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十一章 建州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第六百十一章 建州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一个月的时间,赵天麟和秦颐岩的两路大军便平推了幽州,从东西两向进入了建州境内。 后金的国土无非就是两块。 一是建州,地域辽阔。二就是原唐瀚海都护府和安北都护府所辖的部份地区。 光以地域而言,如今的大周领土也是远远不及盛唐,前唐之巨,后人难以想象。 《新唐书》有载: “骨利干处北方瀚海之北。二俟斤同居。胜兵四千五百。口万余人。草多百合。地出名马。其国北接冰海。昼长夕短。日没后。天色正曛。煮一羊胛,纔(cái)熟,而东方已曙。盖近日出之所也。” Ps:“纔”通“才”。 这个是什么概念呢,其实就是我晚上煮肉,羊肉还没煮熟,天就明了,而北接冰海,联系上下文之后,就知道说的是什么地方了。 其实懂地理的人,看最后一句话就应该很清楚了,这描述的是北极圈极昼的情况。 《通典》也有类似的记载,“贞观中,骨利干国献马,使云,其国在京师西北二万余里,夜短昼长,从天色暝时煮羊胛,纔熟而东方已曙,盖近于日入处。” 贞观二十一年正月,骨利干内附以后,唐朝在那里设置了一个羁縻州,叫玄阙州,这是唐朝最北的一个州,在玄阙州里可以看到极昼现象。 而这个地方是唐朝的北疆。 《旧唐书·天文志》对此,亦有佐证:“北方其没地才十五度余,昏伏於亥之正西,晨见於丑之正东,以裏(lǐ)数推之,已在回纥之北,又南距洛阳九千八百一十裏,则五月极长之日,其夕常明,然则骨利干犹在其南矣。” Ps:“裏”通“里” 太阳高度15度,黄昏在正西,早上在正东,推算距洛阳9810里。到了五月,没有夜晚。 没有夜晚,意味着什么已经很明确了,只有南北极圈内才会有极昼极夜的现象。 那玄阙州即便不在北极圈内,也距离不远了。 然而就算是有史书的明确记载,在画古地图的时候,也没人敢这么画。 但若待盛世降临,凭借这些记载,我兔可以自信地说一句,“北冰洋自古以来就是我……” 这些可都是有法统依据的。 即便如此,蓝星之上依旧有人恬不知耻地鼓吹满清土地论。 在雍正朝的满清确实强盛,雍正确实也算得上是雄才大略的君王。 但是将册封羁縻换了个样貌就自称是实际控制人,就未免有些过了。 某些地方,终满清一朝都没有收缴一文税款,这就是所谓的“领土”。 还有人言之凿凿,口称其奠定了盛世中华的领土基础,二者之间还隔着一个三十七年的民国的。 且到了满清末年,除非了条约割让的200多万平方公里外。 东北地区,在倭俄战争后划分了北、南满,日本的势力范围是南满,沙俄的势力范围是北满和内乾元,以上地区是无法完全自主独立实际控制的。 西域、外乾元地区,俄军队对它的熟悉程度跟自己娘家差不多,隔三岔五就来蹭吃蹭喝。 吐蕃地区,大不列颠人逼着地方当局签订《拉sa条约》,成为大不列颠的势力范围。 两广和云南,是法兰西人的势力范围。 台澎已被东瀛割据,闽州也被划为东瀛的势力范围。 长江流域,到处是大不列颠人的租界,算是大不列颠人的势力范围。 难道领土就是如此奠定的?! 战争失去的领土可以靠战争收回,但是条约失去的领土,依靠战争都难以收回。 好在民国虽然羸弱但也算争气,一战二战都是战胜国,才有了为今日盛世打下法理基础。 若是未能战胜,真以为列强会甘心将这些地方送还?! …… …… 秦颐岩所部的先锋,就是杨过的踏白营。 在幽州,戚元敬在遇到杨过之后,便被秦颐岩编入了军中,与杨过一道为大军先驱,为杨过副将。 