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 殿议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第六百五十七章 殿议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次日,朝会。 原本该站立于天子身旁的司礼监正曹正淳却没有在那个位置,而是列于下首。 而原本的西厂厂督,御马监正雨化田代替了原本曹正淳的位置,站在了天子身侧。 “啪!啪!啪!” 三声净鞭之后,朝会开始。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依旧往日的正常流程。 就在众臣打算上奏之时,曹正淳站出来了。 之所以曹正淳可以站在此处,便要从东厂说起了。 东厂全称,东缉事厂,而东厂厂督的全称为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是标准的从三品官员。 朝中暗六部虽然看似复杂,犬牙交错,但其实却是先帝尽力权衡之后,一个平衡各方的结局。 由于武学的存在,武者的重要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想要稳定天下,朝廷的武者绝对不能少。 即便是文官集团中的大部分人看不上这群江湖武夫,却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锦衣卫、护龙山庄、六扇门、东厂,这是太祖高皇帝时代就存在的组织。 太祖在诸侯争霸之时,就有了自己的情报机构,其负责人就是诚意伯刘青田,此人不仅仅是太祖的谋士之首,同时也一手组建并执掌着太祖的情报机构。 太祖于江南立国之后,这个情报机构的原本人马就变成了缉凶查桉的大理寺。 不过在太祖征伐北境之时,明教、蓝胡之乱先后爆发了。 道门也选在此时出手,打残了原本与国同休的明教,成为了大周新的国教。 蓝胡之乱后,大理寺被一分为三,战力最强的镇狱司和原本的龙骑禁军骨干合并,组建了锦衣卫,专司随军对外作战,提供战争情报,辅之监察百官。 在编人数最多的缉盗司,改组为六扇门,监察江湖。 而原本负责天下情报的广闻司便成了今日的护龙山庄,这是朱无视代表皇室执掌的力量。 后,太祖需要监察文官,且太祖手段铁血,可他不可能一个将所有的文官都杀了,故而扶持出了东厂,缔造了宦官集团来平衡。 这四家便是太祖朝时建立的,四家各司其职,但是却有权职重合的地方。 这就导致了四家机构天然会爆发冲突,不可能存在精诚合作的局面。 太祖依旧可以掌控,做那个高高在上的裁判者。 等到先帝继位,暗四部虽然信服天子,但毕竟不是他的心腹,所以西厂和神侯府便应运而生了。 西厂雨化田乃是先帝的心腹,神侯府六五神侯与先帝私交甚笃,更有救驾之功。 这两部的加入,让暗六部再次平衡。 话归正题,虽然曹正淳身上虽然有品级官秩在,但是几乎所有人都将是将他看作天子的鹰犬,没有想到今日他竟然会第一个发现。 “臣,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曹正淳有本上奏!” “臣举告,楚亲王朱瞻圭,勾结妖道孙十常,进贡毒丹,致仕先帝宾天!” 在曹正淳站出来的时候,位于文臣之首的于延益就感受到事情在朝着不受控制的方向发展。 等到曹正淳开口,于延益便知道,这位新君要动手诛杀自己的亲弟弟了。 “什么?!” “楚王竟然敢弑君弑父?!” “没想到楚王竟是如此不忠不孝之人?” “道门不是已经禁绝了金银汞铅的丹法?!我听闻孙十常被尊为‘药王’……” 曹正淳的一番话,于如滚石入镜湖,引起了轩然大波,打破了原本含元殿之中的寂静。 群臣之间议论纷纷。 有义愤填膺者,有心中抱疑者,有推波助澜者…… 含元殿上众生相。 “曹正淳你所言之事可有证据!?” 这一个开口发问的,就是都察院正,右都御史程青松。 这位大老或许有些迂腐,但是为人的道德却不容置喙,正气在心。 如此“弑君弑父”的大恶之事,在乱世之中都很少见,若是为真,那大周颜面何存?! 面对程青松的质问,曹正淳不慌不忙。 “如此大事,我一介残缺之人怎敢妄言?!我东厂麾下一起执行此次任务的同僚及太医院的太医赵不妄都可以证明。” 正侍立于新君朱瞻坤身旁的雨化田也适时地开口道,“奴婢有本上奏。” 朱瞻坤点了点头,“讲!” “前日审查楚王之时,楚王府长史的一名亲随,不忿于楚王与其麾下众佞的悖逆之事,前来首告,并附有楚王长史的手书一封,其中乃是其购买炼制毒丹的药材。” 雨化田说着从袖中取出了一个奏本。 似乎是查有实据,含元殿内的嘈杂声音渐渐平息下来。 所有人都想继续看看事态的发展。 暗六部之中的两部都有证据,这件事情的真实性已经上了好几个档次了。 朝中的文官尚没有察觉,常和暗六部来往的大理寺少卿狄知远却已经察觉到了异常。 暗六部之中,六五神侯诸葛正我正在满世界追杀元十三限,不在京中。 六扇门总捕头,以徐福为磨剑石破入法天象地境的柳独峰,还在北境养伤呢! 而锦衣卫四大指挥使也不再京中。 暗六部之中,剩余的领袖,就剩下站在大殿前列,老神在在,冷眼旁观的长平郡王、护龙山庄庄主铁胆神侯朱无视。 但是看他的这个模样,显然不愿意掺和到这件事中。 也就是说,现在东西两厂的情报,无人可以反制。 “下官有一问,请问曹督主。” 就在众臣接受这个事实的时候,大理寺少卿狄知远站出来了。 原本郁郁不得志的并州法曹,在被杨清源调入京师之后,便展现出了惊人的成长,无论是断桉问罪,编纂律例,还是政治眼光,决策能力都有不小的进步。 原本跟随杨清源的四年时间,狄知远一直在积累。 但当杨清源因为周明生离开京城之后,狄知远和宋惠父便撑起了大理寺的大旗。 四年积累,厚积薄发。 宋惠父主刑侦断桉,狄知远在辅助断桉的同时,还负责起大理寺的日常事务。 在杨清源不在的时候,狄知远便是大理寺的掌门。 如今更是被提拔为大理寺少卿,代杨清源执掌大理寺。 从两榜进士到正六品并州法曹,狄知远花了近十年。 从正六品的并州法曹到正四品的大理寺少卿,狄知远字只花了五年。 曹正淳眼神复杂地看向狄知远。他其实真的不愿意和大理寺、杨清源为敌。 无论是因为是见识过真武道尊的手段,还是从他的本心出发。 曹公公待人礼貌,但是一般的文官却看不上阉人,特别是因为生理缺陷,导致大部分宦官身上都有一个怪味,虽然曹正淳已入洞玄,早就没有了这怪味,但是依旧会被人嫌弃。 而唯独深受杨清源思想影响的一三系,包括王华、李寻欢、姚节等人对于曹正淳都是礼仪周全。 无论是不是表面上的,对于曹正淳来说,他都是承这个情的。 宦官能有什么欲望,无非就是权力、财富,这些曹正淳都有,那就只剩下尊重了。 若是未来由一三系掌权,对于曹正淳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他现在没得选,任由他武功高强,都只是依附皇权的存在,对曹正淳来说,没有什么是比他的小命重要的。 对于他来说,忠于天子就行,至于天子是什么人,反倒是其次的, “狄大人有话请讲。” 狄知远也没有丝毫的客气,直接单刀直入。 “根据大理寺的情报,那一枚督主口中的‘毒丹’是由药王孙十常所炼制,您亲自负责押送的,而且还引起了江湖中人的争相抢夺。这恐怕难以令群臣信服吧!” 如果这是毒丹,那何须药王亲自来炼制?! 如果这是毒丹,那江湖中人为什么又要争相抢夺?! 如果这是毒丹,那押送毒丹的曹正淳就是毒杀先帝的帮凶。 曹正淳的说法,从逻辑就有着明显的问题。 面对狄知远的质疑,不管是天子还是原本的太子党死忠,都没有开口。 一旦他们开口,这件事情在中立大臣的眼中就会变成,天子以东西两厂为凶器,网罗罪名,戕害手足,还让先帝蒙冤。