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木牌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明末流民帅第二十一章 木牌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手机请访问 m.duxs8.com)“人们面对悲苦伤心的时候,只会怨天尤人,认为天理当忧。可是只会抱怨伤心超过太多,便不得其正。” “普通人只会受到七情六欲的影响,不加以自救,只有真正的君子,才会将这些都视作自己的磨难。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是缩头逃避在那里自艾自怜,而是迎难而上。” 种光道眼神和蔼,对着远处懦手懦脚的头生招了招手,等他走进了抚摸了一下他的后颈。 “天灾人祸,你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一个十岁的孩子却没有过度悲伤哭泣,而是想办法在这世道求生,不正是这个道理吗?” “倘若你也同普通人一样,不知道自救而是一味地怨天尤人,只愿沉浸于亲人的逝去中,哪里还有你的今天?” 头生这才恍然大悟! 是啊,穿越过来他做了多少事? 在陈平安要造反的时候,村民们都不愿意,是自己急中生智想出了办法,才说服了众人。 在流民营地,自己没有惫懒,而是努力做事,对三爸队伍的事物了解的清楚,所以才有了在种光道面前侃侃而谈,才有了被种光道看重的事情。 因为年纪小,在后营做事处处遇挫,也是自己想到办法,通过讲故事等各种小手段,收服了孩子们,最后才一帆风顺。 不但把自己的事做好,面对大人们交代的不相干事物他也用尽心思办的完美。 才得到了王二大当家的认同,得到了三爸的亲情,得到了傻大个的友谊。 如果自己刚穿越过来的时候,面对这些困难只是怨天尤人,只盼着回到前世,自己可能早就不在这个世上了。 种光道看到头生明悟,内心非常高兴。 他知道,这个孩子不会让他失望的。他最看重的,并不是这个孩子的聪慧,也不是这个孩子能做事。 而是这个孩子面对挫折从来不会抱怨。 “面对磨难,我们要做的是利用身外所有的事物去磨炼。越是磨难降临的时候,越应当用心学习,吸取教训。如果在磨难面前放弃进取,那么平日里的努力就白费了。” “当你达到了面对磨难而面不改色的时候,内心不存在惧怕而是充满勇气的时候,再大的忧伤都打不败而思维进取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世间都在你的脚下。” 头生恭谨的磕了个头。 他认为值得。 自从在流民营地取得了稳定的地位,温饱无忧之后,他陷入了迷茫,对大明朝的迷茫,对流民前途的迷茫,对自己未来的迷茫。 他知道流民营地未来很艰难,而腐败内斗严重的大明已经进入了倒计时,就算最后李自成打下了北京,结果被后金抓住为崇祯皇帝报仇的大义,迎合了部分地主官员的意愿,加上流民军准备不足,很快就大败之。 然后就是后金席卷整个北方,剩下部分义军和南明势力在南方一盘散沙,回天无力。 让后金势如破竹,最后入主中原。 他还知道几百年后,清朝还要接受列强的各种屈辱,身处这个世道,他想做一只鸵鸟都不行。 因为这些记忆时不时都会冒出来。 就这么看着吗? 这些郁闷他无人可以倾诉,哪怕种光道也不行,否则他会被人当做疯子。 谁都不会信偌大的明朝,竟然灭亡于流民之手,更不会想到又会被后金趁虚而入。 种光道虽然误解头生的迷茫来自于现在,不知道是迷茫于未来,但是却对头生指出了明路。 迷茫,畏惧是没有用的。 未来的困难和磨难还有很多,但是只要不犹豫不决秉持心明,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行,哪怕天大的困难,都能百折不挠。 而现在,他只需要做的就是,立足当下。 营地熟悉头生的人们都发现了,头生好像变了一个人。 以前的他,虽然看上去是一个机灵的孩子,却和其他流民无异,并没有什么生气。 现在的他,更加机灵抖擞不论,整个人犹如出鞘的宝剑,气势逼人,让人往往都会忽视他的年龄。 “这一块木牌上面写有您老人家儿子一人,媳妇一人,孙子女两人,侄儿一人,共计六口人,这个木牌您老人家可要保管好,以后发粮可就按照这个木牌来算数的。” 一块粗制的木告示还没有经过多少风吹日晒,看上去木纹清晰,上面写了一大串文字,笔迹有力整洁,头生知道这是出自钟先生之手。 告示旁一大堆箩筐,里面装满木头牌子,挤满了人群排着好长一条队伍。 头生身前站着一个伛偻着腰的老汉,老汉身后跟着几个大人,身边几个孩童畏惧的躲到其身后,不敢看这么多人。 老汉听清头生的话,连忙小心翼翼的接过木牌,又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大王真的愿意给我们外营的无用之人粮食吃?” “王大当家的之所以造反,就是为了让天下没有粮食吃的百姓们能吃饱肚子,数次打败官兵,抢夺县城,所得粮食自己怎么吃的完呢?总不是为了施舍给百姓们都有饭吃。” “王大当家的仁义啊,不愧我们陕北的好汉子。” 对于这种夸赞的话,这两天头生耳朵都已经听得生茧了,内心并不会有什么波动。 老汉如获至宝的捧着木牌子,领着一大家子人舍不得离去,也不敢耽误后面排队的人一个劲的催促,和其余领到牌子的人一样,挤到了周围笑眯眯的看着这里。 营地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被人们自觉划分成了内营和外营。 外营的人们羡慕着内营的人,因为内营的人都是当家们的自己人,都是他们的老兄弟人马,还有他们的家眷,总计三千余人。 青壮每日都能领到一顿干一顿稀,家眷则一日一顿干,一日一顿稀。虽然不多,对比以前的朝不保夕却是好很多。 而且隔三差五的也会分发盐肉油布,已经不差于天启年之前的生活水平。 外营就不同了,除了青壮能在内营吃饭,家眷是不管的,而且分发物资的时候也轮不到他们。 过的非常困苦,时不时的也会饿死人。 这次打退了官兵,让营地里的当家们信心倍增,马上就要有大动作,种光道趁此提议,不能舍不得粮食,而是把外营的流民们都吸收己用,壮大自己的实力,为下面的大动作补充力量。 这个提议王二当家的同意了。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明末流民帅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明末流民帅》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明末流民帅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末流民帅》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