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写信】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持秦第二百三十八章 【写信】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会见了月氏使者,又搞定了华宪老头。 顺带还安排了华章这个原上郡郡尉的新差事。 忙了一天的嬴扶苏,总算是松了口气。 这时候,孟榆悄悄向嬴扶苏请假。 说是想要外出,有些私事。 嬴扶苏自然是明白孟榆想要做什么。 肤施县这个地方,孟榆无亲无故的,也没有什么老相好。 能够让他揪心着的,也就只有他那个弟弟了。 嬴扶苏叹了口气,然后跟孟榆说道:“走,我跟你一起去看看他们!” 孟榆有些意外,但还是点了点头。 于是,嬴扶苏带着亲兵们去了南边的山塬。 十五块木头墓碑,还立在这里。 只是那墓碑上用墨写上去的字迹,已经开始有些晕染和模糊。 看着这十五块已经字迹模糊的墓碑,嬴扶苏有些恍惚。 他想起了那个挡在自己身前,半步不肯退却的身影。 想起来那个年轻面孔笑着跟自己说‘没事’。 想起孟桦在临终的时候,还说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嬴扶苏以前听过无数次这句话,但从未如此深刻过。 铁骑骑士平时从不说这句话,但是他们就是这样做的。 嬴扶苏也只在这个地方说过一次,但早已经将这句话,深深刻在了灵魂最深处。 嬴扶苏叹了口气,跟孟榆说道:“明天去城里,订十五块石碑吧!等北方的事情安定下来,将他们都迁回家里去!” 孟榆默默无声地点了点头,但眼眶红红的,有些感动。 傍晚的时候,回到步军营地的嬴扶苏给蒙恬写了一封信。 大致说了说和月氏使者的商谈情况,以及自己对月氏国的一些判断。 从月氏使者的态度来看,月氏国应该是能够拿得出那么多粮食的。 月氏国虽然身处河西走廊,以游牧为主。 但是也跟着中原的农耕文化学习,这些年也发展了一些耕田。 这些年没有战乱,应该是有库存的。 而且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嬴扶苏也非常看重。 甚至扶苏相信,整个军中,甚至整个秦国都没有人比自己更加深知河西走廊的重要性。 争取月氏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眼下的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军粮的问题。 眼看着就要入冬了。 这件事情万万拖延不得! 嬴扶苏决定自己亲自带队去一趟月氏国。 一方面,是见一见那月氏王,将进口粮食和牛羊的问题赶快敲定。 光谈判成功还不行,邦国之间随时都可能出尔反尔。 只有粮食和牛羊真真正正送到秦国,送到上郡,嬴扶苏才能彻底放心! 另一方面,嬴扶苏也让蒙恬想想办法,看能不能从其他郡县调集粮草。 毕竟鸡蛋不能装在一个篮子里。 信写好之后,扶苏照例将书信封好,然后交给了信使。 信使连夜出发,快马走秦直道,将书信送往九原郡。 第二天一大早,嬴扶苏亲自带着亲兵骑队出了步军营寨。 孟榆没有跟着扶苏,他进城去找工匠定做石头墓碑了。 扶苏一行人先沿着朔水逆流而上。 来到了上郡的武器工坊。 去月氏国之前,扶苏要先搞清楚秦国武器制造的真实情况。 这一次北征匈奴,箭矢和武器的消耗数量可不小。 上郡的武器工坊正在加班加点地制造新的武器,以补充库存。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秦剑和箭矢。 和扶苏预想的差不多。 秦国工坊制造武器的制度,已经非常先进。 有些类似于后世的流水线生产。 并且有着非常严格的责任制度。 哪怕是最寻常的一柄铜剑的出厂,都要先刻上武器生产的年份,然后再刻上工匠、工坊寺丞、工师,以及督造人的名字。 如果是国府督造,那么就要刻上丞相的名字。 例如比较有名的‘相邦吕不韦’。 如果是地方郡制造的武器,就要刻郡守或者郡尉的名字。 一件武器,从制造到出库、储藏、保存,都是非常严格按照程序执行的。 如果这支武器在战场上,出现了质量不好的问题。 就能够非常轻易地按照武器上刻的人名,逐级追查责任。 不过尽管在制度上,秦国的武器制造非常的先进。 但是在技术上,还是逃不开时代的局限。 对于青铜的冶炼,从夏商开始到秦代,已经经历了数千年。 所以在青铜兵器的制造上,秦国这一时期已经达到了一种巅峰。 但是这一时代,制造武器使用的燃烧材料,还都是木头和木炭。 而木炭本身能够产生的热量,是有上限的。 用木炭做燃料的炉温,一般只能到八九百度,很难超过一千度。 铁的熔点却是在一千度以上,已经是卡在木炭燃烧能够产生温度的极限。 以木炭燃烧的温度,想要直接将铁融化,是非常困难的。 连融化都非常的困难,就别说再去配比什么合金配方和去除杂质了。 其实在这一时期,华夏各国都已经有所发现。 将生铁和熟铁,按照一定的比例叠加。 在经过漫长而复杂的锻打工序之后,能够得到比较不错的钢材。 这就叫百炼钢。 但还是那句话,耗时耗钱耗力。 而且钢材配方还不够成熟。 大军所需的用度,都是以千万计。 铁剑虽然强大,但即便是整个工坊都改生产铁剑,一年也只能生产几百把,还不够战损的。 只有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工匠,才能锻打铁器。 扶苏将从匈奴人手中缴获来的精钢弯刀,交给武器工坊中的老工匠查看。 这些老工匠也很感叹这精钢弯刀匪夷所思的强度。 可扶苏询问秦国工坊是否能够制造这样的刀剑。 但是得到的答案,却是不能。 没有配方,仅仅靠着这几个工匠个人的摸索。 很难在钢材配比上有什么飞速的进步。 材料学是一个烧钱烧时间的学科。 华夏列国的百炼钢技术,都还处于摸索阶段。 即便是当年吸收了吴越技术而先行一步的楚国,领先程度也是极为有限的。 比之这种月氏弯刀,还是差了一些。 工匠们说道: 如果能够直接获得这种炼钢配方,会极大的省时省钱。 嬴扶苏撇了撇嘴。 这不废话么…… 我也知道直接抄作业提高比较快。 视察了上郡的武器工坊之后,嬴扶苏坚定了亲自带队去月氏国的决心。 信使的速度倒是很快,第二天夜里,就带回来了蒙恬的回信。 对于嬴扶苏想要带队去月氏国的事情。 蒙恬只有一句话:但去无妨,恬自当为公子后盾! 虽然只是一句话,但是这其中的自信,却让嬴扶苏顿时心里一安。 他大概能理解始皇帝当年为什么会将三十万北征大军,都交给蒙恬统领。 其实若是论行军打仗,蒙恬并不能称得上是百战百胜的常胜将军。 距离白起、李牧,乃至后来的韩信之类的名将,也有一定的差距。 若是论智谋,蒙恬也并不出类拔萃。 比不上扶苏以前听过的那些有名的谋士。 但是蒙恬行事稳妥,做事情严丝合缝,滴水不漏,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帅才。 在得到了上将军蒙恬的支持之后,嬴扶苏立刻开始着手准备出使月氏。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持秦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持秦》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持秦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持秦》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