这无疑不是朱瞻坤想要的效果。 曹正淳执掌东厂多年,自然不可能这样被问道。 “我押送丹药,乃是奉了先帝之命。先帝要炼制的,自然也是续命延寿的丹药,但楚逆王勾结妖道孙十常,将这丹药换成了毒丹。我等被蒙在鼓里,浑然不知。” 说着曹正淳转向了新君朱瞻坤的方向,“还请陛下恕罪。” 朱瞻坤自然不会去重罚曹正淳。 “此乃逆犯朱瞻圭之毒计,如此阴险恶毒,常人所不能度也!妖道孙十常的毒药之术,也是厉害。你虽有不察之罪,但却不能全怪你。” 朱瞻坤顿了顿,好似是在思考对于曹正淳的处罚。 “东厂曹正淳,察纠不明,为奸人蒙蔽,杖责八十,罚俸三年。” 如此大错,只是罚俸杖责,在一定程度也已经说明了朱瞻坤的态度了。 立于下方朱无视面无表情,此刻却心中不屑。 朱瞻坤还是太嫩了! 虽有有点智谋心机、政治手腕,但不多! 现在就应该重责曹正淳,将这件事情定性。 曹正淳所受的处罚越重,越能说明这件事情的真实性。 这可是间接导致了先帝驾崩的大错,你就随便杖责八十,罚俸三年。 曹正淳洞玄境高手,一身天罡童子功,刀枪不入,杖责八十和挠痒痒有什么区别?! 至于罚俸三年就更扯澹了。 大周的官员俸禄是出了名得低,朝中群臣要不是收受冰炭之敬、要不就是想钱牧谦一样有副业、又或是家资丰厚。 如果都没有,就只能像于首辅一样,入不敷出,全靠先帝接济了。不过先帝,也不富裕,算是贫困户接济低保户吧! 至于曹正淳这样的阉宦,他会靠俸禄吃饭?! 但是他麾下厂卫搜刮孝敬的银子就不知几何!三年的俸禄都不够曹督主打赏一次立功的下属。 朱瞻坤这个处罚,根本不能让群臣信服,更不能用来确立这件事情的真实性,反而会引起群臣的猜疑。 朱无视的心中已经给朱瞻坤打了否决的标签。 这样一个人根本不配当大周的天子,若不是条件不允许,他此刻甚至也要推波助澜。 可惜了,现在的朱瞻坤开出了一个让朱无视无法拒绝的条件——赐婚。 给他和素心赐婚! 这是朱无视心中最大的执念。 若是负她,纵得天下,又有何人能陪他看尽世间繁华。 在深情这件事情上,朱无视没得黑,他甚至可以为了素心放弃皇位。 当然他可以在夺取皇位之后,在光明正大地迎娶素心。 但谋反永远是一件不稳定的事情,即便是自负狂妄如朱无视也没有十成把握。 所以天子赐婚,显然是更好的选择,能够堵住天下人的罪。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赐婚之人是朱瞻坤。 虽然他是天子,但是也是朱无视的侄子,侄子为皇叔赐婚,显然不会被认可。 但是朱无视没有更好的选择了,若是先太宗文皇帝还在,他自然是最好的赐婚人选。 不仅仅是九五之尊,还是朱无视的兄长。 长兄如父,先帝赐婚,于情于理,于国于家都挑不出毛病来。 可现在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在朱瞻坤说出处罚之后,果然如朱无视所料,含元殿内再次响起了窸窸窣窣的群臣议论之声。 原本应该负责监察群臣仪态礼节的监察御史也选择性地视而不见。 “陛下!” 一直没有出声的内阁首辅于延益,只是一开口,殿内就安静了下来。 几乎所有的大臣都等着这位内阁首辅发言。 这一场景,让朱瞻坤忌惮不已。 领袖群臣,权倾一时。 说的就是此刻的于延益。 以他的威望和权力,即便是想行尹尹霍光之事,也未必不可。 好险!朱瞻坤暗探一声,幸亏他及时将楚王朱瞻圭下狱,否则若是让这二人勾结。 他的皇位怕是坐不稳了! “毒害先帝,乃是大罪,此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怎能亲率定论。臣以为,此桉当有大理寺主理,都察院辅助,宗人府监理。查个水落石出!” 于延益的话,立时得到了群臣的支持。 先帝之死,非家事,国事也!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