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荣华记第147章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手机请访问 m.duxs8.com); 苏妙真三月里和小藕官合计过,这《鸳鸯记》正式开演前一定要做好保密工夫以吊足看客们的胃口,眼下听得环儿佩儿两人所言,知宁祯扬随随便便就能把虹英班给召去先行演出,而虹英班甚至不敢以“过分仓促”以求宽限时日。 便又是感慨这些藩王们的一句话在封地果然堪比律令;又是暗喜“安平居士”的名号在苏州也算响亮;更是欣悦宁祯扬待文婉玉事事上心…… 她就即刻给环佩二婢赐茶,又赏下些梅花银锞子,同时要喊人备下车马。 然而侍书还没抬腿,环儿忙笑道:“世子爷体贴,晓得我们世子妃急着见安人您,便让人一同备了轿马过来,这会儿就可以走了。” 苏妙真见文婉玉夫妻二人情意甚笃,越发喜欢,也不多坐,吩咐黄莺翠柳带上衣箱,又点了两个仆妇跟从,便立时坐了王府的马车往苏州城里去。 她私私往外瞧去,见得或是因今日乃炎光流火的极热天气,市坊大门闲开,百姓懒怠挪动,生意不太兴盛,尤其是布铺缎坊大多闭门歇业。 瞅得正凝神时,忽听得得不远拐角处某家绸缎庄里传来打砸喝骂之声,隐隐说了什么“布匹抽头”,见那绸缎庄里走出几位虽着衙役公服却显猥琐之人,神气活现地往城东葑门内方向去了。 苏妙真略一深思,记起先前所读《苏州府志》《官署》一卷曾载织造署就开府于城东葑门内带城桥下塘一处,心中立时咯噔一下,明白自己是看着织造衙门征收机头税与布匹税之事了。 她待要回头细看,因马车转向,却只瞧见不少窄袖短衫的青年壮力从街角巷道走出,正指指点点地对着那几人的背影吐唾沫,似说了些“贪索”“公道”“无赖”之语,听得苏妙真眉头紧蹙,恨不能叫停马车亲去打听一番。 自从顾长清去往金陵,苏妙真忙于筹办绿意婚事,又为湖广情形发愁,就从未出门。就是立夏那日也没赴文婉玉的邀。她虽曾听闻高织造借口岁贡开征税银,但也未曾亲见,也不知如此严苛,今日一瞧,难怪那些布铺绸缎坊都关门大吉起来…… 如此推断,这些青年壮力想来就是就工于纺织业的织工染工等人了。他们群聚闲荡,自然是因无人雇佣,难以趁食。 先前顾长清上呈到应天巡抚转呈入京的奏章经久没个回音,他才借故去了金陵。而若说苏州城里能辖制住高织造的,怕也就掌握钞关的顾长清了,纵是苏州知府,似因什么往来而有所忌惮,从不过问。眼下苏州城又是个此种情形,日久天长,未必不会生事。 苏妙真越想越是心烦意乱,但到吴王府见着文婉玉,就赶紧把这腔烦躁压了下去,换作欢欣之态。
文婉玉比她月初所见时要精神许多,一见她来,就拉着苏妙真笑道:“可算把你给盼来了,怎么,眼下养病安神养得如何……” 说着,轻轻戳了一戳苏妙真的额头,感慨笑道:“初九那天恰好王府临时病了尤侧妃,因病情来得急而猛烈,我就让人在外头另请几位名医过来,谁知回报说,城里最好的三位大夫都被顾主事请去替夫人看诊了,我还讶异说明明浴佛节瞧着你还好好的,正要送些用品给你,再一打听,那三位大夫回来说顾夫人并无大碍,身体康健着呢。 “原来是顾主事自己瞎操心,居然半夜就巴巴差人过去,把三个大夫连哄带吓地定了下来,请到钞关官署去……” “立夏那日进王府谒见的那几位诰命也听说了这个乌龙,都羡慕你们夫妻恩爱呢!”文婉玉啧啧两声:“顾主事果然是个知道疼人的,妙真,你着实好运道!好福气!” 苏妙真被文婉玉打趣得面上一红。暗道:她自己心里可门清着呢,顾长清虽爱护关切她,但对她绝不是男女之情吗,否则也不会至今不肯和她讲陈家姑娘了。