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原来我们是老大哥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覆秦从计划开始第四百六十五章原来我们是老大哥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甘泉宫,嬴政的私人游泳池边。 王贲,蒙恬,嬴政三人在太阳伞地上赤裸上身聊天。 看样子似乎是刚游完泳上来。 三人中,嬴政的年纪最大,蒙恬次之,王贲最小。 但三人中,蒙恬的身材最好,有八块腹肌腹肌,王贲的身材虽然不差,但腹肌却只有一块。 至于政哥..... 腹肌是什么? 却听嬴政笑呵呵的道:“听说咸阳那边有麻烦了,看来还是不行啊.....” “有太子相助,应该能化险为夷.....”蒙恬道。 “在云中郡的时候,你就护着他,真不知道是你儿子,还是我儿子....” 嬴政瞥了眼蒙恬,吐槽道。 王贲眼睛一亮,好奇道:“还有这种事儿?” “通武侯不许胡言!” 蒙恬脸色一板,沉声道:“老臣对长公子一直都秉承本心,从未寻私,只是有些事,不能强求罢了。” 听到这话,王贲瘪了瘪嘴,也没多言。 嬴政叹了口气,道:“负责监国,当知国政之难,以后外出历练,也能游刃有余。” “外出历练?” 王贲和蒙恬互相对视一眼,皆露出疑惑的表情。 嬴政看了看他们,又看了看前方的池水,略微迟疑,便道:“赵昆那小子的楼船出海了,恐怕是去寻南美洲了.....” “南美洲?”蒙恬皱眉,似乎从没听说过此地。 王贲解释道:“这个世界并不只有大秦,还有很多海外之地,据太子说有七大洋,八大洲,而南美洲,便是八大洲之一,盛产红薯!” “那陛下的意思是,希望秦王日后去南美洲建立国家?”蒙恬想到了个中关键。 嬴政淡淡的道:“一個国家只能有一个君主,朕的儿子只能有一个当皇帝!” “这....” 蒙恬迟疑,却没有任何惊讶。 因为在嬴政封扶苏为秦王的时候,扶苏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此生与皇位无缘了。 但蒙恬怎么也没想到,嬴政会将扶苏派往海外。 当真是亲儿子啊,这恨劲..... “你们也不用多想,待征服南美洲,朕也会带大秦的将士游历其他洲.....” “陛下是说,我们接下来的目标是征服世界?”王贲满眼激动的问。 “呵呵,那小子不是早就说过吗?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星辰大海.....” 蒙恬呢喃了一下,眼睛大亮:“好志向!” “此事还尚早,不用想太多,大秦的发展需要时日,我们这些老骨头,多多享受,操心的事交给年轻人去办。” 嬴政摆了摆手,抬头望向不远处的宫侍,道了句;“风来!” 哗啦啦—— 鼓风机摇动的声音响起,一阵凉风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就在这时,王贲又吼了一句;“加点冰块进去。” “诺。” “再来点鸡尾酒和烤肉!”蒙恬仰躺着补充道。 “诺。” 随着他们的话音落下,整个甘泉宫的侍从们开始忙碌起来。 嬴政嘴角微微一抽,心说这两个老家伙,难怪赖在这里不走,感情把朕的宫殿当自己家了!? ....... 与此同时,另一边,秦王府。 赵昆满脸不爽的看着扶苏:“大哥,你怎么三天两头往这里跑,真把这里当你家了?” “这不就是我家吗?” 扶苏被赵昆问得愣了一下,反问道。 赵昆:“......” “好了昆弟,我有正事找你!” “你每次都说正事,到底啥时候才参加我的野狼迪斯科晚宴啊!” 什么野狼迪斯科晚宴?扶苏有些莫名其妙,但也没当回事,摆手道:“现在没时间,先说说粮价的事!” “粮价又咋了?” 赵昆皱眉。 扶苏将最近几天的情况详细说了一遍。 原来关中粮价暴跌,关中人不觉得什么。 但外郡的急报奏疏却如雪片一般,朝咸阳汇聚。 这些奏疏不知怎么传入关中老秦人耳中,引得他们极为不满。 我们愿意低价卖自家的粮食,跟你们有何瓜葛? 一个个脱裤子放气,就见不得咱老秦人过得好! 