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5.生于斯,死于斯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隋说书人555.生于斯,死于斯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三量山是太行山的一截延伸。 延伸到了河东境内。 而距离河津城,大概两日左右的距离。 这一路,李臻他们走的并不快,倒不是说他们不急,而是杜如晦还要做一些其他的事情。 他是一郡主簿,总不好把所有事情都压在兄长那。 于是路过一些村镇庄子,总是要去看一看,瞧一瞧。 所谓乱世用重典,河东如今的局势,其实就是一根绷紧的高压线,明面上不乱,可暗地里已经人心惶惶。 他必须要表现出来一个态度,那就是河东没有放弃他们。 同时,也要确定……由族老们所把持的乡镇律法,能够把最大程度上的公平播撒到每个人身上。 这不,路过了一处名为大槐树村的时候,就出了一档子事。 其实很简单。 一行人进村,杜如晦便召集村民,告诉他们郡守大人正在想办法筹集粮食之类的消息来安抚人心。一开始还没什么,可在老杜说完了消息后,又问发生没发生过一些不公之事,若发生了,说出来,本官为其做主。 大面上,没人说。 大家都是一片你好我好大家好。 既然如此,那就走呗。 马车和官差们重新准备出发。 可谁知刚走出去不到一里地,后面的官差就听到了一声呼喊。 扭头一看,一个眉清目秀的年轻女子正在追赶这边。 杜如晦让人把这女子接过来,询问有什么事。得知……这女子名为“柳氏”,丈夫被毋端儿招募,成了逆犯。而大槐树村的村长家有个傻儿子,村长擅自做主,让她改嫁到家里,替自己家传宗接代…… 结果傻儿子传不下来,村长亲自上……要辱了她的身子,她不从,以死相逼,村长无奈,只能把她关了起来。 今天是趁着主簿大人召集村民,她才逃出来的…… 求主簿大人为她做主。 老杜那脾气,嫉恶如仇。 听完这话后直接就命令车马掉头,二十个官差凶神恶煞的回到村里就把刚才还高喊什么支持郡守大人的村长给抓了起来。 一番涉及到伦理的案子细节不必再说,最后,老杜依大隋律,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命令五个差人压着这明明和善,却是个人面兽心的老汉前往河津,关押候审。 而杜如晦在审案时,李臻却留意到,当宣判村长时,这些村民眼里并没有什么“恶霸被除”的快意,反倒看着那被官差保护起来的女子满眼寒冷。 也不知道是穷山恶水出刁民呢,还是说着村长虽然私德不修,但在村里却颇有威望。 想不通。 可照这么下去,就算村长倒了,这同姓同系的大槐树村里,估摸也没这女子的位置了。 于是,李臻又跟杜如晦耳语了几声。 押送的队伍从5人变成了6人。 多的一个人是带着这贞洁烈女回河津,在城主府里安排个仆役之事。 暂时,也只能这样了。 二十来人的队伍瞬间就剩下了十几个。 在村民急转直下的态度中又离开了村子,似乎一下子懂了父母官之不易的李臻也没多说什么。 老杜又没做错。 众人继续上路。 从河津到三量山,走了三天。 三天的风餐露宿,等来到了三量山之下,终于得到了缓解。 三量山下有一水潭,是山上泉水积流而成。 一群在炎炎夏日赶了几天路,早就有些困乏的人们包括李臻在内,所有人都穿着兜裆布站在水潭边洗了个爽。 连玄奘也没例外。 此刻的僧人不再身穿白衣,取而代之的是一件普普通通的灰色僧衣。 颜值也下落了一些。 不过始终没咱老李帅倒是真的。 一群人洗的清爽,生火灶饭,晾干烘衣。 就在水潭边,没有任何隐藏身型的迹象。 尤其是夜晚,更是点了好大一堆篝火,用几条熏鱼搭配夏日已经开始发老的野菜和干饼煮了两大锅汤鲜味美的粥,吃的呼噜呼噜的,大快朵颐。 而又修整了一夜后,第二天一早,算是提前告知山中之人我们来了的杜如晦带头进山。 刚翻过一个缓坡,李臻就瞧见了路边的几十具已经腐烂到蚊虫漫天飞舞的尸首。 正想去看看的时候,就听杜如晦说道: “道长,你那东西,就是我从这些人身上得来的。” “……” 李臻一愣,问道: “这些人……是你们杀的?” “嗯。当时来不及处理尸首,便堆在一起了。这群人就在争抢那东西,结果我们出现后,不分青红皂白,就像是失心疯一般朝我们扑来。没办法,只能就地斩杀。看样子……兵刃似乎都被拿走了。“ 杜如晦微微摇头,显然,现在看到这些腐烂的尸首,心情并不算多么愉悦。 