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五轴数控,工业母机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国际倒爷,从海上贸易开始崛起第二百六十二章:五轴数控,工业母机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林岭东心想,你问我,我问谁? 机床这一块儿,他根本就不懂,仅有的一些了解,也仅限于皮毛。 “都可以,看最贵的吧。” 托卡列夫将电筒在车间里晃了一圈儿:“往里面走。” 林岭东示意乌代,去通知苏希霍夫他们进来。 然后跟着走了进去,来到一台有4米多高,有长度约有七八米的机床前面,托卡列夫让帮忙搭把手,将遮挡的油纸掀开,机器呈墨绿色,保养得极好,关键部位都涂满了黄油,液压的不锈钢轴光可鉴人,有一盘椭圆形的齿轮链条,两块电视机一样的球形屏幕,安装在两个墨绿的盒子里面。 下方的操作台保护得也好好。 屏幕下方,布满了花花绿绿的按钮,没有鼠标,但集成了键盘功能。 托卡列夫说道:“最贵的是这一台,2C-4261型,8轴4联动车铣复合加工中心,托木斯克联合体生产,ms1201芯片,你需要的话,就拿这一台吧。” 林岭东只看了一眼就大喜过望,8轴4联动,已经是机械臂的操作水平了,操作台上的字符是俄语,显然是苏连自产,他虽然不懂机床,可简单的了解还是有一些,基本常识还是有的。 首先是轴数,普通的车床只有XY两个轴数,一个夹具,一个刀具,通过圆心的旋转进行切削加工,只能加工圆形件。 铣床要灵活一些,通常是两轴半或者3轴,有XYZ三轴,达到立体加工的目的,代表的工件以齿轮为主。 可轮船和飞机的螺旋桨呢? 不规则大倾斜角度,还有大量的圆弧截面,普通的车床铣床,是无法加工的,只能依靠铸造件加打磨抛光来解决。 这样做,是可以搞,但精度上远远达不到要求,对热处理工艺要求极高,良品率差别极大,对退火技工的要求更是奇高无比,勉强造出来了,飞机和潜艇的噪音也非常大,而且发热过高,极易损坏,尤其是航空发动机方面,在70年代就被米国给甩开了。 米国方面依靠更加精准的处理器能力,建造了最高的9轴5联动数控机床,有5个自由度,除了XYZ三轴之外,还加了AC两个旋转坐标,达到5个自由度,叫做5轴机床。 简单来说,让机床可以达到机械臂一样的灵敏度。 米国人最先搞出来,技术共通,然后曰本与欧洲也相继攻克,可苏连方面一窍不通,由于科技树点歪了,在电子管上越走越远,晶体管上毫无发展,在数控这一块儿,被欧美方面远远抛开。 这是最为精尖的技术,被誉为工业母机,是巴统协议最高等级的禁运设备。 苏连方面多方面想办法引进,都没成功。 结果呢? 曰本人见钱眼开,摆了米国一道。 1980年,东芝公司以35亿曰元的价格,折合2000万美元,出口了4套最为先进的5轴联动机床给苏连。 当年这个事闹得很大! 为了绕开巴统协议,东芝将机床先出口给了挪威,再经挪威的秘密贸易渠道交给苏连。 这一来,苏连获得了原型机,在这一块儿突飞猛进,海军的水面舰艇和潜艇的航行噪音,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北约各国海军相继发现,之前的招数忽然之间,就不管用了? 根本就探测不到对方潜艇。 而米国海军更是头疼,长久以来对苏连特有的声探测优势,几乎是一夜间丧失殆尽。 远东军区风声鹤唳,米国人做梦都想不到,居然被曰本人摆了一道,在米国的亚太战略当中,曰本就相当于亞州的英国,倾尽全力的百般扶持,后来事情败露,五角大楼肺都气炸了,一时间轰动得不行。 米国人对东芝公司风风火火的开展制裁,将东芝公司翻了个底朝天,查获了全部的秘密资料,将东芝的高管几乎逮捕一空。 米国的朝野堪称群情激愤,再三谴责,东芝的米国店铺被打砸一空,曰本给吓坏了,疯狂道歉,花了1亿多日元在米国的50多家报纸上整版联系刊登“悔罪广告”。 名噪一时的东芝公司,盛极而衰,曰本全国都被牵连甚深。 而苏连方面,不仅购买了工业母机,还获得了东芝公司的技术支持,在这一时期进口了大量的数控芯片,5轴机床还很吃力,可4轴的数控机床进步很大,半导体产业也顺利起步。 可杯具的是,没过多久就解体了。 尽管解体,可之前的努力没有白费,短短几年时间,数控率达到了7.5%左右,军工产业大规模覆盖。 眼前这一台,也是价值不菲,拆回去肯定能大赚一笔。 林岭东虽然高兴,可脸上却没表现出来,只是微微点头的问:“还不错,这东西你会操作吗?” 托卡列夫:“会一点点,编程还有点迷糊,但基本操作没问题。” 林岭东:“价格呢,这台机器的出厂价多少?” 托卡列夫:“这是83年产的,这一批4261总共只产了70台,我记得很清楚,当时的定价是40万卢布,现在我就不知道了。” 林岭东却陡然一惊,这么大一台数控加工中心,才40万这么便宜? 转念一想,却又合情合理,苏连的工业设备是分配购买的,40万相当于成本价格,兄弟单位购买不可能挣太多钱。 远远低于市场价格。 林岭东想了一下:“83年,卢布和美元的汇率多少?” 托卡列夫撸了一下脑门儿:“好像是4比1吧?记不太清楚了。” 4比1,按10万美元来算吧,不过80多万华币,哪怕以为这个采购价格拿回去,拿回去卖上个200万,国内的厂家也得哭爹喊娘的求着要。 这可是93年,这时期的华国在数控机床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数控率只有1%左右,这一块儿的市场需求堪称海量。 仅眼前这一台加工中心,都可以搞个汽配加工厂了,这可是龙门式的,钻孔,切削、铣削和镗孔各种功能为一体,连发动机曲轴都能搞。 幸亏自己来得早啊,简直赚翻。 “那现在呢,还值多少钱你知道吗?”林岭东又问。 托卡列夫直摇头:“现在没办法估算,汇率一团糟,你如果要买的话,我只有回去问一问。” 林岭东:“大概呢,你估计一下多少钱可以搞下来?” 托卡列夫想了一会儿,仍是摇头:“我不知道,折旧3成,也需要7万美元左右吧?” 苏希霍夫在旁边插嘴道:“这个设备很值钱么?” 林岭东:“还不错,有点利润。” 苏希霍夫招呼人过来:“把他盖上,这个东西我们要了。” 林岭东反而麻瓜:“什么意思?” “你不用管了,只负责找好买家就行,我给你拉到布拉戈维申斯克,出关后交给你。” 苏希霍夫又摆手说:“继续去看,你需要什么就说出来。” 林岭东:“不考虑资金压力么?” 苏希霍夫:“不考虑,我们按吨收购,你只需要告诉我哪些值钱就可以了。”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国际倒爷,从海上贸易开始崛起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国际倒爷,从海上贸易开始崛起》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国际倒爷,从海上贸易开始崛起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国际倒爷,从海上贸易开始崛起》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