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章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第八百二十章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几十种原料煨于一坛,既有共同的荤味,又保持各自的特色。吃起来软嫩柔润,浓郁荤香,又荤而不腻;各料互为渗透,味中有味。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佛跳墙。 当静修和尚的桌子上的那个坛子打开之时, 一股浓郁的荤香之气,就从佛跳墙的坛子里传出,引得人食指大动。 佛跳墙在煨制过程中几乎没有香味冒出,反而在煨成开坛之时,只需略略掀开荷叶,便有酒香扑鼻,直入心脾。盛出来汤浓色褐,却厚而不腻。食时酒香与各种香气混合,香飘四座,烂而不腐,口味无穷。 将鲍鱼、海参、鱼唇、牦牛皮胶、杏鲍孤、蹄筋、花孤、墨鱼、瑶柱、鹌鹑蛋等汇聚到一起,加入高汤和老酒,文火煨制而成,开坛的一刻,确实不负其天下盛名。 那个静修大师闻着这荤香之味,俨然是垂涎欲滴。 “哈哈,小二,我常常来你店里吃饭,但是这佛跳墙,从没有吃厌烦的时候。当真是天下珍馐啊!恐怕当今天子的御膳房中,也做不出怎么好吃的菜了吧!” 一旁正在吃菜的杨清源一滞,这话就有些过分了。 虽然十三受他教导不爱奢靡之道,但是正常皇家的气度还是有的,况且就算十三想,礼部、内廷司、御膳监也会进言。 咱也不说那些天子才能吃的六龙羹什么的,就像是鸳鸯五珍烩、火芽银丝、菩提玉斋这种菜,就不是民间厨师会做的。 因为上述的菜品已经不仅仅是追求味道了,更是御厨自我价值的实现。向天子证明自己的重要性。 单纯只是为了炫技而已。 不过杨清源虽然年岁不大,但是早早就不爱装杯打脸这一套了,再说了,这和尚也就是口嗨一下,没必要去反驳他。 就在杨清源打算继续大快朵颐的时候,一个年轻的声音却打断了他的话。 “你这大和尚,不守清规戒律,满嘴诳语狂言,哪有一点点出家人的样子。” 杨清源循声望去,声音是从楼上的雅间传来的。 虽然身上的毒还没有消干净,但是杨清源的气机敏锐已经恢复了几分,楼上的雅间之中,一男一女一老仆,这老仆还是个高手。 这静修大和尚的举动和他的法号很配,被这个年轻公子一顶,这个大和尚一张胖脸涨得通红,宛如猪肝一般。 “哪来的野小子,敢在你家佛爷面前指手画脚,简直是活得不耐烦了。” 取名,向来是缺什么补什么,这个大和尚冲动易怒,叫静修一点毛病没有。 眼见楼上之人没有理睬自己,静修和尚心中更加怒不可遏。 “你不上来,那就让佛爷亲自抓你下来。” 说完,静修和尚朝着雅间的方向轰出一掌。 出掌的力道刚勐浑厚,应该是少林大力金刚掌的变种,主打一个勐字。 店老板和店小二来不及出言劝阻,静修和尚便已经一掌轰出。 刚勐的掌力将这酒楼的二楼地板打出了一个大洞,静修和尚一声暴喝,“给你家佛爷滚下来!” 就在他要继续动手之时,楼体旁传来了脚步声。 一个年轻公子搂着一个千娇百媚的女子从楼上走了下来。 “暴躁、易怒、一言不合就动手伤人,你这大和尚真的是丢了佛祖的脸。” 这年轻公子的容貌堪称精致,甚至可以用秀气来形容,其目光之中有一种澹澹的寂寥之意,眉宇间更有一股深深的傲气。 更让人惊讶的是这年轻公子的头发,年未老,头先白。 杨清源还从此人身上感受到了澹澹的枯萎之意,这个年轻公子怕是还有疾病在身,有损寿元,故此他才有此感受。 “幼,是个小老头!?不过长得还挺漂亮,就是你嘲讽佛爷?!” 这年轻公子身边的女子,绝对当得起千娇百媚,纤腰、丰乳、肥臀,长发如瀑至背心,身上还带着隐隐的风尘之气。 