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增产比例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在诸天搜集金手指第六章 增产比例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1962年底,在牧民的帮助下,吴思源想了好久的几间屋子终于建了起来,还有了一间属于他的独立厕所。 虽然只是一个旱厕! 那一年,他也在院墙里搭起了鸡棚,顺带起养殖起肉鸡。 肉鸡被他放养在院子里的小果园里。 偶尔有喂一些牧草。 可别忘了,【神农角空间】里面,还种植着十亩左右的羊草。 收割之后,一亩收获435公斤的产量,总共收获了4350公斤左右的优质牧草。 都是适口性好的上等粗饲料,养殖的肉鸡都喜欢吃,下的鸡蛋也大! 这里很多家庭都会养殖鸡鸭,无论是拿来吃,还是跟别人交换东西,都是不错的选择。 吴思源之所以做起了“鸡场主”,却是没有办法。 是因为他发现,平日里高强度的劳动,再加上晚上又是“炼谷化精”修炼内功,没有足够的肉食可不行,身子骨可会坏! 没办法,他才这样做的。 因为【神农角空间】里面只有鱼,可没有其他的肉食。 敕勒川牧场的牧民都夸他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小伙,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就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就是缺了个女人热炕头。 吴思源听了都是笑笑,女人算什么,女人只能影响他修炼的速度! 时间来到1963年夏。 吴思源仗着自己文化人的身份,跟几个熟悉的牧民说自己研究出一种产量更高,营养更丰富,马儿更爱吃的羊草品种,请他们几个人在草场里划出一块地,帮忙种植这些牧草,看看效果。 这个时代的人民,对于文化人还是有一种敬意的,他们可分不出一个农业学家和一个语文老师之间的区别。 而且草场的面积大着呢! 牧民们看着稀奇,也乐得帮忙。 他们给吴思源找了一块稍微靠近山坡的土地,面积大约有200亩,之前已经被平整过了。 一群牧民吆三喝四,在吴思源的指导下,就将吴思源给出的羊草种子粗放式地播种下去。 一开始,这帮牧民还很有兴致,有空的时候,就过来瞧一瞧,看一看。 结果看了好长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吴思源提供的牧草看起来好像也没有什么出众之色,跟草场里随处可见的羊草一个样子。 渐渐的,他们就不来了。 只是会记得吴思源的吩咐,尽量不要将马匹赶到这边过来啃食。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 很快就来到了八月份。 正是草场收割,晾晒,作为马匹越冬食物的时候。 一天,他们收割到吴思源那200亩地的羊草种植基地的时候,他们顿时就被那长势过人的牧草给镇住了。 在草场上生活了那么多年的他们,对于牧草的产量,有着直觉般的观感。 而吴思源这个种植基地上面的牧草,却是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感。 肉眼可以看出来的与众不同! 他们又想起了吴思源当初说的话,一下子来了兴致。 刈割,打垛,称重! 平均亩产320公斤!而吴思源也只是对它们进行十分粗糙式的管理罢了。 这个年代,野生的羊草一亩产量甚至都不到200公斤。 吴思源这里种植了200亩,那么一共收获的牧场总量就是64000公斤。 这批牧草不仅产量高,而且适口性非常好。 牧场里的马匹都喜爱吃,多长膘! 之前就说过,敕勒川牧场是一个军马场,它是承当着养马的政治任务的。 吴思源这批种植出来的牧草质量那么好,不用他说,其他的牧民就有学有样地拿了吴思源这个基地生产出来的羊草种子拿去种植在属于他们的牧区上。 吴思源也不在意,之前欠下的人情,总是要还的。 而且,这些在外界开花结果出来的种子,比一般的羊草,益植效果只提升了百分之二十而已。 因为离开了【神农角空间】之外,这些经过优化的种子,每代效果都会减弱5%! 现在还有百分之二十的益植效果,等再经过繁殖几代,就会减弱很多了。 不过,羊草是一种多年生的牧草植物,种下之后,有近十年的采割期。 到时候吴思源再换初代的羊草种子出来种植就是了! 1964年夏,整个敕勒川牧场只有十分之一的草原换上了吴思源的新品种。 等到了1965年,则是攀升到了三分之一。虽然这次种植的很多土地,是益植效果只有百分之十五的【神农角空间】三代羊草种子,只有少部分是从吴思源那个羊草种植基地里拿出来的,益植效果百分之二十的【神农角空间】二代羊草种子。 而到了1966年,整个敕勒川牧场五分之三的草地上种上了吴思源的【神农角空间】羊草种子。 整个牧场的牧草产量得以暴增! 1964年的时候,牧场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产了两个百分点。 到了1965年,牧场的牧草产量,则是在最先的基础上,增产了接近4个百分点。 而到了1966年的时候,牧场的牧草产量,增产超过了六个百分点。 看起来,增长的比例的确不是很多,没有理论状态下,百分之二十五,百分之二十的增长比例那么夸张。 那是因为半野生种植情况下,在肥料难以保证到位,亩产量增长比例才这么低。 但就算如此百分之二,百分之四,百分之六,乘以十几万亩,几十万亩地的基数之后,结果就大有不同了。 那几年,马儿一个个长得粗壮有力。 新生的马驹也是充满了活力,少有夭折! 每年军队下发的养马任务,敕勒川牧场都能很好地完成。 敕勒川牧场场部的工作人员,也多处获得军队的表扬! 可以说,敕勒川牧场的人走到哪里,都是抬头挺胸的! 敕勒川牧场的牧民实在,他们知道谁是贡献最大的人。 每次看到吴思源,都是冲着他竖起了大拇指,赞道,“到底是文化人,就是不一样!” “放了那么多马,种了那么多年草,第一次发现草还能这样种!” “厉害呀,老许!” “……” 在那几年,没有人再称呼他为“老右”,所有人好像忘记了这一回事,吴思源在牧场的生活可以说是如鱼得水啊! 直至…………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我在诸天搜集金手指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在诸天搜集金手指》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在诸天搜集金手指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在诸天搜集金手指》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