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8 寸土必争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赛点1878 寸土必争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这一次,分与分之间的间隔,费德勒稍稍花了一些时间,利用擦汗的机会,稍稍整理了一下思路。 上一局和这一局的情况几乎是镜像的水准,不是发球一方发挥不好,而是接发球一方改变进攻模式,不仅布局精准,而且执行到位,反而抓住夜场大风和低温对发球带来的影响,扭转接发球的被动。 ——纳达尔和弗格尼尼的决胜盘,两位球员加起来也就只保住一个发球局,这就是非常直观的数据。 但眼前这场比赛却不同,费德勒在发球层面的信心也不同,所以,费德勒也意识到自己需要改变。 而后,转身,归位,继续比赛。 一区,带切外角。 时速仅仅只有173公里的发球,非常突然地减力,但落点精准,准确压住发球区浅区的边线窜了出去。 这,纯粹就是实力球。 哪怕高文预判准备,他的脚步也还是不得不被拉出单打线外,甚至已经来到双打线;而且击球点非常难受,正手必须在肩膀以上的位置出手,难以发力,于是高文只能用正手拉出一个超级上旋回球。 高文希望通过旋转和落点压制费德勒,不让费德勒上手进攻,但这次,费德勒根本就不等网球落地—— 上网,截击。 一拍凌空抽击,费德勒就已经将高文的回球直接顶撞回去。 直线,钻入空档。 高文的脚步还在球场另一侧的双打线附近,根本没有机会。 “30:40”。 阿瑟-阿什球场完全沸腾了起来。 从回合拍数来看,两位球员多拍纠缠的回合并不多,往往就是前三拍的争夺,但你来我往的较量和博弈却异常丰富,针尖对麦芒的进攻强强碰撞绝对是火花四射,现场观众一个两个都按耐不住情绪。 热血沸腾! “啊!” 费德勒再次握拳庆祝,暗暗为自己鼓劲—— 博弈,依旧在继续。 费德勒在算高文,其实,高文也同样在算费德勒。 整个巡回赛里,所有人都知道费德勒的发球能力,也许单纯论发球实力,费德勒还是比不上卡洛维奇、伊斯内尔这些大炮,但费德勒是最擅长将自己的发球与后续战术结合起来并且提升发球威胁的球员。 从前面几个回合来看,费德勒今天的发球策略还是侧重高文的正手位。 当然,费德勒不是那么偏执的性格,不可能瞄准高文的正手一根筋到底;但战术层面上应该有分布。 所以,接下来第二个破发点上,继续正手?亦或者是偷袭反手? 如果是现在这一批年轻球员,往往会继续选择正手,因为自己正手发球状态好,而且发球效果也好,就好像刚刚这一分,即使被高文准确预判,只要发球质量出色,就一样能够将主动权掌握在手里。 但费德勒不同—— 网球比赛,不能只看眼前,而需要展望全局,尤其是大满贯五盘三胜制的比赛。 他们需要为后续布局。 如果是高文,此时就会偷袭反手,打破对手的判断和猜想,让对手捉摸不透自己在关键分的战术;同时,也是丰富发球套路,避免后续真正需要改变发球线路的时候却因为手感不佳而出现发球失误。 现在还是比赛初期,最最忌讳的就是束手束脚。 那么,费德勒是什么想法呢? 二区。 高文目光清澈聚精会神地注视着球场对面,脚跟抬起,保持身体重心的轻盈,膝盖如同塞入弹簧一般。 踮脚,摆动,然后,启动—— 反手。外角。 准确预判。 高文的身体瞬间启动,双手反拍就已经迎了上去。 但是,费德勒的发球也隐藏着陷阱,速度并没有提升到最强,而是带着些许侧旋,落地之后持续外撇。 从高文的启动就可以判断出来他试图抢功,身体已经拉扯出去,反手第一时间出击,结果却发现击球点的位置比自己想象中还要外扯一些,然而现在挥拍动作已经上前,陷入开工没有回头箭的困境。 博弈与算计,两位球员都是高手,互相挖坑互相埋线。 现在,高文已经没有迟疑时间也没有反悔空间,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拍头尽可能内收,将斜线的角度撕开—— 斜线。 原因非常简单,击球点太晚,没有时间和空间撇直线,因为收拍不及时,网球就会直接飞出边线;所以斜线是唯一选择,但高文知道,费德勒的脚步就在斜线等着,甚至可能寻找机会侧身正手进攻。 作为应对,高文就需要尽可能将斜线撕扯开来,增加费德勒侧身正手的风险,为自己争取反击的机会。 呃! 高文整个身体已经推送出去,双手反拍猛地一收一勾,整个挥拍力量扎实而稳健地快速输送出去。 紧接着,脚步一顿,急停急转,身体重心就已经拉扯回来,重新朝着右侧横向移动。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球场对面的费德勒—— 果然! 侧身正手。 费德勒连续小碎步的移动,身体已经侧开,但没有想到,高文回球的斜线撕扯角度稍稍高于预期,以至于费德勒也同样陷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困境,脚步只能继续朝着左侧移动,进一步将身体侧开。 所以,斜线?直线? 从发球到接发球再到第二拍进攻衔接,“博弈1.0”、“博弈2.0”、“博弈3.0”,高文和费德勒的对抗完全紧绷,每一拍出球都是在算计和布局,陷阱一个接着一个,大脑疯狂运转起来。 一切,发生在瞬息。 费德勒视线余光注意到高文横向移动的身影,同时,自己的脚步被强行拉扯出去,侧身已经完全侧开,如果强行直线的话,整个正手位场地也就完全撇开,而且直线的击球线路更短,不适合发力。 于是—— 斜线。 侧身正手斜线“inside-out”的击球,洞穿全场。 击球才刚刚出手,费德勒的心脏就猛地收缩起来: 上当了。 高文右腿一蹬,身体毫不费力地就已经拉扯回来,一看就知道,朝着正手位补防的动作只是烟雾弹,注意力完完全全放在反手位上,结果费德勒的回球就这样撞入陷阱。 费德勒:糟糕。 脚步一顿,身体就已经朝着正手位快速启动,整个球场几乎已经完全清空,随便一条线路都是空档。 踏踏踏。 踏踏踏! 破发点上,费德勒也没有再吝啬体能,全力狂奔,视线死死锁定高文,然后就可以看见高文的脚步扎实稳定,双手反拍如同炮台一般架起来,甚至还往前抢了半步。 一个上步。 抢上升点出手。 挥拍,触球,击球。 扫射。 斜线! 居然是斜线! 费德勒试图紧急刹车,却已经来不及了。 一道光芒,洞穿全场,从费德勒的反手位穿出去,落地得分。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赛点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赛点》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赛点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赛点》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