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田改之难】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持秦第八十一章 【田改之难】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嬴扶苏只是看到了这麦仁饭,于是便将自己心里的想法随口说了出来。 扶苏自己倒是知道这是能够改变整个口粮结构的事情,但其实也没怎么当回事。 并没有将这个事情,当做什么大事来看待。 只是觉得面条馒头肯定要比小米饭好吃,口感不能同日而语。 一开始,小米饭和麦仁饭,吃着还行。 这么多天以来,早已经味同嚼蜡。 嬴扶苏心里早就在暗中腹诽:小太爷想吃面条……什么刀削面、臊子面、油泼拉条子、菠菜面……想吃……嘤嘤嘤……这落后的古代人…… 但关于种植冬小麦的事情,听到冯劫耳朵里,却如同晴天霹雳! 冯劫监察百官,辅助左右丞相处理国政,自然是懂的。 土地和农事,才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东西! 秦灭六国之后,书同文、车同轨这样统一度量衡的政策,推行得很是顺利,并没有遇到多少阻碍。 但由于缺少基层官吏,导致皇权下不了乡,只能管理到郡县。 这改制最重要的,也是其中最难的,土地改制,却总是困难重重。 原本六国的土地,大都归士大夫后裔的世族国民所有,寻常庶民很难有耕种的良田。 而六国有很多地方,甚至还在沿用几百年前的井田制。 对土地的利用率低下不说,还涉及六国众多老世族的核心利益。 这里说的老世族,不光是那些贵族大臣。 还包括了原本六国的世族封地和村子。 你敢将我们村国民的田,分给那些奴隶和贱民,我们一个村就敢跟秦人血战到底。 而那些庶民,自己没有田,又只能依附于老世族村子。 帮世族种田,换取少量口粮。 类似于长工,但其实比奴隶还不如。 西周以来数百年,都是这样。 秦国能十几年之内灭六国社稷,却对这些六国旧民的村子也没什么办法。 如果只是一个村子,可以轻易灭了。 可总不能把天下的村子,全都一次杀完了吧? 只能徐徐图之。 当年商鞅变法的时候,一开始也不敢轻易去动田制的改革。 实际上卫鞅入秦,最先提出来的就是农恳变法。 但是整个变法前九年,都没有动过田制。 直到变法的第七年商鞅率领秦军,围攻魏国都城安邑,打败魏国,携战胜之威,力压秦国老世族。 变法第九年,将秦国国都迁到咸阳,彻底将老世族削弱。这才‘为田开阡陌’,开始了第二期变法。 初开阡陌的时候,也曾遭到过秦国老世族的拼死阻挠。 又过了好几年,才有所小成。 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让秦国的国力大大提升,对土地的利用率也更大。 使得秦人年有余粮,能够强于六国。 那时的秦国,供养百万大军和数百万运粮民夫,碾压六国,也是可以的。 可是现在统一六国之后,却反而被六国这些混乱的田制所拖累。 细细算起来,燕赵齐三国之地,征收上来的那些粮草,刨去郡县开销,连供养北方三十万大军都很吃力。 尤其是那个燕国,几百年来死守周礼,还引以为傲。 田制改革甚至爆发了多起械斗冲突。 北方修建长城的很多徭役,甚至得自己带粮食,或者家人给送粮,才能养活。 而巴、蜀、黔中这样已经彻底变法好几十年的秦国地,却能够同时供养五十万南征大军和修建灵渠、驰道的几十万刑徒、徭役。甚至还分出来一部分,供养了修建丽山园和阿房宫的七十几万刑徒。 其中区别,可见一斑。 不过…… 始皇帝陛下下令南征百越,征发五十万大军。又征发刑徒、徭役修建灵渠。几年下来,用光了整个巴蜀的粮仓。 北征匈奴,将整个旧齐国地,乃至燕赵的粮食,也耗费一空。 每每下方官员上报求粮,都是朝廷最头疼的事情。 国府粮仓,近十几年来,都是捉襟见肘的。 不过秦国尽管捉襟见肘,但还是一直死守赋税底线。 尽管这么多年征战,却也没有提高过赋税。 商鞅变法提出,秦法的信,是最基本的东西。 朝令夕改,是法治之大忌! 田租十率一,定下来,便极少去改变。 秦法按照每年的收成数量,抽取十分之一作为赋税。 比如一亩地,这一年产粟米15石,田租就是1.5石。 这个租率,是不变的。 另外,会在所有田地中,选取大约十分之一的良田,作为租田。 租田为黔首共同负担耕种,收成全部归国有。 这就是秦法中所有的赋税。 如果国府再需要粮食,向民间再征收。 则是以买,或者借的方式,来向民间收取。 买粮好理解,而如果是借。 那来年丰年,要少收田租以还民,或从租田收成中,拨粮还民。 如果因为连年征战,国府实在还不了的,会按照耕作立功来拜爵偿还。 但这仅限于彻底完成变法的旧秦国地。 原本六国的属地,很多连田制都还没改,税收大多按照六国旧时方案收取。 税收少,还屁事多。 冯劫深深清楚,这十几年,秦国虽然一统天下。 但总体还是靠着旧秦地的老底子在撑着。 产粮就那么多,早已经是有些入不敷出。 若是长公子所说的冬小麦的脱壳真能大批普及民间,那么秦人的口粮完全可以换成小麦。 若粟米每亩能收15石,冬小麦就能收到20石到22石左右。 当然,巴蜀黔中的水土,是能产粮15石的。太原郡气候干旱,即便是最耐旱的粟却也只能产粮10-12石。而冬小麦的收成,也可以在15-18石以上。 如果将粟换成小麦,粮食要增产近三成。 那么粮食问题,便能够极大的得到缓解。 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想到这里,冯劫深知事关重大,竟站起身,在室内来回踱步,思考起来。 但思前想后,还是觉得风险极大。 万一出了什么意外,这可是要饿殍千里的大事。 “长公子,此事太过于重大,老夫思前想后,也难定夺。” 嬴扶苏道:“能不能先在租田里,先尝试?如果可行,来年再推行普及?” 冯劫考虑很久之后,点了点头:“如此甚好,但租田还要兼顾军粮和国府粮库,也不能全部一下都换成冬麦。换三成到一半,比较稳妥。” 嬴扶苏立刻笑着同意:“好好好,这事就交给冯公负责了。上郡那边,我让上将军蒙恬和冯职派人跟你沟通。冯职是冯氏族人,你们比较熟悉。我就不管啦。” 说着,蹦蹦跳跳地出了门。 将目瞪口呆的冯劫,留在了房内。 冯劫愣了半晌,差点气炸了肺。 什……什么就交给老夫了?老夫是御史大夫,又不是太原郡守! 况且,什么……什么你就不管了? 扔给老夫一堆政务,也就罢了,这还把农垦之事,也扔给了老夫? 有这样当甩手掌柜的吗? 最……最关键的是…… 始皇帝车队,那么多百官。 你也不派几个协助老夫!! 薅羊毛也不能逮着一只往死里薅啊! 简直欺人太甚! 羊? 想起案上的烤羊和羊汤。 冯劫虽然气愤,但还是没吃饱。 无奈之下,一边腹诽,一边坐到案后。 本想抓起羊腿再啃。 可想其那公子扶苏憋笑的样子,冯劫狠狠抓起一旁的小刀。 又狠狠片下一大片羊肉,塞入口中。 可接下来,冯劫表情一窒。 他又连忙喝了一口羊汤。 凉……凉了…… 不香了……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持秦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持秦》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持秦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持秦》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