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剧本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草莽年代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剧本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四合院。 从酒店那边回来后,李亚东就将自己关在了房间里。 他得分析分析,整出五个剧本来。 不知为何,总有种使命之感,仿佛这事儿必须要做,不做还不行的样子。 搞不懂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想来或许是因为当年在香港那边弄过一批剧本,多少对香港影视业有些推波助澜的作用,如今到了内地这边,不能厚此薄彼一样。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真能一次性弄出五部抗战巨制,对娱乐公司在内地的发展,将尤为重要,应该一下便能奠定其业界龙头的地位。 再如果将它们放在同一年播出,说不定还要造就另一个辉煌。 所以于情于理,这都是一件百利而无一害、且意义非凡的事情。 既然想到了,就必须要干! 给五位导演选剧本,李亚东的第一策略就是回忆他们都拍过什么电影。 历史佐证过的事情,往往比较靠谱,这样能将风险降至最低。 至于将他们日后的作品提前十年或二十年拿出来拍,会不会拍毁一部好电影? 这件事李亚东并不担心。 又不是拍什么特效大片,如果是以情绪来感染人的抗战片的话,他个人觉得,在这个色彩相对黑白的年代来拍,或许更加合适。 少一些雕琢、少一些粉饰、少一些利益,便会多一份真挚、多一份代入、多一分纯粹。 老谋子好说,他自己已经有了想法,恰好后来也拍过一部这样的影片,正是《金陵十三钗》。 李亚东要做的事情就是将剧本写出来,倒也不用太完整,有个大概的梗概,至于具体的台词对白,能记得的就写下,不记得的就让老谋子和他的团队自己去琢磨。 不说别的,现在的他肯定比上辈子拍《金陵十三钗》时更年轻、更有精力,同时……也应该会更投入。 因为他还没拍过大制作。 李亚东犹记得《金陵十三钗》上辈子的投资好像是3亿多人民币。他要敢要,李亚东就敢给。 当然,时代不同,钱的购买力也不一样,不大可能用这么多。 老谋子的剧本就算定下了,内容李亚东一清二楚,费不了多大功夫。不过你要说想将十三位姐姐的名字全部对上号,那他肯定没这本事,再取呗。 接下来的就是小刚子。 他的话……跟老谋子一样,多产户,拍过不少电影,李亚东同样看过不少,最记忆犹新的应该就是《唐山大地震》。 至于抗战片…… 李亚东坐在书桌前托着腮帮子开始回想起来。 是了,“刚”看过一部——《集结号》。 不对,还有一部! 李亚东猛地眼前一亮,脑子里的空间瞬间被一股黑暗所吞噬…… 《一九四二》! 一段段刻骨铭心的画面开始在脑海黑暗的空间中浮现,让他隐隐有些作呕之感…… 多少年过去了,这部电影的威力竟恐怖如斯! 李亚东都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他初次看这部电影时的震撼。 他犹记得当时电影院中的众生相:前排有一名大妈哭得死去活来,她老公怎么劝都没有用;后排有一个小姑娘紧紧地依偎在父亲的怀抱中,不停地让他抱得更紧一些;身旁的时髦女孩将沾到嘴唇的爆米花又放了下来,本想扔掉,但犹豫了一下,又放回到纸筒里,然后用袋子将它包裹起来,并系好…… 这部影片比《金陵十三钗》带给他的震撼强烈一百倍! 非它莫属。 刘振云。李亚东第一时间想到一个人,《一九四二》改变自他的小说《重温一九四二》,这个李亚东绝不会记错,因为看完电影后,他内心震撼得无以复加,有点不清楚小刚子是不是使用了夸张的手法来进行拍摄,而后他便去买了原著,结果…… 发现这是一本调查体小说,于是一口气看完后,几乎三天没吃好饭,但多余的饭没剩,分给了餐馆里的工作人员,并“监督”他们全部吃完,一粒都没剩。 但他唯一有点搞不拎清《重温一九四二》现在写了没。 起身踱步来到床边,抓起床头柜上的红色座机话筒,并摁下一串号码。 很快电话被接通。 “哪位?” “是我。” “哦,东哥啊,怎么了?”蒋腾飞那种沉稳的声音顿时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吊儿郎当的腔调。 “帮我查一个人,是位作家,名叫刘振云,我要知道他的联系方式,越快越好。” “哦没事,东哥,这事儿包给我了!”蒋腾飞态度积极得有些不像话。 当然,并不是说他以前给李亚东办事时推脱是怎样,只是换平时不会是这种腔调,顶多说一声“行,我知道了”。 至于原因,很明显,前两天强迫东哥做了一件他不想做的事,怕给小鞋穿,所以赶紧将功赎罪。 蒋腾飞的回话比李亚东想象得更快,当他还没捋清陈凯哥的问题时,已经回过来,蒋腾飞报给他一个号码,说托关系通过作协的人打听到的。 不得不说,这家伙在高层以下的关系网,还是非常强大而广泛的。 李亚东按照号码致电过去,运气不错,可能作家这种职业的人,没啥事他也不会乱跑吧,找到了正主儿。 旁敲侧击之后,大喜过望! 《重温一九四二》已经问世,至于影视版权,那百分之百的还在。 刘振云一听说他要买影视版权,似乎还显得有些不舍,问他是哪个。 “哦,刘先生你好,冒昧了,有些急着打听这件事,倒是忘了自己介绍,我是……” 等李亚东将名头一报后,刘振云二话没说,“好的李先生,我愿意将《重温一九四二》的影视版权出售给您,其实我也很想看到它呈现在电影荧幕之上,文字毕竟是抽象的,影像则更加直观,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了解到这段惨痛的历史。但我有一个要求。” “刘先生但说无妨。” “我希望它将由一名好导演来拍摄。” “这是自然,这样的一本好书我肯定也会慎重考虑拍摄问题,实际上我已经有了导演人选,冯小钢你觉得如何?” “他?可以!” 由冯小钢一手导演的《北·京人在纽约》如今正在各大电视台轮回热播,引起万人空巷,国内不知道他的人还真不多。 “那……” “我现在就在首都,您如果急的话,我可以马上过来一趟。” “那就再好不过。” 与刘振云结束电话后,李亚东的心情很不错,直接驱车离开家,先去了一趟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重温一九四二》,然后才来到东方红大酒店。 吩咐小豪弄了个包厢,因为恰好到了饭点,又把小刚子喊了过来。 他一个人来了后左顾右盼,显得有些懵逼,大概在想怎么就他一个。 所幸李亚东解释了一下,他才明白缘由。 “李董,这本书当真有你说的那么好?”小刚子接过李亚东递过来的《重温一九四二》后,显得有些狐疑。 因为他感觉如果是这么优秀的文学作品,他应该看过才对,怎会连听都没听过? “王朔你应该认识吧?”李亚东却问了一个看似毫不相干的问题。 “……认识。” “王朔对它赞誉有加。” “哦?” 听李亚东这么一说后,小刚子才真正重视起手上的这本书,因为他很清楚王朔的脾性,看待文学作品的眼光十分苛刻。 恰好作者本人还没到,他便趁着时间翻阅起来……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草莽年代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草莽年代》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草莽年代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草莽年代》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