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太子想远了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要做明世祖第二十章:太子想远了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只是如果真的加入大航海,问题不在于造船技术和能干的水手,而是在于朝廷和民间的支持力度。 大明,或者说之前的所有朝代,都在陆地上面安稳的太久了。 幅员辽阔的国土给了他们喊出“天朝物产丰富,地大物博”的底气,也让人失去了对海洋的进取之心。 一旦出海的收益比不上在陆地上的成果,或者只能超出一点点,那还是无法促进中华向着海洋进军。 西方为什么要航海? 一个是人家国小贫乏,古希腊的时候就学会通过海洋来换取各种资源了,老祖宗自有经验传下。 还有一个则是因为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垄断了东西方原来的商路,中世纪落后又贫穷的欧洲失去了宝贵华丽的东方货物。 没有钱赚,欧洲本土又是小国林立,打仗也不可能把人全都打服,西方人只能硬着头皮向着大海开冲。 因为除了这个选项,他们很难再有其他选择了。 于是航海事业在西方蒸蒸日上,后来的收益也让欧洲人洋洋得意的宣称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朱见济并不想看到这一幕。 偏偏比起西方,大明又实在没有足够的动力下海。 因为大明太有钱了。 就算坐吃山空,大明的钱也足够让他们吃到明末。 要是真按着时间算,西方全方位超过东方,还得等到清朝中期。 这样的情况,谁想不开去下海? 而且市场也是限制大明发展海洋事业的原因。 眼下的东洋西洋,手里有资本吃下大明货物的,不过日本、越南这些国家,结果人家也是小国,吃两口就饱了。 别以为郑和下西洋没想过卖东西赚补贴,但是人都在海上转了一圈了,东西即便半卖半送,也原样带回来不少。 周边小国的购买力可见一斑。 朱见济想到这一点,就抓耳挠腮。 不是嫌弃别人没用,而是觉得大明怎么发育的这么好? 要按照西方的标准算,东方早在唐朝就走到中世纪末期,快要变成近现代国家了。 他琢磨了好几遍,最后还是只能遵循“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真理,打算先把经济提上来再说。 毕竟有了足够多的钱,再往海里瞎扔也不会让人太心疼,减少反对力量。 可是经济起来了,反而只是把士绅官员养肥了,老百姓没获得好处怎么办? 大明朝的士绅日子过得可滋润了, 吃肉比狼狠,做事比猪蠢,最后面对鞑清的大刀镇压才跪下来喊爸爸。 大明皇帝跟他们讲礼貌,这群人反而会蹬鼻子上脸。 这问题一个接一个的,着实让朱见济头疼。 他妈的烦死了! 弄都弄不掉! 好在未来的事可以未来办,朱见济虽然想的长远,但也得一步一步的走。 反正先把人培养出来,皇庄发展起来再说。 皇庄这玩意儿在大明颇有历史,太宗永乐年间就在搞皇家直营经济了,只是发展缓慢—— 因为皇帝从不缺钱花,皇庄经营所得,自然就被手下人层层瓜分走了,完事跟皇帝说声“流年不利,收成不好”也能糊弄过去。 要皇庄真能搞起来,崇祯帝何至于哭着让大臣捐钱? 皇帝自己就是天底下最大的土财主。 这是经济方面,左右都是种田,只要管理的好,小金库进账是迟早的。 然后就是朱见济早就盯上的宫禁防卫方面。 他原本想着要不要在宫外找个能打的分走石亨的权力,然后在宫里组建一支小型“羽林军”,保卫自己的安全。 结果在为上朝做准备时了解到,太子是有开府建卫权力的。 那边是传说中的东宫六率! 分别是太子左右卫率、太子左右司御率、太子左右清道率,按照明朝此时的规矩,个个都是安排给太子的保镖! 名正言顺的统领宫禁防卫之权! 只是由于大明在最初就建立了锦衣卫这种制度,随后的太子也不需要六率拱卫了—— 首位太子朱标深受太祖高皇帝喜爱,不但安排他当监国,还直接跟儿子共用一套政府班子。 可以说太祖时期的官员,不仅仅要承受皇家福报007,享受着微薄的工资待遇,还要拿着这点钱去打两份工! 老朱同志简直是后世老板们的榜样! 而后面的仁宗当太子时,为了方便监国行政,直接把自己的太子府属官塞到了中央管理层里,以至于后面太宗在仁宗和汉王之间摇摆不定时,有不少给仁宗打过工的臣子出来为其站台。 宣宗不用管,人家“好圣孙”自有好爷爷帮忙安排。 正统皇帝更别说,老爸去追随祖宗的时候才几岁年纪?连读书都得让人教呢,哪里有机会建设起自己的太子府? 于是“太子府”的一切在大明显得有些不起眼,让朱见济此前根本不知道自己还有这权力。 那他还琢磨杂七杂八的干嘛? 直接就是干啊! 找几个能打听话的,把东宫卫队组建起来! 唯一的阻碍就是皇帝愿不愿意了。 朱见济觉得自己的好爸爸应该不想让儿子年纪轻轻就放飞自我。 在景泰帝眼里,朱见济还是个要保护的孩子,跟着自己上朝理政可以,毕竟有爸爸和爸爸的打工仔们看着,但让他独自管理别人,又是另一回事。 可他不知道自己在儿子看来,也是需要保护的对象。 好爸爸对人总是很放心,就算是对于谦这种堪称开国以来权势巅峰的臣子,景泰帝的警惕也仅限于念叨他两句,然后安排自己看中的石亨等人分管一些兵权就完事了。 真正的大棒根本没有落下过。 对其他人也是如此。 所以景泰帝也从未想过,自己会被石亨、曹吉祥还有张家的两个老头子搞趴下。 最后尘埃落定,听着复位的哥哥为了召见大臣而敲响的钟声,病床上的景泰帝也只是拽着被子喊了两句“好、好”,在史书上留下了自己的遗言。 这样有容乃大的性格,放在大明特色的臣子眼里,就是好欺负的对象,让朱见济怎么能放心? 所以双方算得上是共轭关系,互相保护。 只是景泰帝有皇权护体,此时的文官集团也没膨胀到让对自身不利的皇帝“落水”“偶感风寒”的地步,因此景泰帝只要身体强健,好好活着便不会有大问题。 朱见济却是操心着整个大明。 诚然,他可以什么都不做,等着老爸死了继位,但熟知后世种种,朱见济宁愿是勒紧裤腰带放弃小肚腩也不愿意见到鞑子攻破京城,然后在紫禁城大门上挂上扭曲的满文招牌。 他怎么忍心! 有些事情,不是因为它苦它累就可以不用做的! 当皇帝是必然的, 而利用自己的先知优势,带着大明走进新时代是必须的! 这么一想,自己肩上的担子还挺重的。 不过为了江山社稷,孤辛苦一点也没什么。 朱见济躺在床上,露出了泽被天下的微笑。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我要做明世祖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要做明世祖》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要做明世祖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要做明世祖》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