大秦朝堂对这种情况迟迟未表态,勋贵们也开始蠢蠢欲动。 勋贵跟普通百姓的见识,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 在他们眼中,无论在什么时代,粮食都可以称作硬通货。 始皇帝只免了关中三年的农税,但三年以后呢? 谁能够保证大秦年年风调雨顺,万物长兴。 要知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复旦兮。 勋贵们之所以是勋贵,是因为他们传承够久,知道如何趋利避害。 就拿粮食来说,今年他们以最低的价格购入粮食。 只要保存得当,储存个三五年不成问题。 遇到灾荒年,就可以大赚一笔。 反正这种你情我愿的事情,朝堂不发话,谁又会多管闲事。 在这种情况下,咸阳的勋贵们个个都敞开了收粮。 整个关中,一派和谐。 从百姓到勋贵,个个都是喜笑颜开。 可是..... 外郡的日子却过得苦不堪言。 粮价下跌,使得外郡的粮商全都涌进了关中。 外郡百姓的粮食卖不出去,日子越过越艰难。 要知道,外郡可没有关中这么发达。 工厂和商业项目几乎没有,大多数百姓的收入来源,还是靠种地所获。 纷纷扰扰之际,新一期的报纸出刊。 这一期的报纸上,刊登了蒙毅关于粮价问题上的奏疏。 全篇洋洋洒洒近万言。 蒙家世代效忠秦国,在老秦人心中举足轻重。 可让老秦人诧异的是,在奏疏上,蒙毅并没有为他们说话,反而心向外郡。 蒙毅首先说明,粮价下跌对大秦的经济发展将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 随后,又对老秦人如今不管不顾抛售粮食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其中一则精选语录曰: 先贤有言,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大秦的天下,本为一体。 关中虽富庶,但须知唇亡齿寒。 关中何以堕甑不顾,视外郡百姓为草芥? 在奏疏最后,蒙毅又详细描述了外郡百姓因为粮价暴跌,日子过得凄惨的事例。 渔阳郡一个三口农家,父母务农,家中独子在私塾中成绩优异。 可粮价下跌,家中粮食卖不出去。 因为之前家境困难,家中欠了不少外债。 粮食卖不出去,债主找上门,直接将家中的粮食拉走抵债,而且全部按市价冲抵。 就这样,外债还没还清。 家里也没了粮食过活。 男主人一时想不开,投河自尽了。 留下一对孤儿寡母,缺衣无粮,都不知道怎么活下去。 人间惨事啊! 咸阳作为京畿之地,发展比外郡早一些。 加之秦国自关中起家。 无论从哪方面讲,关中在秦国各地,都当是老大哥的地位。 而关中老秦人,都应是各地百姓的老大哥。 然而,老大哥做的事情,却让蒙毅极为心寒。 愤怒的蒙毅,甚至在奏疏之中,用“孝悌之序”这样的词语,直斥老秦人不懂事。 这份奏疏被披露到报纸上,立刻在关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老秦人直接被扶苏骂懵了! 啥? 我们还成了大秦各地百姓的老大哥了? 说实话,作为秦国故民,老秦人对其他地方的人,历来都看不上。 这种优越感,在六国统一之后,更加明显。 直白点说,他们从来不认为自己与六国遗民是一体的。 “老大哥”这种说法,让他们心中产生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另外。 因为明年春分的科举,此时咸阳汇聚了大秦各地的学子。 这些学子们,自然心向家乡,利用一切机会为自己家乡说话。 很快,舆论风向转变。 别的不说,就说商务部统计的数据显示,如今关中百姓已经不再主动卖粮了。 大家都在观望,看扶苏对此事的看法。 毕竟蒙毅不是扶苏,他无权处理这样的政务。 扶苏来找赵昆,也正是为了此事。 “这蒙毅还挺刚的啊!”赵昆听完扶苏的讲述,笑呵呵的道。 “以前的蒙上卿虽然顾虑太多,但为人正直,遇到这种事,肯定不会放过!” 