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科学用雨(感谢盟主王韦火华)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写的自传不可能是悲剧第七十八章 科学用雨(感谢盟主王韦火华)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第二天一早,孟浪刚起床不久,房门就被敲响了。 打开门一看,却是小雨。 “大叔,这是昨晚带我去看姐姐唱歌的谢礼!” 小雨笑嘻嘻的递过来一份分量感十足的手抓饼。 手抓饼用一个保鲜袋包着,小雨还贴心的加了隔热的纸包。 煎的金黄金黄的面饼,外层酥脆,内层柔软白嫩,一股葱油与面筋的香气扑鼻而来。 里面裹上鸡蛋、生菜和火腿,挤上番茄酱和沙拉酱,卷在一起,看得人食欲大开。 “嗨!多大点儿事,不过既然是小雨一片心意,那我就不客气啦!” 孟浪笑着,接过来就直接咬了一口。 “嘶哈~烫!唔……好吃!” 咬一口,面丝相连,那又脆又香的口感,让人欲罢不能。 “小雨,你这可就要把我的嘴巴养刁了,最近我在外面吃的都食不知味了。”孟浪一边吃,一边无奈道。 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一想到以后可能都吃不到小雨做的饭菜,孟浪就有种不想挪窝的冲动。 “嘻嘻!大叔想吃就随时来。” 小雨自然不知道孟浪此时的惆怅,见他吃的香,笑的越发开心。 “谢谢小雨啦!你姐呢?出去跑步了?” 孟浪看了看隔壁房门随口问道,他记得林海棠也有周末晨跑的习惯,之前还遇到过她一次。 “姐姐今天有事,很早就出去了。” 周末都不休息么……真是个大忙人。 “那今天不是没上学吗,你怎么不多睡会儿?” “我平时起床都比较早,习惯了,平时做完早饭还可以看会儿书再去上学。” 孟浪闻言一愣,不由有些感慨的看着小雨,这个小家伙的优秀果然不是偶然。 “那你姐不在家的时候,你平时周末都是怎么过的?” “嗯……看书,看累了就做做家务,整理一下房间,然后继续看书。” “嗯?就没了?”孟浪愕然。 “嗯!不然呢?”小雨歪了歪脑袋。 “你不会看看电视放松一下的吗?” “电视啊,偶尔也会看,我喜欢看《舌尖上的华国》,好多菜谱我都是从上面学来的。” 孟浪:“……” 他砸吧砸吧嘴。 天赋决定了一个人能达到的上限,努力程度则决定了他能达到的下限。 而绝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远远没有达到需要去拼天赋的地步。 眼前的这个小家伙,无疑就是那种要拼天赋的所谓努力型天才了…… 至于小雨的天赋…… 他上下打量着女孩,眼神略带思索。 从小雨的身上,孟浪看到了许多顶尖科学家所需要的特质,专注、努力…… 或许许多天才儿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但是只有自己知道,小雨未来的成就,要超过绝大多数的普通人。 在好几个版本的未来中,年纪轻轻的小雨就已经在各个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假如自己能够为她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条件,那么未来她会成长到什么地步? 小雨的潜力之巨大,让孟浪有些心动。 因为自己从袁厉手中将小雨从悲惨的命运中解救出来,虽然小雨不说,但孟浪可以感觉的出来,她对自己有着异乎寻常的信赖。 好感度即便没有100满值,基本也是在95以上。 在《老人与海》中,自己只不过是一句无心之言,小雨却是真的选择了医学专业,而且专攻阿尔兹海默症。 虽说应该也有书中“自己”继续引导的功劳,但这也意味着,在这个阶段,自己对小雨可以施加的影响力是极其巨大的。 虽然这么说有些过分,但是如果加上后续“自己”的配合,某种程度上,自己完全能够决定小雨的未来……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 在孟浪眼中,高媛是人才,小雨同样也是人才! 不同的是,高媛已经进化到了“完全体”,属于五维已经基本定型,而且偏向于后勤管理的智力侧人才。 不管自己如何施加影响力,高媛的人物属性和特长也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可以说,她在孟浪的无数个“未来”中,定位是十分清晰且明确的。 但是小雨不同,她今年刚刚7岁,正处在“幼年期”这个人生中可塑性最强的年纪。 这是否说明,如有有需要,这个女孩可以发展成任何我所需要的人才? 生物、数学、物理、材料、机械、计算机…… 小雨是块砖,哪里急需哪里搬。 这才是真正的“宝藏女孩”! 虽说现在自己暂时只需要医疗型人才,毕竟小命要紧。 但谁说以后不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还需要其他类型的人才呢? 想逮住一群羊薅羊毛有难度,逮住一只羊使劲薅我还不会吗? 自己有每天更新一集的未来自传,人才的数量对自己来说意义并不大,反而是人才的质量更加重要。 一天攻关一个方向,量变足以引起质变。 操作的好,到时候我不仅有“十万大军”,还很可能会有“十万小雨”? 嘶~当真是机智如我,竟恐怖如斯! 而且算一算时间,自己最长存活记录是2038年,那个时候的小雨应该是刚刚28岁的年纪。 而这个年龄恰好是最容易出成果的年纪! 别不信,事实上,大部分科学家都是在年轻时完成了人生的大部分成就的。 因为人的知觉、记忆、运算速度、推理能力等等是随着年龄的老化而不断减退的,这种生理现象被称为“流体智力”。 人的流体智力在20岁进入高峰期,在25岁达到顶峰,25岁后慢慢下降,所以越老流体智力越低。 爱因斯坦在25岁思考,然后26岁发表相对论,光电效应,质能方程等。 牛顿23岁建立微积分,光学,力学,天文学等。 海森堡26岁提出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 杨振宁28岁提出宇称不守恒,几年后得诺贝尔奖。 可见科研更看重流体智力,超过一定的年限科学家的各项综合指标就不足以支撑科研上的创新。 而林小雨,恰好在自己所能触及的最远未来……达到了人生的巅峰状态! 巧合么? 命运……真是奇妙。 这个女孩,或许不仅是命运给自己的考验,同时还是……命运给自己的奖赏? 只不过……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养成? 孟浪版“小雨氏计划”? 对自己这个大叔来说,可还真是个艰巨的挑战啊…… “大叔,干嘛这么看我,眼神有点怪怪的。”小雨缩了缩脖子。 “哦没什么,我只是在思考一个很严肃的,足以影响人类文明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性问题。” “什么问题?” “如何‘科学用雨’!” 小雨:“???” (=)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我写的自传不可能是悲剧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写的自传不可能是悲剧》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写的自传不可能是悲剧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写的自传不可能是悲剧》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