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昨天杀猪,今天办厂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国际倒爷,从海上贸易开始崛起第二百三十章:昨天杀猪,今天办厂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郭老板显得并不意外,笑了笑说道:“这个事,我肯定知道,去年我还去找过他的,可他嫌我的报价太高,又跑回去跟cube公司合作了,投资还挺大的,去自建生产线,可我说过,他们这样做迟早会出问题。” “噢?你去找过他?” 这个,林岭东还真没听说过。 “去过。” 郭老板点头继续说:“这个事我介入得早,92年的广播电视展览会我也去了的,在拉斯维加斯,cube是很小的一家公司,主要做芯片和微系统的,跟你走的路子一样,搞工业开发,有一条1.2微米的光刻生产线,专做电视和收音机的解码芯片,研究数字电视。” “这个,要讲到现在的录制水平,广视用的标准7.1声道,要转成数字占的存储量很大,一首歌曲需要7.4个gb才能装下,一部电影要150个gb,他们研究出一种动态图像压缩技术,能将多媒体压缩几十倍,还有配套的解码芯片,想要应用投产,可找好多人看了都说不行。” “模拟转数字,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先不说技术如何,光是这存储容量就不可能,要多大的硬盘才能装下一部电影?” 郭老板不无轻视的笑道:“个人电脑,又不是拿来看电影的。” 林岭东很想回一句,以后的电脑,还真就是拿来看电影的。 不仅电脑上看,直接联网就可以看。 可他不会蠢到去告诉他。 这个年代,跟郭老板说什么云服务器,无异于痴人说梦。 他也不会告诉郭老板,以后的mp3立体声压缩技术,能将一首7个g的歌曲,压缩到4mb,mp4压缩技术,可以将200gb的影片,压缩到20mb。 在这个寻址内存还处在kb的年代,跟他们说这些理解不了。 林岭东:“然后呢,你又是怎么找上他的?” “cube的老板是个美籍华人,名字叫孙燕升。” 郭老板有着一口纯粹的台岛腔,这腔调很奇特,很有特色,这么高大的一个老板,说话却挺好听。 “都是同胞嘛,当时我和孙总聊得挺好,我是亲眼看到这个人过来的,他也是研究这个的,在安徽的电视技术研究所上班,技术还是挺不错的,反正他们聊得挺好。” 郭老板讪讪的笑笑。 “因为我不懂技术嘛,他们聊太深我也不清楚,后来留了名片,没过多久,我就听人说,这个人有了新思路,他将这项技术重新编码,用到了模拟技术上,将镭射影碟做到巴掌大小,压缩了几十倍的容量,又跑回去找到cube公司,花了7万美金,让对方帮忙研究解码芯片。” “本来是一项数字,又搞回模拟上了。” “这一搞,就搞活了,你想,这项技术是多大的突破?” 林岭东点头道:“我能理解。” 他说的这个人,便是姜万力,姜总,这个人可是开了不少先河,在华国科创界也是鼎鼎大名的人物,有很强的钻研精神,做出了不少贡献。 可情商方面,实在捉急啊。 在技术上一马当先,敏锐的嗅觉还让他找到商机,可搞技术的,始终是搞技术的,这一位在当初甚至自大的以为,没有人能够仿造他,就把专利这一块儿选择性忽略了。 却没想到,技术被攻破之后,简单到什么程度? 解码芯片流出之后,仅仅几天时间,就被台岛的几位散装工程师逆反成功,将这项技术出以极低的价格出售给台岛的几大晶圆厂,台积电,世大,联电,展开了疯狂copy,各大电子厂家同步法力,各自生产配套组件,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整机复原。 台岛的电子产业链细分很早,大家都深谙上游产业链的道理,大家都卖皮带,我就卖皮带扣,米国的西部淘金热,淘金的人越来越多,最后是卖铲子的挣了大钱。 从一开始,台岛的电子产业链,就没想过要卖整机的说法,零件上瘾,当时台岛有几大pbc主板厂家,华硕,微星,技嘉,罗晟,将芯片和光头接手,装成主板出售。 这可是电子产品,其一大特点是,集成化极高,根本就没什么机械运动部件,个人电脑这么精深的玩意儿,一个小学生就能轻松的完成组装,主板通电,插上cpu,装个散热器,内存条一插,硬盘一装,连槽子都给你设计好的,傻瓜式组装。 没有任何的技术要求,简直有手就行! vcd的整机组装更加简单,只需将几块集成电路板用螺丝拧上,知道哪根线插在哪儿,看上10分钟就能学会。 内行人称:“一把螺丝刀就是一个组装厂。” 组装技术简单,不需要多少投资,还没有生产许可证的限制,市场已经打开,广東又是散件水货的聚集地,几个因素凑到一起,vcd组装厂如雨后春笋般蓬勃于珠江三角洲。 最后摘了大桃子了,还是深谙市场窍门的广東人,吸塑厂,板线厂都是现成的,大部份都有台资和港资背景,再加上还有郭大老板这头巨人,vcd元器件的配套系统在大陆也很快铺开,有人专门提供线路板,专门有人提供机壳。不出方圆25公里,生产整机所需的元器件均可配齐。 学一天就能会的技术,投几万元就能干的事。 于是在广東出现“昨天杀猪,今天生产vcd”的现象。 “床板工厂”遍布三角洲。 一个人,一天可以组装10台、20台,一家老少一天就能装出几十台。 市场火爆时,每台机器赚100元、一天就赚几千元钱。 市场疲软时,一台只赚10块就出手,各大电子批发市场,连厕所里都贴满vcd机的促销广告。 广東的copy氛围,不吹不黑,真是太强大了。 在这种氛围之下,还能崛起的都是营销鬼才,商机大牛,找准入场的时机才更重要,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不一定会发财,可第二个吃螃蟹的人,几乎就稳赚不赔了。 桃子摘得最大,崛起速度最快的是另一位老总,爱多公司的总经理胡大老板,他仅仅中学毕业,进入一家电子厂上班,干小工打螺丝出身。 当市场成熟之后,这位老板筹集了80万元入场,在中山建立“爱多”公司,靠营销致胜,迅速壮大,后期拍下央视标王请成龙代言,还干掉了飞利浦等大厂,成为vcd国产第一品牌。 事成之后,这位胡大老板也是老不害臊,甚至公开讽刺,发言称:“爱多不会去做前期的产品开发,甚至不会去做市场推广工作,而是要站在别人的肩膀上,这是万燕留给我们的教训。” 姜大老板吐血三升,几乎含恨而终。 郭老板摇头道:“你恐怕理解不了,现在的镭射影碟,还处在一歌一片的地步,主要是卡拉ok市场,一张镭射影碟,只能刻录5分钟的图像,电影的播放主力,仍需要录像机来支持。” “可他这一项呢?” 7017k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国际倒爷,从海上贸易开始崛起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国际倒爷,从海上贸易开始崛起》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国际倒爷,从海上贸易开始崛起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国际倒爷,从海上贸易开始崛起》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