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北地郡】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持秦第八十九章 【北地郡】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上郡,肤施县。 接到了长公子嬴扶苏密信的上将军蒙恬,立刻陷入了沉思。 “太原郡……嗯……长公子所言,倒是也有道理。可!” 沉思良久,蒙恬提起自己的铜管毛笔,在绢帛上写下了几封长长的信。 其实在蒙恬之前,华夏就已经有了毛笔这种东西。 而且已经应用极为广泛。 但那个时候的毛笔,和现在的样子有些区别。 名字,也并不叫做‘笔’。 那个时候的毛笔,大多是将兔毛围绕在一根笔杆的尖端外侧,然后用丝线固定。 毛的数量特别少不说,还不吸墨汁。 写不了一两个字,就得重新蘸墨水。 蒙恬北征期间,改进了毛笔的制作工艺。 将大把的兔毛,装进铜管或者掏空的竹管中。 又用含有碱性的水,处理兔毛、狼毛,让毛更加吸附墨汁。 使得新制作出来的毛笔蘸一次墨汁,就可以在竹简或者绢帛上,书写十几个,甚至是几十个小篆文字。 比起以前的效率,那是大大的提升。 蒙恬提起铜管毛笔,便笔下不停。 当天,三骑快马,便从肤施县飞驰而出。 沿着秦直道,向北方而去。 又有一名骑士,从肤施出来,沿着直道,向南而去。 · 渭河以北的石门关外。 长长的峡谷里,连声鸟叫都没有。 显得宁静而萧杀。 在峡谷外的山口,是一大片营帐和高大的土木壁垒。 五万大军的营帐,从山口向前延伸了好几里。 又直接将山口封堵住,不管是谁,想要进入山口和峡谷,亦或是想要进入石门关,都得从大军的营帐中间穿行过去。 壁垒之上,则是一米多宽的步道,可以供两名步卒并排通行。 每隔数十米,便站了一名岗哨。 岗哨威武挺拔,全身崭新的盔甲,上面连划痕都没有。 高大的土木壁垒北边的大门之外,甚至还构筑了一个小小的瓮城。 瓮城正正卡在秦直道上,进出的人都要接受严格的盘查。 不过石门关已经废弃多年,而秦直道上的商旅又并不多,其实没有多少人从这里进入内史郡。 大营之内,又有步军士卒日夜操练。 而在这五万卫戍军营帐的对面。 五里之外,群山塬的另一处山口。 则又是一大片整齐地营帐,和高大的土木壁垒。 两片营帐距离并不远,这是一个并不符合打仗要求的距离。 五里多的宽度,甚至都没法将两军的士卒全部摆下。 更别提冲锋和变阵什么的了。 两军的营帐又正正对峙着,隐隐有种剑拔弩张的样子。 但偏偏,这两大片营帐在这里已经好多天。 却从没发生过什么摩擦。 只是对峙。 在北边群山塬上的秦军壁垒墙上,竖立这一面黑色的大纛旗。 黑色的大纛旗上,用小篆写着一个‘涉’字。 那是北征大军后将军涉间的将旗。 大纛旗随风飘扬,发出猎猎之声。 任谁看到‘涉’字大纛旗在这里,都会觉得,涉间本人一定也在这里。 但实际上,这大营之中,已经悄无声息地空了一半。 而后将军涉间,此时此刻,也并不在这大营之中。 · 在石门关西北方向直线距离的一百三十多公里之外的大山之中,有一座小小的土城。 直线一百三十多公里,但真要是走过去,却要翻山越岭,路程远了三倍而不止。 山中土城,宁静而淡泊,一些黔首从城门中进进出出。 城外是几个村子,在北边的山上新开垦了梯田,正在翻地。 南边则是一望无际的群山,郁郁葱葱,宛若水墨画。 这座土城的名字,叫做义渠。 正是义渠县的县城。 而义渠县,则是北地郡的郡治县。 义渠以前是个国,算西戎部落的一支,有自己的王。 从四五百年前,就和当时的秦国征战不断。 但那个时候,义渠还是以游牧部落为主,没有自己固定的城邦。 秦穆公时期,大举讨伐犬戎,益国十二,开地千里。 秦军飞骑五千,夜袭义渠国,斩义渠王首级。 之后的义渠,吸取了战争中的教训,学着周人筑城以自守。 而义渠的王城,就是这座土城。 土城传到现在,已经有四百年的历史。 