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北上汴梁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宋明月第119章 北上汴梁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手机请访问 m.duxs8.com); (两个117章,所以这章是119章,没漏章……) 接下来数日的时间,赵皓一直在忙于各种应酬。 谢家家主谢虞在锦园为新任正六品朝奉郎的外孙设宴。 王家亦在瑞鹤园设宴。 江宁知府王汉之,在春风楼设宴。 至于其他江宁富商大户,想要约赵公子,那得排队。 最后,赵家在春风楼宴请全城亲朋好友,一为庆贺,二为馔行。 酒菜虽丰盛,歌舞虽美,宴席虽热闹,来的宾客非富即贵,然而每次宴席之间,都难免笼罩着一种深深的离愁和伤感。 三十年前,赵皓之祖赵仲恕,费劲心机,才得到官家的同意,逃离汴梁宗室樊笼之地,抱病移居江南。经过三十年的经营,江宁赵家已成为江南之地赫赫有名的富商大户,虽非大贵,却富可敌国,且远离汴梁是非之地,相对汴梁城中如同养猪一般的宗室来说,简直就是如入天堂。 那一纸谕旨,让赵皓已注定不能和父亲赵士盉一般,逍遥半生。 对于赵士盉和谢芸夫妻来说,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如同把儿子送往牢笼一般,将来便是想要看上儿子一眼,也是很难了。 赵士盉木讷,谢芸内柔外刚,虽然表面依旧笑吟吟的,看不出半点不喜之色,赵皓却能感觉到父母心中那浓浓的伤感和不甘。 不只是赵士盉夫妇,就是谢家和王家,同样为赵皓的前程感到悲凉。历代官家对待宗室的态度,以及祖上遗留下来的宗室制度,注定赵皓将成为牢中之鸟,与那汴梁之地济济上千人的宗室子弟一样,不得出汴梁半步。 只是,官家的旨意,谁敢不遵? 至于,赵皓本人,倒显得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依旧喜笑颜开,似乎没预感到将来的寂寥和孤独。 然而,越是如此,反而使得谢芸愈发伤感。 他们不知道的是,入京,对于赵皓来说,将是一次涅槃! ********* 别离的日子,终究是要到来了,赵府上空笼罩的愁云惨雾愈发浓了。 用过晚膳之后,王馨心中闷闷不乐,早早便已入了房。 谢芸和赵士盉将赵皓留了下来,再次叮嘱入京注意事项。 天子脚下,比不得江宁城,正六品的官员,在汴梁城中如同江宁城的小吏一般,随处可见。 而宗室公子,说是天潢贵胄,在京城中比起一般官员的地位高得多,但是却又是一个极其尴尬的身份,就算有官身在身,也无职掌,而且若是太冒头了,怕是要被敲打。 所以入京之后,要低调行事,不可太出风头…… 其实谢芸说来说去,就那么一个意思:吃好,喝好,玩好,等死,不要有理想,不要有野心。 儿行千里母担忧,为了宝贝儿子北上的行程,谢芸也是煞费了苦心。 她将赵皓从江宁自汴梁一路上的行程、路线都安排得极其详细。而且早早已派人出发,在赵皓要经过的城镇、渡口提前预订好酒楼、客栈、车马、船只,可谓是极其精细。 又请人绘制了一张详细的地图,将这一路的城镇、河流、山岭、渡口、大道小道都画得极其详尽,甚至何处有剪径的强人须注意防范,何处有打家劫舍的草寇须避开,何处有大虫出没须绕开,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除了武松和赵伝两名身手极高的护院家将(武松在赵府以护院家将身份示人)之外,又精选了二十名身轻体壮、脑袋灵活的家奴和四个乖巧细致的婢女伺候。 随行的姓李,除了衣物之外,各种用品更是精确到了刷牙的茯苓膏,上大号用的绢布,满满的十几箱。 而最重要的,自然是路上盘缠和入京之后需用的钱财。 这一去,便不知得那年才回来,要带的钱自然也不是少数。虽然说正六品的官员是有薪俸的,而且宋朝的官员薪俸还不低,正六品的官员俸钱50贯,衣赐20绫加100绢,禄粟50石,算起来是价值三百多贯,按照后世的价值至少在月薪十万以上。但是这些对于赵皓来说显然是维持家用都不够的。更不用说还有花天酒地、人情往来、走门路等花销,甚至去青楼耍耍大宝剑,也是合情合理的,即便是王馨也不会认为有什么不当。 传说昔时有人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骑鹤是扯淡,十万贯却是有可能的。江宁赵府的唯一嫡公子骑马入汴梁,少不得也要腰缠十万贯。 用马车千里迢迢拉着十万贯北上,很显然不现实。为此,谢芸为赵皓准备了十万贯的钱引——官方限量发行的纸币。 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宋朝政府改“交子”为“钱引”,改“交子务”为“钱引务”。