就这样貌身姿,就算放在扬州州城的欢场之中,那也是养活一座青楼的头牌。 静修和尚擦了擦自己的嘴角,然后起身走向了年轻公子。 “佛爷原本是吃斋念佛的,但是你这臭小子不知道天高地厚,还嘴臭得很。咱们爷俩得好好讲讲道理。” 杨清源差点就因为这和尚的话笑出了声,还好他受过专业的训练。 这大胖和尚是真的不要脸,这话他也好意思说出口,谁嘴臭心中没点自知之明吗?! 静修缓步走到了年轻公子身前,大约两丈之前的距离停了下来。 “哦?!不知道大和尚想要讲什么道理?!” 静修嘿嘿一笑,“有道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坐,你家佛爷难道有什么吃不得的吗?!” 年轻公子鄙夷地看了静修和尚一眼,随后开口道,“不通佛理,不读佛经,实在是佛门之耻。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坐。语出《济公李修缘》道济禅师所言。 道济禅师少年之时行走天下,于破庙之中遇见太行巨匪魏无邪,此人为当时太行一百零八寨之主,洞玄刀客,威震天下。最是厌烦僧人。 魏无邪见道济禅师严持戒律、不食酒肉,就对他说:“你只要喝酒吃肉,我就不杀人。 于是道济禅师气定神闲地端起酒杯说:‘我以酒代茶。’说完一饮而尽,接着拿起肉说:‘我以肉作菜,请!’吃后面不改色,坦然自若。这等举动,便是魏无邪见了也为之一惊,鉴于有言在先,只好放了所有的人。” 年轻公子的这个佛理故事讲得绘声绘色,众人听得年轻公子的话都听得专注入神。 “道济禅师的原话乃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被你这等佛门败类一改,反倒成了不守清规的狡辩。” 对于这个静修和尚,年轻公子十分的不屑。 也不知道是不是被年轻公子的故事触动,静修和尚收敛了几分戾气,单手竖掌,“阿弥陀佛,多谢公子解惑,和尚感激不尽,无以为报,只好……” 就在众人等待下文之时,静修和尚突然暴起,掌力全力爆发,轰向了年轻公子的胸口。 “你如此擅长佛学,就去西天和佛祖讨教吧!” 虽然静修和尚嘴臭且不受清规,但是功夫着实有两把刷子。 手上的掌力依旧是金刚伏魔一系的外家神功,而足下所踏乃是少林的八步赶蝉。 别看这大胖和尚身材臃肿,可速度丝毫不瞒,这两丈的距离,静修大和尚突然暴起之下,根本来不及反应。 酒楼之中不失没有武者,想要出手,都晚了一步,况且他们也不是这大和尚的对手。 眼见这嘴臭的少白头就要毙命于自己的大金刚掌下,静修和尚只觉得自己眼前一花,随后一掌结结实实地击实。 但静修和尚击中的不是年轻公子,而是跟在年轻公子身后的老叟。 在场之人只有杨清源看清了此人的动作,这等身法速度也算是不错了。 “嗯?!”静修大和尚看着眼前这个瘦骨嶙峋的老叟,目光凝重。 就身材来看,这老头,只消一掌,就能打得他浑身粉碎性骨折。 而现实是,静修和尚足以开碑裂石的大金刚掌力打在这老头的胸口却没有一点反应,刚勐的掌力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 “你是何人?!也要和你佛爷作对!?” 虽然依旧张狂,但是静修和尚的眼中已经隐隐有忌惮之意,能够硬接他一掌,这老叟的功力之深,怕是在元化境中也是首屈一指。 静修和尚没有往洞玄境去想,因为洞玄境的武者无不是天下有名的高手。 别看杨清源的身边洞玄境不少,甚至法天象地都能超出一掌之数,但他本身就站在江湖的顶层。 对于一般的江湖人士来说,像是岳不群、灭绝这些人,便已经是江湖上的难得一见的高手了。 “老朽的性命不值得一提,不过是我家公子的扈从而已……” 没等老叟把话说完,这静修大和尚再次一掌轰出,这次他没有一点留手,运转全身十成功力,打向了老叟的心口。 