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 十八武器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赛点1937 十八武器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蹬地,转体,推送—— 发力! 前一拍,高文在反手位击打一拍斜线,撕开角度,将德约科维奇调动起来。 后一拍,高文的双手反拍就已经让开位置击打一拍反斜线,直接展开进攻。 从慢到快,从轻到重,从斜线到反斜线,从左侧边线到右侧底角。 两拍击球,整个布局非常清晰也非常明确,逮住德约科维奇控制中路落点的战术意图,发动反击。 出手干脆,瞬间发力。 然后。 局面就已经颠覆。 球网对面,德约科维奇显然没有预料到,启动脚步明显慢了些许,但他依旧没有放弃,全速狂奔。 一阵风驰电掣,德约科维奇的横向移动居然就已经不可思议地顺利到位。 最主要原因还是在于高文的击球,力量以及速度无法和前三盘相媲美,即使发力进攻也留下喘息空间。 尽管如此,德约科维奇还是稍稍慢了些许,一个滑步,正手延伸出去。 一砍一切。 德约科维奇的球拍已经完全延伸出去,试图利用切削兜住网球,但最后收拍速度还是欠缺了些许。 网球,高高飞扬起来,如同高射炮一般,就在德约科维奇的头顶上空判断,而后直线垂直坠落下来。 “40:40”。 破发点,成功挽回。 不是想象中的激烈对抗,却在技巧与控制之中展现强大的布局和博弈能力,对抗质量保持顶尖水准。 “啊!” “啊啊啊!” 尽管这不是制胜分,而且并不激烈,但阿瑟-阿什球场依旧爆发惊人的能量,为高文的得分送上掌声。 ——难以置信地,现场一面倒地站在高文身后,与高文一起并肩作战,这也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反观德约科维奇,波澜不惊、不为所动,全然没有因为错过破发点而遗憾,也没有因为现场欢呼而生气。 德约科维奇现在的战术策略非常简单,拖住比赛,持续消耗。 一方面尽可能拉长高文体能极点的持续时间。 一方面则悄悄度过自己的体能极点,继续能量完成最后冲刺。 自然地,德约科维奇没有必要因为这一分两分而纠结,一个转身就已经返回底线,继续准备下一分。 但是,高文不行。 高文需要拼搏需要战斗需要燃烧,他已经没有退路—— 此时此刻,才是真正考验一位球员实力底蕴的时候。 呼。 深深呼吸一口气,高文结束擦汗,转身走向底线。 一区。 一发,带切外角。 时速只有170公里而已,但侧旋外角的发球在落地之后持续往外飞行,充分利用整个球场的横向空间。 弹跳,又高又转。 这是典型红土发球,却出现在阿瑟-阿什球场;而且还是一区的一发,显得格格不入,画风不太一样。 然而,带来意外效果。 德约科维奇确实没有预料到,特别是在一区,他的脚步横向跨了出去,身体被拉出单打区域之外,视线余光快速扫描了一下球场对面高文的站位,正手就已经出击,再次展现自己接发球方面的天赋。 一拍高点切削。 德约科维奇并没有选择展开进攻,坚持自己的缠斗战术,利用切削,在肩膀斜上方的位置完成击打。 斜线。 深区。 外角。 德约科维奇充分利用高文的发球,以牙还牙,切削出一拍大斜线,压在高文正手位的边线上蹿出去。 强烈的摩擦同样带着外旋,不仅依靠落点形成纵向挤压,同时依靠旋转形成横向拉扯。 完成击球后,德约科维奇注视着网球的飞行轨迹,连续小碎步调整重心,从单打线外返回球场中央—— 回防。 目光,牢牢锁定高文,德约科维奇的脚步移动保持机敏,尽管他也疲倦,他的体能极点也已经到来,但比分优势让德约科维奇更加游刃有余,没有心理负担,悄悄地隐藏自己同样面临体能危机的困境。 然后。 嗯? 等等,等等! 德约科维奇一惊,脚步一顿,急停急转,二次启动。条件反射地启动身体,连续蹬地朝着球网冲刺。 小球。 出人意料,但情理之中,高文在如此关键的时刻选择了一项特别技术。 其实,德约科维奇的切削回球让出了一定空间,他相信高文应该会选择发动进攻,正手斜线是大概率事件,毕竟高文现在的处境没有太多选择,他必须率先进攻,哪怕持续消耗大量体能也在所不惜。 饮鸩止渴一般。 但是! 高文确实展开进攻,却没有选择消耗体能的方式,而是将自己压箱底的技术拿出来,展现出多样性。 大胆,疯狂,冒险—— 这是发球之后的第一拍进攻衔接,一来需要抓住机会持续施压,二来发球并没有形成压迫并不是切放小球的最好时机。 然而,恰恰因为“不是最好时机”,高文的战术反而在博弈之中制造意外效果。 对德约科维奇来说,追,还是不追,这是一个问题。 追,体能消耗严重。 不追,让高文轻易得分。 一切,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几乎是下意识地,德约科维奇就已经启动追了出去—— 他不能暴露。 显然,高文应该也怀疑德约科维奇的体能状态,从上一分抓住机会却没有完全发力而是控制落点导致德约科维奇到位不及时,到这一分出人意料地选择切放小球作为发球后的进攻衔接测试德约科维奇的态度。 细节就能够看出来,高文的大脑正在高速运转。 博弈,依旧在进行。 于是,德约科维奇毫不犹豫地启动,不惜消耗体能也要继续释放烟雾弹,咬紧牙关全力冲刺出去。 踏踏,踏踏踏。 德约科维奇的上网脚步依旧敏捷轻盈,但马上就意识到,自己可能失策了。 高文选择切放小球,未必就是冒险—— 德约科维奇的回发球是切削,本来就已经卸力减速,这给了高文足够时间和空间,也更加容易控制。 于是,高文也没有弄假动作虚晃一枪,注意力集中,用正手卸力切削,手腕控制精准,小球质量出色。 网球,越过球网之后,几乎是贴着球网下坠,不仅卸力出色,而且落点和线路控制出色,落在德约科维奇的正手位,迫使德约科维奇不得不绕着“U”字型上步,眼睁睁看着网球落地之后几乎没有弹跳。 ——陷阱。 也就是说,这一分,德约科维奇追了后悔、不追也后悔,但如果不追,反而能够节省体能,追了的话…… 赔了夫人又折兵。 该死!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赛点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赛点》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赛点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赛点》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