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二章:大卸八块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比崇祯大一岁一百五十二章:大卸八块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络卜奇知道黄毅是大明武官后,心里有了想法。 他想成为黄毅的麾下,因此主动要求参与剿灭附近的其他马贼团伙,并且把他了解的一些情况向黄毅坦白。 在这片山地、大草原的混合区,戍布岱、络卜奇的名头在马贼之中无人不晓。 面对围剿,俩人的做法不同,负隅顽抗的戍布岱死了,投降的络卜奇不仅仅是活着,还相当于是得到了招安,成为了参与剿匪的明军。 这对比如此鲜明,又有络卜奇、郁少山相当于是现身说法,用他们的自由证明了投降肯定不会被屠杀。 绝大多数被包围的马贼都能做出明智的选择。 搂草打兔子那是必须的。 剿灭马贼之时当然能够发现零散的蒙古包,但凡不是隶属于赫丹巴特尔的牧民都必须让他们成为根据地旗下的人马。 反抗者死! 这一次围剿的主要目的就是确保方圆一百五十里内的土地上只存在赫丹巴特尔和黄毅的势力。 结果令人满意,黄毅只花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剿贼计划,除了认不清形势的成独眼团伙,其余的团伙都是选择了归降。 一手胡萝卜,一手拿大棒,恩威并施必须有。 劝降成独眼团伙无果后干脆不接受投降,选择了强攻。 加上新归附的马贼,能够射箭为强攻的战士提供掩护的人数高达三百多,再加上六十铳手的齐射。 本以为有一战之力的成独眼在战役打响的那一刻顿时后悔了。 那是他夜郎自大,认为这段时间收罗了几十个部落被灭的蒙古人,实力大增,应该超过了戍布岱、络卜奇。 加上原本的一百多青壮年喽啰,可堪一战的人马接近二百,据险而守,应该能够抵御几百上千人的进攻。 谁知道一开打,他的二当家就被击毙,喽啰们死伤达到了一半。 后来成独眼想投降都做不到了,被杀红眼的络卜奇、郁少山等等新归附的马贼大卸八块。 己方肯定有伤亡,那是因为新归附的马贼立功心切,自告奋勇当排头兵。 虽然黄毅组织了铁甲、棉甲、皮甲,做到了让所有的排头兵装备三层铠甲,还是有四个马贼阵亡、十七个马贼负伤,其中重伤员一半。 没有绝对的坏事,多出这么多伤员,较好的锻炼了李永泰团队的救治水平。 明朝末年的医疗条件太差,谈不上战场救治,受了伤仅仅是包扎一下,是不是能够活下来全看是否命大。 黄毅的目标是培养出过硬的随军医疗团队,把伤病员的伤亡率降低到一战时的比例。 赏罚分明很重要,主动要求担当排头兵的马贼有一个算一个在战后都得到了优待,成为每天训练的正兵。 不仅仅是训练体能、战斗技能,学文化、端正思想的时间每天都不低于两个小时。 马贼中弓马娴熟者何其多也,把这些人用好了,就能扩充两三百骑兵。 但是不能一蹴而就,必须慢慢来。 所以采取主动报名的方式选出六十个马贼给他们装备三层甲,由他们率先扛着云梯攀登成独眼老巢的寨墙。 战后,黄毅高调宣布接纳这些马贼成为骑兵,待遇跟根据地原班人马同等。 其他马贼是不是也想成为正兵? 黄毅给指明了道路,态度端正、工作积极、学习认真、有立功表现的都可以! 为了防止马贼的恶习污染了队伍。 所以要控制比例,五十个刚刚转正的马贼被分配到了智、勇、双、全、鹏、虎啸川兄弟俩管理的总旗或者百总,每个总旗大概十个,一个小旗不超过两个。 帮扶这五十个马贼学习的任务当然落实到人,甚至于规定了一个月时间必须掌握多少生字。 教大头兵读书、写字,这种新颖的模式让络卜奇、郁少山等等又爱又恨。 爱是因为读书、识字多么高大上,想不到他们也有机会诵读人之初、性本善…… 恨是因为每七天就会有一堂课默写生字词,错了超过一半的要罚抄写一百遍。 他们不怕挨打,就怕罚写,但是他们心里没有怨恨,恰恰相反,学习后只觉得心里不再迷茫,人有了奔头。 完成剿灭七股马贼的计划后,根据地的人口增加了一千八百多,马匹增加了一千余,粮食多出四千五百石。 还得到了铁甲接近一百副,皮甲、棉甲五百多,得到的贵金属以白银计,超过了十五万两。 这段时间还陆陆续续有山民主动前来归附,春耕开始之时,根据地有总人口达到五千四百出头,大牲口的数量超过四千。 黄毅忙着以根据地为中心东征西讨方圆一百五十里范围的这段时间,没忘了每十天跟李家商号联系一次。 征讨结束之时,一共给李维达送去了一百一十多颗首级,其中超过五十是真鞑子。 李维达当然投桃报李,送给了黄毅不少粮种,不仅仅是麦子和豆子,还有糜子、蜀黍,最让黄毅感到满意的是弄来了很多甘薯和玉蜀黍、马铃薯的种子。 这些种子绝大多数出自徐光启在天津卫搞的试验田。 徐光启家负责搞试验田的管事不仅仅热心给种子,还送了几份种植手册。 只需按手册照做,不遭遇天灾,新农作物肯定能够获得远高于麦子、糜子、蜀黍的收成。 所有的种子黄毅都看过了,所谓的糜子和蜀黍应该就是后世的小米和高粱,此时这些粮食都是主食。 黄毅知道要保证收成,种地的品种绝不能单一,需要轮种,计划中开垦出的田亩玉米、甘薯、马铃薯、大豆、糜子、麦子轮作。 当然,黄毅根本不懂种地,只会把手机里下载的有关于农作物种植的资料照本宣科。 他不懂不要紧,根据地里的群众懂种地、擅长农事的超过八成。 没办法,汉族乃是农耕民族,种田是绝大多数人的主业,太多官员在中举人、进士成为士大夫之前有种田的经历。 所以黄毅所说的种田知识仅仅是参考,至于怎么下种、什么时候下种、犁地多深、怎么施肥,都由张氏、何继业、刘世富等等做主。 春耕的准备工作早就做足,大地解冻之时就是全面开垦之日。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我比崇祯大一岁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比崇祯大一岁》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比崇祯大一岁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比崇祯大一岁》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