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二章我们狠起来,世界将为之颤抖!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覆秦从计划开始第六百二十二章我们狠起来,世界将为之颤抖!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大秦从东出之前,就非常重视人才,这也使得六国有才之士,纷纷踏足大秦的国度。 前有张仪,后有商鞅,吕不韦,李斯,姚贾,尉缭等能臣。 每一位能臣都为大秦统一六国做出了足够多的贡献。 正因为如此,大秦上上下下对有本事的人,都非常尊重。 对于傲气的公输秦,李信没有丝毫的不满。 相反,他还觉得自己是否怠慢了对方。 若是放在二十年前,公输秦这样的人,无论去六国中的哪个国家,都会被六国国君奉若上宾。 然而,如今的大秦帝国,这样的人居然有数千之多。 李信是一名军人,他向来信奉一个道理。 那便是,当你的拳头大到一定地步的时候,就可以无视任何规矩。 如今的大秦便是如此,公输秦这样的人,同样如此。 李信此刻有些后悔,他感觉自己这么多年的荒废,错过了太多的精彩。 自华夏一统,这才过去多少年啊?! 现在的大秦帝国,自己怎么越来越看不懂了? 军阵之前,李信想着这些有的没的。 他抬头看了看公输秦,温言道:“先生稍事休息,待吾破城,再与先生详谈。” “不用多说!” 公输秦面无表情的摆了摆手,语气中甚至有些不耐烦道:“云楼等物首次实战,吾还须记录数据,请将军速战速决吧!” 这番话,几近于无礼,但李信还是大度的一笑置之。 同迦太基人同归于尽的那些人中,有一名公输秦的表弟,还有一个是公输秦的徒弟。 这次随军出征,公输秦是自己请命来的。 可以说,他与本都王国有血海深仇。 公输秦在科技院也不是一个小人物,他是科学院公输仇的儿子,虽做不到喜怒不形于色,但起码还是能够管控住自己的情绪的。 这一路上,他一直都在压抑心中的那股杀意。 从南越开始,公输秦就很少有这种杀意了,因为他看到过太多的死亡,对人命近乎到了麻木的地步。 可自己亲近之人的死亡,让他不由愤怒到了极致。 一个人愤怒到了极致是什么状态? 就是此刻公输秦的状态! 他要本都王国的人为自己亲近之人陪葬! 他要本都国王死无葬身之地! 他要那些打秦国主意的宵小之辈胆寒! 他要为科学院数千人证明! 我们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宅男!我们狠起来,世界将为之颤抖! 此时兵临城下,公输秦的杀意几乎已经达到了顶点。 他虽然不是军人,不能亲自上阵杀敌。 但亲眼看到自己参与设计的大杀器,在战争中发挥作用,对于他来说未尝不是一种慰藉。 科学院下属各个机构中,如同公输秦一般心态者,不在少数。 甚至,经过迦太基人搞事后,这种想法,成为了科学院的主流。 以前,这群技术宅们只知道埋头研究。 虽然他们研制出很多强大的武器,但这些东西,都是出自兴趣,或者是赵昆的命令。 对于他们自己而言,反倒没多大的目的性。 换而言之,就是他们对武器研究,并不算多么积极。 说白了都是一群宅男,平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心中又能有多少戾气? 但这次的事情,却将他们心中的戾气全部激发了出来。 一群老实巴交的匠人,放在以前连打条狗都得顾忌半天。 现在却恨不得活剐了迦太基和本都王国的人。 带着这种心态,投入到武器研制中,自然是热情满满,事半功倍。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科技院就为西征军提供了数十种威力极大的新式装备。 有一些东西,即便是王贲、李信这样的战场老将看了,都心头发寒,觉得阴损至极。 因为有科技院的协助,这次秦军攻城,战法有了极大的变化。 那十五座高高的楼台,被科技院命名为云楼。 这种云楼使用科学院最新的组合工艺,虽然半个时辰便能够组合完毕。 