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先打哪个部落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比崇祯大一岁第五十九章:先打哪个部落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其实战斗力来自于敢战的勇气。 冷兵器时代,所谓的强军也是靠人力、装备和纪律,凭借敢打敢拼的精神。 纵然强大又能强到哪儿去? 悬殊到人家能用无人机定点清除敌对方吗? 只要一百个长枪手都敢嘶吼着端着长枪突刺来犯之敌,建奴的白甲兵也得被刺成蜂窝。 再也不肯为奴的汉人肯定有了勇气,为了保卫家园,他们应该可堪一战。 黄毅暂时没有要求训练火绳枪的实弹打放。 十个妇女和二十个少年当下在赵勇、李万全示范、监督下练习端抢平举瞄准,一遍一遍练习装填、打放的步骤。 包括黄大勇和已经伤愈的黄大双等等,有三十几个少年、青壮年男子在练习射箭,他们都是相对体力大一些,有一定基础的。 黄毅手里有不少缴获的牛角弓和羽箭,只可惜能够具备弓手射术的只有虎啸川兄弟俩、察喇合、格尔达、鸦莫帛里、黄大智等等十七人。 射箭这种技能不是什么高端技术,用卖油翁的评价“但手熟尔!” 只要臂力过得去,每天勤学苦练,纵然做不到百步穿杨,也能在防御战中发挥作用。 以后即便拥有了大量火绳枪也不能放弃弓箭,毕竟弯弓搭箭比装填火绳枪快捷多了。 火绳枪还有诸多坏处,比如动静太大,容易暴露目标。 再比如说大风天、下雨天能不能打响谁都吃不准,射箭几乎做得到全天候。 当然,连续不断一两个月阴雨绵绵,弓箭也能废了,但是北方不可能遭遇这种极度潮湿的天气。 况且火药、铅弹都不便宜,每打出一枪价值都不低于二斤麦子,跟能够回收的羽箭相比,成本太大。 黄毅所做的一切一句话就能概括,以后的黄家全民皆兵。 他估计,三个月后,全民皆兵的黄家作为防守方,建奴来一个牛录兵力,都能战而胜之。 当然,这种情况暂时不可能发生。 黄毅暂时没有打制米尼枪,他不想在赫丹巴特尔的部落里开金手指,甚至于用买来的烧酒反复蒸馏提取酒精都没做。 他已经翻看了手机里保存的有关于米尼枪的资料和结构图。 觉得受限于当下钢铁的材质,锻造的枪管壁厚必须加大,这会导致米尼枪的重量远大于鲁密铳。 黄毅现在的力气特别大,即便自己打制出的米尼枪重量达到十明朝市斤,也做得到平端着瞄准射击。 反正以后的火枪手还是普遍装备大明军队大量使用的鸟铳、鲁密铳。 黄毅仅仅是争取精工细作出几杆米尼枪,留给自己用来狙杀敌军将领。 当然,如果能够在忠、孝、双、全、鹏等等少年中发现具备射击天赋的,也可以培养成为狙击手。 再次回到部落过冬营地的第二天,黄毅让张氏、李氏几个忙了几个炒菜请赫丹巴特尔和喀嘞图、莫日根、胡赫鲁等等九人喝酒。 最吸引这几个蒙古人的是一大盘黄灿灿的炒鸡蛋发出的特有香味。 喀嘞图、莫日根几个简直是垂涎欲滴! 黄毅买来二百斤鸡蛋是为了孵小鸡。 今天炒着吃的鸡蛋都是用充电宝的强光手电筒照过的,没有受精。 喝烈酒吃炒菜,包括赫丹巴特尔在内的九个蒙古人有可能是头一回,越喝越高兴。 算上黄毅这个相当于是军师、顾问的汉人,一起喝酒聊天的十人是整个部落的主心骨。 用不着其他人翻译,莫日根听得懂汉语,只是说得不顺溜。 黄毅趁着酒酣耳热之时跟他们谈起准备带上汉人和归属于自己的那些蒙古家庭去山里定居。 汉人开荒种地,蒙古人放牧,并且承诺以后每年都会给部落交不低于一百石麦子。 蒙古部落其实都是分开放牧的,否则那么多牛羊马匹,聚在一起怎么吃草? 一般情况下都是秋后才渐渐地聚集,一起度过最难挨的寒冬。 到了春天,蒙古人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单位各自放牧。 赫丹巴特尔虽然没有种过地,但是知道,想要收获麦子,必须保证春耕和秋收。 黄毅带着归属于他的人口去种地,赫丹巴特尔又不损失什么,当然支持。 他这段时间还一直担心黄毅要回大明呢! 谁知黄毅选择依旧留在大草原、留在他的部落附近。 赫丹巴特尔很高兴,他举杯敬酒表示歉意,因为他没法帮忙种地,仅仅能够保证不让其他部落通过他的放牧地去黄毅开荒的地方。 得,要的就是这句话。 黄毅立刻把碗里的酒一口闷,表示他能不能带着汉民安心种地完全仰仗赫丹巴特尔提供安全保障。 酒有些烈,赫丹巴特尔有了几分醉意,此时豪情万丈。 他拍着胸脯保证,除非他死了,否则不可能有谁能够越过他的地盘攻击黄毅的立足地。 喀嘞图、莫日根、胡赫鲁等等八个头领也纷纷表态,但凡他们有一口气在,都不可能放任何敌人过境。 酒烈、菜香、话投机,十个人越喝越高兴,什么话题都聊。 吞掉宿敌咔察固特部后赫丹巴特尔更加自信了,他知道部落的地盘不稳固,必须立威。 他跟黄毅商量,意思是冬天闲得让人郁闷,何不如下手打掉附近的几个部落? 这话一出口喀嘞图立刻嚷嚷着说干就干。 莫日根提醒大家,不能打依旧归顺林丹汗的部落,完全可以打归属于敖罕、奈曼、喀喇沁的小部落。 胡赫鲁和另外几个头目都通过打仗使得自己的家私、牛羊马匹、女人、奴仆、翻了数倍,很好战。 他们都说当下的部落实力强大士气高昂,绝大多数勇士们盼望着再干仗,一致要求尽快决定先打哪一家! 建奴、鞑子喜欢冬天打仗。 一是天气寒冷无事可做,打了胜仗能够保证一年不愁吃穿。 二是衣服穿得多,哪怕没披甲,也能够扛得住漫射的轻箭。 三是即便受了伤,也会因为天寒地冻少了感染的风险。 四是秋收后,敌人,特别是汉人的家里储备了过冬的粮食。 这也是皇太极选择十月初从沈阳出发绕过关宁防线,通过喀喇沁蒙古的地盘,于十月底从蓟镇防区破口杀入关内的原因。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我比崇祯大一岁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比崇祯大一岁》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比崇祯大一岁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比崇祯大一岁》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