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议价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红楼之挽天倾第十三章 议价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翰墨斋中—— 贾珩道:“世面流行的三国故事,皆是散乱难束,在下书稿,故事情节绝不同于外间,后文之精彩纷呈,尤在开篇之上。” 刘通沉吟了下,笑道:“关于后文,谁也不知……” 贾珩笑道:“要不待我将书稿尽数写出,再予刘老先生一观?只是那时,能不能在老先生这里售卖,尚在两可之间了。” 刘通不由失笑,道:“今日已是让老朽叹为观止,老朽自是相信贾公子的才情。” “贾公子欲贾价几何?”刘通道。 贾珩道:“刘老先生能给多少?” 刘通沉吟了下,笑了笑,伸出了四个手指头。 贾珩道:“四百两?” 刘通不由再次失笑,凝声道:“四十两。” 贾珩皱眉道:“刘老先生,刚才那一回目,如此之多的字,费了好一番功夫,在下就是与人写条幅、斗方,也能得个一二两吧。” 这时代,一两大致兑换铜钱一千文到一千五百文不等,不同时期,根据银两成色以及铜钱的大小,也有波动,不像后世币值稳定。 至于物价,一两银子可卖三百多斤大米,上好猪肉百斤。 在贾珩心中,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大概相当于人民币一千多,四十两也就是四五万元,这个价钱买断一本一百二十回、近六十万字的书稿,怎么说呢,明显有些低了。 当然,刘通作为生意人,肯定还留了一定的还价空间。 至于按册分成,其实不具有可操作性,因为贾珩不可能知道翰墨斋究竟能卖多少册,他也无法派人监测。 这时代毕竟是书商在主导图书印刷、销售的产业链,除却极少量名家付梓出版,还能谈谈分成外,大量的作者几乎都是买断。 要不说,文字穷三代,著书毁一生呢? 写书之人,多在穷困潦倒中…… 刘通道:“这如何能比,再说贾公子恐怕不知行情,纵是秀才相公的润笔之资,写这些也不过一二两银子呢。” 贾珩笑道:“刘老先生,你我不妨坦诚一些,开诚布公如何?” 他的心理价位是三百两,也就是三四十万元。 毕竟是四大名著,若是在后世,这种传世名著,起码让他一书实现财务自由。 “贾公子想要多少呢?”刘通笑了笑道,身为生意人,有时候就喜欢这等你来我往的议价。 贾珩道:“就四百两吧。” 刘通不由失笑,手捻胡须,说道:贾公子可真敢开口,四百两?卖完这本书,都未必得利四百两。” 这就是信口开河了。 贾珩道:“刘老先生何必瞒我,此书若刊行天下,得利何止几千两?” 在他看来,三国演义出版,多半是要风靡天下的。 这是四大名著的魅力。 刘通苦笑一声,说道:“哪有那般多?雇人印制、作封,如此种种,无不需要成本,翰墨斋能得四百两之利,就已经了不得了,再说鄙号只在京中、金陵、浙江、福建等几省有着分号,如何刊行天下?” 贾珩笑了笑,说道:“老先生既是觉得盈利不足四百两,不若你我这般如何,一本书若卖一本,贾某就得五钱银子的利,老先生此议如何?” 这就是分成模式,贾珩自己都不看好分成,当然这就是一个由头。 刘通讪讪一笑,说道:“贾公子说笑了,贾公子不知,刊版此书,鄙号也是承担着莫大风险,刻版、用料,哪一项不需糜费,若是赔了,难道还要寻公子找补不成?” 贾珩一时沉吟,这就是分成难搞的缘故,成本几何,还不是翰墨斋说了算? 这和后世某文运营费用的纯利润分成,有何区别? 又经过一番唇枪舌剑,你来我往的磋商,直到晌午时分,贾珩的《三国演义》终究以二百四十两的价格卖给翰墨斋,算是一回二两。 也告诉贾珩一个道理。 写书,大概是会饿死的。 “三国演义这样的传世名著,竟只卖二百四十两,这些黑心书商……” 贾珩心中虽然无语,但也无可奈何。 主要还是他没有名气所致,想来这一本过后,见到销量,再出新书,就有议价之权了。 当然,单论起来,二百四十两也算不少了,若在中等人家,也足够支应一年了。 据他所知,这时代出版业已经是一套完整的产业链,官刻、私刻就不需多说,坊刻已然十分发达,像翰墨斋这种集产销一体的书商,都有自己的作坊,他们的印刷成本几乎微乎其微。 所需工费,皆在雕版刻印。 当然,贾珩不知,以嘉靖年间出版的《豫章罗先生文集》为例,凡刻八十三片板,上下两帙,共一百六十一页,刻工酬劳是二十四两银子。 再以汲古阁雕刻为例,每百字需银三分五厘,可以说,雕版刻印也是成本低廉。 而书偏偏定价又极贵,一部都是三五两,尤其是通俗读物,更是畅销。 在贾珩前世的出版历史上,清人金缨《格言联璧》曾言:“卖古书不如卖时文,印时文不如印小说。” 就可窥见通俗小说之风靡。 贾珩进入翰墨斋,不一样是径直奔向时文专区? 但书商,所占就是这渠道之利。 哪怕是后世,黑心的某阅渠道费分成百分之一点四,某作者给自己打赏一百元,后台到手一元四。 “贾公子,余下书稿,还请在月底前按时交齐。”刘通一边拿起纸笔,写好约稿文契,一边抬头笑着对贾珩说道。 这位老者笑容都是慈祥了许多。 这单生意,翰墨斋保守估计可赚两千余两,如何不为之心情欣然?更不用说,若将此新书稿禀之于主子,必受激赏。 翰墨斋已经许久没有遇到好稿子了。 但此刻的贾珩也好,翰墨斋也罢,都没有意味着《三国演义》究竟意味着什么。 贾珩沉吟了下,道:“老先生,不若先交十五回目罢,这几日就给老先生送来。最近,在下诸事缠身,脱不开手脚。” 三国演义全书近六十万字,他就算抄写,也需要时间,他最近要跟着谢再义学习骑射,又要准备迎娶秦可卿,诸事繁忙,每天估计只能抽空写两个时辰。 刘通笑道:“不急,我们翰墨斋以十五回一部出书,这月月底前贾公子能将十五回目送来就成。” 十五回一部,贾珩暗道好一个奸商! 一部书至少定价三两银子,以翰墨斋的德性,说不得制成精装版,定价五两都敢,一套《三国演义》下来,就是四十两,这谁买得起? 他这个原作者都买不起几本! 不过,这定价并不算夸张,史料所载,嘉靖年间一套百回目的《西游记》,大概就是四十两。 可以说,这等书,客户都是读书人和薄有家资的仕宦之家。 至于普通百姓,受限于识字率,多半是从落第秀才转行的说书先生中听得故事,然后等到重印,价格下降…… 翰墨斋眼下则是第一轮销售,走的是高端市场…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红楼之挽天倾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红楼之挽天倾》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红楼之挽天倾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红楼之挽天倾》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