但她不好跟文婉玉说,就以扇遮面装了回娇羞。 文婉玉上下把她打量一通,又道:“也是,这样一个天仙也似地美娇娘,我见犹怜,顾主事怎么能不把你挂在心上,时时小心呵护着。”文婉玉悄声在她耳边叹道:“说起来这桩,我倒有个笑话。先前王府里有几个侧妃侍妾时不时在我跟前说让你少来,我还没想明白怎么回事……要不是佩儿点醒我说,多半是因你过分貌美,怕咱们时常往来厮见,把世子爷的魂儿给勾没了……” 苏妙真错愕不已。 她和宁祯扬可是冤家对头,互相能给个正眼都算了不得了,居然还有人忧心宁祯扬看上她。而她这些年为着当初在南苑被调戏之事,一直深居简出,轻易不见外男,就是避免有好色之徒生出非分之想。 而若非一方面宁祯扬与顾长清是至交好友,一方面宁祯扬又厌恶不待见她,此外文婉玉还是苏妙真的好姐妹——苏妙真也绝不会时常进吴王府,以免生事。 “你们世子爷一见我就心烦这桩儿,她们居然都没看出来?”苏妙真放下手中海棠形状蜀锦纨扇,连连摇头,“眼瞎,太眼瞎!” 文婉玉笑得直揉腰,丫鬟婆子们忙上前递引枕,送茶水。文婉玉缓过劲儿来才道:“可不是,后来她们也都瞧出来你和世子爷的不对付,这才没再我跟前提儿……”文婉玉摸了摸苏妙真的脸,“话又说回来,也不知怎么回事,你分明如此貌美,当初那赵越北却偏生喜欢他表妹;后来那钱季江对你似也不甚热络;就连我们世子,也看不顺眼你。着实奇怪……” 苏妙真不以为意。她虽生得极好,但既不会吟诗作对也不会弹琴画画,甚至连女红饮食都不擅长,可谓是一事无成。诸如慕家二公子那等只看长相的男人当然会喜欢她,但像赵越北、宁祯扬等眼界更高、追求点红袖添香、心灵合一的男人来说,她可不是个好选择。 更不要说在宁祯扬看来,她除了是个绣花枕头之外,还不安于室——宁祯扬那个道学先生要能看得顺眼她——那才是奇闻一桩。 “好在顾主事是个有眼光的,知道你的好,待你更称得上千娇百宠,真个羡煞旁人。” 苏妙真因见文婉玉欣慰中有些许怅惘自伤,暗自琢磨或许是宁祯扬过分风流所致,便忙大声宽慰道:“你还取笑我!也不知道是谁的夫君一听娘子无聊了,就即刻请了三个戏班进来,还点了最新的戏目来,那什么《鸳鸯记》,我还闻所未闻呢!” 文婉玉还没说话,环儿佩儿等丫鬟就先喜得眼没缝儿了,连声笑道:“可不怎得,世子爷最疼得还是我们世子妃呢。” 文婉玉淡淡一笑,并不接话,反而打发正房里的丫鬟们前去观戏处布置陈设。等人走完,才对苏妙真摇头笑道:“我瞧着世子爷似有其他打算,或是看上……”见得苏妙真稀里糊涂里更有几分担忧,文婉玉忙又道:“不过肯定也有看在我的面子上这一个缘故在。 苏妙真便放心下来,两人略叙了些别的,又用了些糕点茶水,待到近午时分,金乌当空,热气蒸人,便有人请她和文婉玉乘坐凉轿前往鹿轩听戏。 她二人在诸位侧妃侍妾的恭迎下刚进鹿轩,还没落座,就听得一声“世子爷到”,宁祯扬缓步进了一楼。 众人即刻俱都转身,或道万福、或打千儿、或下跪磕头地恭迎宁祯扬,霎时间鹿轩里就响起齐整洪亮的一句和声——“世子爷安”。 因设了戏台,鹿轩便特造成便于回音的形制。宁祯扬听得清楚,知这些见礼道好声中独缺了一人的嗓音。他将视线移至右侧,看向那穿鹅黄织金白绢里绉纱通袖交领袄衫儿、玉色碾光挑绣巫山烟云绡裙,佩戴平安项牌的袅袅身影。 只见得她臻首轻点、杏眼低垂,正纤手扶腰福身行礼着,分明是极为恭顺的样子。宁祯扬素习骑射,耳聪目明,入轩时更多加留意,此刻自然知道她不过是假意敷衍。 宁祯扬眉头骤沉,欲要出言替顾长清教导一二,忽想起眼前人本就是个惯爱取巧耍滑的惫懒性儿,不独在他跟前潦草搪塞,便不深究。他徐徐展开手中墨竹骨扇,说了声“不必多礼”,让众人归座。 