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荣华记第170章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手机请访问 m.duxs8.com); * 顾长清见她杏眼圆睁,樱唇微抿,玉雪似的小脸上满是懵懵懂懂,无奈苦笑。但同时,这些时日他心中因赵越北陈玫等人事而生出的种种烦躁不悦,却也消了个干干净净。 她还小。 顾长清缓缓道: “你虽不问,但为夫不能不说——其实初五我从府衙直接去卫府,的确是去要陈玫的庚帖。但我并不想娶陈玫,只是欲要让人私下拿了庚帖,直接快马加鞭回到金陵,使了银钱去说动陈家的族老,让他们在得知端午之事前,同意陈拜入顾家。” “为夫不向你和其他人明说认亲之事,反而往后拖了几日,是有两个原因。第一,就是我方才所言的试探你。第二,则是我忧心明说后,陈宣陈玫不达目的,另出他法,最终节外生枝……” 顾长清沉了沉眉心,“我虽差点娶了余容做了陈宣的妹婿,和他也有交情,但陈宣的为人处世之道让我难以苟同,这回我也想通了,陈玫无缘无故掉进胥门塘河,多半是陈家想借机把陈玫送进顾家。不过既然进了祠堂族谱,那就铁板钉钉,陈玫再没有嫁入顾家的可能。” “妙真,她身上那件旧衫,是余容昔年常穿衣物——我乍一看见,心中大震,一时间便也忘了避讳。但等我上岸后仔细一想,这里面很有些不对劲……一来端午佳节,满城的人都炫服而出,她没道理穿余容的旧衣,二来她恰恰在我下到甲板时坠入水中,太过巧合,三来,她得救后就直接——” 顾长清咳了一咳,“直接扑到我怀里,实在不妥……” “故而我思来想去,觉得多是她料准了我心急之下会忘了男女大防,才算计你我——这次是我过分冲动,犯下男女授受不亲之礼,难怪惹人议论都以为我要娶她。妙真,不管你如何想,这几日外头都传我要纳妾,你委屈了……” 苏妙真听着听着,晓得了个大概。原来顾长清也觉得陈玫别有目的,因怕直接拒绝另生事端,这才含混不清地要走庚帖,让陈玫陈宣以为他这是要娶亲,其实则早差人去金陵请动两家族老,瞒着陈玫她们将兄妹名分做实。 这么说来,落水之事果然是陈宣陈玫两人自导自演的了? 因听他言语间颇有自责之意,她来不及深思“陈芍旧衫”,赶紧道:“这话说得,那九死一生中,如何还能计较男女大防?你是为了救人,要我说得赞一句‘义薄云天’——而我记得孟子曾有言说,‘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嫂溺不援者,禽兽也,’所以说,大丈夫行事处世当经权并用,圣人可不赞成为了避嫌而见死不救……外人会议论,是他们太过古板迂腐。更没认真读书,但凡认真读了四书五经,就该晓得人命高于礼教……对了,还有句话叫……”
越说,苏妙真也越恼火,只恨这地方的礼教太过森严,又恨时人太过长舌,但凡见着了一男一女有所接触,就一定要往风月上想。害得一个姑娘落水后几乎没人敢救不说,顾长清救了人差点被缠上不说,她自己也差点被骂作勾引赵越北的淫*妇。 正愤慨,却见得顾长清面上带出了些温柔,盯着她,满眼赞许。苏妙真心里一动,也说不下去了,不由自主地低下头。 半晌,她忽地想起他起先所说的“利用试探”,和“陈芍的旧衫”,又瞥见案几上的那封书信,就慢慢吞吞问道:“夫君,你说第一个原因,是想娶不娶陈玫之事来试探我——你试探我什么呢?难道你是想看我是否是否谨守妇德不妒不忌?还有,你怎么突然把外头的要信给我看呢?” 