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泰山行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明经书鉴录第二十六章 泰山行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东岳岱宗,乃是九州五岳之首。五岳独尊,天下山岳者,可谓无出其右。 执掌泰山的神祇,就是东岳大帝。其受命于天,主管世间一切生灵。 方朔身为真武一脉的弟子,尊东岳大帝,进而对着泰山恭敬参拜施礼。 这下知道,原来自己神游太虚之时,所感气机浩大之处,就是这泰山。 现在已经找着要去的地方了,那就不用太着急了。 回去重新骑上了龙驹宝马,方朔欣喜地朝泰山而去。 正所谓,望山跑死马。方朔又骑行了二十多里路,终于赶到了泰山脚下。 抬眼看去,只觉泰山绵延高绝,雄壮陡峻,石岩突险,侧卧如仙。 算了算,在玄岳山上待了十多年,在陵泉待了数年,方朔从未去过别处。现如今,泰山脚下,仰望山尖,被纵横磅礴的气象感染,方朔顿生豪迈。 一定要登上泰山去,哪怕是在只有月色映照,难见山路的夜里,方朔也一定要登上泰山之巅。 登上玉皇顶,方朔要坐观旭日破晓,沐浴朝霞镀彩,领略紫气东来。 一步一印,一路攀爬而上,方朔一脸掩饰不住的兴奋。 亲历泰山,方朔想起自己先前还以山字印御敌。如今看看这泰山,再想想自己的小把戏,二者相较之下,自己那山字印当真是小儿游戏,徒具其形。 如若能得这泰山一丝神韵,方才不愧山印之能。 有朝一日,太虚一岳沉云海,镇得神魔千万,那该是何等的手段。 运足气力,再辅以体内的灵气,就这么过了大半夜,方朔终于上了玉皇顶。 真不知道历经了有多少万年,可玉皇顶上的太清宫仍是净不染尘。站在宫前细看,太清宫里并无蜡烛火光,内里幽静无声。 拾级而上,方朔推开了太清宫门。一进了太清宫,方朔就好似步入了一片星河,而此时宫外正值黑夜。起先,四周是虚无的混沌,而后,方朔便慢慢地深入了璀璨的星空。这宫外宫内如此变化,真是奇哉,妙哉。 “你是何人?” 方朔还欲继续向前,身后却突然传来这一苍老的问声。 回过身,方朔施礼应道:“在下方朔,唐突打扰前辈了。” 这老者,一身玄青宽袖长袍,用乌木簪子束起了白发,脚上穿着皂白麻布鞋。 看清了面前站在太清宫门的人影,方朔拜道:“不知前辈名讳,还请见谅。” “你没什么打扰的,太清宫是让人供奉上苍的地方,又不是我的住处。而且,你也不必多礼,老道算不上什么前辈。你可以称呼我为,陆峦。”老道随意说道。 方朔不敢托大,恭声问道:“方朔一进这太清宫,便发觉四周景象生变,这却不知是为什么,还望陆道长解惑。” 陆峦背着手,缓步走进了太清宫,看着四周道:“仙凡有别,自然会有变化。这太清宫谁都可以进,谁都可以走。凡俗有凡俗之象,仙道有玄渺之法。你既已修道,看到的自然就是宙宇星河了。” 原来如此,实在妙绝。方朔赞道:“这太清宫也不知是何人所建,当真是玄妙非常。小子多谢道长指点。” “你今夜来此,所谓何事?”陆峦又问方朔道。 方朔如实答道:“小子夜观岱宗,心生向往,便登山而上,一路来到了玉皇顶。看见这顶上有一座庙宫,便好奇来看。” 陆峦道:“泰山不比寻常之地,你心有好奇来此一游,可不要枉费机缘。日出之时,阴阳交替,混沌割分。要趁机修炼,这对你大有裨益。” 方朔再拜道:“方朔铭心教诲。” 陆峦亦是不再多言,负手缓步出宫而去。 方朔直到不见了陆峦的背影,才抬头动身。 出了太清宫,算算时辰,此时的确接近破晓了。 选了一处朝东的宽厚实岩,方朔静心打坐起来,缓缓调整吐纳呼吸,静等黎明日出。 没过一盏茶的功夫,天地渐开一线,夜空生变,东方大亮,红霞飞出。一眼看去,宛如仙人画笔抹过了天地分界之处,透出泛红的亮色。接着的,便是一轮金色的太阳,从红霞里慢慢浮现。 随着太阳新生,天地灵气也升腾而上。尤其是泰山山下,更是动荡沸然。 此时,方朔只觉身在深壑裂口之上,被幽谷山风喷涌袭来。天地灵气好似借着这泰山之形,拼命地从地底深处不断往外涌动。 这一时炼气,抵得上方朔数日的苦修。 难怪那些宗门大派要占着各地的名山大川作为门派根基,原来在深山炼气,有着这样大的好处。日升日落,虽然要一天的功夫。可这一天里,只要迎着太阳的轨迹炼气修行,就能比九州散修多出极大的进益。 一番吐纳修行后,方朔满意地站起了身,拍拍麻布衣摆,赏览起这泰山玉皇顶的风光来。 天地辽阔,我如微尘,迎风恣悦,胜似长生。 方朔身心舒爽,对着朝日大声地叫了起来。 若非无云可驾,方朔真想就在这玉皇顶上纵身一跃而下,乘风而飞,遨游天地。 