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百二十七章:凉薄寡恩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比崇祯大一岁新三百二十七章:凉薄寡恩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轰!轰!轰!……”

“砰!砰!砰!……”

“放下武器投降,兴和军不杀俘虏!”

南门已经在手,兴和军步兵完全能够高喊口号结阵推进!

从开始攻城到破城而入合计用了一个半时辰。

破城并不表示已经夺城,激烈的巷战才刚刚开始!

三千八百骑兵没有当看客,他们在黄毅亲自率领下绕着登州城墙巡逻。

不仅仅是防备叛军出城逃跑,还得震慑明军莫要想着浑水摸鱼!

黄毅不怕死,但是要死得其所!

叛军火炮很多,攻城战、巷战都是短兵相接,黄毅不可能冲锋在第一线。

不仅仅是黄毅不参与冲锋,所有的将佐都得各司其职。

带领麾下冲锋的至多是百总而且并不提倡,更多情况下是从七级或者七级文教员、总旗、小旗、士官冲杀在最前线。

七级文教员、总旗和小旗跟一战、二战时的排长、副排长、班长差不多,属于阵亡比例最高的基层军官。

叛军一开始时抵抗相当激烈,他们利用街垒组织防御,还有弗朗机炮和大发贡炮不断开火。

兴和军重甲步兵承受了不小的伤亡!

常永良和谭汉明率领的步兵把总在被叛军阻击在鼓楼大街之时采取了迂回叛军背后的战术。

徐二牛、魏大壮带领二十个身强体壮的矿工辅兵奋力敲呀敲挖呀挖,快到一息时间连破三堵深宅大院的砖墙。

不断有在街垒负隅顽抗的叛军被包围歼灭,兴和军越战越勇,叛军逐渐被分割包围。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为了做到知彼,黄毅利用每天晚上的文化课给总旗以上级军官讲解登州布局。

作战室的沙盘和登州模型不仅仅经过孙元化、王徴、宋光兰、张焘等等熟悉登州城的罪官多次确认。

还找出几百曾经是登州居民的指出他们家的位置,分辨模型跟城池之间的误差。

所以脑子好使的文教员和作战军官都把本部人马负责的攻击范围熟记于心。

被叛军堵截后,常永良、谭汉明这种善于思考的军官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做出打通哪几堵墙,准确绕到敌人背后的决定。

叛军的所有抵抗都是徒劳的,都坚持不多会儿就被侧击、背后突击,士气受到了沉重打击。

激战到午后终于有了整队放弃抵抗举手投降的叛军。

渐渐的投降的叛军营伍就多了起来。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王子登和陈光福带领三百多叛军投诚。

他俩为了立功争表现,纷纷拿起薄铁皮喇叭口向以前的袍泽喊话!

王子登甚至于直接喊李九成的名字,告诉他只要他缴械投降,兴和军保证给他父子活路!

陈光福也很积极,他高喊陈有时、苏有功、耿仲明等等东江镇老兄弟的名字,劝他们别螳臂当车,赶紧投降留条命。

给一两个有名有姓的东江镇叛将留条命,黄毅做得到。

给李九成、李应元活路真的做不到!

崇祯皇帝是个什么性子黄毅最清楚不过!

吴桥兵变的破坏力太大了,崇祯打心底里恨毒了这些叛臣贼子,不千刀万剐难以消心头之恨。

历史上他甚至于不肯留下孙元化的性命,不给三朝老臣徐光启留情面。

孙元化确实罪莫大焉,但是他也有闪光点。

他在李九成的威逼利诱下只求一死,难道不能证明他对大明的忠诚?

徐光启为孙元化求情,网开一面有什么大不了,非得让孙元化人头落地?

孙元化跟同样丧城失地的祖大寿相比较,哪一个更该死?

祖大寿还有抛弃皇帝,抛弃被建奴荼毒的京畿百万民众从京师城下逃跑的案底,还犯下诛杀何可纲的新案。

他选择骗取皇太极信任逃回锦州哪里是因为忠于皇帝忠于大明。

而是因为久他在辽东深知建奴那里苦不堪言,投降的汉官也是奴才,成天卑躬屈膝,闹饥荒时一样的吃糠咽菜。

祖家在辽东树大根深,每年都能贪墨几万几十万辽饷的祖大寿日子过得美,肯定比崇祯皇帝惬意多了。

祖大寿在辽东当土皇帝、当军阀不香吗?哪会甘心在建奴那儿仰人鼻息!

所以有些史学家评价崇祯欺软怕硬、凉薄寡恩,处理大事优柔寡断,杀大臣却是杀伐果断。

黄毅能够预见,被俘获的叛军将佐到了崇祯手里不仅仅活不了,还不得好死!

但是他没有实话实说,默认了。

呵呵!兴和军给叛将们留条活路是怎么理解呢?

应该是兴和军不杀俘虏。

兴和军也确实不杀俘虏,但是必须把有名有姓的叛军将佐活着押送京师交给皇帝处理。

这是平叛军队的职责,是规矩,愿意不愿意都得去做,不可以私自决定放了谁、留下谁!

厚厚的冰层封堵了登州水城,杜绝了叛军从海上逃跑的可能性。

明军垒砌的三十几里土墙已经浇透了水成为一堵厚厚的冰墙。

用重炮去轰都难以摧毁。

叛军肯定没办法从陆地逃窜。

他们的选择不多了,投降是暂时保命的唯一办法。

如果孔有德、耿仲明、李应元等等被忽悠得投了降,杀大臣如同杀鸡的崇祯皇帝会不会心慈手软一回?

这得看造化!

山东、登莱被破家灭门的士大夫太多了,反正黄毅觉得这些人必死无疑。

此战其实是二百米尼枪手的第一次实战,跨时代的武器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二百最好的火枪手对得起手中的米尼枪,他们基本上做到了弹无虚发。

米尼枪的理论有效射程达到八百米以上,兴和军攻城之时,井阑已经推到了距离城墙五十步。

如此近的距离,端着米尼枪居高临下射击,城头当然没有了叛军立足之地。

接下来井阑继续往前推,一直推到抵住城墙。

井阑底板比城墙垛口高三四尺而已,火枪手纵身一跃就能够跳到满是血污的城头。

一千多火枪手只有十几个比较倒霉,他们落地时踩到了被冻住的血污滑倒崴了脚。

但是年轻的战士们战斗热情高涨,轻伤不下火线,依旧一瘸一拐前进。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我比崇祯大一岁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比崇祯大一岁》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比崇祯大一岁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比崇祯大一岁》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