而就在这时,马车里的成玄英忽然拉动了一下老师的衣角: “老师。” “嗯?” “尸体若不处置,恐有瘟疫滋生……要不……弟子放把火烧了吧。” 小道童眼里虽然有些恐惧,可源自修道之人的慈悲,还是不忍看到这些尸首在荒野中腐烂。 而不需要李臻回答,听到这话后,玄奘便唱喏了一声佛号,柔声对自己这个小笛子说道: “好,为师带你去。” 二人飘飞而出,落于这些蚊虫侵扰到已经有蛆虫出现的恐怖尸首旁。 僧人跌坐,慈悲往生之经回荡在山林之间。 而小道童则强忍着那份不适,从布袋里拿出了一沓黄纸。 也不用血,也不用朱砂。 手持剑指口中念诵振振有词,片刻,手指在黄纸上勾勒数笔,捏起甩出: “引火符!敕!” 一张空白黄符凭空自然,眨眼之间化作了无源的天火,降落在这堆积于一处的尸首之上。 很快便燃烧了起来。 可下一刻,玄奘忽然觉得不对,经文之声虽然未断,但手中却出现了金钵虚影,朝着尸首倒扣而去。 “嗡!” “嘭!!!” 爆裂之声忽然炸响,无数血肉蛆虫化作了肉泥,炸到了那金色的虚影之上。 “啊!!” 道童一个趔趄,显然被吓到了。 但却被二师扶住了身子,温柔的拍了拍他的后背: “莫怕,莫怕,此是尸爆,天气炎热时,亡魂离体久了,心生怨气所引。爆这一下,便是怨气消泯,往生极乐。” “呃……” 小道童满脸惨白。 身子都在哆嗦。 而听到了动静的官差们也有些不安。 不过随着玄奘的解释,倒是松了一口气。 而李臻那却有着更科学一些的解释。 天气炎热,人体封闭血肉腐烂产生沼气,遇火爆燃…… 但显然这说法比不上玄奘。 所以他没吭声,只是道家的往生咒与佛经融为一体,回荡在山林之间。 火势汹汹。 很快,黑烟冲天。 接着,便只剩下了熏黑的骨头。 “人活这一辈子……从呱呱坠地到客死他乡……到头来不过是一具白骨。唉……” 杜如晦一声叹息。 李臻没接话茬,只是挥了挥手,金光组成了好大好大一把金铲,在地脉的配合之下,一铲下去,便是一个深坑。 再一铲,铲起了那些白骨,填了进去。 最后,泥土覆盖。 大地亦如亘古,埋葬了无数世间的爱恨情仇与阴谋诡诈,却未有任何言语。 生于斯,长于斯,最后……安眠于斯。 这是它给世间最大的温柔。 而等小徒弟回来,看着他那仍然有些心慌的模样,李臻笑着摸了摸他的脑袋: “做的不错。” 恐惧,是本能的情绪。 可恐惧之下,依然恪守本分,便是慈悲。 他徒弟的心性,至少在李老道自己看来,已经超越许多人了。 而兴许是因为这黑烟冲天,亦或者是人家早就发现了他们。在众人继续前行了大概两三百米后,十几个看起来蓬头垢面的汉子提着刀,出现在距离他们不远处。 杜如晦看了一眼后,便跳下了马车,喊道: “本官河东主簿杜如晦,尔等可还记得?” 几个汉子立刻点头,脸上是一抹莫名的期待。 而其中一人喊道: “杜大人,便是军曹命我等前来接大人的。只是这山中崎岖难走,大人这车马……” “贫僧在原地照看吧。刚好安抚下玄英,如何?” 玄奘主动站了出来。 听到这话,杜如晦点点头: “也好。那……道长,就你我二人前去吧,如何?” “好。” 见李臻答应,杜如晦又对那几个官差说道: “你们也留在这吧。” “是。” 吩咐完,杜如晦带着那卷由杜维雍亲自所书的安抚令,刚扭头,就看到了李臻手里多了一袋子粮种。 好哥们,有默契。 无需多言,杜如晦便猜到了道长要做什么。 而这时,玄奘一声佛号: “花开见佛~” 展开了口袋看了一眼已经露出了芽头的麦子,李臻点点头: “走吧。” 俩人来到了这十几个穿着粗粝衣衫的汉子面前。 见他们虽然有些瘦,但不似满脸菜色的模样,李臻估摸这山中应该不缺什么吃的。 这时就听杜如晦说道: “这三量山中藏了许多人,但因为毋端儿当年也不是什么正规军,这些人大多以当时所属部队为主,个不侵扰。咱们现在要去见的,应该就是我上次遇到的王军曹了。对吧?诸位?” “……嗯。” 几个汉子点点头,但却不多言,只是一拱手: “二位,请。” 。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隋说书人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隋说书人》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隋说书人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隋说书人》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