叹了口气,方朔郁闷道:“唉,什么时候才能像老头子那样有朵黄云呢。传说列子可御风而行,也不知道是不是真有这门玄术。” 转念一想,方朔又嘀咕道:“不行,我还是得学着御剑,不然,到时候怎么呲了他的破云呢。” 就这样想着,方朔转身下了泰山而去。 这一趟下山,不比来时的热血沸腾,方朔并没有鼓着一口气往下冲。他放慢了脚步,慢慢地游玩逛赏泰山起来。 除了山巅的玉皇顶,泰山还有许多值得一看的地方。 泰山既有雄、奇和险的山势陡岩,也有秀、幽和妙的自然美观。 山是一大特色,水也是一大特色。 不论是黄石崖、中天门还是傲徕峰,亦或是黑龙潭、云步桥和数十泉池,都最好去看看。 方朔一会儿倚在这儿,一会趴在那儿,左右前后地乱转乱逛,简直就是个没见过世面的毛头小子。 要是这会儿,何颜在他旁边,肯定要嘲笑方朔大闹一番。 当然了,何颜心里方朔的样子是什么,别人眼中的方朔自然也就如此。这一路上,碰着的游客还不少。大伙儿都是来泰山游玩的,可方朔的那个样子还真是有点“鹤立鸡群”的味道。不少人都拿奇怪的眼神看着方朔,一些人还对他指指点点的。 在山道上,拐了个角,方朔又遇见了陆峦。 陆峦正坐在一张桌子后,枕着手臂,眯着眼趴着。 方朔好奇陆峦的身份,便欲上前搭话。 身后一对年轻的男女抢在了方朔的前头,坐在陆峦桌前。 男子开口问道:“老先生,您这儿是卜算运程的吗?” 陆峦抬起头,缓声道:“是,老朽做的就是算命的买卖。” 男子一喜,连忙道:“请老先生给我俩测个姻缘。” 原来是一对儿痴男怨女,方朔两手抱臂站在一旁看起了热闹。 “你们二人的姓名和生辰八字?”陆峦问道。 “在下魏尹,这位姑娘叫作于沛萍。我二人都是丁丑年、癸丑月、丙午日、丁酉时所生,我比沛萍就大了半柱香的功夫。老先生,我俩姻缘怎样?”魏尹小心问道。 “好,挺好,姻缘不错。”陆峦道。 “真的!”叫于沛萍的女子惊喜起来。 陆峦接着道:“你们二人回家之后,不日便可成婚了。” 魏尹大喜,起身施礼道:“谢谢老先生,谢谢老先生。” 从腰间摸出一角碎银,拉起于沛萍,魏尹乐呵呵地向前走去。 方朔趁机也坐了下来,笑道:“请陆先生也帮小子测算一番。” 陆峦扫了方朔一眼,就又趴了下来,嘴里随意说道:“修行之人老夫不测。” 方朔接着说道:“小子方才有些奇怪,道长好像并没有测他们二人的姻缘,只是随口说了一说。” “为何是随口一说,你又怎知我没有测他们的姻缘?”陆峦抬起头,看着方朔问道。 “因为,他们二人分明就是背着家里的亲人,私奔到此的,如此的姻缘又怎么会顺利呢。您还让他们回去成婚,这不是等于拆散他们了嘛。”方朔道。 陆峦这下奇了,问方朔道:“你是怎知他们私奔来此?” “游山玩水,这本来没什么奇怪的。但是,他们二人面容疲倦,衣染风尘的样子,就不像是富贵人家出游的公子小姐了,应是一路赶来的。而且,那个魏尹,应该原本是用的玉簪,现在则是换成了木簪,而他身旁的于沛萍,头上失了一根发钗。想必,他们是靠在当铺换来的银钱一直支持着,才来到这儿的。”方朔答道。 “看来,你眼力不俗。”陆峦又问道,“所以你才奇怪,我为什么骗他们,对吗?” 方朔告罪道:“小子实在不解。” 陆峦摆手道:“这没什么好奇怪的。能成则成,不能成,还是早做他算的好。他们两个能不能成,回去了,不就知道了。得与不得,成与不成,我又如何知晓。世人测运,无非是求好。既然如此,我就说他们运程大好便是。至于对与不对,结果如何,都看老天爷的好了。” 方朔点头同意道:“所以说,命理二字,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听了这话,陆峦盯着方朔冷哼一声,沉声道:“你错了。谁都无法掌握自己的命理。天下众人命理皆连,谋事在己,成事在天。你的命理都掌握在别人的手里。” 方朔十分的讶异,还要再问,陆峦却说完就起身离去。 犹豫许久,方朔没有开口去留陆峦。 当然,他也没把握能留下陆峦。 这下,还当真是命理握于他人之手了。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明经书鉴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明经书鉴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明经书鉴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经书鉴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