我们入瓮,好将我们一网打尽!” 哗—— 此言一出,众人哗然。 赵昆眼睛微眯,依旧没有接话。 或许是临死前的疯狂,又或许是临死前的不甘,刘邦敞开了胆子,分析道:“当初在沛县,我就觉得蹊跷,为何身为韩国贵族后裔,声明在外的张良,会找少我这么一个痞子; 而且还说了很多大胆的话; 虽然他曾刺杀过始皇帝,但那时候的始皇帝还没死,他为何笃定始皇帝会死,而且就在这一两年!” “哼!我父皇染病之事,天下皆知,张良由此推断,有何不妥?”赵昆冷哼道。 “确实,始皇帝确实染病,而且还传出了始皇帝死而地分的谣言,但是,张良来找我,这不很奇怪吗?” “我与张良从未有过交集,他为何莫名其妙的来找我,而且还给我讲太公兵法,让我积蓄势力,等待时机!” “这也太巧合了吧!” 说到这里,刘邦眼中闪过一抹恐惧之色,缓了缓,又接着道:“一路以来,张良帮了我很多,从攻打县城,到入主关中,每一步他都帮我算计好了; 可偏偏我做大做强的时候,他却突然不告而别,投奔了刚刚骑兵的你!” “这合理吗?显然不合理!” “直到后来始皇帝死而复生,我才明白,原来这都是局,一场针对六国遗族,针对天下有反秦心思之人的局!” 赵昆闻言,面无表情的道:“所以呢,你想说什么?” “我想说什么?” 刘邦冷冷一笑:“你将天下人当棋子,难道不该给天下人解释吗?为了达到目的,坐视天下大乱,生灵涂炭,简直无耻之尤!” “哦,那么本王问你,就算本王不做局,你刘邦就会待在沛县,做一辈子的小小亭长?” 赵昆挑了挑眉,平静地道:“你落草为寇,是本王逼你的吗?你起兵反秦,真是张良鼓动的吗? 你投靠项羽,玩弄权术,蛊惑楚王,结盟辛胜,纳降子婴,也都是我算计的?说白了还是你自己的野心在作祟!” 刘邦闻言,忽地笑了:“或许你说得对吧,我刘邦确实贪权,贪功,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不对!” 赵昆摇头:“你断句有问题。” “嗯?” 刘邦愣了下,有些疑惑的问:“什么问题?” “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我就在他队列中,我明明记得陈胜喊的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刘邦反应了一瞬,不由哈哈大笑:“从你小子嘴里说出来的话,都没什么好话,不过,孤喜欢!” 说完,随手一扔手中佩剑,豪气的道:“今日,孤命该如此,说吧,你准备如何处置孤?” 赵昆平静道:“我这个人,历来心狠手辣,所以我不会放过你,但你的将领,只要真心投效我,我可以收留他们!” “但是,倘若有一个人随你赴死,我会杀他全家,斩草除根!” “啊?” 刘邦麾下闻言,大惊失色。 想到赵昆当众烹杀刘邦之父的场景,不由瑟瑟发抖。 这小子是个狠人,说到做到。 就在众人不知所措的时候,刘邦再次朗声大笑:“不错,该斩草除根,就得斩草除根,六国遗族就是典型的例子!” “你比始皇帝更适合掌控天下!” 说完这话,又露出无奈的表情:“我可以死,但能不能留我刘氏一丝血脉,我不想九泉之下,被老父亲再责怪!” “你们怎么都这样......” 赵昆闻言,瘪了瘪嘴,吐槽道:“又不是要继承皇位,干嘛都想留血脉,项羽如此,你也如此,真是无药可救!” “哦?” 刘邦笑着挑眉道:“这么说,你也答应了项王?” “算是吧!不过,我只答应他,奉公守法之人,我会留,意图不轨之人,绝不姑息!” “如此甚好,但有我刘氏族人谋反,最好杀光他们,以绝后患!” 赵昆:“........” 刘邦:“........” 两人对视,皆是不语。 半响,刘邦叹了口气,淡淡的道:“都说公子才华出众,能不能在刘邦身死之际,为刘邦作歌一首?” “嗯?” “四面楚歌,十面埋伏,我也听说了,那项羽傲视群雄,从不正眼看刘邦,他死之前,能得公子作歌,刘邦也想如此!” 