这等力道,别说是血肉之躯,就算是青石墨岩也会被打个四分五裂。 杨清源此刻若有所思,这静修和尚虽然人品不行,但是战斗天赋还过得去,战斗经验也极为丰富。恐怕不是一个和尚那么简单。 不提杨清源的思考,静修和尚的掌力正面轰在了老叟的身上。 但没有静修想象中的势如破竹,反而感到一股比他的掌力还强上一倍的力道反震回来。 静修和尚完全没有防备,出掌的右臂当场被震得断裂,忍不住发出一声惨叫。 瞬间的巨大疼痛让静修和尚额头冷汗直流。 “你到底是什么人?!” 静修和尚反应过来了,这老叟恐怕不是什么内力深厚的元化境,而是传说中的洞玄境高手。 年轻公子走到了大和尚的身边,缓缓开口道,“在下岭南卫子玉,见过大师?!” 静修大和尚没有反应过来,但是杨清源已经知道此人的来历——岭南卫家的人。 岭南卫家,源自河东卫氏,河东卫氏,初兴于前汉名将烈侯卫仲卿,至后汉之时,就已经是河东之望。 特别是前晋卫瓘,出身官宦世家,年轻时仕官于曹魏,历任尚书郎、散骑常侍、侍中、廷尉等职。后以镇西军司、监军身份参与灭蜀。蜀汉亡后,与钟会一道逮捕邓艾;后平钟会谋反之乱。 回师后转任督徐州诸军事、镇东将军,封菑阳侯。西晋建立,曾历任青州、幽州刺史、征东大将军等职,成功化解北方边境威胁,因功进爵菑阳公。后入朝为尚书令、侍中,又升任司空,领太子少傅。后逊位,拜太保。 八王之乱后,望族豪门衣冠南渡,卫家南下,依旧显赫。 至前唐,又出了一个人杰,城阳郡王卫伯玉。 卫伯玉颇有膂力,熟习武艺。天宝年间,进入安西都护府,屡立边功,迁员外诸卫将军。前唐肃宗即位后,授神策军兵马使。 后大破史思明部将李归仁,授右羽林卫将军,迁神策军使。 此后又击败叛军,因功拜江陵尹、御史大夫,充荆南节度使,治理有方,加任检校工部尚书,册封阳城郡王。 卫家再次成为天下望族,一直到前唐僖宗,黄巢之乱。 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卫家的一脉为了保全,再次南下,直至岭南,在此扎根,乃是天下数得上的世家。 不过杨清源虽然知道卫家的来历,但却疑惑于这老头的武功。 卫家固然是千年世家,但一向是钟鸣鼎食、诗书传家,哪来的洞玄境高手? 静修大和尚显然不知道这个岭南卫家的来历,但他知道洞玄境是他惹不起的存在。 “卫公子,这怕是个误会!还请您大人不记小人过,别我一般见识!” 这个大和尚的态度转变之快,让周围之人忍不住咂舌。 卫子玉似乎也没有下杀手的意思,只是想给他个教训,“不要再打扰本公子喝酒,下不为例。”说完转身就要往楼上走去。 静修和尚正为了自己逃过一劫而庆幸之时,又一个年轻的声音响起。 “王大光,你以为剃了个光头,我就忍不住你了吗?!就你这德行还敢冒充出家之人,真是给佛门丢脸!” 年轻声音刚说完,又一个粗犷之声传来,“阿弥陀佛,老张,你这话有道理!洒家也算是不守清规了,但这个狗日的,简直是给佛祖的金身抹黑啊!” 静修和尚听着这两个声音,脸色大变。 只见一僧一俗,一壮一瘦,两个人步入酒楼之中。 杨清源见那僧人暗自一笑,幼,来了个熟人。 点苍派流云快剑张博云,少林寺十三绝僧玄澄。 “王大光,你这厮还真能藏,你以为藏到九华山,洒家就找不到你了吗?!” 玄澄看见王大光就来气,这小子太能逃了! 他和张博云两个人追了他整整四个月,却突然在三个月前失去了踪迹,两人一路追查巡访,直到前日才通过六扇门的情报系统找到了这个大盗的踪迹。 两人得知消息之后,便立刻赶到了九华山。然九华山乃是佛门圣地,张博云和玄澄也不敢强闯,只能暂时在此地住下,打算慢慢寻找王大光的下落。 没想到,今日,王大光自己就大摇大摆地下山,还和人动起手来,完全没有通缉犯的觉悟。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