但是,结构稳固,承重数千斤都没有任何问题。 云楼搭建好后,数千工兵,又将改进型的投石车推到了云楼前面。 将准备工作全部做好,数千工兵齐刷刷朝后退去。 紧接着,他们身后的秦军主队人马,如同潮水一般朝前涌入。 片刻之间,秦军的大队,便将云台与投石车团团围住。 李信一声令下,六千名背负科技院特制强弩的士兵攀爬上云云楼。 随后,中军尽出,朝凯尔莫罕城墙压去。 城墙上,老梅塞罗头皮发麻,仅剩不多的头发几乎炸立起来。 “弓箭手——!” 几乎是下意识的,老梅塞罗抽出腰间的长剑,倾尽全力大喊一声。 很快,将近两万名弓箭手迈上城头。 每一名弓箭手身前,都有一个身体极其强壮的盾手,举着一面巨大的圆盾站在前面。 经过一上午的准备。 秦军,终于准备攻城了! 率先顶到前面的这四万人,都是本都王国的老卒,战阵经验都算是比较丰富。 然而,尽管是守城一方。 此时此刻,所有人的脸上都带着极其紧张的神色。 正值寒冬,中亚之地地处内陆,北临北方的极寒之地。 正是泼水成冰的季节。 可是,很多本都士兵的额头上,甚至都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本都王国军制倾向欧洲,主帅对士兵的影响力,极其恐怖。 尽管身处坚城,手握五倍于秦军先锋的兵力。 但老梅塞罗一直将秦军视为大敌,他的这种紧张之感,自然就影响到了下面的人。 在很多无知的土兵口中,秦军简直就是能够吃人的怪兽。 未战先怯,士气本来就有些低落。 之前秦军干净利落的杀掉他们一万人的血腥场景,才过去没多久。 对守在墙头的这些人来说,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此时,交锋在即,大多数士兵心里想的,居然是如何在这场大战之中活下去。 素质堪忧! 任何一个秦军老兵知道他们的想法,都会嗤之以鼻。 众所周知,在战场上,最先死的,就是最想活下来的那一批! 打仗,本便是一个死中求生的事情,哪能有那么多念头? 这时候,本都士兵便听到秦军军阵中,传来了沉闷的战鼓声。 那鼓声,一声快过一声。 到最后,几乎连成一片,仿佛直接敲击在人心底一般。 老梅塞罗在亲卫的护卫下,迅速向后退去。 击鼓进兵,这是诸夏军队的习惯。 鼓声一响,老梅塞罗便知道,秦军的进攻便会随之而来。 如果说刚才,老梅塞罗还会认为秦军是在虚张声势。 毕竟,此时双方距离还将近一里。 这么远的距离,秦军的攻击根本威胁不到城墙上的本都军队。 但是,刚才那一万人的惨死,让老梅塞罗知道。 眼前的秦军,早已经不是自己之前费尽心思了解的那支军队了。 他们的武器,比自己想象得要恐怖多了。 老梅塞罗还没有走了几步,耳边就不断响起重物在空中飞行带出的刺耳的长啸声。 他勐然扭头,便看到数十个黑色的人头大的陶瓷罐子,从秦军阵地飞向了城头。 火药武器? 老梅塞罗脑海中出现这个词语,随后他嘴角下意识裂开,想要嗤笑...... ......... 十日之后,大秦帝国都城,咸阳。 自从上次迦太基人入侵事件之后,大秦派出西征军远征本都王国。 此后这几个月,大秦国内的气氛便一直都很压抑。 这段时间,秦人购买报纸的热情空前高涨。 每一期时事报纸发行,都会立马被人抢购一空。 所有人都关注着西征军的动向,希望一觉醒来,便听到西征军大胜的消息。 对于如今的大秦来说,胜利从来都是按时按点的,不会迟到,更不会缺席。 今日是大秦新历新年。 和去年始皇退位,第一个新历新年相比,咸阳显得要冷清了不少。 不过,比平常,还是要热闹了许多。 清晨时分,天色才蒙蒙亮,街上就已经布满了摆摊的小贩。 很多睡眼惺忪的大人,在自家小孩的催促下,摇摇晃晃来到街上。 大年初一是所有秦人一年之中,最为欢快的时候。 突然,一声洪亮的钟声响起。 街上,所有人的动作都是一停,齐刷刷的朝着钟声响起的方向看去。 赵昆登基之后,便在咸阳的四个方向的城墙的墙头,各造一个大钟。 平日里这些大钟用于报时,遇到大事的时候,还能够起到传讯的作用。 所有人侧耳倾听,随后不约而同朝西面看去。 钟声响起的方向......