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惺惺相惜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踏枝第181章 惺惺相惜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会有可能。 就永宁侯那直脾气,听闻西凉发兵能急得厥过去,真一次次知道战况上的颓势,他能养病? 他养得住才怪! 不能去边关,留京又养不好,那他老人家这些时日做什么? 当热锅上的蚂蚁,看看什么时候把自己烤熟了? 黄太师不管那些议论,继续道:“对武将而言,洒热血是他们的荣耀。 老侯爷对大周忠心耿耿,大周需要他,他也需要去边关燃烧自己。 哪怕最后烧尽了,能拦下西凉与南蜀,便是对他最好的送行。 若是皇上因着舍不得,而不给永宁侯这样的机会,他才会抱憾终身。 秦胤一生为大周征南讨北,立下赫赫战功,这是他该得的奖赏。” 边上,范太保重重抿住了唇。 他的眼眶、嗓子眼,酸涩得厉害。 他这才发现,自己的眼中不知何时,已经有了湿意。 不止是他,他也从黄太师的话语里听到了忍耐的哭腔。 范太保想,即便老太师这番声情并茂,有故意夸张的成分,但其中,也一定是有几分真情实意的。 他也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为何黄太师会一改初衷,甚至改变他自己行事的风格,直接在金銮殿上说这些话。 不愿意看永宁侯带病出征是老臣之间的惺惺相惜。 而让老侯爷去,更是惺惺相惜。 都是一把年纪的人了,便是岁数有些差别,大几岁、小几岁,其实都差不多了。 谁走前,谁走后,都有可能。 指不定他们都活不过最年长的徐太傅呢。 只是,人死了,得死得其所,死得有那么点意思。 正如徐太傅说说的那样,死就死了,但这样,对皇上、对大周有好处吗? 他们都得留下些什么来。 所以,徐太傅一腔报国之心,但他筑墙封门,坚决不迈出来一步。 所以,永宁侯连马背都上不去了,还想着去指挥战局,替大周守住边境,也再锻炼几位后生。 所以,黄太师明知皇上反对,还要坚持为老侯爷争取。 清了清嗓子,范太保亦往侧面迈了一步,恳切道:“老臣以为,太师所言有理,由老侯爷坐镇边关、调度三军,既是他自己的追求,亦是我大周度过这一次战事所必须的。” 董侍郎被黄太师的一席话,说得心中热血滚滚。 他与永宁侯交好,太晓得那倔老头是个什么脾气了。 一时间,什么“轻如鸿毛、重于泰山”、什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全在他脑海里翻来滚去。 也顾不上旁的什么,董侍郎想站出去,附和两位老大人,不曾想,他晚了一步,被自己的顶头上峰抢了先。 史尚书先站出去了:“整体调度上,臣汗颜,兵部捉襟见肘,此时确实需要一位有前线领军经验的老将军来统一安排。只在飞门关内统领一番,臣想,老侯爷虽是病体,应当也还吃得消。” 当然,还有更直白的说法。 如今的飞门关,不缺狐狸,在史尚书看来,树上那个就是只狐狸。 狐狸眼下缺少的,是那只能让他借威的老虎。 没有老虎在后头趴着,狐假虎威还怎么达成? 他们把老虎送去,不需要老虎舞爪子,就趴在那儿,让人看看那黄黑相间的皮毛,打个呼噜,足以镇场子了。 更何况,永宁侯只是身体不适,思路很清晰,他能发挥的作用也不仅仅是镇场子。 只是这些直白话,看看皇上神色,史尚书忍住了。 上峰既开口,董侍郎也没有再耐着,道:“虽骑不了马,不过从京郊渡口出发,很平稳,到西都换马车,沿着官道走,马车尽量舒适些,抵达飞门关,对老侯爷的负担也没有那么大。” “如此出行,会不会太慢了?”有人问。 董侍郎道:“日夜行船,河道畅通,夜里比白日还能快些,反倒是陆路,天黑之后,不得不降速甚至休息,长途来看,倒也不会慢许多。” 不过,与先前骑兵阵那样奔驰来比,肯定会慢一些。 可那样人疲马乏的快,明显不适合永宁侯。 董侍郎的建议,便是矮子里头挑高个,选个最符合状况的。 没办法,却也实际。 话说回来,如今本来也就是如此。 真不是没有办法了,他们何须讨论让永宁侯去边关辛劳呢? 龙椅上,皇上沉默不语。 不过这么些时间,底下你一言我一语的,把永宁侯赴边关的所有行程,都给安排好了。 真是效率至极! 皇上在心中冷哼了一声,藏针的目光落在黄太师身上。 所有因由,来自黄太师。 那股子悲怆与哀鸣,要哭不哭的,把一整殿的人都给带进去了。 好一个黄晔啊,巧舌如簧,煽动人心,一等一的好本事。 话说到这个份上,他若坚持留秦胤在京中,让老头子抱憾终身、郁郁而终,那全是他的错了。 越想越不是个滋味,皇上起身,大步往外走。 徐公公正出神。 他也被黄太师这翻手间、把别人的想法全部掉了个头的本事给唬住了,身边皇上突然离开,他一个激灵回过神来。 “退朝!”他尖着嗓子,急匆匆喊着,大步追了上去。 经过黄太师身边时,皇上窝着火,还是顿住了脚步。 他盯着黄太师,道:“老太师主张秦爱卿出征,他若在外出了状况,你担得住吗?” 黄太师皱眉。 能有什么状况? 对大周而言,若秦胤坐镇,还拦不住西凉、南蜀大军,那其他人就更别说了。 丢城丢地,所有朝臣,尤其是他们这些近臣,都要担责,而不是其中某一个人。 更何况,事情是他搞出来的,他难道还能推给秦胤? 而对老侯爷个人来说,他因劳累加重病况,甚至病故,但这是他所追求的。 烧尽最后一丝力量。 死得其所。 黄太师敬佩秦胤,以与这样热血、忠义的老侯爷为同僚,同为大周奋斗而自豪。 “皇上,”黄太师答道,“老侯爷需得舟车行路,路途遥远,得早些下旨,让他出发。” 这么一个答案,让皇上青了脸色。 他吸气又呼气,忍了又忍,没有再说什么,一摔袖子,走了。 ------题外话------ 再多叨叨一句。 林宣是正常死亡、正常死亡,不能因为皇帝是个反派,就觉得什么坏事都是他搞出来的。 林宣的死没有阴谋,跟皇上无关,定罪名这个,真就一是一、二是二,是他的跑不掉,不是他的别强盖…… 同理,长处也是,不能因为是反派,就觉得他没有长处。 内政发展,是他带领有功,不是徐太傅、黄太师他们的滤镜。 当然,从写作上来说,不需要这样设定,直接就是个没用的、一塌糊涂的大反派让书友们骂就完事了,也更符合现在的阅读流量。 但我个人不喜欢搞那样的,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得实事求是。 皇上:害兄,疑心重,擅内政。 黄太师:滤镜厚,弄权,心里都是大周。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踏枝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踏枝》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踏枝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踏枝》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