顾长清微微叹气:“妙真,你我虽是夫妻,但咱们之间却少了信重,你心思深,为夫有时候着实闹不明白你在想些什么,而为夫知道你有很多事都刻意瞒着我——” 苏妙真心中咯噔一下。 “你别急,我并不是在指责逼问你什么。你无须现在解释——故而在陈玫这事上,耍了几个小伎俩,想借此试探,看你究竟在意不在意我——”他不着痕迹地转了开去,“——纳妾,又究竟是否肯对我说实话……” “但妙真,我现在想通了。不管你在不在意,我这边的确不想纳妾,所以以后也不会有类似的事发生……至于这信件,我是想让你清楚,为夫全然信任于你,不仅人品,也包括能力——” “妙真,以前是我过分疏远你,没想过你就是我——总之,你若能对我彻底交心,事事肯告诉我一二,为夫会欢喜至极。但若你暂时仍不信我,却也无妨,我不逼你,咱们慢慢来……” 他从袖中取出一串钥匙,又指向书房里头的某个黑漆描金立柜,“顾家的账簿已经全在你那儿,如今我想,这也该由你一并管着,那里面有我过去现在的文章诗稿、往来信件,以及机要文书,以后的也都归在那里……你若得闲,还得替我理上一理,日后我找起来也方便……对了,里面还有大半田产商铺的契约字据,你一并收着……” 苏妙真的手心被这串钥匙烫得发疼,心神大震。她当然晓得这意味着什么,顾长清这是把大半的家财交到她手上,丝毫不惧她从中截留!而他更将机要书信等物交给她整理,岂不又说明他不防备她,不避讳她外事,甚至希望她参与进去? 纵然是她自己,也做不到对某人如此推心置腹,而纵然是苏问弦苏观河,又何曾让她随便看机要文书呢?就连邸报公文,很多时候还是苏妙真苦求得来,或者偷看而得。 “除此之外,妙真,我还有很多事没告诉你。我很后悔之前没说,现在倒想明白直讲,但又怕讲了之后让你有了负担压力,更怕你觉得难堪厌烦。因此我欲要把决定权交给你——关于我,关于顾家,关于任何外事,只要你有任何想要知道的,尽管问我,为夫言无不尽——” 她听得此话,但觉越发不可思议,心乱如麻,正要勉力出声好谢他的信重信赖与体贴关怀,却想起他方才所说的“陈芍旧衫”,猛地抬头,脱口而出就是一句:“包括陈芍姑娘的事么?只要我问,你就如实作答吗?” 顾长清微微一愣,苏妙真见他哑然,登时懊悔,恨自己不该蹬鼻子上脸。顾长清对她已经够坦白诚恳的了,自己还有许多诸如“苗真”的秘密藏着没告诉他,怎么好偏要求他事事坦诚呢?尤其这陈芍还和他渊源不浅! 她满心羞愧懊恼,正手足无措间,听见窗外传来侍书的问话声,噌得起身,立时就要逃出这个地方。 然而没跑出去,她却被顾长清在门槛一把抓住了手腕,他摸了摸她的头发,不疾不徐地认真道:“不错,包括陈芍。只要你想知道——” “真真,只要你的确想要知道……” 苏妙真说不清是被顾长清的语气给吓住了,还是被他突如其来改变的称呼给唬住了,总之,等她回过神来,时辰已近午,黄莺报说来喝认亲酒的几家人都已经到了。 她赶紧换了身外衫,急急迎出正堂。要去安排席次,却在门槅子处见得厅上已经铺设得十分齐整,摆了六席,更听见顾长清正在内和赵越北苏问弦说话。 蓝湘扶住她远远站了,斜指着厅内垂下的湘帘,细细说道,原来顾长清见她呆愣愣地在卧房对镜出神,就没让人打扰她,他亲去安排了午间的一切事宜。 因今日来客本就不多,都是相熟之人。更都是年纪相仿之辈,最大的也不过于千户和殷氏,顾长清就觉得没必要分厅而坐,这样苏妙真既可以有苏问弦作陪,也不用回头多收拾一厅。 苏妙真见他如此体恤自己,不禁低了低眼。立在门槛处,须臾,还是听见外头垂花门有响动,这才扬声,单喊了顾长清出来,两人一同去迎。 来人乃是言笑晏晏、一脸兴奋的陈玫,“嫂嫂,长清哥哥,咱们这也算成了一家人了……” 认亲酒宴的氛围还算好,又都是熟人,陈玫奉酒给苏妙真拜了三拜,方回林氏身旁坐下。