倒不是说戚元敬的能力不如杨过,而是杨清源的职位远高于戚元敬。 即便是秦颐岩欣赏戚元敬的能力,杨过对其也钦佩,也只能让其居于副将之位。 但是在进入建州之后,戚元敬就发现了情况不对。 偌大的建州,竟然少有人烟。 杨过率轻骑快进百里,竟然只遇到了几个小部落,不,甚至连部落都算不上,顶多算是多人聚居地。 “这是怎么回事?!” 杨过虽然对于战场的眼光极为敏锐,但是战略眼光还是远远不够成熟。 戚元敬也是剑眉微皱。 “小杨将军,要不找几个人问问吧!” “也只能如此了!” 随即踏白营再次找到了一个聚居地,击破了他们的抵抗,抓了几个靺鞨的壮丁。 后金和大周不同,一旦战时,这些青壮年便是后金的兵源。 这也是后金敢号称控弦百万的原因。 戚元敬抽出了腰间的修长佩刀,架在了一个靺鞨人的脖颈之间。 “我问,你答,你们便有生路。” 被威胁的靺鞨人不屑地看了戚元敬一眼。 “呸!周贼,迟早有一天,你会死在我手上……” 不等此人将话说完,刀光掠过。 他这辈子,是没有机会了! 慈不掌兵,在敌人的地区,戚元敬可没有那么多顾虑。 随即沾着血的长刀架在了第二人的喉间,“说!为什么建州境内都没有人了!?是不是有伏兵!?” “我……”此人看了周围的人一眼,已然开始犹豫了。 “铮!” 刀锋一过,又是一具尸体倒地。 “我想你不会希望成为第三个吧!说,人都到哪里去了!?” 杨过和戚元敬已然感受到了危机,在敌人的领土之上,可能有一支兵马藏于暗处,这实在是太危险了。 染血的刀锋架在了第三人的喉间,这个扎着鼠尾辫的靺鞨人能感受到刀锋的冰冷。 死亡从没有离他那么近过! 这是戚元敬在对付小股倭寇之时,常用的办法,以此来制造精神压力。 亲眼看着生命在自己眼前逝去,下一个可能轮到自己,这种恐惧感,即便是狂热的武士道,也无法克制。 “我说,我说!” 见到戚元敬如此凶残,靺鞨青年不敢再有迟疑。 “我们附近的族人,都被人抓走了!” “胡说!”杨过一声厉喝,“即便青壮被抓了壮丁,妇孺老弱总该在部落中吧!我们一路而来,从未见过大型的部落!难不成所有人连人带部落被人打包了!?” “大人您说得一点没错!” “……” 听到靺鞨青壮年的这句话,戚元敬和杨过面面相觑。 这个情况和他们想象的,好像有些不一样。 “你且仔细说说。” 戚元敬收回了架在靺鞨青壮脖颈之间的长刀。 “大约是二十日之前,来了一队人,抓走了部落之中的所用人,强行逼着部落中的族人迁走。原本这方圆二百里内,应该有大小数十个部落的,但是现在一个都不剩了!” “是后金的人马吗?!”靺鞨青年摇了摇头。 “那是我们这般的军服旗帜吗?”靺鞨青年还是摇了摇头。 杨、戚二人立时感到此事诡异。 在这个年代,人口就是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靺鞨部落的人,稍加训练就能够成为一支战力不俗的骑兵。 掠夺人口,牛羊马匹,其实就是在增加自身的实力。 “你还记得他们的穿着打扮吗?!”戚元敬追问道。 “他们穿得有点像大乾的军服,但是手中的兵刃又和大乾的不一样。” “不一样?!” “大乾的骑卒,以弯刀强弓为主,但是来劫掠人口牛羊的人马,装备的却不是大乾的弯刀,还配有骑枪和弓弩。” “这……”两人俱是感到这战场之中还有第三方势力。 而且这股势力所图不小,浑水摸鱼。 为了确定这一事实,杨过和戚元敬又分开审讯了剩余的靺鞨族人,俱是得到了相近的回答。 眼下可以确认,在建州确实有这么一伙人,在到处掠夺人口牛羊。 “这件事,我们得立刻禀告秦将军!”杨过身为主将,当机立断,“戚兄,你带小队人马赶回大营报信,我带着踏白营继续在附近巡查,看看能不能找到,蛛丝马迹!” “好!” …… —— 笔祖镇。 