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伴读们对皇帝的忠诚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要做明世祖第163章:伴读们对皇帝的忠诚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不过陛下清田之令,是不是做的太急了?” 柳承庆跟小伙伴们说完了闲话,又出口问道。 “咱们是学过那天书小册的,不是说王朝立世越久,这土地兼并就越难解决吗?” “我朝开国已近百年,太祖时候的田赋不统一,地方上面还有各种卫所……若是要想彻底理清,必然要花费大力气,为何不多等几年,准备更充分再动手呢?” 借着清田赋的名义,朱见济却是在清理地方上的部分士绅。 他是故意把事情搞大的! 毕竟在家天下的封建王朝,你侵占官田,多少也能算成“蔑视朝廷,欺君罔上”。 但这种是跟士大夫们作对的行动,一般都很难搞定的。 他们过去在东宫畅想未来之时,也没想过这事儿会发生的如此迅速。 “可能是先帝给陛下带来的影响吧。”张懋悠悠一叹。 景泰帝得病驾崩,也给了他们这群在皇宫里长了好几年的小伙子一个好大惊讶。 张懋看着哀伤的太子,当场就想起了他老爸爸张辅的死亡。 这种命运无常导致的意外,从正统朝开始,已经有很多例子了。 张懋都忍不住为之感叹,何况从小就机灵的新帝? 古人常说“慧极必伤”,想来新帝也是担忧自己出问题,所以做事着急了一些。 当然,他们只猜中了一半。 朱见济的确害怕哪天来个意外,让他还没成就千古一帝的伟业就嘎嘣脆了。 不过以他受到穿越之神的关爱来看,“陛下创业未半而中道暴毙”之事,估计不会发生。 让朱见济做出清田决定的,一方面是他的确做了好几年准备,已经有足够的动力去执行。 一个,则是因为高谷胡瀅等老臣的退休,于谦更频繁的请假生病,让他觉得需要加快进度了。 这些老臣子在朝日久,他们是经历过大明先前豪迈样子的。 在这群还保留了底线的臣子身上,还带着旧时代的开拓性,并且随着年龄增长而愈发稳妥。 但朱见济不能保证后面的臣子也是这样。 即便后起之秀也有意为了大明奉献自己,可他们的威望、资历和处事手段还有些比不上老臣。 所以他想趁着老臣还没有退完,将国内该做的做好。 为此,陈循的请辞报告朱见济都没给他批复,让他继续当着内阁首辅,等后面较为年轻的商辂熬出头了,再接他的位子。 毕竟自打江渊被扔去地方后,陈循敏锐的察觉到了皇太子的地位不可动摇,于是只能忍痛割肉,为了自己的仕途权力,按照朱见济定下的规矩走。 这几年来,他倒是没弄出什么幺蛾子,上班打卡从不迟到,加上端正心态后,本身也有能力,倒是真有了几分正经首辅的架子。 不过因为他在内阁过分附和朱见济的话,从来不敢提出质疑,也被人在私底下暗讽“应声首辅”。 可陈循不在乎。 现在的内阁权势可不是以前能比的—— 六部大臣要常来开会,其奏疏也通常由内阁递交皇帝,威势渐盛。 新帝虽然年幼,可主意比谁都大,他此时当个应声虫,不但能迎合圣心,还能蹭上功劳,体面的做到退休…… 如此,有何不可? 反正高谷这个老对手一去,陈循的斗争心也弱了,何必多事。 唯一不妙的是,因为这次清田损害了不少士绅的利益,不论是地方还是中央都有奏疏如箭飞来,就攻击他这种内阁辅政学士。 孔公诚自然是要为皇帝摇旗呐喊的,结果有的人疯起来,连他都咬了,在《文政杂谈》上说孔老头跟北孔一样,畏惧皇权而没有风骨。 可见道德理教这东西,也就嘴上喊喊,等人的自身利益被触及,什么孔圣之后,南孔宗师,他们也懒得理会。 孔公诚被气的胡子都掉了。 他的确是识时务,但怎么能把他跟北孔的比? 北孔配吗?! 后面还是朱见济下旨,禁止《文政杂谈》匿名刊登文章,这才减少了不少人对孔老头的口诛笔伐。 陈循转而就成了攻击的主要对象。 没办法,一旦实名进行批斗辩论,那代价还是挺大的。 辱骂孔家代言人,也就匿名能给别人如此的勇气。 小皇帝也是很难骂的。 有德云社作为皇家口舌,朱见济在民间的名声一直保持得很好。 曾经有官员大胆的上疏“劝谏”,说皇帝逼官至于绝境,是借小事而行大杀伐,结果就被气愤的老百姓给围攻了官邸。 然后有民间舆论作为靠板,朱见济也能反手一击,把那个上疏的给罢免了,顺便给对方贴了一个“庸吏无知”的标签,让人说不出话。 玩道德舆论? 你这是在看不起谁呢! 于是陈循这个有污点、威望不充足,偏偏又最靠近皇帝的内阁首辅就倒了霉,成了发泄口。 陈循这么大的年纪,没想到还能被人网暴成这样。 在企图登报自辩却失败后,陈老头含泪忍受了这无尽的鞭挞,躲在黑暗的角落里抽泣着给自己洗被污水染脏的身子。 他知道, 这是担任首辅的代价。 “反正咱们尽量帮陛下把事情办好,不能让他失望!” 有军队在手,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使用绝对的暴力来快刀斩乱麻。 徐永宁和柳承庆他们过来东南之前,虽然觉得朱见济下手太快,但还是决定服从命令。 他们已经想好,如果遇到硬茬子,那大开杀戒把它搞定也是可以的。 骂名他们可以背。 只要为了大明美好的明天! 反正他们都是出身勋贵的,弯弯绕绕的不用多管,一刀过去,世界就会清净了! 而就在伴读天团和李继业都抱着这样的态度为大明奉献自己的时候,景泰十一年的年尾终于到来。 这是朱见济第一个没有好爸爸陪着的新年,即便他已经成了皇帝,也过的索然无味。 因为新帝表明要为先皇带孝三年,虽然没有限制衣食住行的需求,但什么歌舞等大型活动,是被禁止了的。 地方宗室也没有要求他们进京拜年。 朱见济只是陪着母亲杭皇后跟奶奶吴贤妃一块跨了年,然后又给他的两个妹妹发了红包。 那是汪皇后生的两个女儿,一个封号叫做固安,一个叫做固怀。 两个小女孩很小就跟着母亲幽禁深宫,性子有些内敛。 虽然景泰帝后面因为送走了太上皇,心中对亲情渴望了起来,又把她俩接了出来,但这关系还是很难像正常家庭一样亲密。 好在朱见济登基之后,遵循遗诏废了人殉,同时也将汪皇后迎了出来,供养在宫中。 这让两位公主对他这个当哥哥的多了几分笑脸。 “谢谢陛下……” 接过红包的小公主高兴的跑到旁边去玩雪,还把朱见济以前的小车子搬出来,又牵了头羊出来拉车。 她们的笑声算是这个冷清的跨年中难得的亮色了。 只是朱见济一想到他跟两个妹妹是景泰帝留下来的所有血脉,心里又是一叹。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我要做明世祖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要做明世祖》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要做明世祖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要做明世祖》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