二百年前,义渠兴盛,起大军进攻秦国,从泾北,一路打到渭南。 秦国兵败,而义渠则大大扩张。东至陕北,西到陇西,南至渭水,北至河套。 横在秦国的北方和西北,几十年间压得秦国喘不过气来。 商鞅变法有所成后,秦国趁义渠国内动乱,出兵伐义渠,平定义渠内乱。 义渠臣服秦国。 但之后的百年间,仍是时战时和。 秦惠文王的时候,义渠乘中原诸国混战,脱离秦国控制。 又联合山东五国伐秦。 秦国为了消除后顾之忧,用计谋拉拢义渠,以文绣千匹、好女百人遗义渠君。 但义渠仍起兵伐秦,还击败秦军。 山东五国的伐秦,没有成功,反倒是义渠却得了最大的利益。 但此后的几年间,秦国和义渠的摩擦一直不断。 四年之后,秦国出兵征伐义渠,取义渠二十五城。 又讨伐魏国,取得魏国上郡,控制了大河以西的群山塬。 将义渠的势力范围大大压缩,并且从两个方向上,压制义渠。 这一次,义渠从名义上归顺秦国。 以国为秦县,以君为秦臣。 但这个时候,义渠的归顺,也仅仅只是名义上的归顺。 土地改革和法制改革,都没能在义渠实施。 而义渠国,也并没有被灭亡。 后来秦昭襄王时期,宣太后摄政。 宣太后改变秦国以往正面征伐义渠的策略,采用怀柔、拉拢、腐蚀的政策。 以堕戎王之志。 她先是书请义渠王到甘泉宫,让其长期居住,并以优厚的生活款待他。 三十年间,宣太后和义渠王还生了两个儿子。 使义渠完全丧失了对秦国的警惕。 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 紧接着,秦国发兵攻打义渠。 义渠国灭亡,领土完全并入秦国。 秦国实际控制陇西、北地、上郡三郡,并且开始筑长城,以抵御北方的匈奴。 而义渠曾经的王城,则变成了北地郡的郡治县,义渠县。 · 此时,义渠县内。 北地郡郡尉桓忌,坐于案后,仔细端详着手里的绢帛。 手中绢帛上,短短不过百十个字,但桓忌却看了许久许久。 时而唉声叹息,时而紧锁眉头。 而堂下,一名黑衣小吏,恭敬地站着等候,丝毫不着急。 良久之后。 桓忌放下绢帛,向堂下小吏说道:“本将即刻修书一封,你带回去给上将军蒙恬。本将,愿意归属长公子!” 说着,便去取来了毛笔和竹简。 黑衣小吏取了北地郡郡尉桓忌的回信之后,便立刻一骑快马,出了义渠城。 只是出了义渠城的黑衣小吏,从自己马背后面,取出一大块黑布,披在身后,当做披风。 而在黑衣小吏的马背包袱里,还有一块大红色的披风,却是不用。 那黑色‘披风’在几里地以外,都能看得很清楚。 田间一个黔首模样,正在刨地的农夫。 看见黑衣小吏背后的黑色披风之后,立刻扔下手中的锄头。 快步跑到了几十米外的一处土墙后面。 土墙后面冲出一匹黄色骏马,那农夫骑马奔入了县城南边的大山之中。 一个时辰之后,那南边大山之中,忽然奔出八千骑兵。 这八千骑兵,为首的赫然是北征大军的后将军涉间。 八千骑兵,出了大山之后,绕着义渠县城转了一圈。 然后分出五千,向东而去。 在五千骑兵后面,两万步军,也出了大山,向着东南方向而去。 浩浩荡荡! 如此浩荡的大军,早已经惊动了义渠县城中的人。 县城土城的东南城角上,桓忌看着渐行渐远的大队步军,浑身直冒冷汗。 好险! 刚才若是没有同意蒙将军的招纳,只怕这个时候,便是攻城开始的时候了! 涉间亲率三千骑兵,来到了义渠城下。 桓忌立刻相迎。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持秦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持秦》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持秦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持秦》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