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二章 衣锦还乡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草莽年代第七百九十二章 衣锦还乡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江城。 王家墩机场。 这座位于江城中心地段的机场,很多人或许听都没听说过,但它却是这个年代江城唯一的一座机场。 天河机场还在筹建,汉南机场连影子都没见着。 只因它的位置实在太好,恰好在整个江城的中心区域,于是在07年被拆除,后来发展为高端CBD。 东方红号降落在王家墩机场时,不过下午两点钟,提前接到消息的田三石,早就在接机大厅等候多时。 “车准备好了吗?”因为几个月前刚聚过,所以嘘寒问暖就省了,李亚东直接询问道。 “好了,在停车场。” 李亚东他们的小县城自然没有飞机场,连火车站都还在筹建之中,所以只能从江城这边下机,然后驱车回家,因此特意提前让田三石准备了几部车。 这种玩意儿,他现在实在不缺。 一行人来到停车场时,四辆崭新的黑色宽体轿车,在一堆夏利、富康、小面包之中,显得鹤立鸡群,一眼便能瞧见。 立于车头的银色蛟龙,彰显着它的高贵身份。 正是目前中国自主研发的高端轿车品牌——龙腾。 价格虽然与桑塔纳大致相当,但从外观上看,怎么都要比桑塔纳档次更高,纵然比起官车奥迪,也不遑多让。 而实际上,它也确实在飞快的抢占奥迪轿车的市场。 没理由中国自己能造出这么沉稳、大气、漂亮的轿车,还要使用奥迪作为官车对吧? 再说了,它的价格还更便宜。 工厂这边已经与各地政府机关签订了不少订单,可以说车根本不愁卖,哪怕市场上一台不卖,专供政府单位,都足够工厂赚得盆满钵满。 “东哥,今儿个就住家里吧,酒菜都备好了。”田三石热情发出邀请。 “你看这合适吗?”李亚东苦笑,指了指周围的一家老小,真要全部跑到了田家,非得把人家直接搞攻陷了。 田三石一脸悻悻,“那这大过年的,也不能来了就走吧?” “别急嘛。”李亚东拍着他的肩膀说,“等年后回来吧,江城工厂投产到现在,我还没有去过,确实不应该,等过完年回来肯定要在江城待几天,到时候少不了要麻烦你。” 总归有个盼头,田磊也就没再多言。 老李家现在自然不缺司机,龙腾汽车他们还真没开过,一个个抢着要上手,油箱都是满的,一溜烟的杀向省道。 车队行驶在路上的时候,周围行人和车辆纷纷避让,因为这阵仗怎么看怎么有点省领导下乡的意思。 这两年省道倒是越修越好,不似以往那样坑坑洼洼,再加上车辆性能不错,赶在太阳落山之前,车队终于抵达县城。 “哥,不是说公司建了栋办公楼吗,在那边?”头车上,老幺李亚东驱车,坐在副驾驶上的李亚军扭头望向后排问。 “就在大转盘那边,再往前走点儿就能看到。”跟胡秀英一起坐在后排的李亚民,笑着回话。 “小东,快点,反正又没车。”李亚军倒是有点迫不及待。 街道确实空旷,这年头能在这样的五六线小县城拥有一辆汽车,简直是不敢想象的事情,轰鸣在街头的,主要还是拖拉机和大解放,而且要隔好一会儿才能见到一辆。 李亚东会意,脚下油门加重几分,身下这台顶配版龙腾01车型,搭载着一部2.3L四缸自然吸气发动机,足以秒杀这座县城里的任何车辆。 “喏,看到没有,就那幢。”汽车接近大转盘时,李亚民伸手指向一个方向。 众人眺目一望,哟呵,不得了,居然造出了县城第一高楼,足足九层,比旁边的电视台还高,如果不算房顶的铁塔的话。 “底下是银行?”李亚东笑着问,通过这栋大楼就能看出,他大哥确实将一品鸭脖经营得有声有色。 造这样一栋大楼,几十万肯定要,但他大哥没有问他要过一分钱。 “对,建设银行,大楼还没盖好时就找上门了,一定要把楼下两层租给他们,还请来县委领导出面,也是没有办法,原本我还想在一楼开个总店来着。” 李亚东苦笑摇头,这就是他大哥呀,明明规划好的事情,结果政府一出面…… 车队并没有在县城逗留,大过年的,自然要回老屋过。 四辆清一色的龙腾轿车,在街头行人敬畏的目光中,轰鸣着驶向乡下。 大约二十分钟后,当车队临近村子时,这个距离县城十几公里、被群山环绕着的小山村,差点没炸开锅。 原本已经做好酒菜、准备与亲朋好友一起过夜的村民们,听到动静后,纷纷从房子里走出,一看这阵仗,议论纷纷。 “这……是县领导下来了?” “不会吧,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啥时候见他们这么大阵仗往咱们村子跑?” “是啊,要下来也不可能这个点,天都快黑了。” “我说你们有点眼力劲好吧,县领导,就他们能有这派头,四辆吉普还差不多。” “哪是什么人呀?” “诶,我说大家伙儿……”这时,方驼子火急火燎地从村后面跑来,奔跑在黄泥巴土路上健步如飞,一边跑,还一边吆喝道:“都跟我一起去村口迎接,八成是老李家的人回来了!” “是啊!老李家!” 村民们一听这话后,顿时恍然大悟,脸上纷纷露出笑容,隐隐还有些激动,忙不迭地跟上方驼子的步伐,一窝蜂地向村口涌去。 老李家,那在整个县城里都是一个传说,也是他们这个小山村的骄傲。 就因为他们家,现在村里人走出去,摇杆都会比旁人挺得更直一些。 他们其实并不知道老李家到底大富大贵到什么程度,但有一点——他们举家搬迁到首都,就这件事情,在没什么大心眼村民看来,其难度大概不亚于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而且,他们几乎每家每户,都沾了老李家的光,这几年在李家老大的帮衬下,村民们依靠着合作社,不种廉价且有季节性的水稻,改养价格更高、而且一年四季都可以养的鱼和鸭子,各家收入可谓蹭蹭上涨,现在村里都有几户人家买了摩托车这种奢侈物件。 就凭这一点,老李家的人回来,他们出门迎接一下,也是应该的。 车队在村口缓缓停下,不停也不行,进村的路被围得水泄不通。 “娘,你慢点。” 车门被打开,李亚东第一时间搀扶着他娘走下。 “呀!老嫂子,可算回来了!” 村民们一看到胡秀英,眼睛都差点没笑弯。 要说村民们佩服李家发达的第一功臣李亚东、佩服带领他们发家致富的李家老大李亚民,都不假。但最最佩服的,还要数这位大字都不认识一个李家老嫂子! 她早年丧父,可以说比谁家都难,却硬是一把屎一把尿的将五个孩子拉扯长大,没有饿死一个。 关键,孩子们还争气! 你看看这回来的阵仗,四辆县政府都拿不出来的小轿车。 这份本事羡慕都羡慕不来,只有佩服的份儿。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草莽年代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草莽年代》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草莽年代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草莽年代》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