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认同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踏枝第250章 认同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城门处,极其热闹。 车马人流,进出有序。 卫兵们持枪站着,神态各异。 到底是午后了,城门下虽能遮蔽阳光,却挡不住困意,长枪杵地当个支撑,有几个卫兵已然是困得睁不开眼了。 也有人精神好些,眼神扫着往来,却也只是扫而已。 只要不贼眉鼠目、一看就是个歹人的,一般不会盘问。 更不用说那些矜贵马车了。 定国公府的马车,走得很顺利。 压着速度、顺着人流出去,接上城外官道,行人往两边让开,留出中间给车马,速度便渐渐起来了。 车里,老夫人略定了定心。 掀开帘子,左右看了看,老夫人交代车把式道:“先不去静心观,前头向北绕,往李子庄走。” 车把式自是应下。 老夫人落下车帘子,看向身边欲言又止的巧玉。 巧玉有一肚子的疑惑。 老夫人待她亲厚,她亦很能感知老夫人的情绪。 出城门前,巧玉明显感觉到老夫人绷着。 不是心慌害怕,也不能简单说成是紧张,而是谨慎与专注。 若要形容,前者是受惊的兔子,后者是伺机而动的猫。 仅仅是去观中参加法事,何至于如此? 是了。 确实不是去观中,老夫人让车把式改道了。 为什么? 做什么? 巧玉心中满满都是疑惑。 可老夫人出门前告诉她,不要想这么多…… 老夫人的手,落在了巧玉交叠在膝上的手背上,笑容温温和和:“我床头首饰箱里的乌木盒子,你收了吧?” 巧玉颔首。 老夫人交代了要收,她自然不会忘。 “知道里头装的是什么吗?”老夫人又问。 这下,巧玉摇头了。 她没有打开看过,只猜是首饰什么的,先前也好奇,为何去道观要带首饰。 现在,这个问题就变了。 老夫人要去一个她不知道的地方,这一走,像是很久都不会回京似的,又或者说,家宅都像是一并舍了。 不愿舍的,是先定国公留下来的那把琴,以及那只盒子里的物什。 作为大丫鬟,巧玉清楚,老夫人有不少金贵首饰头面。 寡居后,那些都不戴了,全让梁嬷嬷收去库房里。 梁嬷嬷每年趁着日头好,会拿出来擦一擦、做做保养,巧玉才有机会观赏下。 那些好东西,这次都没有带。 老夫人解开包袱,拿出盒子,打开来。 巧玉一看,不由一怔。 厚厚的一整叠,都是银票。 再顺着老夫人手指的位置,仔细一瞧,银票主人的名字,巧玉根本不认得。 老夫人轻轻翻了翻。 名字各异,光巧玉看到的,都有五六个不同的人了。 把东西又都收起来,老夫人握着巧玉的手,柔声与她道:“这几日间,会天翻地覆。 很早之前,长公主就在做各种准备了。 念之下定决心后,我当然也不会犹犹豫豫、拖他后腿。 比起变不了现钱的地契田契,我身边呢,还是银票合适些。 票主都是可信的,真到要用银子的时候,就能兑出来。 一直在等这天,还是比预想得快了些……” 巧玉轻问:“长公主与国公爷,都知道您要做什么?” “自是知道的,”老夫人笑了起来,“往李子庄方向,中途会经过一座小庄子,门口有个裂了口的石墩子。” 巧玉一听,道:“奴婢知道那儿,以前出门,您指给奴婢看过,说这家人有意思,裂了口的墩子就这么放着。” “是,”老夫人道,“记得就好,我们就在那庄子下车。” 巧玉的心,跳快了一拍。 她想,她的预感是对的。 老夫人的的确确是早做了准备,甚至不动声色地让她记住了那小庄子的位置,让她哪怕就只有一个人,也能寻到地方。 巧玉问:“您出门了,京里其他东西呢?回来后,还在吗?” “谁知道呢,可能都没有了吧。”老夫人叹了声。 他们所有人一走,皇上势必震怒,不用等念之举兵向东,谋反的罪名就会落下来,抄家少不了。 那座宅子,有太多的回忆,也有太多搬不走的东西,只能留在那儿了。 等念之重新回到京城,再看看能寻回来多少吧。 “您一定很舍不得吧?”巧玉从老夫人的眉宇里,看到了一丝哀伤。 “舍不得,”老夫人坦言,她把巧玉抱在怀里,“好在,我最不舍的,我都带上来。” 巧玉靠着老夫人,视线落在了那把琴上。 老夫人轻轻柔柔拍着巧玉的背。 人生,总有许多不如意,也有许多权衡利弊。 当年送走刚出生的女儿是无奈之举,其中道理,她也十分明白。 只是,作为母亲,她对女儿万分愧疚。 长辈之间的斗争与倾轧,最后由毫不知情的孩子承担了结果。 这一次,她不会放开女儿的手了。 诚然,让巧玉离开,更安全些。 皇上要抓的人海了去了,哪有工夫惦记一个没了踪影的小丫鬟。 等他们回京后,她再去接巧玉,就可以了。 认回女儿,轻飘飘的一句话,只要老夫人开口,巧玉就从小丫鬟变成了国公府的大姑娘。 可是,为人母亲,除了给予身份,更要给予认同。 巧玉的成长里,没有林宣这么一位父亲。 回府后,老夫人在巧玉的面前,扮演的也不是母亲的角色。 二十年的人生经历,有朝一日被全盘推翻,巧玉要如何认准自己? 老夫人想的是,带上巧玉,慢慢告诉她这二十余年的故事,让她亲眼看一看,她的亲生父亲曾经奋战过的地方。 得让她飘荡的人生扎根,落了地,得让巧玉打心眼里的,以父亲为傲,以林家女儿为荣。 很早以前,在老夫人心中就隐约有这样的想法。 真正让这想法清晰起来的,是秦大姑娘。 念之靠着秦大姑娘的术法,看到了旧日景象。 两位父亲把酒言欢,两位母亲笑语晏晏,仅仅只有两段画面而已,却让念之隔着漫长的时光,认识了他们。 言语里,那份对未降生孩子的期盼,让念之从心底里接受了他们。 所以,他出征前,才会坐在那儿,亲手把小木枪的红缨系到长枪上。 那是对身份的认同。 老夫人深深记住了那副画面。 她要把这种认同,也带给巧玉,带给没有机会见到生父的女儿。 ------题外话------ 感谢书友洋葱小姐。、今天也要努力哇晓瑶的打赏。 7017k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踏枝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踏枝》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踏枝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踏枝》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