苏妙真摆出了长嫂的态度,仍是给陈玫送了一份厚礼,只把文婉玉看得微微摇头。苏妙真觉出文婉玉的不赞同,自己但觉无妨,心道就算陈玫想嫁顾长清,如今也嫁不了,自己大方一些,还能显显胸怀。 酒过三巡,外头男客们微有醉意地高声说起话来后,苏妙真就从中得知了不少新鲜事儿: 比如岳知府夫妇互相埋怨,似乎内衙后院的葡萄架还倒了下来; 比如宁臻睿已然到了金陵的织造衙门,巡视完毕就要来苏州府; 还比如,赵越北的确即将离开宣府,去原籍某都司升任参将,还是什么职位——据说是乾元帝在有意栽培几个武将子弟,傅云天就已去了锦衣卫; 更比如——于千户大着舌头道:“陈大人,下官这里先恭喜您和卫三姑娘百年好合了!两姓之好!” 卫景哈哈笑道:“于千户,你也该敬我一杯,我可是正儿八经的卫家人……” 苏妙真闻言一惊,忙悄悄问了殷氏林氏。得知原来前日里,陈宣和卫若琼定了婚事。 她瞧见林氏提起这婚事面带奇怪,似也没料到陈宣在见识了卫若琼的种种无礼处后,还能上门求娶,心道这其中莫非有鬼,如今满苏州都在传着卫家姑娘们的闲话,陈宣这人竟会半点不介意? 但隔着稀疏竹帘,见陈宣始终安坐如松一派闲适,更彬彬有礼地谢了帘外男客们的祝贺,也不由怀疑自己多心——卫若琼虽然性子不好,但是乃卫指挥使府的嫡女,生得不错,也不像是多有心机的人。 或许这陈宣自己城府太深性格压抑,就反而喜欢头脑简单性格外向的,思及此,她突觉好笑,忙忍住,同样使人送出酒水相敬祝贺。 陈宣正和将来的大舅子卫景说着不咸不淡的客套话,目光瞥过对面,见得帘后的顾苏氏轻卷罗袖,微露雪腕,春笋也似的纤纤玉手斟下两盅酒,让丫鬟递送出来。 帘卷帘开。陈宣瞧见顾苏氏端起素瓷茶盏,轻笑道:“妾身以茶代酒,敬二位大人一杯,贺赵大人步步高升,陈大人得娶佳妇。” 陈宣记起多年前在京城时的相遇和错认,和这些时日的相见与交谈,目光一凝。 他稍稍一提唇角,待要出言道谢,却见某蓝衣婢女匆匆跑入,面带焦急走到顾苏氏身旁,似在顾苏氏面前展开了什么信件,随即但听“哐当”一声,杯盏碎地。 下一刻,顾苏氏就焦急惊惶地撩开湘帘,提裙疾步走出。 陈宣见她险些跌倒,而赵越北大惊起身。但不及赵越北探手去扶,她已然站稳了身,看也没看任何人一眼,直接奔到苏问弦跟前,竟有哭腔:“哥哥,那珉王居然将爹爹打成了重伤!” * 苏州府离湖广近八百里,走水路需得小半个月,快马加鞭而去则可三四日。苏妙真要弃水路,却被苏问弦一口否决,只道她究竟是一个深闺弱女,平常为好玩儿骑骑马也便罢了,断不能以此赶路反而伤身,还是得按常例坐船前去。 苏妙真又气又恼又烦又急,当场就和他吵了几句,欲要一个人奔回屋子收拾行李。顾长清及时拦下,从中周旋,苏妙真和苏问弦各退一步,便定下了坐马车走旱路。 顾长清要应付即将而来的宁臻睿,苏问弦也得回扬州府盘查夏盐发放盐引,两人见她一定要立时动身,只能各自拨给她一批侍卫,又事无巨细地叮嘱几句。 苏妙真心急如焚,嘴上虽答应的好听,一出苏州的地界,就命人日夜不停地往湖广而去,连歇脚打尖也都是吃罢饭就走。 这样冒着炎炎酷暑,鞍马不停地行进下来,她五月二十一就到了湖广抚台衙门。 王氏在书信里只说珉王将苏观河打成了重伤,别的再也没提,更没讲其中缘故。苏妙真到了才知原来这珉王素行无端。这回五月初因死了个宠爱的侧妃,出丧祭奠时所过大为扰民,还打死了五六个没来得及回避的百姓。 苏观河就前去荆州府,想要规劝一二,结果却被珉王推搡辱骂,更行殴打,苏观河纵有衙役护卫着,也无端端挨了不少拳脚,当场气血攻心,落了重伤。 