这是杨清源一行人进入戈壁来,遇到的规模较大的绿洲了。 依旧是入住客栈,但是杨清源却没有如往常一样询问镇胡城的消息里。 而是将大理寺的重要人物,以及明珠夫人、赵敏都聚集到自己房间之中。 原本还想乘机挑事的赵敏,看到了杨清源眼中目露凶光,知道他是在警告自己,想到之前被杨清源封住穴道,整整一天不能说话的感觉。 赵敏乖乖地收回了自己的小心思。 “杨兄,你也感受到了吧!” 众人坐定之后,柳望舒先行开口道。 杨清源微微点头,“这些居民似乎不是太欢迎我们啊!” 这笔祖镇和之前路过的镇甸都不一样。 之前镇甸的居民虽然在开始之时,也对他们这支外来商队感到陌生,但却是习以为常的一种状态。 而这笔祖镇却完全不同,从他们进入开始,这镇中的居民就严密地戒备着他们。 这于理不合,虽然他们是外来人,但是这马勒戈壁上的绿洲镇甸,自古以来就是来往商队的歇脚所在,不可能因为一支陌生商队的进入就有如此疏离感。 一直保持沉默的叶剑寒,开口道,“罗网?” 两个字,语气是疑问,一如既往的言简意赅。 如果这个镇甸是罗网的据点之一,那就说得通了,无论是叶剑寒,杨清源还是柳望舒,绝对在罗网中都属于名人。 估计还有极高的赏金那种! 作为最了解罗网的姬明珠却摇了摇头,“不像!” 杨清源也是表示认同,“确实不像,我刚刚观察周围居民的动作习俗,那应该是长期在此居住保持的生活习惯,如果是罗网的人,应该不会演得那么逼真!毕竟罗网中人不可能个个都像大理寺巡捕统领刘家辉一样,拥有影帝的潜质。” 容貌可以乔装,服饰可以更换,但是口音,生活习惯却不是常人在短时间内能改变的。 “那杨兄的意思是!?” 柳望舒没懂,但是一般的心机过人的绍敏郡主已然知道了杨清源的意思。 “小师娘,你可知道笔祖是何人?!”赵敏明媚一笑问道。 但是柳望舒完全没有听见赵敏后面说了什么,只有开始的称呼在柳望舒的耳边不断回荡! “小师娘!” “小师娘!” “师娘!” …… 虽然面上依旧冷若冰霜,但内心的柳望舒已经化为一个小人捂着脸满地打滚,完全不在意赵敏后面说什么! …… —— 建州,秦颐岩的中军。 “元敬老弟,你怎么回来!?” 戚元敬身为先锋军的副将,突然带着人快马赶回肯定是出事了! “秦将军,朱先生!”戚元敬朝着秦颐岩和朱剑秋拱手行礼。 “先锋军遇到了异常情况,末将和小杨将军觉得此事非同一般,所以才由末将带人赶回,前来向大军禀明此事。” 秦颐岩看着戚元敬风尘仆仆,双唇已经干裂,便知道戚元敬在赶来的过程之中都没有停歇。 “戚将军不急,先喝口水,慢慢说!”说着为戚元敬递上了一个水袋。 戚元敬也不矫情,他此时确实口渴难耐,接过水袋,一连半袋水下肚,才发出了一声畅快的声音。 “痛快!” 放下水袋,摸了摸嘴巴,戚元敬才开口道。 “末将和杨将军在巡视侦查之时,发现这建州大地上,似乎还有第三股不为人知的力量。而且这股力量实力不弱,末将和小杨将军担心会影响大军的灭金之计,这才赶回来。” 随后,戚元敬便将刚才和杨过一同查问出的事情尽数说出。 营帐瞬间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之中。 “戚将军,你和小杨将军怎么看这件事情!?” 戚元敬也不矫情,“那末将便抛砖引玉了!” 虽是将才,可戚元敬待人接物,却没有那种锋芒之气,反而有政客的圆滑。 “我和小杨将军商讨之后认为,这股神秘力量不过是两种可能!” “其一,就是高句丽的士卒,趁着后金虚弱,劫掠人口。” “那其二呢?”朱剑秋的眼中已是了然之色。 “其二,便是燕城赵王,浑水摸鱼!补充自身实力!” ……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