扶苏苦笑道:“可是我这边就有点为难了。” “这有什么为难的,直接严令商务部,打压那些低价收购粮食的粮商,随后颁布法令,建立大型粮仓,按照之前的计划,平价收购百姓手中的粮食即可!” 赵昆白了扶苏一眼,说道。 “那....” 扶苏还有些犹豫:“你的经济发展计划,会不会因此受挫?” “经济发展需要的是遵纪守法,可持续发展,这些害群之马,根本不在我的计划中!” “真的?” “我还骗你不成?”赵昆瞪眼:“你就放心大胆的去做吧,别顾虑太多!” “好,好吧!” 扶苏迟疑的答道。 “还有其他事吗?” “有,与鲜卑那边的谈判,出了点问题,可能要麻烦你去一趟?” “不是说答应他们的要求吗?到时候连本带利弄回来!” 扶苏尴尬道:“我把意思给典客府的人说了,典客府的人没把握住,谈崩了!” “什么蠢货,就这也配搞外交?”赵昆恼了。 扶苏无奈道:“内乱那段时间,损失了不少人才,现在担任职务的人,经验不足。” “可我一个大秦太子去给他们谈分地,是不是太给他们面子了?”赵昆皱眉道。 扶苏想了想,道:“不用你亲自谈,我另外安排人谈,只不过需要你指点一二。” “安排谁?” “蒙恬将军推荐的人,好像叫范喜良。” “蒙恬推荐的人,应该靠谱.....” 赵昆点了点头,忽又想起什么似的,提高音量道:“你说谁?” 扶苏一愣,怔怔答道:“范,范喜良。” “不是,你说的这个范喜良,是我认知的那个范喜良吗?” “难道还有别的范喜良?” “这....” 赵昆迟疑,这个还真不好说。 连韩信都有同名同姓的人,更何况一个范喜良。 不过,这也不对啊,范喜良不是早死了吗?难道不是同一个人?! 赵昆摇了摇头,转移话题:“除了这事,还有其他事吗?没有我们去甘泉宫找父皇玩。” “父皇不是跟通武侯和蒙将军游泳去了吗?” “游泳?倒是会享受啊!” “自从改造了甘泉宫,父皇的心情越来越好了,病情似乎也稳定了不少!”扶苏畅然笑道。 “行吧,他们玩他们的,我们玩我们的。” 赵昆砸吧砸吧嘴道:“你若没事,咱们也出城一趟,据说渭水那边有一大湖,最近莲花盛开,可美了,带上小侄女和大嫂她们,我们去郊游如何?” “就我们一家?你不带人?”扶苏反问。 赵昆嘿嘿笑了笑:“保密!” “你这小子,可别辜负王家姑娘,据说,父皇准备下个月给你们举办婚礼。” “下个月么....” 赵昆呢喃了一下,歪头道:“那我给你提的十月一日作为国庆日,全国放假七天的事.....” 扶苏听到这话,顿时笑了:“给父皇提了,父皇同意了。” “同意了就行,咱大秦好不容易迎来了盛世之兆,不能让国民太累了,得适当休息。” “偷懒就偷懒嘛,还休息.....” “你不懂。”赵昆耸了耸肩。 扶苏笑着摆手:“行了,莪回去了,郊游的事,我考虑考虑。” “不吃完饭再回去?” “忙,没时间。” 扶苏回宫第二日,政令就颁布下来了。 这下关中百姓都舒了口气。 之前粮商低价收购粮食,他们这些卖家也有责任。 大秦以法治国,他们生怕朝廷秋后算账。 这个年代,可没有钓鱼执法的套路。 朝廷觉得什么事不对,出台一项律法,大搞追责的情况也不是没有。 现在,秦王把锅全都甩到了粮商头上。 这下皆大欢喜了。 那些无良奸商,该杀! 秦王只罚了他们一些钱财,算他们走运。 次日,重泉县李家村村正李四熊,率领部分村民挑着粮食去县衙,说要捐赠给渔阳郡母子。 县尉大感欣慰,当即上报朝廷。 扶苏很欣赏这种仁善的表率之举,亲自书写一块“秦民表率”的牌匾赐给李家村。 有了这样的事例,关中其他地方也坐不住了,纷纷效仿。 一时间,关中各地兴起了向外郡捐送粮食的热潮。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覆秦从计划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覆秦从计划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覆秦从计划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覆秦从计划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