苏妙真瞅着躺在架子床上苏观河,见他鼻青脸肿,双目关闭,面容消瘦灰白。她闻到屋子里浓厚到让人憋闷的药味儿,听得院中廊下大夫药童们的窃窃私语,忍了又忍,仍是落下泪来,哭了一场。 心想道:苏观河是贵勋出身,随后科举入仕,既清贵又尊荣,如今也是一方大员,何曾受过此等奇耻大辱,又何曾受过如此重伤?珉王仗着是乾元帝的亲弟弟,就目无法纪,还敢殴打朝廷命官,着实可恨至极。 苏妙真只恨不得珉王即刻遭了天谴暴毙而亡,她把珉王翻来覆去地咒骂上无数遍后,抹了抹泪,略收拾洗漱,就脚不沾地地忙了起来。 她也顾不得其他,白日间就在苏观河跟前端茶送药,夜里就替王氏打点后宅事宜,再有替王氏招待陆续上门探病的官眷,整理各府送来的拜帖与探礼,全靠一股劲儿强撑着,直到苏观河日渐好转,某天甚至能起身下床,在房内走动,这才稍稍放心,得以囫囵地睡了一夜。 进了六月,王氏因见苏观河好转,就想劝着苏妙真早点回到苏州府,别让顾长清心中不悦。 苏妙真当然不愿,拉着王氏转出卧房,在廊下站了,轻声道:“娘你放心,夫君他一点儿不介意我在这儿多留,我临走前,他说因公务牵绊不能前来尽半子之孝,已经愧疚至极,哪里还此生我的气?” 见王氏不信,苏妙真也有点发急,好在想起临行前顾长清曾亲笔写了封问安信,就忙让人去开箱取出,和王氏一起看了,见得里头除了问候岳父岳母,就是顾长清叮嘱她不要因顾虑他而匆匆折返,大可多留一月两月,甚至直到苏观河完全康复。 王氏见得如此,方安下心来道:“景明这孩子实在体贴,又前途无量——你爹爹四月底还在说,他化解了吴郡的一场民*乱,有才能干……真儿,娘常在想,你嫁他真是对极了。只可惜——”说着说着,王氏道:“他既是个能臣循吏,日后各地为官,怕不得好一番折腾。” “当个能臣有什么不好么?” 苏妙真疑惑不解,王氏苦笑叹道:“以前在京城扬州时,娘也没觉得不好,但到了湖广,却觉出这能臣清官,可不好当。”因被苏妙真追问,王氏方解释了此番感慨的由来。 而苏观河先前在扬州京城等地为官时,其实并没遇到太多困难。扬州繁华,以盐业为主,苏观河只要处理好与盐道衙门、各大总商还有卫所官军的关系,就能顺利执政。他有勋家大族撑腰,为人更圆滑通融,为父母官时始终一帆风顺。但到了湖广,情形却大不一样。 湖广是宗藩最多的一道,尤以珉王为贵。苏观河纵然身为一地督抚,也无法管得住放肆妄为的珉王。珉王为非作歹,又是违反定制,让承奉司多设官吏;又是侵占民田——据说万顷不止;又是强抢民女,纵奴伤人,惹出了无数官司人命…… 这都让苏观河左右为难,处置了怕得罪珉王和乾元帝,不处置又过不去良心这关。但苏观河到底是学了圣贤书的,比寻常贵勋们要多了份治济天下的理想,便咬着牙严格执法。 今年更上了几道奏章,列出珉王违反定制、科扰百姓,打伤良民几条错处,恳请乾元帝下旨处置。但乾元帝只轻飘飘地下诏书告诫了珉王一回,连申斥都算不上。故而珉王越发骄横,而苏观河在此地始终为政艰难,屡屡受挫。 “你爹爹为了能对得住湖广的百姓,不像先前在扬州只是坐衙,十天半月地就下到各地去督查粮饷水利,重勘刑狱,却得罪了这里的宗室,尤其这回想替那几个被活活打死的佃农讨个说法,结果却遭了珉王的毒手——可知要当好官,也得选个好地儿,万万不能来这等豪强横行之处。” 王氏摸了摸苏妙真的小脸,摇头擦泪,“不知这回你爹爹受伤,圣上能否秉公处置,还你爹爹一个公道……” 苏妙真听了,望向庭院里亭亭而立的枇杷树,心中一沉。王氏只注意到珉王骄横掣肘苏观河办公,却没发现这里面还有个大问题。 ——那便是珉王等宗室侵占了无数民田。 