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论罪篇(下)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第二百七十九章 论罪篇(下)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按照目前的案情,当时的文破军正欲施暴李青凝,情况危急。而正在此时,张三以强弓将正在施暴的文破军射杀。 若是张三见义勇为,这便是大义杀人,不但无须惩处,官府反而应当褒奖其勇、义。 若是张三以为是野兽,无意之间,将文破军射杀,那便可参考前唐《永徽律》中的过失。 《永徽律》对此种行径有着分确的分类,原文记载,“耳目所不及,思虑所不到,共举重物力所不制,若乘高履危足跌,及因击禽兽以致杀伤之类。” 翻译一下便是,因为没有看清或听清,思考不够周虑,一起举起重物但是力气不足,爬向高处之时不小心跌下,射杀飞禽走兽之时,凡此类情况造成他人死亡或受伤的,都属于过失范畴。 “诸过失杀伤人者,各依其状,以赎论。” 因为过失致人受伤或者死亡的,应该从轻处罚,还可以以银抵罪。 当抵的只是刑罚,犯人的罪名和罪行依旧会被记录在案。 但是,张三现在的情况,不适用这两种常见的情形。 从张三的主观想法来说,张三具有射杀文破军的杀人故意,从客观上,张三也实施了射杀文破军的行为。 但是结果却出人意料,虽然射杀了文破军,但是救下了李青凝。 一个坏的故意和行为,得到了一个好的结果。 这就是本案最麻烦的地方。 后世的蓝星之上,针对这种情况也有两种相左的意见。 其一为行为无价值论,其二为结果无价值论。 行为无价值论认为,在张三射杀文破军的过程中,张三因为不知文破军正在实施强暴行为,是缺乏“防卫意识“这一主观要素的,所以其行为反价值,但是结果是好的,所以结果缺乏反价值,最终构成杀人未遂。 而结果无价值则认为正当防卫的判断不包括“防卫意识“这一主观要素,只要结果是好的,就符合正当防卫,最终认定无罪。 若是适用行为无价值论,张三会以故意杀人未遂定罪。 根据大周律例,“诸谋杀人者,徒三年;已伤者,绞;已杀者,斩。” 张三将被判三年徒刑。 若是采用结果无价值论,则张三无罪。 杨清源的笔在纸笺之上不断书写,却始终难以下定论。 杨清源愿意相信张三的供词,从自身所学来看,但他偏向行为无价值论,杨清源觉得有时候做事的动机比事情造成的结果要重要。 但从个人的主观愿意角度,杨清源想要判张三无罪。 为民除害,这是值得传颂和褒奖的。 文破军作恶多端,却因为其特殊身份和特权,一直未受到惩戒。 蓝星有个叫福尔摩斯的侦探曾经说过。 “当法律无法给当事人带来正义时,私人报复从这一刻开始就是正当甚至高尚的。” 而张三的行为在儒家的观点中,更是具有合理性。 《礼记》有载: 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 子夏向孔子请教说:“对于有杀父之仇的人应该如何对待?”孔子说:“睡在草席之上,头枕着盾牌,没有任何职务,当以时刻想着报仇,绝不和仇人共处一世。不管在什么地方,武器都不离身。如果是在市上或公门相遇,拔出武器就和他拼命。” 张三杀文破军的犯罪动机是为父报仇,在儒家的礼义之上,这种行为不但不需要谴责,甚至得到儒家诸位先生的肯定。 国朝虽然不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作为当时最大显学的儒家,在国朝占据的地位极重,制定刑律之时也会参考儒家思想。 若是照此来看,张三的刑罚还会再减一等。 杨清源放下了笔,剩下的事情,要等堂审之后才能定论。 -------------- 次日清晨,狄知远来到了杨清源的书房之中。 “大人!那三个仆役招了!” “哦?!这么快?!”杨清源露出意外之色。 “那个文五、文六,就是两个软骨头,稍微一吓就全部招供了!麻烦的是那个来福,他是文府从小培养的,是文府死忠,意志坚定,费了不少功夫才撬开他的嘴。” 狄知远将手中的供状交给了杨清源。 杨清源接过之后,将其置于桌上,“知远,你直接讲吧!我们也正好探讨一二。” 两人落座,狄知远先开口道,“大人,这三人都是文破军的亲随,但是这有文五和来福在四月廿九那天跟随文破军上了翠华山!” “不对!?我记得京兆府的案卷之上记载,当日文破军是带着了随从三人!” 狄知远点头道,“确实如此,但是另一人不是文六,而是文四!” “文四呢?!” “突发疾病死了!” 狄知远的回答让杨清源疑惑,“死了?!这么突然!?” 这文四的死,太不正常了!但又不像是杀人灭口,因为当日的文五、来福还活着,知道事情的不止文四一个,光杀他,也起不了灭口的作用。 “先说?!他们的供词吧!”杨清源暂时放下这部分疑虑。 “文五和来福俱已招供,四月廿九那一日,文破军确实尾随李青凝主仆上山,但此后两人的供词相左,文五说文破军用迷药将李青凝迷晕,但是来福却说仅仅是尾随。” 狄知远,继续说道。 “以我的经验判断,这应该是来福想要维护自家主子。” 杨清源点了点头,根据文五和李青凝主仆的证词对照,基本可以认定文破军意欲绑人**的事实。 “其他的有问出什么吗?!比如文颉!” 杨清源的目标可不是仅仅是审清此案,背后文颉的罪行,他也要挖出来。 “目前,并没有说什么收获,但是,文六倒是说一句话。” 杨清源翻了个白眼,老狄这说半句话吊人胃口的习惯真不好! “他说:文府之内时常有仆役死去!久而久之成了一件平常之事!” “哦?!” 7017k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