除四川、福建、浙江、湖广等地仍沿用“交子”外,其它诸路均改用“钱引”。后四川也于大观三年改交子为钱引。“钱引”与“交子”的最大区别,是它以“缗”为单位,不过缗等于一贯,也没什么区别。 在这个时候,由于钱引限量发现,币值还是很坚挺的。而且每两年全国各路总共才发500万贯,面值500贯起,市场上流通的并不多,只有大商户手中才会有一些,用于大额交易。 赵皓耐心的听母亲叮嘱了半天,又安慰了一番说着说着就眼圈红了的母亲,等到回房时已是二更时分。 赵皓轻轻走入房内,王馨已睡熟。 赵皓望着她那恬静而美丽的脸庞,一丝怜惜涌上心头,嘴唇轻轻的在王馨的额头之上碰了一下,然后便解衣钻进被窝。 王馨被惊醒,睁眼看清是赵皓,便又闭上了眼睛,轻轻的抱紧了赵皓。 赵皓张了张嘴,想说什么,终究是什么也没说,就此轻轻的相拥而眠。 等到赵皓一觉醒来之时,王馨已坐在梳妆台之前,细细的梳理着头发,一头秀发在木梳之中流淌挥洒,飘逸如云。 在铜镜中见到赵皓披衣而起,回头嫣然一笑,匆匆将头发挽好,插上发髻和金钗,便帮着赵皓穿戴齐整,然后让他做到梳妆台前,替他梳理头发。 梳理完头发之后,王馨提出一个包袱,轻声道:“此中是上好的鹿肉,都是妾身亲自熏制的……官人一路艰辛,须保重身子……一路上山高水长,官人万事小心,不可逞一时之气,须知妾身的命……都系在官人身上……” 说到后面,王馨越说越艰难,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最后实在说不下去了,便一把将赵皓抱住,将头埋在他那宽广的胸怀之中,轻声啜泣起来。 赵皓轻轻的叹了一口气,一只手轻轻的搂住了她,另外一只手轻轻的拍着她的后背抚慰着,心中一丝难以割舍的痛楚涌上心头。 “待我君临天下,许你一世繁华”,这句话听者只觉得是个骗局,说者却又是那么无奈。 ********* 秦淮河畔,渡口。 一艘巨大的商船,高达两三丈,长达数十丈,分为三层,装饰极其奢华,静静的停在离渡口不远的水面上,一架悬梯直通渡口码头。 旁边又有三四艘如同战舰一般的船只,只比主船稍稍小一些。 一杆绣着“黄”字的大旗挂在主船的旗杆之上,正随着河风猎猎招展。 江北粮帮的商船! 车马云集,密密麻麻的站满了人。 赵家的人,谢家的人,王家的人,江宁府的人,还有陆清等名流,以及与赵家关系极近的富商大户,也有一些受过赵皓恩惠的百姓。 在河畔远处的柳树下,又有一个白衣佳人,悄然而立,边上立着一个壮实的少年和几个童子。 虽然容颜已复,却依旧蒙着一方雪白的面纱。 赵皓也微微有点激动,再三抚慰了泫然欲泣的妻子,眼圈红红的母亲,又一一与众亲朋好友道别,这才缓缓的沿着悬梯,登上了商船。 刚刚上了甲板,只听得船下一声带着哭音的“官人,珍重”、“皓儿,一路保重”,心中忍不住的难受,回过头来缓缓的转过头来,竟然朝众人挤眉弄眼的做了一个鬼脸,然后咧嘴一笑,露出两排雪白的牙齿,竟然宛如一个顽童一般。 噗嗤!王馨被他逗得忍不住笑了出来,笑中带泪,也不知到底是哭是笑。 赵皓转过身去,突然他的视线,落在了柳树下的那一片人影,神色呆了一下,又朝那边使劲的挥了挥手。 “去京城做官,享富贵,恁地搞得生死离别一般。” 背后传来女子的声音,充满鄙夷之意,很不合时宜的破坏了离别的气氛。 若不是打不过,赵皓早将她揍趴了……不过对于这个看惯生死,真正经历了生死离别的女子来说,这种离愁别绪的场面,似乎还真看不惯。 鼓乐声起,画角争鸣,大船终于缓缓启动,破开秦淮河上的水浪,往北而去。 “公子,外头风大,入内休憩吧。” 说话的正是商船的主人,江北粮帮少主,十个月前被赵皓医治好阉人之身的黄瑾。 赵皓回过头来,见得这厮红光满面,气色极佳,忍不住笑道:“黄少帮主,最近又纳了几房小妾?” 黄瑾不无得意的笑道:“嘿嘿,托公子的福,前几日又纳了第十三房小妾……个个都怀上了,看看下月便要添丁了!” “恭喜,恭喜!” 身后的女扮男装的方百花,听得两个男人肆无忌惮的讨论这种少儿不宜的事情,忍不住脸上一红,啐了一口,转身自顾自的回了船舱。 赵皓缓缓的抬起头来,迎着猎猎河风,望着远处尚未离开的人群和江宁城那巍峨的城墙,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我还会回来的!”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宋明月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宋明月》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宋明月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宋明月》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