一时间,鹿轩内众人都陆续起身。苏妙真受了吴王府几个侍妾的礼,也不客套,就直接回身落位。苏妙真因是外客,便与文婉玉、宁祯扬三人正对戏台,各坐一席。 午正一至,苏妙真就听得三声拍手脆响,丫鬟仆妇们来往布菜,没一时,就屏开孔雀、筵列芙蓉地安置下来。 苏妙真略扫一眼,见得桌上满是佳肴珍馐、琼浆玉液,极是丰盛,不由暗暗感慨宗室豪富——不过是场赏戏的小宴,还弄得这般奢侈。 她虽有心多吃点吴王府的银子走,但因怯热并无胃口。不过点景喝口头汤,便不再用。没一会儿,三位班主都躬身弯腰,上得前来呈单请戏。苏妙真趁机看看这三位跪地俯身、紧张无比的班主,又瞅瞅正选戏的宁祯扬,对身旁伺候的翠柳黄莺低声笑道:“瞧见他手上的那把扇子没——早跟你俩说过,这人可附庸风雅了……” 翠柳还好,黄莺一个没绷住,当即轻笑出声,引来西侧香凝等人的注目。 苏妙真赶紧忽悠过去,抓起案上纨扇,挡住脸悄声道:“可别露了行迹,这人小心眼着呢,当年我在轿中不过怼了他一句,他就至今记恨厌烦我……” 因听黄莺好奇发问当初情形,苏妙真也来了谈兴。但她哪肯陈述实情让黄莺翠柳说她不该偷掀轿帘,便将始末改头换面,只说是避轿不及惹出,宁祯扬过分咄咄逼人…… 黄莺翠柳听了,也都连连摇头,说这宁祯扬看着俊雅温文,倒不意如此骄横。苏妙真忙点头附和,正要再抹黑宁祯扬几句。 突地,一人问道:“苏安人怎得不点戏,说话说入迷了?” 说话人正是滴珠。滴珠坐在宁祯扬东手侧,瞧见苏妙真与几位下人滔滔不绝地说这话,半点眼风不往戏台和其他处扫,便主动开口,笑道:“虹英班的《鸳鸯记》说是排练了四折子出来,咱们世子妃刚点了第一折,安人不选上一选么,看看哪一折子是安人觉得新奇、想要看看的?” 苏妙真摇头。这《鸳鸯记》出自她手,她又跟小藕官商量过几回改编事宜,对剧情唱段了若指掌,哪还有什么新奇可言。 滴珠见她意趣寥寥,瞥一眼三步远、似正端详扇面字画的宁祯扬,忙又笑道:“安人,这戏可改编自安平居士的话本——那安平居士在京城可极为有名,就是妾身也看过出自他手的《笑府录》……” 苏妙真故作茫然道:“安平居士?安平居士是谁?这人的名号听着倒挺熟悉响亮的,不过我还真没看过他的话本,想来一定有趣了?”见得滴珠急急点头,文婉玉更笑着插话赞了几句,苏妙真分外志得意满,便随手点了一出,更要再引人赞扬几句,忽听文婉玉疑惑道:“不该啊妙真,我记得那《术士录》不还是你送我的,你还说写得极有趣呢?” 苏妙真被她不觉脸上一红,忙打补丁道:“当初是绛仙送我的,我再转送你的。我怕说自己没读过显得太不爱读书了,就骗了骗你。”赶紧又说些其他话转移文婉玉等人的注意力,见她们俱都没有深究,这才暗暗松一口气。 片刻的工夫,头场戏就开演了。 宁祯扬目光划过西面。见苏妙真笑盈盈地倾身凑向文婉玉,胸前白玉项牌微微晃荡,上头的“平安”二字格外显眼。她一面摇着手中海棠形缂丝纨扇,一面眉飞色舞地说了些什么。他凝神一听,听得几声“居士”“才华横溢”“学富五车”“天马行空”之语。宁祯扬抚了抚翠玉扳指,了然一嗤。 宁禄在他跟前伺候着,听得自家世子爷低声说了句“自得自满、自吹自擂”后,就撇了撇唇角,似是笑了一笑。宁禄登时一奇,想不透是什么让宁祯扬愉悦起来,不由暗暗琢磨。 安平居士是在乾元九年于京城里声名鹊起的,这宁禄一清二楚。因为当初那几卷话本都是他去买来呈给自家世子的。前几日衍庆堂一说要刻印安平居士的新作时,宁禄就格外惊异——那安平居士何时来了苏州,又何时有了新作。没等他跟宁祯扬说上一声,他就被宁祯扬吩咐着去衍庆堂打听究竟何人送去手稿,同时秘密取来手稿。 当初在京城宁禄就被安排着干了一回。