她年初从扬州返还苏州时,因想起王氏的担忧烦闷,便刻意去查了查珉王其人。虽因着苏州里也生了许多风波而没能细细收集消息,但也知道,珉王当年就藩时,就从先帝手上得了三千顷的赏田。陆续地,乾元帝更赏了上万顷的籽粒田。 但听王氏这意思,珉王竟然犹不满足,还侵占了无数沃地?那这样一来,就有许多让人忧心之处。 第一,大顺的赋税制度与前世无异,官员权贵宗室勋臣等人的土地享有赋役的优免,宗室所受的赏田更是分文不征田赋,那荆州府乃至湖广道征收上来的粮税岂不一年更比一年少?同时,湖广道的百姓身上也被转嫁了越来越多的赋税徭役? 第二,湖广更不同淮扬苏松等地,此地百姓以种田为生,副业不多。而种田就是靠老天爷赏饭吃,丰年还好,纵有赋税徭役,也能勉强支撑;若逢贫年,就得青黄不接,吃了这顿没下顿。在这种情况下,宗室侵占土地,让百姓连种也没得种,以史为鉴,那他们要么欠税,要么流亡,也就是说,保不住就已经有大量流民聚集山野,为寇作乱。 苏妙真心中忧虑,但面上不表,安慰王氏许久,因见得下人端着黑漆如意方胜捧案过来,她便接过走进卧房,服侍苏观河进用汤药。苏观河精神已经大好,只是腿脚仍不灵便,正写着一封奏章,或是为珉王殴打他和其他命官之事而写。 见王氏拿着换下的纱布去取外伤膏药,苏妙真趁此机会将心中所思讲出,因道:“爹爹,珉王究竟私占了多少土地,会不会惹出流民作乱之事?” 苏观河听得此话,剧烈地咳嗽四五声,只怕苏妙真唬得后悔不跌,忙上前替他捶背,又送茶让他喝了顺气。苏观河见她惶恐情急,摆了摆手,吃不两口,让她坐下,反道:“真儿,你来这些日子,外头可都是大晴天吧。” 苏妙真闻言一愣,继而一惊,她撇过脸,瞅着从绛色窗纱透入的眩目日光,迟疑问苏观河道:“爹爹,你是觉得湖广要有旱情么?”四月底她也曾怀疑过湖广会有旱情,但一直没收到消息,最近这些日子又忙,想着武昌历来有火炉之称,便没细想。可如今苏观河如是说—— “其实武昌黄州等地还好,独荆州襄阳情况不佳,这也是为何爹要前去荆州劝珉王少与百姓起争端,眼下荆州府已经有不少人没了土地,再有旱情,就是大患。”苏观河喘了口气,道:“湖广道去年征收到的粮食已经押漕入京,一旦大旱,仓场留下的粮食怕是不足以赈济灾民,还得提早准备……” 苏妙真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苏观河手中这奏章,是上陈湖广可能出现的旱情的。 她瞅着窗外纹风不动的碧绿树叶,和抚须沉思斟酌言辞的苏观河,心中骄傲之余又莫名酸涩。暗想苏观河当年在京城扬州,虽也算勤恳。可却没像这会儿,连生病休养间还不忘公事——可见苏观河这几年在湖广,的确没一日省心过。而此番之事,又会如何收场?而乾元帝究竟还会不会继续偏袒珉王…… 连日大晴,暑热蒸人。 京中出来的旨意比苏扬两地送来的消息慢了两天,六月初八方至:乾元帝下敕令严厉斥责了珉王殴打朝廷命官的行为,但,也只是申斥而已。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荣华记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荣华记》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荣华记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荣华记》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