听到这话,赵昆皱了皱眉,旋即环顾众将,若有所思。 片刻,大手一挥:“风起——!” 嘭嘭嘭! 铛铛铛! 一连串踏步声,以及金戈交集声,随着赵昆话音落下,交相辉映。 “风!” “风! “大风!” 无数秦军将士,齐声高喊,风起云涌。 一时间,震撼了所有汉军心灵,使得他们头皮发麻,垂首不敢对视。 刘邦看到这幅场景,也是热血沸腾,仿佛回到了他当初带领同乡子弟,参加陇西郡战役之初。 又仿佛回到了他攻城掠地,与秦军厮杀正酣的场景。 只听赵昆朗声高歌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赵昆歌起,秦军齐声念唱。 刘邦心头巨震,曾几何时,他也有这种念头,而且此歌唱的正是他内心的期盼。 原来,这世上还有一个人懂自己。 原来,这世上还有如此惊才绝艳之人。 此歌,当我刘邦之绝唱! “哈哈哈哈——” 刘邦朗声大笑,旋即朝夏侯婴道:“夏侯,将你的佩剑给我!” 刚才扔掉自己配剑,是为了表示自己无抵抗之心。 现在索要夏侯婴佩剑,是想成全赵昆的决心。 然而,夏侯婴却迟迟不想给刘邦佩剑。 他知道刘邦大势已去,可不想刘邦就这么死。 至少,应该战斗到最后。 却见刘邦有些凄然的笑了笑:“夏侯,快把剑给我,我这一生其实听不错的,该拥有的都拥有了,该玩的也玩够了; 今日虽然命该如此,但不能让人小瞧了,况且,这歌很适合我,虽然没有衣锦还乡,但我愿乘着歌声,魂归故乡!” “沛公——!” 夏侯婴闻言,放声大哭,其余众将,也潸然泪下。 就在这时,周昌猛地冲了出来,怒喝道:“沛公休得如此,待末将拼死护送沛公杀出去!” “还出得去吗?” 刘邦摇头苦笑道:“别做无谓的牺牲了,死我刘邦一人足矣,你们最好别挑战赵昆的底线,他狠起来,没人能比得过他,好好跟着他建功立业吧!” 说完,再次扭头往向夏侯婴:“夏侯,快把剑给我——!” 夏侯婴泪流满面,按住剑柄,只是哭泣,说什么也不肯将剑交给刘邦。 刘邦无奈的看了看周勃,周勃叹了口气,旋即将自己的佩剑解下,正欲交给刘邦。 忽然。 赵昆抬手出声道:“且慢!” 刘邦见状,微微一愣:“公子这是何意?莫非反悔了,不让刘邦自刎,要公然行刑?” “非也!” 赵昆摇头说道:“你刘邦也算英雄,公然行刑你,是对你的侮辱,我赵昆虽然为人狠辣,但看在你没有大肆屠杀我关中子民的份上,给你应有的礼遇,也不错!” 说完,解下自己的佩剑,道:“用平常的剑,倒是辱没了你刘邦,这剑从锻造之日起,就未曾见过鲜血,算是一把仁者之剑,你刘邦配得起这把剑!” 说完,随手扔给刘邦。 刘邦接过赵昆的剑,‘呛’的一声拔剑出鞘,只见一片夺目的亮光在眼中闪现,漂亮的浮云图案,活灵活现,没有一丝杂纹。 不由感慨出声:“好一把仁者之剑!” “此剑未曾饮用英雄之血,能死在此剑之下,也算我刘邦的一种荣誉了! 哈哈哈!” 刘邦大笑一阵,随即横剑在颈,用力一拉。 就如此,属于刘邦的故事,苍然谢幕。 而属于赵昆的时代,正在徐徐前进。 未来会如何,赵昆不知道。 但肯定没有汉,只有秦。 这里是大秦的世界,永远的国度。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覆秦从计划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覆秦从计划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覆秦从计划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覆秦从计划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