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节 帝王雄心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曲尽星河三十六节 帝王雄心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手机请访问 m.duxs8.com); 董文欠缺的只是一个明晰的战略思路。 鲁之北为他开启一扇亮光,他立刻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顿时展现出军人雷厉风行的一面。 然而陈朝的大军为了铺就一条有利的战线,已经对沧州倾轧三轮有余。 无论哪一次,他们都是大胜而回,最后一次,犀利的骑兵直接奔袭仓中,当然他们不是真打,时候还未到,不等朝廷主攻陈州,他们是不会图穷首见的,这一轮又一轮的袭扰,除了是在明明白白告诉朝廷,你敢进攻我,我也能通过打外线威胁到你的后方,也是在有意惊扰,如果该地区民众惊散,军队惶惶,日后长驱直入,转战玉门关,威胁关中,自然减少许多的障碍。 仓州地域广大,各地各自为政,真要一切运作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董文自认为茅塞顿开,奋发准备的时候,拓跋巍巍也在绕走仓陈边界。 因为低估了草原狼的雄心和意志,鲁之北对他的判断其实大相径庭了。 拓跋巍巍站在董文的对面,对这一战已经充满了必胜的信心,甚至有点儿期待这一战的提前到来。 戎马一生,他不畏惧任何恶战,也想和靖康打一场旷大的野战。 十余年甚至几十余年,他一直不愿意与势力强大的敌人进行无意义的浪战,打歼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硬仗。 作为一位草原马背上的君主,他深知嫡系部族的重要性,深知在草原上,只要握着一万自己的嫡系,就能调动十万人,所以多年来,他避实击虚,成就霸业,又自健布让他嫡系部族元气大伤开始更是如此,每年都在打仗,实际上每一年,他都只是拉出别的大小部族去送死。 他的直系只用来驯服,驱赶收税,威利诱。 几年间,他也从陈州捞到巨大的好处,有了一定的耕地和积蓄,使他能持续用兵,于是向西吞并了西梁国,兼并大半个高棉。 实力前所未有地膨胀。 不久前,为了应对靖康国战,他尽发西部、北部之兵,点检军队时,竟发现自己没法清点自己的军队。 一个个大小部族,一只只军队,多到排不出战斗序列,因为奴隶众多,人数更是难以计算,只知道以前自己的十夫长,现在很多都是千夫长。 粗略一算,自己能够动用的军队起码要多于六十万。 这是什么概念? 他不知道秦纲胆敢出兵六十万攻打他的信心从哪来,但他的信心却从自己拥有军队的数量上来。 当然,游牧君主在计算军队数量上,方式与中原人不一样。 对,他自己也知道不一样。 也正是这种不一样,他才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他相信,秦纲肯定不清楚因为算法不同,他拓跋巍巍的军队要远远高于六十万,一旦那位皇帝胆敢用六十万的主力来进攻他,他就要利用野战的优势把这位皇帝碰个头破血流,再机会合适,歼敌主力,那么他垂涎的中原帝国就彻底向他敞开了肚皮。 在他眼里,现在与任何一个时期都不一样。 因为在以往那些时候,无论中原朝廷多么脆弱,他都没有足够的实力支撑他大胆南下。 但这一次,如果靖康皇帝铩羽,主力遭到消减,他就敢了,实力摆着呢。 当然,这一思路不是草原上至高无上的君主自然萌发的。 草原上的君主所能够自然萌发的,是不断攻击自己的仇敌,攻击胆敢蔑视自己的的人,攻击完战胜了,谁敢收留我的敌人打谁,打威风了收税,让各部臣服,告诉众人,自己最大最强。惹了抢光、杀光。 中原逐鹿这一思路,是他占领陈州,占领靖康的土地之后才开始有的追求,那就是君王不能光追求部族的最强最大,还肩负一个使命,要打下十三州做皇帝,做天子,令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这才是君王被上天赋予的责任。 