是西方! 铛——! 铛——! 铛——! 钟声接连不断的响起,不紧不慢,极为洪亮。 “钟响了几声?” “好像是九声!” “九声?!意思是西方的兵事大胜了!?” 直到钟声停止,街上的人都交头接耳,小声交谈。 很多头脑灵活的咸阳百姓,已经是一脸喜色了。 就在这个时候,西面的宽广街道上,响起急促的马蹄声。 所有人都抬眼望去,就看到一行全副武装的骑兵,头顶红缨,在主干道上策马奔腾。 “西征军兵临本都,先锋将军李信首战告捷,阵斩六十万!” “西征军兵临本都,先锋将军李信首战告捷,阵斩六十万!” 传信兵士们一边狂奔,一边扯着嗓子大喊。 但是,没有任何人对此有反应。 所有人都是一副目瞪口呆的表情! 他们惊讶的不是大秦军队又打胜仗了。 对大秦军队来说,打胜仗没有什么稀奇的,输了才是奇怪的事情。 他们震惊的,乃是阵斩六十万这个数字。 这个消息实在是太过震撼了。 以至于,传信的军士跑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后,街道两侧的人们,才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这一刻,被压抑了数月的情绪,彻底释放出来。 人们喜气洋洋,议论纷纷。 不过,他们讨论的重点,似乎有些奇怪。 “你们刚才听说了吗?李信将军阵斩多少?” “六十万,他娘的,这些异族人真他娘的多!” “多了才好!多了杀起来爽快!” “要说李信将军这些年也是吃了不少苦,这次真是扬眉吐气了!” “谁说不是呢!陛下对李信将军真好!” “可不是嘛,两代帝王恩宠,换做我都感恩戴德,誓死效忠了!” “说得陛下不恩宠你,你就不效忠了?” “哈哈哈,哪能呢!陛下万年!” “陛下万年——!” ......... 就在咸阳百姓为大捷谈笑风生的时候,咸阳宫,麒麟殿。 作为二世皇帝第二年的新年,今日是大秦固定的大朝会的日子,满朝文武齐上殿。 赵昆高坐龙椅上,俯视着群臣。 经过两年的时间,如今的赵昆,已经彻底理顺了朝堂。 始皇帝时期的三公九卿统领朝政制度,已经彻底成为历史。 取而代之的,是一会三省十三部的框架。 朝堂上,面貌焕然一新。 以王贲、蒙恬等为首的老臣,已经彻底退居二线。 如今的朝堂上,主要是五十岁以下的年轻臣子。 国家银行、监事局以及市场监管局三省,统领的臣子,则都是赵昆当皇子时候的近臣。 新朝之名,彻底落实。 当然,还是有些暗潮在涌动,但并不影响赵昆对朝堂的掌控。 看似不及始皇帝当政时期,实则政令通达,就单单是实施的效率方面,就远超始皇时期。 今年,除了迦太基人弄出的一些意外,整个大秦都在按照赵昆预定的计划,稳步向前。 二世元年,大秦着手实施第二个五年发展计划。 关中依旧作为试点地区,铺满了国立医馆。 另外,福利保障体系,也已经初步建立。 建工部在科学院的协助下,也开始在全国选址,建造水利工程。 铁路已经联通关中、洛邑以及已经建设出雏形的广南新城。 各部逐一汇报,形势一片大好。 然而,所有臣子脸上都没有喜色。 因为赵昆脸上没有任何喜意。 咸鱼六年,登基两年,赵昆身上的龙威日益变重。 平时他还能够温和待人,但只要是在朝堂上,他从来都是不假辞色。 所有人都知道赵昆为何会这样。 国内事务不用说,做得好,那是应该的。 毕竟所有事情,都是决议会统领,十三部只需要执行即可。 但国外的事务,却并非如此。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覆秦从计划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覆秦从计划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覆秦从计划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覆秦从计划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