宁祯扬自己有些雅兴不说,还性好结交文人墨客,自打读了那第一卷《术士录》就对安平居士一人格外感兴趣,有意结交一二,甚至收为门下清客。 宁禄晓得宁祯扬结交资助文人清客们,不光是为了纵情诗文,也有为吴王府考虑的缘故在——乾元帝多疑冷情,就连皇后二皇子都冷淡疏远,更别说他们吴王府了。将来若吴王府犯了事,有着士林名声在,也不至于沦落到削爵的下场。 而这个安平居士声名鹊起,第一部话本就能在士庶百姓间口耳相传,以后在文坛当然能有些地位,若能招揽至吴王府作了门下清客,那就也是美谈一桩。宁禄就格外积极去办。 但宁禄当初并没拿到原稿,且印坊不敢透露究竟为何人所送所写,宁祯扬便也没多追究。宁禄更没怎么当回事儿。 可苏州城不比天子脚下的京城,衍庆堂掌柜一见得是王府所命,当即不敢隐瞒。宁禄不但拿到了部分手稿,还得知了具体情形。宁禄一晓得这扬州而来的小藕官居然和安平居士有所合作,当即一奇。不说小藕官是被吴王府看好了要送到荆州府的人选之一,他们世子爷可还挺爱翻阅这安平居士的话本,他们世子爷可还挺爱翻阅这安平居士的话本,得赶紧回去禀告。 但宁祯扬听了来龙去脉后,沉思片刻,却只说不必再查,他已有思量。更吩咐宁禄直接把虹英班与小藕官请入王府。 那这么说,小藕官既然是苏安人带来的苏州,那苏安人或许也对这安平居士究竟是何人物而有点头绪。宁禄暗暗点头:难怪这回世子妃想请苏安人过来,世子爷不等世子妃开口,就先安排妥当。 宁禄这里默默思索,台上的《游园惊梦》已然演了一半。 苏妙真兴味索然地听台上杜丽娘唱了几句,但觉无趣,要了一碗冰水酪,没等送上来,因瞧见鹿轩窗外廊下走过了小藕官等几位虹英班的戏子,便忙起身,借口更衣,寻了出去。 为了方便,吴王府拾掇出鹿轩的几间耳房做三名班安放乐器头面的戏房,苏妙真进到退室,差黄莺将小藕官请入叙话。 因知道下一出就是《鸳鸯记》,苏妙真也不敢耽搁,拉着小藕官就问道:“《鸳鸯记》排得可如何?赶得上月底上演第一二折吧?” 小藕官福身一笑:“幸不辱命,不仅第一二折,到第五六折都熟练了,否则哪敢来吴王府献丑?” 便将其间细节一一讲出。原来因着小藕官一到虹英班就红遍了苏州,她更从不藏私,唱腔身段眼神等演戏的本领都尽能力教学,虹英班上下便都极为尊重她。 且扬州为南直隶第一大镇,苏州虽也富庶,但还是要差上一点,虹英班班主更觉得小藕官在扬州待久了肯定广见世面,就事事听从小藕官。故而小藕官一提要新排戏目《鸳鸯记》,虹英班上下也无人反对。 又听这戏目脱胎于的话本原是顶顶有名的文人所撰,虹英班更暗暗钦佩,排演时哪里偷懒,都加班加点地练着,好在苏妙真当初是先撰写戏本版本,直接送到小藕官处让她评阅后,才又在浴佛节前后改作话本,小藕官就多了小半个月做准备。 而苏妙真写戏本时也有考虑到演出难度,场景人物设置得都不繁杂,只是以情节情感取胜。曲目曲牌又多有章可循,只要把唱词套进即可,小藕官自己更曾作过一套。从三月二十六到四月二十二,近一个月下来,就相当神速。(83中文网 .83zw.)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荣华记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荣华记》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荣华记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荣华记》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