所以,在他占领陈州之后,特别是实力膨胀之后,他开始了这一崇高的追求。 因为有着这种追求,他认为自己多少年为之奋斗的目标与之一比,都太渺小。 什么复兴部族,建立汗国,抢点粮,抢点人,抢点地盘,欺负欺负敌人,奶奶的,有了现在这一追求,咋发现自己以前过的都是盗贼生活呢。 人活在追求中才是最胆大,敢下决心的时候,他义无反顾。 他等着朝廷下手,露出破绽,出兵吞并仓州,横断玉门,与回师的靖康主力决战,一举夺下关中,到时扶立傀儡也好,自己称帝也好,大好河山,唾手可得。 为了这个战略目的,他对仓州进行扰战而没有大举进攻,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示弱,等于在说,你打吧,你打我那边,我敢打你这边,你敢不敢打?敢不敢? 对。用变相示弱这个词形容不太对,用变相激将也许更恰当一些,他在用自己的战略反问秦纲,你敢吗?你真的敢吗? 对,如果他坐而不动,显得太不真实。他就是这样把自己伪装成受动者,这样中原的皇帝才会上钩,被激将。 沿着仓陇边界一路向西,在仓州的西部,他的西方军团已经大规模集结。 几经反复,最终和陈万复的儿子陈昂一起投降他的名将马孟符也被收罗帐下,更不要说诺颜阿乞,楼兰王,羌月王,青唐赞普,围绕月海半弯的天竺王,罗斯流亡军团,西中若玛流亡军团。这一路大军足足超过三十万。 是真的足足超过三十万,绝非号称。 因为各由大王、万户统领,多少人根本算不出来,反正超过三十万。 他也没心去计算的。这王那王都已经算不清,算总兵力意义大吗?总之,西线他半点不担心,只在于怎么打,怎么指哪打哪,统御好这王那王。 他担心的还是东线。 因为战略布置的关系,东线他放不上兵力。他担心东夏狄阿鸟在背后戳一刀。 狄阿鸟若倾全国之力,集中十余万兵力翻过奄马河进入拓跋山川打他,他能先集中个二、三十万,先折断这只鸟的翅膀,再应对朝廷。 问题是狄阿鸟一动也没动。 利用军队的机动力,他有把握歼灭狄阿鸟来犯之敌,却不敢跑去东征东夏。 东征太远,狄阿鸟也已经经营了数年。东征不可能。狄阿鸟却又一动不动地趴着。趴着真不动也就罢了,他也没干与自己联手的实际行动。既然狄阿鸟还没有和中原朝廷彻底劫掠,现在是不动,不代表日后不动,就怕这狄阿鸟先期犹豫不决,两不相帮,后头被朝廷利诱,突然出手,造成自己东线崩溃。 虽然一路西行,他的目光却留在身后。 狄阿鸟和中原朝廷的矛盾和冲突,他一样不落地关注着。没错。狄阿鸟先期带往包兰的兵力绝大多数都已经南移,陈兵靖康,而且不止一次地向自己暗示,他不会冲陈朝下手,自己只要不再打刘裕,他就两不相帮,但他还是不敢轻信,心里在想:“他当真是出于唇亡齿寒吗?或者等在那里,到时候谁给他得多,他帮谁?”还会去想:“他将主力移动到靖康边境,究竟是真移过去了,还是假移呢?我怎么知道是不是真移动过去了呢。” 几天后,他和他的谋臣终于商量出一计。 在奄马河西部有几个小部族,本来打算中原大战时拉往中原战场,眼下不妨怂恿他们东移打包兰。 由着他们去打又和拓跋部没关系。 如果包兰空虚,不敢反攻,给钱给物满足这些小部族的要求,狄阿鸟自然是真陈兵靖康边境了,注意力也不在这几个小部族上,甚至是不肯一般见识,如果包兰城猛地冒出数万兵力,把他们碾个干净,那说明一切都是假的,狄阿鸟的主力集结在自己身边,自己不管值得不值得,都要抽兵数万甚至十数万围攻包兰,提前拔掉这颗毒牙。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曲尽星河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曲尽星河》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曲尽星河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曲尽星河》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